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床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床垫的通气结构。
背景技术:
床垫是一种介于人体和床之间物品,床垫的作用是为了保证消费者获得健康而又舒适的睡眠。使用传统床垫睡眠,在夏天温度较高时,人体与床垫长时间接触后,床垫温度升高,使得睡眠温度过高,让人产生不舒适的感觉,影响睡眠质量。冬天时,情况相反,由于环境温度低,散热快,床垫的温度过低,同样会影响睡眠。此外,传统床垫的透气主要通过自然对流,床垫织物的疏密程度决定了床垫的透气效果,传统的织物床垫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透气效果将逐渐减弱。
目前市面上常采用加热床垫来解决冬季床垫温度低的问题,然而不同的加热床垫的热量分不均匀,人躺在加热床垫后由于人体的重量分布不均匀,会使得床垫凹凸不平,容易损坏并引发火灾或人体伤害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床垫的通气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床垫的通气结构,包括,控温管、气流管、抽风机、送风机和控制芯片,所述控温管设置在床垫两侧;所述抽风机和送风机均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
所述气流管包括,第一管组、第二管组、第三管组和第四管组,所述第一管组、第二管组为负压管,所述第三管组和第四管组为正压管。
采用抽风机将气体从外界抽入第一管组和第二管组内,在控温管的作用下,将第一管组和第二管组的第一中央单元和第二中央单元内部的空气经行加热或降温。通过第一缠绕单元和第二缠绕单元,第一管组和第二管组与控温管之间的换热面积加大,且换热效果均匀,保证了床垫的舒适性。同时,采用送风机通过正压相外吹气,气体在第三管组和第四管组进过控温管换热,与第一管组和第二管组形成双重控温的效果,使得床垫的温度更加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管组包括,多个第一中央单元、多个第一缠绕单元、一个第一抽风口和一个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抽风口和第一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管组的两端,所述第一中央单元与所述第一缠绕单元交替连接,所述第一缠绕单元缠绕在所述控温管外,所述第一抽风口与所述抽风机相连;所述第二管组包括,多个第二中央单元、多个第二缠绕单元、一个第二抽风口和一个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抽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管组的两端,所述第二中央单元与所述第二缠绕单元交替连接,所述第二缠绕单元缠绕在所述控温管外,所述第二抽风口与所述抽风机相连;所述第三管组包括,多个第三中央单元、多个第三缠绕单元、一个第三出风口和一个第三送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和第三送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三管组的两端,所述第三中央单元与所述第三缠绕单元交替连接,所述第三缠绕单元缠绕在所述控温管外,所述第三送风口与所述送风机相连;所述第四管组包括,多个第四中央单元、多个第四缠绕单元、一个第四出风口和一个第四送风口,所述第四出风口和第四送风口设置在所述第四管组的两端,所述第四中央单元与所述第四缠绕单元交替连接,所述第四缠绕单元缠绕在所述控温管外,所述第四送风口与所述送风机相连;
所述第一抽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三出风口和第四送风口设置自床垫脚部,所述第一进风口、第二抽风口、第三送风口和第四出风口设置在床垫的头部。
作为优选,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一中央单元、一个所述第二中央单元、一个所述第三中央单元和一个所述第四中央单元构成一个控温单元;一个第一缠绕单元、一个第二缠绕单元、一个第三缠绕单元和一个第四缠绕单元相互缠绕构成一个调温单元;所述调温单元交错地连接在所述控温单元两端。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中央单元与所述第二中央单元均设置有气孔,所述第一中央单元或所述第二中央单元上的气孔总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进风口或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进风总面积的5%。开设气孔能将床垫表面的气体吸入气流管内,在床垫表面形成负压,使得床垫具有主动透气的功能,此外由于气孔的总面积远小于进风口的面积,故气孔不会对进风压力照成影响,从而保证了气流管的正常工作,使得床垫的控温效果不被影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中央单元和所述第四中央单元上设置有吹风口,每个所述控温单元上的吹风口的总面积小于每个控温单元上的气孔的总面积。用以保证床垫内,负压大于正压,保证床垫顶面具有一定的吸附力,使得床垫更加舒适。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中央单元、所述第二中央单元、所述第三中央单元和所述第四中央单元的中部厚度大于其两端厚度,所述第一中央单元、所述第二中央单元、所述第三中央单元和所述第四中央单元的中部均与所述顶垫相贴合。
