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拉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4140阅读:6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抽拉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柜子,尤其是涉及一种抽拉柜。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抽拉柜一般包括柜体和可抽拉地设置在柜体上的多个储物柜,储物柜的抽拉方式一般包括横向抽拉式和竖向抽拉式两种,横向抽拉式即多个储物柜上下排列,比如抽屉,而竖向抽拉式则是多个储物柜左右排列,无论是上述哪种抽拉方式的抽拉柜,目前通常采用一把中央锁来统一锁定或打开,当中中央锁打开时,所有的储物柜可同时随意地打开,而当多个储物柜同时打开时,抽拉柜往往容易因重心偏移而导致侧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有效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偏移或侧翻的抽拉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抽拉柜,包括柜体,所述的柜体内设置有至少一组储物柜组,每组所述的储物柜组包括两个储物柜,每组所述的储物柜组中的两个所述的储物柜之间设置有互锁机构。

两个储物柜分别为第一储物柜和第二储物柜,所述的第一储物柜包括第一抽拉板,所述的第二储物柜包括第二抽拉板,所述的第一抽拉板和所述的第二抽拉板分别可内外抽拉地设置在所述的柜体内,每组所述的储物柜组中的第一抽拉板和所述的第二抽拉板并列设置,所述的互锁机构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抽拉板和所述的第二抽拉板之间。储物柜通过抽拉板可内外抽拉地设置在柜体内,操作简单方便。

所述的互锁机构包括竖向设置的安装背板,所述的柜体包括背板,所述的安装背板的后端面安装在所述的背板的内端面上;

所述的安装背板的前端面上设置有第一联动板和第二联动板,所述的第二联动板设置在所述的第一联动板之前,所述的第一联动板与所述的第二联动板交叉呈X型设置,所述的第一联动板的中心与所述的第二联动板的中心相互连接形成支点,所述的第一联动板和所述的第二联动板分别可绕所述的支点转动,所述的支点将所述的第一联动板分为第一上联动部和第一下联动部,所述的支点将所述的第二联动板分为第二上联动部和第二下联动部,所述的安装背板的上部设置有横向的安装顶板,所述的第一上联动部与所述的安装顶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拉簧,所述的第二上联动部与所述的安装顶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拉簧;

所述的第一联动板的两端向所述的储物柜组的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锁定片和第一导向片,所述的第二联动板的两端向所述的储物柜组的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二锁定片和第二导向片,所述的第二锁定片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导向片的上方,所述的第一锁定片设置在所述的第二导向片的上方,所述的第一锁定片的上部向下凹陷设置有第一锁定卡槽,所述的第二锁定片的上部向下凹陷设置有第二锁定卡槽,所述的第一导向片的下部自前向后设置有第一圆弧倒角面,所述的第二导向片的下部自前向后设置有第二圆弧倒角面;

所述的第一抽拉板的后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锁定槽,所述的第二抽拉板的后端面上设置有第二锁定槽,当所述的储物柜组关闭的情况下,所述的第一锁定片和所述的第二导向片均插入设置在所述的第一锁定槽内,所述的第二圆弧倒角面与所述的第一锁定槽的下部内端面相接触,所述的第一锁定槽的上部内端面位于所述的第一锁定卡槽的上方,所述的第二锁定片和所述的第一导向片均插入设置在所述的第二锁定槽内,所述的第一圆弧倒角面与所述的第二锁定槽的下部内端面相接触,所述的第二锁定槽的上部内端面位于所述的第二锁定卡槽的上方,此时所述的第一拉簧和所述的第二拉簧均处于拉伸状态,打开所述的第一储物柜,所述的第一抽拉板向外拉出,此时,所述的第一锁定片和所述的第二导向片分别脱离所述的第一锁定槽,第二拉簧向上复位,带动所述的第二上联动部向上抬起,所述的第二锁定卡槽向上卡设在所述的第二锁定槽的上部将所述的第二抽拉板锁定住,关闭所述的第一储物柜,所述的第一抽拉板向内推入,所述的第一锁定槽的下部内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圆弧倒角面相接触,在向内推入过程中,带动所述的第二下联动部向上抬起,从而使所述第二上联动部的位置回落,所述的第二锁定槽的上部从所述的第二锁定卡槽中脱离出来,解除对所述的第二抽拉板的锁定状态;打开所述的第二储物柜,所述的第二抽拉板向外拉出,此时,所述的第二锁定片和所述的第一导向片分别脱离所述的第二锁定槽,第一拉簧向上复位,带动所述的第一上联动部向上运动,所述的第一锁定卡槽向上卡设在所述的第一锁定槽的上部将所述的第一抽拉板锁定住,关闭所述的第二储物柜,所述的第二抽拉板向内推入,所述的第二锁定槽的下部内端面与所述的第一圆弧倒角面相接触,在向内推入过程中,带动所述的第一下联动部向上抬起,从而使所述第一上联动部的位置回落,所述的第一锁定槽的上部从所述的第一锁定卡槽中脱离出来,解除对第一抽拉板的锁定状态。

