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调整器及椅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2795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角度调整器及椅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角度调整器及椅子。



背景技术:

现有的椅子可以通过安装在椅子上的角度调整器来调整椅子靠背与座子的夹角;在出厂发货过程中,需要角度调整器将椅子的靠背调成水平状态(靠背与座子的夹角呈180度),以尽量节省装货空间;而在消费者使用的过程中,一般不需要椅子的靠背呈水平的状态,这就需要椅子在使用过程中,角度调整器能够限制住靠背,使其不会回复至水平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费者使用椅子的过程中,能够限制椅子靠背不会回复至水平状态的角度调整器及椅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角度调整器,包括一端相互枢轴连接的第一臂及第二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臂与第二臂的连接处的角度调整机构;所述第一臂具有其轴线与所述第二臂的轴线平行的第一极限位置,当所述角度调整机构处于其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一臂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臂转动至所述第一极限位置;当所述角度调整机构处于其上锁状态时,所述角度调整机构能够限制所述第一臂转动至所述第一极限位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角度调整机构包括限位件和复位件,所述限位件上设有限位部;当所述角度调整机构处于其解锁状态时,所述限位件的限位部离开所述第一臂的转动轨迹;当所述角度调整机构处于其上锁状态时,所述复位件能够将所述限位件的限位部复位至所述第一臂的转动轨迹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臂的枢接端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限位件可滑动地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复位件为弹簧,所述弹簧被压缩地套设在所述限位件上,且所述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二臂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限位件远离所述限位部的一端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角度调整机构还包括导向轴和连接板,所述导向轴与所述限位件并行设置,且所述导向轴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限位件远离所述限位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导向轴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的位置与所述限位部最外端的位置相当;所述第二臂的枢接端上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限位件可滑动地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导向轴可滑动地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复位件为弹簧,所述弹簧被压缩地套设在所述导向轴上,且所述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二臂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连接板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限位件还设有连接颈和第二止挡部,所述连接颈的一端连接所述限位部,所述连接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止挡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臂的枢接端设有接触部;当所述角度调整机构处于其解锁状态时,且所述第一臂相对于所述第二臂转动至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接触部抵靠在所述限位件的连接颈上,所述限位部的内端抵靠在所述第二臂的枢接端上;当所述角度调整机构处于其上锁状态时,所述第一臂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臂转动直至所述接触部抵靠在所述限位部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臂的枢接端设有第一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的中心处设有第一转轴孔,所述第二臂的枢接端设有两个并行设置的第二连接耳,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耳的中心处设有第二转轴孔;所述第一连接耳插接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耳之间,连接轴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将第一臂与第二臂枢轴连接。

为了解决相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椅子,包括上述任一方案的角度调整器。

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器,设置了角度调整机构,该角度调整机构由于具有解锁状态和上锁状态,使得当角度调整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第一臂能够相对于第二臂转动至第一极限位置,使得第一臂与第二臂的夹角呈180度;当角度调整机构处于上锁状态时,角度调整机构能够限制第一臂转动至第一极限位置,使得第一臂不能够转动至与第二臂的夹角呈180度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角度调整器的第一臂与第二臂的夹角为180度时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角度调整器所处状态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角度调整器的角度调整机构处于上锁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角度调整器所处状态的分解示意图。

其中,1、第一臂;11、第一连接耳;12、第一转轴孔;13、接触部;2、第二臂;21、第二连接耳;22、第一通孔;23、第二通孔;24、第二转轴孔;3、角度调整机构;31、限位件;311、限位部;312、连接颈;313、第二止挡部;32、复位件;33、导向轴;331、第一止挡部;34、连接板;4、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角度调整器,包括一端相互枢轴连接的第一臂1及第二臂2,以及设置在第一臂1与第二臂2的连接处的角度调整机构3;其中,第一臂1的枢接端设有第一连接耳11,第一连接耳11的中心处设有第一转轴孔12,第二臂2的枢接端设有两个并行设置的第二连接耳21,两个第二连接耳21的中心处均设有第二转轴孔24;第一连接耳11插接于两个第二连接耳21之间,连接轴4穿过第一通孔12及第二通孔24将第一臂1与第二臂2枢轴连接;采用此种枢轴连接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第一连接耳11与两个第二连接耳的表面结合形成反作用力矩来较好地抵抗来自外界给第一臂1和/或第二臂2施加的扭转力矩,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来自外界给第一臂1和/或第二臂2施加的扭转力矩直接施加在第一臂1与第二臂2的枢轴连接处,减小该枢轴连接的使用寿命;若不考虑上述因素,也可以采用其它枢轴连接的方式,例如,将第一臂1和第二臂2的一端相互搭接,通过连接轴依次穿过第一臂1和第二臂2的搭接处来实现枢轴连接。

