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能炖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7406阅读:986来源:国知局
聚能炖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炊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能炖锅。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有聚能炖锅,锅上安装能量芯片,使得食物在烹饪时食物能够保持一定的活性,能量芯片可以有效的锁住食物的水份,同时使得食物在烹饪过程中受热均匀,减少食物营养在烹饪过程中流失,同时有效降低食物中的农残,安装有能量芯片的聚能炖锅可保持食物活性的能量,同时可以对短期内的存储在能量锅内的水果起到保鲜作用。

现有的聚能炖锅注重能量保存,但没有在气压平衡方面以及热量均匀化和热量保存方面进行保护设计,聚能炖锅的热量流失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安全性且更完善的聚能炖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聚能炖锅包括锅体、锅盖和底板;底板安装于锅体的底部的外表面上,底板与锅体之间形成容纳腔,锅盖为具有弧面的罩体状,锅盖内侧中部安装有安装架,安装架的内部为空心结构,容纳腔内设置有第一能量芯片,安装架内设置有第二能量芯片和第三能量芯片,第一能量芯片、第二能量芯片和第三能量芯片的内部均包括有基板以及基板上阵列分布且相互连线的多个立柱。其中锅盖的弧面上设置有排气阀,排气阀包括排气腔、主柱和压力片,排气腔的两端均设置有通气孔,通过通气孔以连通锅盖的内侧与外侧;主柱固定于排气腔内,且主柱连接于排气腔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主柱包括同轴心相连接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第一柱体的直径比第二柱体的直径大;压力片为环状片体,压力片套装在主柱上且与主柱滑动配合;压力片的中心配合孔与第一柱体间隙配合。

由上述方案可见,当内部气压超出临界值后,一部分气体从通气孔进入排气阀内,将压力片顶起,直至压力片到达第二柱体处,压力片与第二柱体之间形成气流口,气体经气流口和通气孔排出炖锅外,发挥到聚能锅的聚能特性外,保持微压状态的炖锅内热量保持且分布均衡,改善炖锅的烹饪性能以外其安全性提高。

进一步的方案是,压力片沿主柱的轴向凸起形成导向弯折部。

由上可见,气体接触到压力片的导向弯折部后,气体被有效导向至压力片与第二立柱之间的间隙处,排气更流畅。

进一步的方案是,通气孔包括设置于排气腔下端面的进气孔和设置于排气腔上端面的出气孔。

进一步的方案是,锅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环状凸起,第一环状凸起的截面呈阶梯状;盖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二环状凸起,第二环状凸起邻接于第一环状凸起。

由上可见,第一环状凸起与第二环状凸起之间紧密接合,且第一环状凸起的阶梯状可防止锅盖脱离锅体,使锅内保持微压状态,热量有效保留而提高炖锅的烹饪性能。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能量芯片的数量为5至8个,多个第一能量芯片沿锅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能量芯片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上部,所述第三能量芯片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下部。

进一步的方案是,容纳腔中设置有铝制的安置板,安置板上设置有安置孔,第一能量芯片设置于安装孔内。

进一步的方案是,锅盖还包括手柄,手柄的下端连接有一螺柱,螺柱穿过锅盖的顶部,且安装架固定连接于螺柱的下端。

再进一步的方案是,锅体、锅盖以及安装架均为18-10医用不锈钢制成。

由上可见,锅盖上设置手柄可便于烹饪操作,且炖锅采用18-10医用不锈钢制成,使锅体更抗腐蚀和更加耐用,防止烹饪时合金中的金属离子析出而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合理分布的能量芯片之间可产生良好的共振而形成能量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聚能炖锅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聚能炖锅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图1和图2分别为聚能炖锅不同视角的结构图。聚能炖锅包括锅盖1、锅体2以及位于锅体2底部的底板3,锅盖1上安装有能量芯片,底板3与锅体2之间安装有能量芯片,两处的能量芯片相互共振以及交互作用形成能量场。

锅盖1为具有环状弧面101且弧面101顶部具有密封平面的环形罩体结构,密封平面102设置于锅盖1的顶部中间,密封平面中间设置有中间孔,中间孔供螺柱61穿过,使螺柱61一端处于锅盖1外侧,螺柱61另一侧处于锅盖1的内侧。螺柱61的外侧伸出端与手柄6固定连接,螺柱61的内侧伸出端连接有一安装架4,安装架4为椭圆状空心结构,安装架4的内部用于安置第二能量芯片41以及第三能量芯片42,第二能量芯片41设置于安装架4的上部,第三能量芯片42设置于安装架4的下部。

