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升降靠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0454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升降靠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椅子,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新型升降靠椅。



背景技术:

椅子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生活用品,人们对椅子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普通的椅子,椅背与座垫呈L型,人靠在椅背上,颈部不舒服,而且容易受伤,另外,普通的椅子,一年四季通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升降靠椅,既能保护颈部又能一年四季通用,机构简单,操作方便,舒适度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升降靠椅,包括滚轮组件、椅座、和所述滚轮组件连接用于升降所述椅座的升降轴、驱动升降轴升降的驱动手柄、和所述椅座连接的椅背、设在所述椅座两侧的扶手,所述椅背上设有靠垫,所述椅背包括位于两侧的刚性固定条以及位于所述刚性固定条之间的用于支撑人体的弹性靠背,所述刚性固定条包括下连接段、和所述下连接段连接的腰部弧形连接段、和所述腰部弧形连接段的中间连接段、和所述中间连接段连接的颈部弧形连接段以及和所述颈部弧形连接段连接的上连接段。

弧形连接段按照人体颈部设计,符合人体工学,能够有效的保护颈部,椅背上设有靠垫(靠垫选择四季通用的),不同的可根据自身需要决定是否摘除靠垫,弹性靠背使人体靠在上面舒适。

作为优选,所述颈部弧形连接段之间设有加强支撑的加强支撑条。

作为优选,所述靠垫包括皮靠垫。

作为优选,所述下连接段与所述椅座呈60°-90°角。

作为优选,所述下连接段与所述中间连接段呈150°-180°角。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支撑条呈“C”形。

作为优选,所述上连接段为和所述颈部弧形连接段连接的圆柱体。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靠背包括多个弹性连接带,相邻弹性连接带之间的间距为2-5mm。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连接带包括颈部接触层、弹性层、弹性空腔、设在所述弹性空腔的弹性微球以及硬质基层,所述弹性空腔介于弹性层与硬质基层之间,所述弹性层、所述弹性空腔以及所述硬质基层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空腔包括第一凹壁、位于所述第一凹壁两侧的第二凹壁、和所述第二凹壁连接的第三弧形壁、和所述第三弧形壁连接第四弧形壁以及和所述第四弧形壁连接的第五基壁。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既能保护颈部又能一年四季通用,机构简单,操作方便,舒适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后视示意图;

图3为加强支撑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弹性连接带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一种新型升降靠椅,包括滚轮组件、椅座1、和所述滚轮组件连接用于升降所述椅座1的升降轴4、驱动升降轴4升降的驱动手柄5、和所述椅座1连接的椅背2、设在所述椅座1两侧的扶手6,所述椅背2上设有靠垫3,所述椅背2包括位于两侧的刚性固定条201以及位于所述刚性固定条201之间的用于支撑人体的弹性靠背202,所述刚性固定条201包括下连接段2011、和所述下连接段2011连接的腰部弧形连接段2012、和所述腰部弧形连接段2012的中间连接段2013、和所述中间连接段2013连接的颈部弧形连接段2014以及和所述弧形连接段2014连接的上连接段2015。

弧形连接段按照人体颈部设计,能够有效的保护颈部,并且增加颈部的舒适感,椅背上设有靠垫,一年四季均可用,人们可根据自身需要决定是否摘除靠垫,弹性靠背使人体靠在上面舒适。

进一步的,所述颈部弧形连接段2014之间设有加强支撑的加强支撑条2016。

进一步的,所述靠垫3包括皮靠垫。皮靠垫一年四季都可适用,实用性高,当不需要靠垫3的时候,可自行取下,方便容易。

进一步的,所述下连接段2011与所述椅座1呈60°-90°角,优选80°角,80°角设置,增加人体的舒适度。

进一步的,所述下连接段2011与所述中间连接段2013呈150°-180°角,优选170°角,170°角配合腰部弧形连接段2012共同使得人体腰部处于舒适的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支撑条2016呈“C”形,“C”形相对于直条形强度高,加强效果好。

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段2015为和颈部弧形连接段2014连接的圆柱体。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靠背202包括多个弹性连接带,相邻弹性连接带之间的间距为2-5mm,优选2mm。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连接带包括颈部接触层2021、弹性层2022、弹性空腔2023、设在所述弹性空腔2023的弹性微球2024以及硬质基层2025,所述弹性空腔2023介于弹性层2022与硬质基层2025之间,所述弹性层2022、所述弹性空腔2023以及所述硬质基层2025一体成型。所述弹性空腔2023包括第一凹壁20231、位于所述第一凹壁20231两侧的第二凹壁20232、和所述第二凹壁20232连接的第三弧形壁20233、和所述第三弧形壁20233连接第四弧形壁20234以及和所述第四弧形壁20234连接的第五基壁20235。

当颈部靠在弹性靠背202上,一方面,弹性层2022以及弹性空腔2023的柔软性质,减小因颈部突然靠在弹性靠背202产生的强烈冲击对颈部所造成的伤害,同时增强颈部靠在弹性靠背202的舒适感;另一方面,硬质基层2025不易变形,第一凹壁20231在颈部挤压弹性层2022时凹陷,同时弹性空腔2023中的弹性微球2024向弹性空腔2023的两侧流动并且挤压,第二凹壁20232向颈部发生较小的挤压,第一凹壁20231与第二凹壁20232的共同作用使得人在熟睡时起到固定颈部的作用,较小危险的发生。另外,弹性连接带也可以增强对除颈部以外的身体部位的舒适感。

颈部接触层2021根据实际需要选定,可以为布条层,可以为皮层等。

所述弹性层2022可以为弹性橡胶,弹性微球2024可以为弹性橡胶颗粒,硬质基层2025可以为硬塑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