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1541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护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用的坐凳,尤其是涉及用于组装长度过长产品的一种防护凳。



背景技术:

在组装生产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长度过长的组件的组装作业,例如,在进行某些医疗器械产品的组装作业时,需要将较长的软管与袋体组装成成套的产品。由于这种组装作业通常是坐式作业,即作业员工坐在生产用的坐凳上进行组装作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这些较长的软管中的一部分经常会被暂时性地搁置在作业员工自己的腿部,而另一部分则自由下垂。由于作业员工之间的个体高度差异,或者坐凳的设计高度不合适,都有可能导致自由下垂的软管直接下坠到地面,从而造成软管的污染。不只是软管如此,对于其他长度较长的软性组件,也都存在类似的污染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护凳,防止组装作业中的软性组件因过长而下坠到地面所导致的接触污染。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护凳,包括脚柱、面板以及位于面板下方且与脚柱连接的防护板盒,所述脚柱一端与面板之间连接固定,所述防护板盒为中空腔体,在防护板盒内腔中设置与防护板盒活动连接的第一防护板,在防护板盒侧向部开设供所述第一防护板相对于防护板盒伸出防护板盒内腔或者缩进防护板盒内腔的开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护板为中空腔体,在第一防护板内腔中设置与第一防护板活动连接的第二防护板,在第一防护板侧向部开设供所述第二防护板相对于第一防护板伸出第一防护板内腔或者缩进第一防护板内腔的开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防护板为中空腔体,在第二防护板内腔中设置与第二防护板活动连接的第三防护板,在第二防护板侧向部开设供所述第三防护板相对于第二防护板伸出第二防护板内腔或者缩进第二防护板内腔的开口。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防护板与防护板盒之间是通过直接套接方式或者是通过滚轮、导轨相互卡合而形成活动连接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防护板与第三防护板之间是通过直接套接方式或者是通过滚轮、导轨相互卡合而形成活动连接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防护板和/或第二防护板和/或第三防护板是矩形板。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防护板设置两块,并且,在防护板盒的相对两侧向部分别开设供第一防护板相对于防护板盒伸出防护板盒内腔或者缩进防护板盒内腔的开口。

优选地,还包括锁紧螺栓,在脚柱上开设滑槽,所述防护板盒通过锁紧螺栓配合滑槽与脚柱连接,并且,在松开锁紧螺栓后,所述防护板盒在滑槽限定范围内相对于脚柱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的滑槽中设置滑块,所述锁紧螺栓与滑块之间组成螺纹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锁紧螺栓是双耳螺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防护凳的面板下方设置了防护板盒,且防护板盒内腔中设置与防护板盒活动连接的第一防护板,在进行较长的软性组件的组装作业时,坐在面板上作业的作业员工可以方便地直接抽出第一防护板,以使较长的软性组件在下坠时可以直接落到第一防护板上,通过第一防护板托住下坠的软性组件,可以避免下坠的软性组件因过长而下坠到地面,从而可以避免软性组件与地面之间的接触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护凳的构造图(实施方式1)。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护凳的构造图(实施方式2)。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护凳的构造图(实施方式3)。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护凳的构造图(实施方式4)。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护凳的构造图(防护板处于收纳状态)。

图中部品标记名称:1-脚柱,2-锁紧螺栓,3-防护板盒,4-滑槽,5-面板,6-第一防护板,7-第二防护板,8-第三防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方式1

如图1所示的一种防护凳,主要包括脚柱1、面板5和位于面板5下方且与脚柱1连接的防护板盒3,所述脚柱1的一端与面板5之间连接固定,所述的防护板盒3为中空腔体,在防护板盒3内腔中设置与防护板盒3活动连接的第一防护板6,在防护板盒3侧向部开设供所述第一防护板6相对于防护板盒3伸出防护板盒3内腔或者缩进防护板盒3内腔的开口。

其中,所述的第一防护板6可以是直接插接到防护板盒3内腔中,使第一防护板6与防护板盒3之间形成套接结构,通过第一防护板6与防护板盒3之间的直接套接方式,可以使第一防护板6相对于防护板盒3伸出防护板盒3内腔,或者缩进防护板盒3内腔。但是,采用这种直接套接结构,容易使第一防护板6相对于防护板盒3被全部拉出,从而导致第一防护板6与防护板盒3完全分离。为了克服此缺陷,可以在第一防护板6与防护板盒3之间采用如现有技术中的抽屉伸缩机构,即,可以在第一防护板6上设置滚轮,在防护板盒3内腔中设置导轨,使第一防护板6与防护板盒3之间通过滚轮、导轨相互卡合而形成活动连接结构,以使第一防护板6可以在导轨所限定的范围内滑动,从而可以避免第一防护板6在相对于防护板盒3拉出过程中与防护板盒3完全分离。当然,也可以在第一防护板6上设置导轨,在防护板盒3内腔中设置滚轮,使第一防护板6与防护板盒3之间通过滚轮、导轨相互卡合而形成活动连接结构。