锅体2为圆柱空心结构容器,底板3连接于锅体2的下端表面,且底板3与锅体2之间形成容纳腔23,容纳腔23用于放置第一能量芯片5。容纳腔23内设置有安置板51,安置板51上设置有沿锅体2圆周分布的5个安置孔52,第一能量芯片5放置于安置孔52内。

其中,第一能量芯片5、第二能量芯片41和第三能量芯片42的内部均包括有基板以及基板上阵列分布且相互连线的多个立柱,立柱阵列可以将自然空间中无序的微弱能量有序整合,在整合过程中共振、强化、放大,形成物理学称为“场协同”的能量放大效应,产生共振和远红外线的能量在锅盖1和锅底之间相互作用继而作用于食物中。

优选的是,锅体、锅盖和安装架均采用18-10医用不锈钢制成,锅体更加抗腐蚀和更加耐用,防止烹饪时合金中的金属离子析出而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而纯铝制成的安置板51使得能量芯片更好的安装在锅体上,同时使得锅体的底部在烹饪时受热均匀,安装底板3可以使锅体2适用不同的炉具。

可选的是,第一能量芯片5的数量可设置为5至8个,最佳数量为5个。

参见图3,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结合图1,锅盖1的弧面101的一侧上设置有排气阀7,排气阀7可有效保证炖锅内部气压稳定,防止烹煮意外的产生。排气阀7包括排气腔71、主柱72以及压力片73。

排气腔71整体呈圆柱状,排气腔71大部分体积位于弧面101以内,排气腔71的下端面711位于锅内,排气腔71的上表面712处于锅盖1的表面以外。下端面711和上端面712之间连接有主柱72,主柱72、下端面711以及上端面712三者同轴心布置,下端面711上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进气孔701,进气孔701为圆形孔;上端面712上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出气孔702,出气孔702为弧线长形槽。

主柱72包括连接于下端面711的第一柱体721和连接于上端面712的第二柱体722,第一柱体721和第二柱体722同轴连接,第一柱体721的外径比第二柱体722的外径大,第一柱体721上端中心设置有螺孔,第二柱体722为螺柱,第二柱体722与第一柱体721的螺孔螺纹安装配合。

压力片73为环形片体,压力片73套装在主柱72上并与主柱72滑动配合;压力片73的中部为中心配合孔,中心配合孔的内径与第一柱体721的外径间隙配合。压力片73包括水平圆环以及导向弯折部731,导向弯折部731位于水平圆环以内且导向弯折部731与水平圆环同心固定连接,导向弯折部731为从水平圆环内边缘沿主柱72的轴线方向中,从下端面711到上端面712的指向伸出而成的内环体,导向弯折部731的内边缘形成中心配合孔。

当炖锅内部气压超过临界值后,锅内部分气体经进气孔701到达排气腔71内部压力片73的下部;而当位于压力片73下部的气压达到足以推动压力片73在第一柱体721上滑动后,压力片73则沿主柱72向上滑动,直至压力片73的配合孔所在轴向位置超越第一柱体721而到达第二柱体722。

由于第二柱体722的直径比第一柱体721的直径小且第一柱体721与压力片73间隙配合,因此压力片73到达第二柱体722处时,压力片73与第二柱体722之间形成环形的导流口,且导向弯折部731的倾斜度将气流引至导流口处,气流成功到达压力片73的上部,进而从出气孔702中排除锅外。

参见图4,图4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锅体2的上端边缘设置有第一环状凸起12,第一环状凸起12的截面呈阶梯状,具有第一水平环部121、垂直连接于第一水平环部121外侧的立环部122、以及垂直连接于立环部122上端的第二水平环部123;锅盖1的下端边缘设置有第二环状凸起11,第二环状凸起11为水平环状伸出。第二环状凸起11的下表面与第一环状凸起12中第一水平环部121的上表面紧密贴合,且立环部122对第一环状凸起12在水平方向上有效限位。

聚能炖锅能在聚能作用保持食物活性以外,通过设置排气阀,使聚能炖锅内处于一个微压恒压状态,聚能炖锅锅内的热量以更缓慢的速度排出外部,锅内的热量有效保留且分布均匀,进一步完善聚能炖锅的烹饪性能,使食物的营养、口感等均得以保存,同时提高了炖锅的使用安全性。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