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自动搅拌型煮面炉。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是将面条放入煮面池内进行加热煮熟处理,在加热过程中,通常需要人工进行搅拌处理,以尽量确保面条受热均匀及加速面条的受热过程,通过搅拌动作,面条也不会结团,这些都有助于煮出口感较好的面条。但是操作者手部易产生疲劳感,导致工作效率降低,而且,人工很难做到对面条搅拌操作一致,这样,所煮出面条的风味稳定性难以得到保证。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搅拌型煮面炉,其利用电机带动叶轮旋转,产生快速喷射水,对煮面池内的面条进行自动翻搅,取代传统技术中人工搅拌操作,节省了操作者的劳动力,提高了面条烹煮效率,同时,自动搅拌装置确保了对面条搅拌操作的一致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搅拌型煮面炉,包括有机体、煮面池、加热装置、自动搅拌装置及控制装置;其中,该自动搅拌装置包括有电机、由电机驱动的叶轮、用于装设叶轮的叶轮箱、连通于叶轮箱的进水口及连通于叶轮箱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水平延伸布置于煮面池内底部位置,出水管上开设有若干朝上开口的喷射孔;所述进水口连通于煮面池内,该煮面池内、进水口、叶轮箱、出水管、喷射孔依次循环连通;以及,前述电机、加热装置分别连接于控制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机具有输出轴,其输出轴上装设有第一传动轮,前述叶轮装设于传动轴上,传动轴上装设有第二传动轮,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设置有朝向煮面池内喷洒冷水的除泡沫喷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除泡沫喷头设置于煮面池的内侧壁上段位置,该煮面池的一组相对侧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前述除泡沫喷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煮面池的底面为斜面,在斜面的最低处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连接有排水管,在排水孔处或者排水管上设置有用于自动启闭排水的排水电磁阀,所述排水电磁阀连接于前述控制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煮面池配置有自动补水管,所述自动补水管连通至煮面池内,所述自动补水管上设置有自动启闭补水的补水阀,所述补水阀连接于前述控制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煮面池设置有防溢平台,防溢平台低于煮面池顶端面,防溢平台上开设有若干排水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利用电机带动叶轮旋转,产生快速喷射水,对煮面池内的面条进行自动翻搅,取代传统技术中人工搅拌操作,节省了操作者的劳动力,提高了面条烹煮效率,同时,自动搅拌装置确保了对面条搅拌操作的一致性,面条受热更为均匀,不会像传统技术那样因人为搅拌存在误差而无法确保所煮出面条的风味稳定性。
二、通过设置除泡沫喷头朝向煮面池内喷洒冷水,有效避免或者减少煮面过程中产生的泡沫,提高面条的品质。
三、通过将煮面池内底面设计为斜面结构,在斜面的最低处设置有排水孔,由控制装置控制排水电磁阀实现自动排水,以按需排出煮面池内底部沉淀物;同时,针对煮面池配置有自动补水管,从而,实现对煮面池的自动换水、补水,动态水位控制灵活。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煮面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1、电机 12、叶轮
13、叶轮箱 14、进水口
15、出水管 151、喷射孔
16、第一传动轮 17、第二传动轮
18、同步带 20、煮面池
21、除泡沫喷头 22、斜面
23、排水孔 24、排水管
25、排水电磁阀 26、自动补水管
27、补水阀 28、防溢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大致结构。其包括有机体、煮面池20、加热装置、自动搅拌装置及控制装置。
其中,该自动搅拌装置包括有电机11、由电机11驱动的叶轮12、用于装设叶轮12的叶轮箱13、连通于叶轮箱13的进水口14及连通于叶轮箱13的出水管15;所述出水管15水平延伸布置于煮面池20内底部位置,出水管15上开设有若干朝上开口的喷射孔151;所述进水口14连通于煮面池20内,该煮面池20内、进水口、叶轮箱13、出水管15、喷射孔151依次循环连通;以及,前述电机11、加热装置分别连接于控制装置。此处,优选设计两个并排间距设置的出水管15,两个出水管15均连接于叶轮箱13的出水口,前述进水口14布置于两个出水管15之间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并非电机11直接驱动叶轮12,是通过电机11的输出轴上装设有第一传动轮16,前述叶轮12装设于传动轴上,传动轴上装设有第二传动轮17,第一传动轮16、第二传动轮17之间通过同步带18传动连接。
该煮面炉还设置有朝向煮面池20内喷洒冷水的除泡沫喷头21。所述除泡沫喷头21设置于煮面池20的内侧壁上段位置,该煮面池20的一组相对侧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前述除泡沫喷头21。除泡沫喷头21朝向煮面池20内(煮面池内水表面)喷洒冷水,控制装置可以根据时间设定或温度反馈等信息,来实时控制除泡沫喷头21开启喷洒冷水,从而,有效避免或者减少煮面过程中产生的泡沫,提高面条的品质。
如图2所示,所述煮面池20的底面为斜面22,在斜面22的最低处设置有排水孔23,所述排水孔23连接有排水管24,在排水孔23处或者排水管24上设置有用于自动启闭排水的排水电磁阀25,所述排水电磁阀25连接于前述控制装置,由控制装置控制排水电磁阀25实现自动排水,以按需排出煮面池20内底部沉淀物(如面筐掉落的碎断面条、粉条等);以及,所述煮面池20配置有自动补水管26,所述自动补水管26连通至煮面池20内,所述自动补水管26上设置有自动启闭补水的补水阀27,所述补水阀27连接于前述控制装置,从而,实现对煮面池20的自动换水、补水,其区别于传统技术之一次对整个煮面池换水,这种从底部排水、从顶部补水的方式,使得煮面池内不会沉积过多沉淀物,也保持煮面池20内的水一直是热水,不需经历全部冷水加热至热水的过程,确保了煮面有效使用时间,煮面效率更高,也更为节能。排水控制一般可依据时间设定,补水也可依据时间设定,通常也会综合煮面池20内水位数值来控制补水的启闭。
以及,所述煮面池20设置有防溢平台28,防溢平台28略低于煮面池20顶端面,防溢平台28上开设有若干排水孔,有了防溢平台28的布置,煮面池20内的水不会自煮面池20顶端面溢出;此处,防溢平台28设置有两个,两者位于煮面池20的一对侧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其主要是利用电机带动叶轮旋转,产生快速喷射水,对煮面池内的面条进行自动翻搅,取代传统技术中人工搅拌操作,节省了操作者的劳动力,提高了面条烹煮效率,同时,自动搅拌装置确保了对面条搅拌操作的一致性,面条受热更为均匀,不会像传统技术那样因人为搅拌存在误差而无法确保所煮出面条的风味稳定性;
其次是,通过设置除泡沫喷头朝向煮面池内喷洒冷水,有效避免或者减少煮面过程中产生的泡沫,提高面条的品质;
以及,通过将煮面池内底面设计为斜面结构,在斜面的最低处设置有排水孔,由控制装置控制排水电磁阀实现自动排水,以按需排出煮面池内底部沉淀物;同时,针对煮面池配置有自动补水管,从而,实现对煮面池的自动换水、补水,动态水位控制灵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