作为优选,所述控温单元之间设置有间隙,用以留出床垫支撑的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控温管设置有多个控温段,所述控温段对应所述调温单元设置,所述控温段内设置加热管和冷却管,所述加热管连接有加热电源,所述冷却管连接有循环冷水机,所述控温单元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的温度探测器。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管和冷却管相互螺旋缠绕,所述加热管为实心的电热丝,冷却管为空心的水冷管。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均为套设在所述控温管上的圆环状风管,圆环上设置有用以进风的开口。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内设置有进风口滤网,所述进风口滤网贴在所述用以进风的开口处。圆环状的进风口,使得空气进入进风口的时候同时能受到控温管的加热或冷却作用,保证了床垫的温度控制,进风口滤网的设置可以防止空气的中粉尘进入床垫后堆积而引起的传热障碍,保证了床垫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①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床垫的通气结构,采用吸风、吹风双重控温,并且通过两个流向相反的负压管组和两个流向相反的正压管组,使得整个床垫的温度均匀,保证了床垫的舒适性。
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床垫的通气结构,中央单元上设置有气孔,加强了床垫的透气性能,提升了床垫的舒适性。
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床垫的通气结构,通过缠绕单元组成的调温单元,使得管组与控温管之间的换热充分,控温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气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控温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根据图1~图3所示,一种床垫的通气结构,包括,控温管31、气流管32、抽风机33、送风机35和控制芯片,控温管31设置在床垫两侧;抽风机33和送风机35均与控制芯片相连;
气流管32包括,第一管组32a、第二管组32b、第三管组32c和第四管组32d,第一管组32a、第二管组32b为负压管,第三管组32c和第四管组32d为正压管。
采用抽风机33将气体从外界抽入第一管组32a和第二管组内,在控温管31的作用下,将第一管组32a和第二管组的第一中央单元32a1和第二中央单元32b1内部的空气经行加热或降温。通过第一缠绕单元32a2和第二缠绕单元32b2,第一管组32a和第二管组与控温管31之间的换热面积加大,且换热效果均匀,保证了床垫的舒适性。同时,采用送风机35通过正压相外吹气,气体在第三管组32c和第四管组32d进过控温管31换热,与第一管组32a和第二管组32b形成双重控温的效果,使得床垫的温度更加均匀。
第一管组32a包括,多个第一中央单元32a1、多个第一缠绕单元32a2、一个第一抽风口32a3和一个第一进风口32a4,第一抽风口32a3和第一进风口32a4设置在第一管组32a的两端,第一中央单元32a1与第一缠绕单元32a2交替连接,第一缠绕单元32a2缠绕在控温管31外,第一抽风口32a3与抽风机33相连;第二管组32b包括,多个第二中央单元32b1、多个第二缠绕单元32b2、一个第二抽风口32b3和一个第二进风口32b4,第二抽风口32b3和第二进风口32b4设置在第二管组32b的两端,第二中央单元32b1与第二缠绕单元32b2交替连接,第二缠绕单元32b2缠绕在控温管31外,第二抽风口32b3与抽风机33相连;第三管组32c包括,多个第三中央单元32c1、多个第三缠绕单元32c2、一个第三出风口32c3和一个第三送风口32c4,第三出风口32c3和第三送风口32c4设置在第三管组32c的两端,第三中央单元32c1与第三缠绕单元32c2交替连接,第三缠绕单元32c2缠绕在控温管31外,第三送风口32c4与送风机35相连;第四管组32d包括,多个第四中央单元32d1、多个第四缠绕单元32d2、一个第四出风口32d3和一个第四送风口32d4,第四出风口32d3和第四送风口32d4设置在第四管组32d的两端,第四中央单元32d1与第四缠绕单元32d2交替连接,第四缠绕单元32d2缠绕在控温管31外,第四送风口32d4与送风机35相连;
第一抽风口32a3、第二进风口32b4、第三出风口32c3和第四送风口32d4设置自床垫脚部,第一进风口32a4、第二抽风口32b3、第三送风口32c4和第四出风口32d3设置在床垫的头部。
相邻的一个第一中央单元32a1、一个第二中央单元32b1、一个第三中央单元32c1和一个第四中央单元32d1构成一个控温单元321;一个第一缠绕单元32a2、一个第二缠绕单元32b2、一个第三缠绕单元32c2和一个第四缠绕单元32d2相互缠绕构成一个调温单元322;调温单元322交错地连接在控温单元321两端。
第一中央单元32a1与第二中央单元32b1均设置有气孔323,第一中央单元32a1或第二中央单元32b1上的气孔323总面积小于第一进风口32a4或第二进风口32b4的进风总面积的5%。开设气孔323能将床垫表面的气体吸入气流管32内,在床垫表面形成负压,使得床垫具有主动透气的功能,此外由于气孔的总面积远小于进风口的面积,故气孔不会对进风压力照成影响,从而保证了气流管的正常工作,使得床垫的控温效果不被影响。
第三中央单元32c1和第四中央单元32d1上设置有吹风口324,每个控温单元321上的吹风口324的总面积小于每个控温单元321上的气孔323的总面积。用以保证床垫内,负压大于正压,保证床垫顶面具有一定的吸附力,使得床垫更加舒适。
第一中央单元32a1、第二中央单元32b1、第三中央单元32c1和第四中央单元32d1的中部厚度大于其两端厚度,第一中央单元32a1、第二中央单元32b1、第三中央单元32c1和第四中央单元32d1的中部均与顶垫1相贴合。
控温单元321之间设置有间隙,用以留出床垫支撑的空间。
根据图3所示,控温管31设置有多个控温段31a,控温段31a对应调温单元322设置,控温段31a内设置加热管311和冷却管312,加热管311连接有加热电源,冷却管312连接有循环冷水机,控温单元321表面设置有与控制芯片相连的温度探测器,加热管311和冷却管312相互螺旋缠绕,加热管311为实心的电热丝,冷却管312为空心的水冷管。
实施例2:
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根据图1所示,第一进风口32a4和第二进风口32b4均为套设在控温管31上的圆环状风管,圆环上设置有用以进风的开口。第一进风口32a4和第二进风口32b4内设置有进风口滤网325,进风口滤网325贴在用以进风的开口处。圆环状的进风口,使得空气进入进风口的时候同时能受到控温管31的加热或冷却作用,保证了床垫的温度控制,进风口滤网325的设置可以防止空气的中粉尘进入床垫后堆积而引起的传热障碍,保证了床垫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