在进行较长的软性组件如长软管的组装作业时,坐在面板5上的作业员工的双脚可以自然地放在地面上,而将过长的软性组件产品挂于腿部,在软性组件的其余下坠端可能掉地时,作业员工可以方便地直接抽出第一防护板6,以使较长的软性组件的下坠端可以直接落到第一防护板6上,通过第一防护板6来托住软性组件的下坠段,就可以避免下坠的软性组件因过长而下坠到地面上,从而可以避免较长的软性组件在组装作业过程中因与地面之间发生接触而导致软性组件的污染。在软性组件的组装作业完成后,可以使第一防护板6缩进到防护板盒3内腔中,此时,第一防护板6处于收纳状态,如图5所示,以节省防护凳的占地面积,并对第一防护板6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实施方式2

如图2所示的一种防护凳,还包括第二防护板7,其中的第一防护板6为中空腔体,在第一防护板6内腔中设置与第一防护板6活动连接的第二防护板7,在第一防护板6侧向部开设供第二防护板7相对于第一防护板6伸出第一防护板6内腔或者缩进第一防护板6内腔的开口。所述第二防护板7与第一防护板6之间的活动连接结构,可以参考上述的第一防护板6与防护板盒3之间的活动连接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其他结构同实施方式1。

通过设置第二防护板7后,在进行较长的软性组件如长软管的组装作业时,作业员工可以先抽出第一防护板6,再抽出第二防护板7,通过第二防护板7与第一防护板6相配合,可以增加防护凳能够托住下坠的软性组件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更好地避免下坠的软性组件因落至地面而导致软性组件的污染风险。

实施方式3

如图3所示的一种防护凳,还包括第三防护板8,其中的第二防护板7为中空腔体,在第二防护板7内腔中设置与第二防护板7活动连接的第三防护板8,在第二防护板7侧向部开设供第三防护板8相对于第二防护板7伸出第二防护板7内腔或者缩进第二防护板7内腔的开口。所述第三防护板8与第二防护板7之间的活动连接结构,可以参考上述的第一防护板6与防护板盒3之间的活动连接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其他结构同实施方式2。

通过设置第三防护板8后,在进行较长的软性组件如长软管的组装作业时,作业员工可以先抽出第一防护板6,然后抽出第二防护板7,最后抽出第三防护板8,通过第一防护板6、第二防护板7、第三防护板8的共同配合,可以进一步地增加防护凳能够托住下坠的软性组件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更好地避免下坠的软性组件因落至地面而导致软性组件的污染风险。另外,所述的第一防护板6、第二防护板7、第三防护板8可以采用矩形板,既方便加工,又方便作业员工的拉伸操作。

实施方式4

如图4所示的一种防护凳,其中的第一防护板6设置两块,在防护板盒3的相对两侧向部分别开设供第一防护板6相对于防护板盒3伸出防护板盒3内腔或者缩进防护板盒3内腔的开口。其他同实施方式3。

考虑到作业员工的个体差异和软性组件的下坠长度的不同,可以在上述的防护凳的脚柱1上开设滑槽4,所述防护板盒3通过锁紧螺栓2配合滑槽4与脚柱1连接,松开锁紧螺栓2,所述防护板盒3可以相对于脚柱1在滑槽4所限定的范围内上下移动,拧紧锁紧螺栓2,所述防护板盒3与脚柱1之间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如图1-图5所示。具体而言:

可以在脚柱1上开设若干个螺纹孔,所述的锁紧螺栓2一端穿过滑槽4与脚柱1上的螺纹孔之间组成螺纹活动连接,当松开锁紧螺栓2后,所述的防护板盒3可以相对于脚柱1在滑槽4所限定的范围内上下移动;当拧紧锁紧螺栓2后,所述防护板盒3与脚柱1之间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或者,也可以在滑槽4中设置滑块,所述的锁紧螺栓2与滑块之间组成螺纹活动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防护板盒3与面板5之间相对高度的连续调节,从而方便作业员工可以将防护板盒3快速地调整到合适高度。所述的锁紧螺栓2最好是采用双耳螺栓,以方便作业员工的拧紧或者松开操作,并且操作更加省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