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尤其涉及了支撑机构及带有支撑机构的升降床。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大部分居民的住房面积不是很大,有很多是一居室或是零居室,房屋内尤其是卧室的面积很小,而且睡觉所用的床占用了较大的空间,如果是零居室的公寓,床占据的空间就更加明显,活动空间就变得更小,因此造成家庭成员活动不便。
为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空间,人们想出了很多办法,如设计出沙发式折叠床,这类床每次使用都要展开铺床,结束后又要将床上用品收拾好再折叠收藏,操作费力费时且不方便,限制了它的推广使用。还存在那种通过槽钢滑动,槽钢内设置带滑轮的螺母,因为槽钢乘重能力较小,所以需要最少两根柱子才能实现床体的升降,成本较高,也难以隐藏在墙体中;另外这类升降床一旦出现螺母损坏,床体就会直接下落,安全系数较低。还存在那种通过槽钢滑动,槽钢内设置带滑轮的螺母,槽钢乘重能力较小,这类升降床一旦出现螺母损坏,床体就会直接下落,安全系数较低,除此之外还存在通过一根空心钢上设置可上下滑动的床架固定的床,虽然实现了一根空心钢固定且可以上下移动,但是对于使用时候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没有很好的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通过槽钢滑动的升降床一旦出现螺母损坏,床体就会直接下落,安全系数较低;通过一根空心钢上设置可上下滑动的床架固定的床使用时候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没有很好的保障;最少两根柱子才能实现床体的升降,成本较高,也难以隐藏在墙体中问题提供了支撑机构及带有支撑机构的升降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支撑机构,其包括第一支撑腿、固定板,第一支撑腿为方形的钢管,第一支撑腿内部设有第二支撑腿,固定板上设有滑轨和横向布置的推杆电机一,推杆电机一的推杆一端部与第一支撑腿的端部铰接,滑轨包括轨道和沿轨道滑动的滑块,滑块与第一支撑腿铰接。
作为优选,第二支撑腿包括底座、外壳,底座通过螺母固定于第一支撑腿内部,底座上连接圆柱形的推杆电机一、推杆二,推杆电机二外部套设有方形的外壳,外壳通过螺钉固定在推杆二底部,外壳为中空结构,外壳的顶部三个侧面开设有缺口,推杆电机二位于缺口中。推杆电机二控制第二支撑腿的伸出和缩回。
作为优选,推杆一端部固定有连接头,第一支撑腿的端部设有弧形面,弧形面处开设有槽口,连接头伸入槽口内与第一支撑腿铰接。弧形面在第一支撑腿伸出和缩回方形钢管的时候起导向作用,使伸出缓慢平稳,避免了缩回时第一支撑腿顶端卡在方形钢管端部。
作为优选,连接头包括中空的套筒、固定在套筒上的连接块,连接块的一边设有圆弧,连接块的底部两角设有与弧形面上槽口边缘配合的限位槽,连接块上的圆弧与弧形面弧度相同,在连接块与第一支撑腿垂直时连接块上的圆弧与圆弧面的边缘重合,连接块上的限位槽分别在连接块与第一支撑腿垂直和平行时卡在槽口的边缘以限位,同时保证了圆弧面的平滑。
作为优选,固定板左端端部沿推杆二伸出方向设有滚轴。滚轴减少了固定板与第一支撑腿的摩擦。
作为优选,第二支撑腿内设有压力开关。第二支撑腿端部接触到地面后,压力开关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压力值,压力值超过预设值时压力开关控制推杆电机一停止工作。
作为优选,还包括电动开关,电动开关与推杆电机一、推杆电机二通过电源线连接。电动开关用于控制推杆电机、推杆电机二的运动。
带有支撑机构的升降床,其包括床体、设置在床体两侧的两根方形钢管、限位架,方形钢管内部各设有一支撑机构,限位架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支撑腿上。
作为优选,限位架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两侧的两个中空的圆柱形的固定座,两个固定座分别伸入两侧的第二支撑腿内固定在推杆二端部。
