具有温度控制功能的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5402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具有温度控制功能的水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温度控制功能的水杯。



背景技术:

水杯作为生活必需品,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用户在喝水时,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水杯中水的温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现有的保温杯虽然能够实现防止水温快速降低,但水温仍然会降低,而且降低后温度不能再升高。

由此,亟待一种具有温度控制功能的水杯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温度控制功能的水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温度控制功能的水杯,包括杯体,杯体侧壁上设有安装盒,安装盒处设有微处理器、电源接口、触摸屏和设有报警灯;杯体内腔侧壁处设有用于采集水浸信号的水浸传感器、用于采集温度信号的温度传感器和用于加热的电热丝;水浸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通过信号调理电路与一微处理器连接,微处理器还与电热丝、电源接口、触摸屏和报警灯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温度传感器的设置,能有效地采集杯体内水的温度信号,当温度信号低于预设阈值时,微处理器控制电热丝开始加热,加热到设定值时,微处理器控制电热丝停止加热,这即可有效地保证了杯体内水的温度保持在设定值附近,具有良好的温度控制功能;水浸传感器用于对水浸信号的采集,当采集到水浸信号时,微处理器才会控制电热丝工作,而未采集到水浸信号时,微处理器不会控制电热丝功能,这有效地防止了在水杯内没有水或者水量很少时电热丝的干烧,从而有效地保护了电热丝的耐久和性能;触摸屏上能设定和调节温度设定值,也能将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信号和水浸传感器采集的水浸信号显示出来;报警灯能在温度未达到设定值时显示红灯报警,当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显示绿灯,也能在水浸信号存在时显示绿灯,水浸信号不存在时显示红灯;安装盒的设置使得水杯中的电气元件容易安装、拆卸和查看。

作为优选,电热丝与杯体内腔底面的距离为2cm。

本实用新型中,电热丝与杯体内腔底面的距离为2cm,这较佳地保证了在杯体内水量较少时电热丝也能工作。

作为优选,温度传感器位于电热丝的上方,水浸传感器位于温度传感器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中,温度传感器位于电热丝的上方,水浸传感器位于温度传感器的上方,这保证了温度传感器、水浸传感器和电热丝之间的良好工作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信号调理电路包括信号放大电路、信号滤波电路和信号A/D转换电路。

本实用新型中,信号调理电路实现了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作为优选,报警灯位于安装盒顶部。

本实用新型中,报警灯位于安装盒的顶部使得报警时使用人容易觉察到。

作为优选,电源接口和触摸屏均位于安装盒外侧。

本实用新型中,电源接口和触摸屏均位于安装盒外侧,这样便于使用人的操作。

作为优选,微处理器位于安装盒内部。

本实用新型中,微处理器位于安装盒内部,这样利于微处理器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温度控制功能的水杯,包括杯体100,杯体100侧壁上设有安装盒120,安装盒120处设有微处理器130、电源接口170、触摸屏180和设有报警灯190;杯体100内腔侧壁处设有用于采集水浸信号的水浸传感器140、用于采集温度信号的温度传感器150和用于加热的电热丝160;水浸传感器140和温度传感器150通过信号调理电路与一微处理器连接,微处理器还与电热丝160、电源接口170、触摸屏180和报警灯190连接。

本实施例中,电热丝160与杯体100内腔底面的距离为2cm。温度传感器150位于电热丝160的上方,水浸传感器140位于温度传感器150的上方。所述信号调理电路包括信号放大电路、信号滤波电路和信号A/D转换电路。报警灯190位于安装盒120顶部。电源接口170和触摸屏180均位于安装盒120外侧。微处理器130位于安装盒120内部。

本实施例中,触摸屏180包括显示单元和GUI单元,显示单元用于对温度信号和水浸信号进行显示,GUI单元用于向微处理器发送控制指令。

本实施例中,电源接口170用于为微处理器130和电热丝160供电,具体而言,电源接口170用于将一电源单元接入电网,电源单元一路直接为电热丝160供电,电源单元的另一路将电网电压转变成芯片供电电压为微处理器130、水浸传感器140和温度传感器150等供电。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