上述结构的互锁机构,结构简单,零部件少,装配方便,操作简单,通过锁定槽和锁定卡槽的配合,实现对一个储物柜抽拉板的锁定功能,同时对上联动部的抬起位置进行限定,使得当一个抽拉板向外拉出时,导向片的下落的位置能刚好与锁定槽的下部位置相配合,保证该互锁机构能够稳定地实现锁定和解锁,通过拉簧实现上联动部的抬起,结构简单,成本低。

所述的第一联动板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向所述的储物柜组的方向设置有第一支撑顶板和第一支撑底板,所述的第一支撑顶板与所述的第一支撑底板上下并列设置,所述的第一支撑顶板和所述的第一支撑底板的长度与所述的第一联动板的长度相同,所述的第一支撑顶板上设置有从前至后凹陷的上定位槽,所述的上定位槽设置在所述的第一下联动部上,所述的第一支撑底板上设置有从前至后凹陷的下定位槽,所述的下定位槽设置在所述的第一上联动部上,所述的第二上联动部设置在所述的上定位槽内且能在所述的上定位槽内运动,所述的第二下联动部设置在所述的下定位槽内且能在所述的下定位槽内运动。通过在第一联动板上设置第一支撑顶板和第一支撑底板,以增加第一联动板的强度,上定位槽和下定位槽用于使第二联动板与第一联动板近距离贴合安装,减小互锁机构的整体体积,使得结构较为紧凑。

所述的第二联动板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向所述的安装背板的方向设置有第二支撑顶板和第二支撑底板,所述的第二支撑顶板与所述的第二支撑底板上下并列设置,所述的第二支撑顶板和所述的第二支撑底板的长度与所述的第二联动板的长度相同。通过在第二联动板上设置第二支撑顶板和第二支撑底板,以增加第二联动板的强度。

所述的第一拉簧和所述的第二拉簧的上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的安装顶板上,所述的第一拉簧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的第一上联动部上,所述的第二拉簧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的第二上联动部上,所述的第一拉簧的上端与所述的第二拉簧的上端向内靠近设置,所述的第一拉簧的下端与所述的第二拉簧的下端向外远离设置。上述结构设计,使得第一拉簧和第二拉簧分别对第一上联动部和第二上联动部产生较强的拉力作用,能够带动第一上联动部和第二上联动部快速向上抬起。

所述的安装背板的前方设置有与所述的安装背板相配合的安装前板,所述的第一联动板和所述的第二联动板设置在所述的安装前板与所述的安装背板之间,所述的安装前板上竖向设置有前后贯通的第一贯通槽和第二贯通槽,所述的第二锁定片和所述的第一导向片分别穿过所述的第一贯通槽伸出所述的安装前板,所述的第一锁定片和所述的第二导向片分别穿过所述的第二贯通槽伸出所述的安装前板。安装前板用于增强整个互锁机构的强度,且对两个联动板起到保护作用,在安装前板上设置第一贯通槽和第二贯通槽,使得两个锁定片和两个导向片能够伸出在外,不影响锁定和导向功能。

所述的安装前板的中心设置有第一安装通孔,所述的第一联动板的中心设置第二安装通孔,所述的第二联动板的中心设置有第三安装通孔,通过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的第一安装通孔、所述的第三安装通孔和所述的第二安装通孔螺接在所述的安装背板上。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

