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晾衣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0381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晾衣架。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晾衣架会占据较大空间,尤其是外出时,更是会占用有限的行李箱空间。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轻便,占用空间较小,方便携带的晾衣架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晾衣架,该便携式晾衣架具有结构简单,轻便,占用空间较小,方便携带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携式晾衣架,包括挂钩、用于支撑衣服的左翼部与右翼部、以及用于支撑所述左翼部与右翼部的伸缩式支撑杆;

所述左翼部与右翼部均为防漏水布套,且该防漏水布套有且仅有一端开口,其余部位均封闭防漏水,所述防漏水布套的开口端铰接固定在所述挂钩底端;

所述伸缩式支撑杆包括左支撑杆与右支撑杆,所述左支撑杆的左端与所述左翼部的中部铰接连接,所述右支撑杆的右端与所述右翼部的中部铰接连接,所述左支撑杆的右端与所述右支撑杆的左端铰接连接,所述左支撑杆或右支撑杆上套设有一个用于保持所述伸缩式支撑杆处于支撑状态的短套管,所述短套管可在所述伸缩式支撑杆上左右滑动。

优选的,所述左翼部与右翼部均为防漏水篷布套。

优选的,所述左翼部与右翼部均为防漏水塑料布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晾衣架,包括挂钩、用于支撑衣服的左翼部与右翼部、以及用于支撑所述左翼部与右翼部的伸缩式支撑杆;当需要晾晒衣服时,取出上述便携式晾衣架,从左翼部的防漏水布套的开口端向该防漏水布套中灌水,使得左翼部的防漏水布套由于灌满水而变成一根杆状物,从右翼部的防漏水布套的开口端向该防漏水布套中灌水,使得右翼部的防漏水布套由于灌满水而变成一根杆状物,然后再将伸缩式支撑杆上的短套管滑动到左支撑杆与右支撑杆的铰接处,凭借短套管的管壁限制作用,使得左支撑杆与右支撑杆不再铰接转动,而是保持一根直线杆状,此时,左翼部与右翼部会沿其开口端的铰接轴向两侧转动,从而最终形成一个可以晾晒衣服的晾衣架;当完成晾晒后,首先取下衣服,然后将短套管滑动到左支撑杆或者右支撑杆上,将伸缩式支撑杆收缩折叠起来,然后,将左翼部与右翼部中的水倒出,从而完成整个便携式晾衣架的体积收缩;综上,上述便携式晾衣架具有结构简单,轻便,占用空间较小,方便携带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晾衣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挂钩,2左翼部,3右翼部,4左支撑杆,5右支撑杆,6短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晾衣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晾衣架,包括挂钩1、用于支撑衣服的左翼部2与右翼部3、以及用于支撑所述左翼部2与右翼部3的伸缩式支撑杆;

所述左翼部2与右翼部3均为防漏水布套,且该防漏水布套有且仅有一端开口,其余部位均封闭防漏水,所述防漏水布套的开口端铰接固定在所述挂钩1底端;

所述伸缩式支撑杆包括左支撑杆4与右支撑杆5,所述左支撑杆的左端与所述左翼部2的中部铰接连接,所述右支撑杆5的右端与所述右翼部3的中部铰接连接,所述左支撑杆4的右端与所述右支撑杆5的左端铰接连接,所述左支撑杆4或右支撑杆5上套设有一个用于保持所述伸缩式支撑杆处于支撑状态的短套管6,所述短套管6可在所述伸缩式支撑杆上左右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翼部2与右翼部3均为防漏水篷布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翼部2与右翼部3均为防漏水塑料布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晾衣架的工作模式为:当需要晾晒衣服时,取出上述便携式晾衣架,从左翼部2的防漏水布套的开口端向该防漏水布套中灌水,使得左翼部2的防漏水布套由于灌满水而变成一根杆状物,从右翼部3的防漏水布套的开口端向该防漏水布套中灌水,使得右翼部3的防漏水布套由于灌满水而变成一根杆状物,然后再将伸缩式支撑杆上的短套管6滑动到左支撑杆4与右支撑杆5的铰接处,凭借短套管6的管壁限制作用,使得左支撑杆4与右支撑杆5不再铰接转动,而是保持一根直线杆状,此时,左翼部2与右翼部3会沿其开口端的铰接轴向两侧转动,从而最终形成一个可以晾晒衣服的晾衣架;当完成晾晒后,首先取下衣服,然后将短套管6滑动到左支撑杆4或者右支撑杆5上,将伸缩式支撑杆收缩折叠起来,然后,将左翼部2与右翼部3中的水倒出,从而完成整个便携式晾衣架的体积收缩;综上,上述便携式晾衣架具有结构简单,轻便,占用空间较小,方便携带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结构均为现有技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