角度调整机构3可以包括限位件31和复位件32,在限位件31上设有限位部311,复位件32始终具有使限位件31的限位部311回复至第一臂1相对于第二臂2的转动轨迹上的趋势,可以通过外力推压限位件31以克服复位件32对限位部311的复位保持力,从而可以使得限位部311离开第一臂1相对于第二臂2的转动轨迹。

作为优选,角度调整机构3还设置有导向轴33和连接板34,而复位件32为弹簧;导向轴33与限位件31并行设置,且导向轴33的一端通过连接板34与限位件31远离限位部311的一端连接,导向轴33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止挡部331,该第一止挡部331的位置与限位部311最外端的位置相当;第二臂2的枢接端上设有第一通孔22及第二通孔23,限位件31可滑动地穿过第一通孔22,导向轴33可滑动地穿过第二通孔23,弹簧(复位件32)被压缩地套设在导向轴33上,且弹簧的一端抵靠在第二臂2上,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连接板34上。

当然,弹簧(复位件32)也可被压缩地套设在限位件31上,且该弹簧的一端抵靠在第二臂2上,该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限位件31远离限位部311的一端上,此时,角度调整机构3也可不用设置导向轴33和连接板34,第一止挡部331可以直接设置在限位部311最外端上。

此外,限位件31还设有连接颈312和第二止挡部313,连接颈312的一端连接限位部311,连接颈31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止挡部313;连接颈312可以避开第一臂1的枢接端的运动轨迹,以防止角度调整器正常使用时,第一臂1转动时与连接颈312发生干涉,第二止挡部313的作用是限制限位部311离开第一臂1相对于第二臂2的转动轨迹后的位置,使得限位部311不能无限制的离开,也可防止复位件32被无限制地压缩而导致失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角度调整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结合图1及图2所示,第一臂1具有其轴线与第二臂2的轴线平行的第一极限位置,即第一臂1处于该极限位置时,第一臂1的夹角与第二臂2的夹角为180度;通过外力推压限位件31以克服复位件32对限位部311的复位保持力,使限位部311向外推出直至第二止挡部313抵靠在第二臂2上,从而可以使得限位部311恰好离开第一臂1相对于第二臂2的转动轨迹;此时,角度调整机构3处于解锁状态,第一臂1能够相对于第二臂2转动至第一极限位置,第一臂1的枢接端设有接触部13,此时,该接触部13抵靠在限位件31的连接颈312上;限位部311的内端则抵靠在第一臂1的枢接端上,以抵抗复位件32对限位部311的复位保持力,使限位部311不能回复。

结合图3及图4所示,当第一臂1相对于第二臂2转动而离开第一极限位置,直至第一臂1枢接端运动至其离开限位部311的内端后,复位件32使限位件31的限位部311回复,直至第一止挡部331抵靠在第二臂2的枢接端上,以使限位部311恰好完全地位于第一臂1相对于第二臂2的转动轨迹上;此时,角度调整机构处于其上锁状态,第一臂1只能够相对于第二臂2转动直至接触部13抵靠在限位部311上,限位部311将限制第一臂1进一步转动,使得第一臂1不能够转动至其轴线与第二臂2的轴线平行的第一极限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角度调整器,可以应用在椅子上的靠背与座子转接处,来调整靠背相对于座子的转动角度;因此,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实施例中的角度调整器的椅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