作为优选,还包括支撑柱,床体固定在支撑柱上。床体可以沿支撑柱上下升降。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提供了支撑机构,支撑机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用于多种设备支撑;通过对单点固定式床设置多个支撑机构,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增加了床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且在不使用的时候可收起以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支撑机构打开时的侧视图。
图2是带有支撑机构的升降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连接头的示意图。
图4是第一支撑腿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第一支撑腿、2—底座、3—外壳、4—推杆电机二、5—连接头、6—推杆一、7—推杆电机一、8—推杆二、9—轨道、10—弧形面、11—固定板、12—滑块、13—滚动轴、14—槽口、15—套筒、16—连接块、17—方形钢管、18—电动开关、19—支撑柱、20—第二支撑腿、21—限位架、22—底板、23—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3、图4所示,支撑机构,其包括第一支撑腿1、固定板11,第一支撑腿1为方形钢管,第一支撑腿1内部设有第二支撑腿20,固定板11上设有滑轨和横向布置的推杆电机一7,推杆电机一7的推杆一端部与第一支撑腿1的端部铰接,滑轨包括轨道9和沿轨道9滑动的滑块12,滑块12与第一支撑腿1铰接。
第二支撑腿20包括底座2、外壳3,底座2通过螺母固定于第一支撑腿1内部,底座2上连接圆柱形的推杆电机二4、推杆二8,推杆电机二4外部套设有方形的外壳3,外壳3通过螺钉固定在推杆二8底部,外壳3为中空结构,外壳3的顶部三个侧面开设有缺口,推杆电机二4位于缺口中。推杆电机二4控制第二支撑腿20的伸出和缩回。
推杆一6端部固定有连接头5,第一支撑腿1的端部设有弧形面10,弧形面10处开设有槽口14,连接头5伸入槽口14内与第一支撑腿1铰接。弧形面10在第一支撑腿1伸出和缩回方形钢管17的时候起导向作用,使伸出缓慢平稳,避免了缩回时第一支撑腿1顶端卡在方形钢管17端部。
连接头5包括中空的套筒15、固定在套筒15上的连接块16,连接块16的一边设有圆弧,连接块16的底部两角设有与弧形面10上槽口14边缘配合的限位槽,连接块16上的圆弧与弧形面10弧度相同,在连接块16与第一支撑腿1垂直时连接块上的圆弧与圆弧面10的边缘重合,连接块16上的限位槽分别在连接块16与第一支撑腿1垂直和平行时卡在槽口的边缘以限位,同时保证了圆弧面10的平滑。
固定板11左端端部沿推杆一6伸出方向设有滚轴13。滚轴13减少了固定板11与第一支撑腿1的摩擦。
第二支撑腿20内设有压力开关。第二支撑腿20端部接触到地面后,压力开关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压力值,压力值超过预设值时压力开关控制推杆电机一7停止工作。
还包括电动开关18,电动开关18与推杆电机一7、推杆电机二4通过电源线连接。电动开关18用于控制推杆电机一7、推杆电机二4的运动。
带有支撑机构的升降床,如图2所示,其包括床体16、设置在床体16两侧的两根方形钢管17、限位架21,方形钢管17内部各设有一支撑机构,限位架21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支撑腿20上。
限位架21包括底板22、设置在底板22两侧的两个中空的圆柱形的固定座23,两个固定座23分别伸入两侧的第二支撑腿20内固定在推杆二8端部。
还包括支撑柱19,床体16固定在支撑柱19上。床体16可以沿支撑柱19上下升降。
具体工作方式:打开时,正向旋转电器开关18的旋钮,推杆电机一7带动推杆一6向左移动,推杆一6带动第一支撑腿1沿着轨道9向左移动,当连接头5移动到方形钢管17管口处时,在推杆一6的推动以及弧形面10的导向作用下第一支撑腿1围绕滑块12的端部逆时针慢速转动达到竖直状态,起到支撑作用,此时第二支撑腿20内压力开关检测第二支撑腿20端部压力值,压力值低于预设值控制推杆电机二4开始工作,推动第二支撑腿20运动,第二支撑腿20端部与地面接触时,第二支撑腿20端部压力变大,压力值超过预设值时压力开关控制推杆电机二4停止工作;收起时,反向旋转电器开关18的旋钮,推杆带动第二支撑腿20缩入第一支撑腿1内部的同时推杆电机一7的带动推杆一6向右移动,第一支撑腿1在推杆一6与滑块12的共同作用下顺时针转动进入方形钢管17中并沿着轨道9向右移动回到初始位置;带有支撑机构的升降床带有两个支撑机构,在工作的时候两个支撑机构同步运动。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