所说的背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顶板和底板,所述的顶板和底板上分别设置有滑块,所述的第一抽拉板和所述的第二抽拉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置有与所述的滑块相配合的滑轨,通过所述的滑块与所述的滑轨的配合实现第一抽拉板和第二抽拉板可内外抽拉地设置在所述的柜体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每组储物柜组中的两个储物柜之间设置有互锁机构,当一个储物柜从柜体内拉出时,通过设置在其上的互锁机构能够将另一储物柜锁定住,使其不能够同时打开,从而可有效避免该抽拉柜在使用过程中因多个储物柜同时打开而导致偏移或侧翻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互锁机构拆去安装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互锁机构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储物柜在关闭状态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其中一个储物柜打开状态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抽拉柜,包括柜体A,柜体A内设置有至少一组储物柜组,每组储物柜组包括两个储物柜,每组储物柜组中的两个储物柜之间设置有互锁机构B。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两个储物柜分别为第一储物柜和第二储物柜,第一储物柜包括第一抽拉板1,第二储物柜包括第二抽拉板2,第一抽拉板1和第二抽拉板2分别可内外抽拉地设置在柜体A内,每组储物柜组中的第一抽拉板1和第二抽拉板2并列设置,互锁机构B设置在第一抽拉板1和第二抽拉板2之间。储物柜通过抽拉板可内外抽拉地设置在柜体A内,操作简单方便。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互锁机构B包括竖向设置的安装背板3,柜体A包括背板4,安装背板3的后端面安装在背板4的内端面上;

安装背板3的前端面上设置有第一联动板5和第二联动板6,第二联动板6设置在第一联动板5之前,第一联动板5与第二联动板6交叉呈X型设置,第一联动板5的中心与第二联动板6的中心相互连接形成支点C,第一联动板5和第二联动板6分别可绕支点C转动,支点 C将第一联动板5分为第一上联动部51和第一下联动部52,支点C将第二联动板6分为第二上联动部61和第二下联动部62,安装背板3的上部设置有横向的安装顶板31,第一上联动部51与安装顶板31之间设置有第一拉簧531,第二上联动部61与安装顶板31之间设置有第二拉簧631;

第一联动板5的两端向储物柜组的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锁定片53和第一导向片54,第二联动板6的两端向储物柜组的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二锁定片63和第二导向片64,第二锁定片63 设置在第一导向片54的上方,第一锁定片53设置在第二导向片64的上方,第一锁定片53 的上部向下凹陷设置有第一锁定卡槽55,第二锁定片63的上部向下凹陷设置有第二锁定卡槽65,第一导向片54的下部自前向后设置有第一圆弧倒角面541,第二导向片64的下部自前向后设置有第二圆弧倒角面641;

第一抽拉板1的后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锁定槽11,第二抽拉板2的后端面上设置有第二锁定槽 21,当储物柜组关闭的情况下,第一锁定片53和第二导向片64均插入设置在第一锁定槽11 内,第二圆弧倒角面641与第一锁定槽11的下部内端面相接触,第一锁定槽11的上部内端面位于第一锁定卡槽55的上方,第二锁定片63和第一导向片54均插入设置在第二锁定槽 21内,第一圆弧倒角面541与第二锁定槽21的下部内端面相接触,第二锁定槽21的上部内端面位于第二锁定卡槽65的上方,此时第一拉簧531和第二拉簧631均处于拉伸状态,打开第一储物柜,第一抽拉板1向外拉出,此时,第一锁定片53和第二导向片64分别脱离第一锁定槽11,第二拉簧631向上复位,带动第二上联动部61向上抬起,第二锁定卡槽65向上卡设在第二锁定槽21的上部将第二抽拉板2锁定住,关闭第一储物柜,第一抽拉板1向内推入,第一锁定槽11的下部内端面与第二圆弧倒角面641相接触,在向内推入过程中,带动第二下联动部62向上抬起,从而使第二上联动部61的位置回落,第二锁定槽21的上部从第二锁定卡槽65中脱离出来,解除对第二抽拉板2的锁定状态;打开第二储物柜,第二抽拉板2 向外拉出,此时,第二锁定片63和第一导向片54分别脱离第二锁定槽21,第一拉簧531向上复位,带动第一上联动部51向上运动,第一锁定卡槽55向上卡设在第一锁定槽11的上部将第一抽拉板1锁定住,关闭第二储物柜,第二抽拉板2向内推入,第二锁定槽21的下部内端面与第一圆弧倒角面541相接触,在向内推入过程中,带动第一下联动部52向上抬起,从而使第一上联动部51的位置回落,第一锁定槽11的上部从第一锁定卡槽55中脱离出来,解除对第一抽拉板1的锁定状态。

