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燕尾套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4288阅读:9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燕尾套榫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榫卯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燕尾套榫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家具产品制备用板材的运输过程中,为了减少运输成本,一次性运输更多的板材,提高运输的便利性,需要将原有板材的尺寸减小,运输短尺寸的板材,通常短尺寸板材才有2米到3米长。而在实际的家具产品制备过程中,常常需要用到长尺寸的板材,因而需要将短尺寸板材拼接于一体,获得适用于家具产品制备的板材。

传统的板材拼接方式,在板材的拼接处,结构设计不合理,且需要胶黏剂粘合,不但在板材的拼接处制作粗糙,外观不美感,不环保,而且结构不牢固,承重小,制备出的家具产品质量无法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燕尾套榫结构,采用燕尾榫结构与楔钉榫结构的结合,实现两块基板的直接拼接,增加拼接结点的结合稳定性,充分实现横向、纵向受力的稳定性,使两块基板的连接处上下、左右不错移,避免在受力时脱开,提高两块基板拼接的稳定性及强度,提高拼接后基板的牢固性与承重能力。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燕尾套榫结构,包括相互拼装于一体的左基板与右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左基板上的若干左卡合部、及设置于右基板上的若干右卡合部,其中,所述左卡合部包括一左卡槽与一左卡柱,所述右卡合部包括一右卡槽与一右卡柱,且该右卡柱插入左卡槽中,该左卡柱插入右卡槽中;所述左卡槽与左卡柱的端部分别相互间隔设置有若干左燕尾榫头与若干左燕尾槽,该右卡柱与右卡槽的端部分别相互间隔设置有若干右燕尾榫头与若干右燕尾槽,且该左燕尾榫头插入右燕尾槽中,该右燕尾榫头插入左燕尾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相邻两个左卡合部之间设置有一第一左半凹槽,所述相邻两个右卡合部之间设置有一第一右半凹槽,该第一左半凹槽与第一右半凹槽拼成一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中插入与第一凹槽相匹配的第一楔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左半凹槽的横截面与第一右半凹槽的横截面均呈三角形,且该第一凹槽呈长方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卡槽与左卡柱的连接处开设有一第二左半凹槽,所述右卡槽与右卡柱的连接处开设有一第二右半凹槽,且该第二左半凹槽与第二右半凹槽拼成一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中插入与第二凹槽相匹配的第二楔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左半凹槽的横截面与第二右半凹槽的横截面均呈三角形,且该第二凹槽呈长方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凹槽小于第一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卡合部与右卡合部的数量分别为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卡槽与左卡柱上的左燕尾榫头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且该左卡槽与左卡柱上的左燕尾槽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所述右卡柱与右卡槽上的右燕尾榫头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且该右卡柱与右卡槽上的右燕尾槽的数量分别为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卡槽的宽度为45mm,该左卡槽的深度为100mm;所述左卡柱的宽度为55mm,该左卡柱的高度为100mm;所述右卡柱的高度等于左卡槽的深度,该右卡柱的宽度等于左卡槽的宽度;所述右卡槽的深度等于左卡柱的高度,该右卡槽的宽度等于左卡柱的宽度;所述左燕尾榫头的高度、左燕尾槽的深度、右燕尾榫头的高度、右燕尾槽的深度均相同,均为1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基板与右基板均为实木板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燕尾榫结构,在两块基板上分别设置相间隔的燕尾榫头与燕尾槽,实现两块基板的直接拼接,增加拼接结点的结合稳定性,使基板之间高强度拼接结合,避免在受力时脱开;

(2)结合楔钉榫结构,在两块基板的连接处设置凹槽以插入楔钉,对右卡柱插入左卡槽、及左卡柱插入右卡槽分别施加一作用力,增强卡柱与卡槽之间的结合作用力,充分实现横向、纵向受力的稳定性,使两块基板的连接处上下、左右不错移,进一步提高两块基板拼接的稳定性及强度,提高拼接后基板牢固性与承重能力,承重力可达到500Kg;

