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隔热快餐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8278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隔热快餐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快餐杯领域,特别是涉及隔热快餐杯。



背景技术:

现常见的快餐杯多数都没有隔热效果,在用于盛装一些较热食物的时候很不方便,只能用手捏在盒体的扣合沿处,扣合沿通常又较窄,容易拿捏不稳掉落造成麻烦,针对这个问题,行业内的技术人员也做过很多改进,但多数都没有投入生产,其原因是因为耗材较多,成本较高,结构复杂,不易生产等原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耗材较少、隔热效果好的一种新型隔热快餐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隔热快餐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的侧壁上设有两相对竖向设置的隔热部位,所述隔热部位为双层结构,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向杯体内凹进,所述外层嵌入在内层内,所述内层与外层在杯体底部形成开口,通过开口可将外层拉出向杯体外凸出。

所述外层在开口处的边沿上设有便于将外层拉出的拉片。

所述外层为波浪状的结构,波浪状的凹凸为竖向设置。

所述外层的外表面上形成有防滑凸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结构的快餐杯适合注塑成型,生产时外层是嵌入在内凹的内层内,但是之间不相连接,结构简单,不会增加注塑生产难度,其仅为相对设置的两条,不会增加太多的耗材,还有当外层向内层嵌入时,不影响多个快餐杯的堆叠,通过开口能够快速将外层拉出凸出杯体外供手握,操作非常方便,这样就能够起到较好的隔热效果,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新型隔热快餐杯多个堆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新型隔热快餐杯隔热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新型隔热快餐杯隔热状态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隔热部位-A;杯体-1;内层-11;

外层-12;拉片-121;防滑凸粒-122;开口-1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新型隔热快餐杯,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杯体1,所述杯体1的侧壁上设有两相对竖向设置的隔热部位A,所述隔热部位A为双层结构,包括内层11和外层12,所述内层11向杯体1内凹进,所述外层12嵌入在内层11内,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层之间是除了边沿与杯体1相连,之间是不相连的,之间可存在腔室,刚注塑生产出来的单个快餐杯即为图中所示单个快餐杯的结构状态,便于生产脱模,也便于堆叠,所述内层11与外层12在杯体1底部形成开口13,通过开口13可将外层11拉出向杯体1外凸出,在需要将外层12拉出隔热的时候,先将开口13拉开,取条状物体或用手指从开口13处插入,将外层12顶触杯体1外,内层11与外层12之间形成较大腔室,可起到较好的隔热效果,如图2所示。

进一步,为便于将外层拉出,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层12在开口13处的边沿上设有拉片121,通过拉动拉片121就容易张大开口13,也就便于将外层拉出,如图2所示。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外层12为波浪状的结构,波浪状的凹凸为竖向设置,该结构设置能够便于外层12拉出时产生的变形,外层12的面积也会较大,且波浪状的结构还能够避免在手握时受力点出现内凹,还能够起到防滑效果。

进一步,所述外层12的外表面上形成有防滑凸粒122,更进一步起到防滑效果,可以减小手握力度。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