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升降平稳的高稳定性转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729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升降平稳的高稳定性转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转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升降平稳的高稳定性转椅。



背景技术:

转椅现已成为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座椅,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转椅的椅座部分可以转动,活动范围较大;二是转椅的椅座高度可以调节。为了实现转动以及高度调节功能,转椅都配设有气压棒。传统的气压棒包括外管、外管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第二端盖穿设有按压件,按压件套设有阀栓,阀栓穿设于一个固定在外管内的阀座的孔道,阀座设有与该孔道相通的出口,按压将供操作者使用从而抵压阀栓产生升降,进而开启和关闭孔道和出口;该阀座相邻设有一具有中空容室的内管,内管管壁设有一中空容室相通的进口,该内管与外管设有一与进口和出口均连通的气室,气压棒还包括一轴向穿伸与该外管第一端盖内外的伸缩杆,伸缩杆的一端配设有与内管接触的活塞。

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转椅在升降过程中更加平稳,通常在内管的外壁上设置有螺旋状的气流通道,通过增加气流通道的长度来提高转椅升降过程中的平稳性。然而这种结构设计,由于螺旋状的气流通道的两端分别只有一个供气流进入和流出的口子,从而使得内管的两个腔室在连通的瞬间,存在着冲击力大的问题,从而导致转椅在升降的开始由于气流冲击力较大而出现震动的情况,导致乘坐的舒适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转椅在升降开始时由于气流冲击力较大而导致乘坐的舒适性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升降平稳的高稳定性转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升降平稳的高稳定性转椅,包括气压棒,所述气压棒包括阀座和中空的内管,所述内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内管与阀座之间设置有出气室,所述内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出气室和进气口连通的螺旋气流通道,其特征在于,靠近出气室端的内管管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出气室和螺旋气流通道连通,远离出气室端的内管管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螺旋气流通道和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沿着平行于内管的轴线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的外壁上设置有气流环道,所述内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与气流环道连通的进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与气流环道连通,所述进气口的数量与第二气流通道的数量相同,并且各第二气流通道分别与进气口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分别均匀的设置在内管的管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阀座的下端面呈圆弧状。

进一步的,所述阀座上套设有阀芯,所述阀芯的下端延伸入内管中,所述阀芯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连通和关闭内管与出气室的缩颈段,所述阀座的上端套设有用于控制阀芯上下移动的按压件。

进一步的,所述阀芯与阀座之间设置有密封环,所述阀芯与内管之间设置有密封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升降平稳的高稳定性转椅,包括气压棒,所述气压棒包括阀座和中空的内管,所述内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内管与阀座之间设置有出气室,所述内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出气室和进气口连通的螺旋气流通道,靠近出气室端的内管管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出气室和螺旋气流通道连通,远离出气室端的内管管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螺旋气流通道和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沿着平行于内管的轴线方向设置。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乘坐者控制按压件带动阀芯移动,从而将内管的两个腔室连通,从内管一个腔室中高压气体通过穿过阀芯进入到出气室,通过第一气流通道将出气室内的气流均匀的导入螺旋气流通道内,然后气流再经第二气流通道均匀的导入到进气口中,使得内管的两个腔室之间的气流交换,从而实现转椅的升降。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通过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的结构设计,能够均匀平稳的连通内管的两个腔室,消除了现有技术中内管的“爆破式”连通的方式而出现的震动的情况,从而提高乘坐者的舒适性。

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阀芯的下端面设置为圆弧状,使得气流从内管中喷出的时候,在圆弧状的界面导流作用下,能够将沿着内管轴线方向喷出的气流平稳均匀的导入到第一气流通道内,从而进一步降低在导通时的冲击力,提高乘坐者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转椅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棒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底盘,2、气压棒,3、底座,4、坐垫,5、椅背,21、外管,22、阀座,23、阀芯,24、内管,241、进气口,242、螺旋气流通道,243、第二气流通道,244、气流环道,245、第一气流通道,25、出气室,26、活塞,27、缩颈段,28、伸缩杆,29、按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升降平稳的高稳定性转椅,包括底盘1和底座3,底盘1和底座3之间连接有用于转动和升降作用的气压棒2,底座3上设置有坐垫4以及椅背5,所述气压棒2包括外管21、中空的内管24、阀座22、阀芯23和按压件29,其中内管24套设在外管21的内部,按压件29安装在外管21的一端部,并且按压件29的下端伸入外管21内,阀座22安装在内管24与按压件29之间的外管1内,并且阀芯23安装在阀座22上,阀座22设置有用于容纳按压件29下端和阀芯23上端的空间,阀芯23上设置有缩颈段27,通过缩颈段27来实现内管24与出气室25的连通与否,内管24内套设有活塞26,活塞连接有伸缩杆28,伸缩杆28的一端与活塞26连接,伸缩杆28的另一端穿过外管21;为了防止出现泄漏的情况,按压件29与外管21之间、阀座22与阀芯23之间、阀芯与内管24之间、活塞26与内管24之间以及伸缩杆28与外管21之间均设置有密封环或者密封圈。

所述内管24的管壁上设置有进气口241,所述内管24与阀座22之间设置有出气室25,所述内管24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出气室25和进气口241连通的螺旋气流通道242,靠近出气室25端的内管24管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气流通道245,所述第一气流通道245的两端分别与出气室25和螺旋气流通道242连通,远离出气室25端(即是说靠近进气口241端)的内管24管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气流通道243,所述第二气流通道243的两端分别与螺旋气流通道242和进气口241连通,所述第一气流通道245和第二气流通道243沿着平行于内管24的轴线方向设置。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乘坐者控制按压件带动阀芯移动,从而将内管的两个腔室连通,从内管一个腔室中高压气体通过穿过阀芯进入到出气室,通过第一气流通道将出气室内的气流均匀的导入螺旋气流通道内,然后气流再经第二气流通道均匀的导入到进气口中,使得内管的两个腔室之间的气流交换,从而实现转椅的升降。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通过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的结构设计,能够均匀平稳的连通内管的两个腔室,消除了现有技术中内管的“爆破式”连通的方式而出现的震动的情况,从而提高乘坐者的舒适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内管24的外壁上设置有气流环道244,所述内管24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与气流环道244连通的进气口241;所述第二气流通道243与气流环道244连通,从而使得流通的气流在气流环道244的作用下进行再次均匀分布,将气流环道244中的气流均分的分布到各个进气口中,从而提高降低气流的冲击力,减少震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气口241的数量与第二气流通道243的数量相同,并且各第二气流通道243分别与进气口241一一对应设置,使得气流能够顺利的从第二气流通道243进入到进气口241中,减少气流的淤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 所述第一气流通道245和第二气流通道243分别均匀的设置在内管24的管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阀座22的下端面呈圆弧状,即是说靠近内管24一侧的阀座22的端面呈圆弧状,并且弧顶朝向按压件29的方向设置,由于阀芯与内管24连通的时候,在冲击力的作用下,气流主要沿着阀芯的轴线方向喷射出,喷射出的高压气流在圆弧状的界面导流作用下,能够将沿着内管轴线方向喷出的气流平稳均匀的导入到第一气流通道内,从而进一步降低在导通时的冲击力,提高乘坐者的舒适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