(3)不需采用胶黏剂粘合,两块基板的连接处拼接整齐紧密,外观美感,环保。

上述是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燕尾套榫结构,包括相互拼装于一体的左基板1与右基板2,还包括设置于左基板1上的若干左卡合部11、及设置于右基板2上的若干右卡合部21,其中,所述左卡合部11 包括一左卡槽111与一左卡柱112,所述右卡合部21包括一右卡槽211与一右卡柱212,且该右卡柱212插入左卡槽111中,该左卡柱112插入右卡槽 211中;所述左卡槽111与左卡柱112的端部分别相互间隔设置有若干左燕尾榫头113与若干左燕尾槽114,该右卡柱212与右卡槽211的端部分别相互间隔设置有若干右燕尾榫头213与若干右燕尾槽214,且该左燕尾榫头113 插入右燕尾槽214中,该右燕尾榫头213插入左燕尾槽114中。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相邻两个左卡合部11之间设置有一第一左半凹槽12,所述相邻两个右卡合部21之间设置有一第一右半凹槽22,该第一左半凹槽12与第一右半凹槽22拼成一第一凹槽3,该第一凹槽3中插入与第一凹槽3相匹配的第一楔钉4。所述第一左半凹槽12的横截面与第一右半凹槽22的横截面均呈三角形,且该第一凹槽3呈长方体。

同时,所述左卡槽111与左卡柱112的连接处开设有一第二左半凹槽115,所述右卡槽211与右卡柱212的连接处开设有一第二右半凹槽215,且该第二左半凹槽115与第二右半凹槽215拼成一第二凹槽5,该第二凹槽5中插入与第二凹槽5相匹配的第二楔钉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左半凹槽115的横截面与第二右半凹槽215的横截面均呈三角形,且该第二凹槽5呈长方体。同时,所述第二凹槽5小于第一凹槽3。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左卡合部11与右卡合部21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所述左卡槽111与左卡柱112上的左燕尾榫头113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且该左卡槽111与左卡柱112上的左燕尾槽114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所述右卡柱212与右卡槽211上的右燕尾榫头213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且该右卡柱 212与右卡槽211上的右燕尾槽214的数量分别为两个。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宽度更大的左基板1与右基板2,左卡合部11与右卡合部21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而设定;同时,左燕尾榫头113、左燕尾槽114、右燕尾榫头213与右燕尾槽214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而设定。

同时,所述左卡槽111的宽度为45mm,该左卡槽111的深度为100mm;所述左卡柱112的宽度为55mm,该左卡柱112的高度为100mm;所述右卡柱212的高度等于左卡槽111的深度,该右卡柱212的宽度等于左卡槽111 的宽度;所述右卡槽211的深度等于左卡柱112的高度,该右卡槽211的宽度等于左卡柱112的宽度;所述左燕尾榫头113的高度、左燕尾槽114的深度、右燕尾榫头213的高度、右燕尾槽214的深度均相同,均为15mm。而对于以上结构的尺寸,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而设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基板1与右基板2均为实木板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燕尾套榫结构特别适用于实木龙骨中,将实木板材拼接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几点优点:

(1)采用燕尾榫结构,在两块基板上分别设置相间隔的燕尾榫头与燕尾槽,实现两块基板的直接拼接,增加拼接结点的结合稳定性,使基板之间高强度拼接结合,避免在受力时脱开;

(2)结合楔钉榫结构,在两块基板的连接处设置凹槽以插入楔钉,对右卡柱插入左卡槽、及左卡柱插入右卡槽分别施加一作用力,增强卡柱与卡槽之间的结合作用力,充分实现横向、纵向受力的稳定性,使两块基板的连接处上下、左右不错移,进一步提高两块基板拼接的稳定性及强度,提高拼接后基板牢固性与承重能力,承重力可达到500Kg;

(3)不需采用胶黏剂粘合,两块基板的连接处拼接整齐紧密,外观美感,环保。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