上述结构的互锁机构,结构简单,零部件少,装配方便,操作简单,通过锁定槽和锁定卡槽的配合,实现对一个储物柜抽拉板的锁定功能,同时对上联动部的抬起位置进行限定,使得当一个抽拉板向外拉出时,导向片的下落的位置能刚好与锁定槽的下部位置相配合,保证该互锁机构能够稳定地实现锁定和解锁,通过拉簧实现上联动部的抬起,结构简单,成本低。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联动板5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向储物柜组的方向设置有第一支撑顶板56和第一支撑底板57,第一支撑顶板56与第一支撑底板57上下并列设置,第一支撑顶板56和第一支撑底板57的长度与第一联动板5的长度相同,第一支撑顶板56上设置有从前至后凹陷的上定位槽561,上定位槽561设置在第一下联动部52上,第一支撑底板57 上设置有从前至后凹陷的下定位槽571,下定位槽571设置在第一上联动部51上,第二上联动部61设置在上定位槽561内且能在上定位槽561内运动,第二下联动部62设置在下定位槽571内且能在下定位槽571内运动。通过在第一联动板5上设置第一支撑顶板56和第一支撑底板57,以增加第一联动板5的强度,上定位槽561和下定位槽571用于使第二联动板6 与第一联动板5近距离贴合安装,减小互锁机构的整体体积,使得结构较为紧凑。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二联动板6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向安装背板3的方向设置有第二支撑顶板66和第二支撑底板67,第二支撑顶板66与第二支撑底板67上下并列设置,第二支撑顶板66和第二支撑底板67的长度与第二联动板6的长度相同。通过在第二联动板6上设置第二支撑顶板66和第二支撑底板67,以增加第二联动板6的强度。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拉簧531和第二拉簧631的上端分别固定在安装顶板31上,第一拉簧531的下端固定在第一上联动部51上,第二拉簧631的下端固定在第二上联动部 61上,第一拉簧531的上端与第二拉簧631的上端向内靠近设置,第一拉簧531的下端与第二拉簧631的下端向外远离设置。上述结构设计,使得第一拉簧531和第二拉簧631分别对第一上联动部51和第二上联动部61产生较强的拉力作用,能够带动第一上联动部51和第二上联动部61快速向上抬起。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安装背板3的前方设置有与安装背板3相配合的安装前板7,第一联动板5和第二联动板6设置在安装前板7与安装背板3之间,安装前板7上竖向设置有前后贯通的第一贯通槽71和第二贯通槽72,第二锁定片63和第一导向片54分别穿过第一贯通槽71伸出安装前板7,第一锁定片53和第二导向片64分别穿过第二贯通槽72伸出安装前板7。安装前板7用于增强整个互锁机构的强度,且对两个联动板起到保护作用,在安装前板7上设置第一贯通槽71和第二贯通槽72,使得两个锁定片和两个导向片能够伸出在外,不影响锁定和导向功能。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安装前板7的中心设置有第一安装通孔73,第一联动板5的中心设置第二安装通孔58,第二联动板6的中心设置有第三安装通孔68,通过螺栓8依次穿过第一安装通孔73、第三安装通孔68和第二安装通孔58螺接在安装背板3上。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背板4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顶板41和底板42,顶板41和底板42上分别设置有滑轨9,第一抽拉板1和第二抽拉板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置有与滑轨 9相配合的滑块10,通过滑块9与滑轨10的配合实现第一抽拉板1和第二抽拉板2可内外抽拉地设置在柜体A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