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扶手,尤其涉及一种可升降的扶手装置。
背景技术:
扶手常设置于座椅、床等支承人体的器械上,广泛应用于电影院、医院、住宅等场所,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普遍的设施,现有的扶手大多数是固定位置的,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并且可以和座椅、床等器械一体成型,简化整体的生产工艺,但是由于使用者及人体存在高矮胖瘦的差异,因而不同人两手之间的距离,坐下时候两手的高度都是不相同的,在此情况下固定位置的扶手就不能够满足所有人群的使用要求,并且每个人的放手习惯也不尽相同,因此,为了在乘坐时保证使用者的身心愉悦,甚至是为了培养出使用着更好地坐姿,设计一种位置可调的扶手是当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升降的扶手装置,包括内套、升降支架、升降控制机构以及升降支架上方的扶手部,升降支架可滑动地设置在内套的内部,升降控制机构包括有设置在升降支架内部的解锁部、升降支架外部的按压部以及升降支架上的支点,解锁部和按压部绕支点转动,升降控制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内套上的条形孔、升降支架上的第一腰形孔、解锁部上的第二腰形孔和能够同时贯穿三者的轴销,条形孔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升降支架的滑动方向,条形孔的一侧设置有凹凸面,第一腰形孔的长度方向倾斜于条形孔的长度方向,第二腰形孔的长度方向倾斜于条形孔和第一腰形孔的长度方向,解锁部和/或按压部上设置有回位机构。
优选地,第一腰形孔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条形孔的长度方向。
优选地,第二腰形孔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解锁部的初始转动位置转动的切线方向,解锁部的初始转动位置转动的切线方向倾斜于条形孔和第一腰形孔的长度方向。
优选地,扶手部和升降支架之间设置有中间板,中间板与升降支架和/或扶手部之间可滑动连接。
优选地,升降支架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滑块,中间板上设置有相对第一滑块滑动的第一滑槽,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弹性件和第一扣件,第一扣件上与第一滑槽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一圆弧面。
优选地,第一滑块包括有相向对称设置的两个,两个第一滑块之间设置有导向板。
优选地,第一滑块的顶部连接有第二滑块,扶手部内部设置有相对第二滑块滑动的第二滑槽,第二滑块和第二滑槽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二弹性件和第二扣件,第二扣件上与第二滑槽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二圆弧面。
优选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扶手部上设置有相对连接板滑动的导向槽,导向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二滑槽相对第二滑块滑动的方向。
优选地,连接板和导向槽均包括有相互平行的两个。
优选地,还包括有外壳,内套固定在外壳内,外壳设置在固定位置。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升降的扶手装置通过升降控制机构实现扶手的上下位置可调,通过第一滑槽相对于第一滑块的滑动和第二滑槽相对于第二滑块的滑动来实现扶手水平位置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调整,扶手可以根据使用者自身的体型需求或喜好任意调整位置和角度,提高了使用者的乘坐体验,调整了使用者的坐姿,使用者身心愉悦。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 为扶手装置的立体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扶手装置的侧向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 为图2视角下的截面示意图;
图4 为图2视角下的爆炸示意图;
图5 为扶手装置的俯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扶手装置的侧向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扶手装置的升降控制通过以下实施例实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可升降的扶手装置,包括内套1、升降支架2、升降控制机构3以及升降支架2上方的扶手部4,升降支架2可滑动地设置在内套1的内部,升降控制机构3包括有设置在升降支架2内部的解锁部31、升降支架2外部的按压部32以及升降支架2上的支点33,解锁部31和按压部32绕支点33转动,升降控制机构3还包括设置在内套1上的条形孔11、升降支架2上的第一腰形孔21、解锁部31上的第二腰形孔34和能够同时贯穿三者的轴销35,条形孔1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升降支架2的滑动方向,条形孔11的一侧设置有凹凸面,第一腰形孔21的长度方向倾斜于条形孔11的长度方向,第二腰形孔34的长度方向倾斜于条形孔11和第一腰形孔21的长度方向,解锁部31和/或按压部32上设置有回位机构。条形孔11上凹凸面优选为波浪形或者是若干个均布的圆弧形凹陷,凹陷的数量即升降调整的挡位数,凹凸面的一侧背向按住按压部32时轴销35的运动方向。
常态下,轴销35同时穿过条形孔11、第一腰形孔21和第二腰形孔34,轴销35和条形孔11的凹凸面相卡扣,使得升降支架2和内套1间不会相互移动。使用者按住按压部32,按压部32和解锁部31同时绕支点33转动,解锁部31上的第二腰形孔34能够使轴销35背向条形孔11的凹凸面运动,从而解除了升降支架2和内套1间的锁定,升降支架2可以相对内套1上下移动,当升降支架2调整到使用者需求的高度时,放松按压部32,按压部32在回位机构的作用下使得轴销35再次回到条形孔11的凹凸面一侧,并使得升降支架2和内套1再次固定。回位机构优选为设置在解锁部31和升降支架2之间的弹簧,升降支架2上优选地设置有弹簧座。
进一步的有,第一腰形孔2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条形孔11的长度方向,第一腰形孔21与条形孔11上轴销35的运动路径相同,便于轴销35的运动,第二腰形孔3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解锁部31的初始转动位置转动的切线方向,减小轴销35运动的阻力,解锁部31的初始转动位置转动的切线方向倾斜于条形孔11和第一腰形孔21的长度方向。
扶手装置在水平面的前后左右的移动通过以下实施例实现:
实施例二
如图5和图6所示,扶手部4和升降支架2之间设置有中间板5,中间板5与升降支架2和扶手部4之间可滑动连接,升降支架2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滑块61,中间板5上设置有相对第一滑块61滑动的第一滑槽62,第一滑块61和第一滑槽62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弹性件63和第一扣件64,第一扣件64上与第一滑槽62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一圆弧面,第一滑块61包括有相向对称设置的两个,两个第一滑块61之间设置有导向板,第一滑块61的顶部连接有第二滑块65,扶手部4内部设置有相对第二滑块65滑动的第二滑槽66,第二滑块65和第二滑槽66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二弹性件67和第二扣件68,第二扣件68上与第二滑槽66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二圆弧面,第一滑块61和第二滑块65之间设置有连接板7,扶手部4上设置有相对连接板7滑动的导向槽8,导向槽8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二滑槽66相对第二滑块65滑动的方向,连接板7和导向槽8均包括有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一滑槽62和第二滑槽66的滑动方向相垂直。
使用者通过第一滑槽62相对第一滑块61的滑动以及第二滑槽66相对第二滑块65的滑动来完成扶手部4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调整,并且通过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的设置使得扶手部4能够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实现多挡调整和调整前后的卡扣固定。
实施例一与二均有,扶手装置还包括有外壳9,内套1固定在外壳9内,外壳9固定连接座椅。扶手装置的上下行程至少为110mm,前后行程至少为50mm,左右行程至少为70mm,能够满足不同体型的使用者的需求。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