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式窗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8858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张力式窗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与窗帘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张力式窗帘(Tension blind)。



背景技术:

已知的一种张力式窗帘是将拉绳的一端固定于上梁,另一端再依序穿过遮蔽结构(例如窗帘叶片)与下梁之后再固定于窗框上。通过使用者的力量推动下梁沿着拉绳移动,并利用拉绳与下梁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大小来使该下梁停靠在任意位置。

此张力式窗帘为了避免拉绳在下梁移靠上梁时,过度曝露于窗框所圈设的范围内而有碍观瞻,采用的方式是令拉绳进入下梁后弯折一方向,并尽量靠近下梁的长轴方向的末端穿出下梁,借此,当下梁移靠上梁时,曝露的绳段将会贴靠在窗框的边壁而不易被察觉。

诚然上述结构能使张力式窗帘的拉绳在下梁移靠上梁时贴靠窗框,但拉绳与窗框之间的缝隙仍有遭孩童的头部不慎伸入,而在孩童奋力挣脱之际,造成孩童颈部为拉绳缠绕致生危险之虞。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张力式窗帘,是在维持正常使用状态下,当拉绳被施加一非垂直向的拉力时,能启动安全防范机制。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张力式窗帘包括有一遮蔽结构、一移动梁与至少一拉绳,其中该至少一拉绳的一端连结于一第一定着物,另一端穿过该遮蔽结构与该移动梁后连结于一第二定着物。另有至少一被结合件固接于该第二定着物且包括有一被结合部;至少一结合件包括有一第一结合部与一第二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供该至少一该拉绳的一端连接,该第二结合部以可分离的方式与该被结合部结合。

其中该被结合件包括有一基座与一凸块,该基座固接于该第二定着物,该凸块连接该基座且具有一面向该第二定着物并构成该被结合部的被抵接面;该结合件是呈一中空筒体,其筒壁由多个弹性件间隔地围设构成,这些弹性件顶缘连接构成该第一结合部,这些弹性件内壁隆起形成有一构成该第二结合部的抵接面,该抵接面接触该凸块的被抵接面。

其中该被结合件的凸块具有一球形体,球形体的下半部球面为该被抵接面且面向该基座;该结合件的这些弹性件的抵接面对应该凸块的下半部球面而为凹弧面。

其中该被结合件的凸块的中段具有至少一凹槽;该结合件的这些弹性件的内壁分别隆起有一凸肋,该凸肋嵌入该凹槽中。

其中该被结合件为一圆柱体,其凸块外径大于基座外径,且凸块底面具有该被抵接面;该结合件的这些弹性件内壁分别隆起形成有一勾部,各该勾部分别具有一该抵接面。

其中该结合件的这些弹性件的顶缘是连接为一体,且于顶端具有一线孔,该线孔构成该第一结合部,这些弹性件的底缘则为自由端,以使弹性件可受力变形。

其中该结合件的这些弹性件是呈半圆形壳体且以可分离的方式相结合并于顶部形成有一线孔,该线孔构成该第一结合部。

其中连结于该结合件的拉绳数量是大于或等于二,该线孔是供这些拉绳通过,该线孔构成该第一结合部,这些弹片是受外力作用而朝径向分离。

其中连结于该结合件的拉绳数量是大于或等于二,该结合件的这些弹性件是呈弧形壳体且以可分离的方式相结合,各该弹性件顶部分别具有一线孔对应各该拉绳,各该线孔构成该第一结合部且分别供至少一该拉绳连结。

其中各该弹性件具有一结合面,以及自该结合面凹入的一定位孔,与自该结合面突起的一定位销,其中一该弹性件的定位销是插入另一该弹性件的定位孔中,以使各该弹性件的结合面相抵接。

其中各该弹性件具有一结合面、一勾部与一被勾部,其中一该弹性件的勾部是勾住另一该弹性件的被勾部,以使各该弹性件的结合面相抵接。

其中包括有至少一螺钉;该被结合件的基座具有至少一穿孔,该螺钉穿过该穿孔并锁入该第二定着物,且该螺钉的头部抵接该基座表面。

其中包括有至少一螺钉;该被结合件具有一沉孔自该凸块顶面凹入形成,以及一穿孔贯穿该基座,该沉孔孔径大于该穿孔孔径,该螺钉穿过该沉孔与该穿孔并锁入该第二定着物,且该螺钉的头部抵接该沉孔的底面。

其中包括有一拉绳锁止机构设置于该移动梁,用以夹紧拉绳以使该移动梁停靠在任意位置。

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种张力式窗帘包括有一遮蔽结构、一移动梁与至少一拉绳,其中该至少一拉绳的一端连结于一第一定着物,另一端穿过该遮蔽结构与该移动梁后连结于一第二定着物。其中至少一被结合件,是固接于该第二定着物且包括有一被结合部;至少一结合件,是具有一轴向,且该至少一结合件包括有一第一结合部与一第二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供该至少一该拉绳的一端连接,当该拉绳对该结合件施加一相较于该轴向不为平行的拉力时,该第二结合部与该被结合部分离。

其中该至少一该拉绳与该第一结合部的连接部位位于该轴向上,该拉绳对该结合件施加一相较于该结合件的轴向为平行或同于该轴向的拉力时,该第二结合部不与该被结合部分离。

其中该被结合件包括有一基座与一凸块,该基座固接于该第二定着物,该凸块连接该基座且具有一面向该第二定着物并构成该被结合部的被抵接面;该结合件是呈一中空筒体,其筒壁由多个弹性件间隔地围设构成,这些弹性件顶缘连接构成该第一结合部,这些弹性件内壁隆起形成有一构成该第二结合部的抵接面,该抵接面接触该凸块的被抵接面。

其中该结合件的这些弹性件的顶缘是连接为一体,且于顶端具有一线孔,该线孔构成该第一结合部,这些弹性件的底缘则为自由端,以使弹性件可受力变形。

其中该结合件的这些弹性件是呈弧形壳体且以可分离的方式相结合并于顶部形成有一线孔,该线孔构成该第一结合部。

其中连结于该结合件的拉绳数量是大于或等于二,该线孔是供这些拉绳通过,该线孔构成该第一结合部,这些弹片是受外力作用而朝径向分离。

其中连结于该结合件的拉绳数量是大于或等于二,该结合件的这些弹性件是呈弧形壳体且以可分离的方式相结合,各该弹性件顶部分别具有一线孔对应各该拉绳,各该线孔构成该第一结合部且分别供至少一该拉绳连结。

其中包括有一拉绳锁止机构设置于该移动梁,用以夹紧拉绳以使该移动梁停靠在任意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当拉绳被施加一非垂直向的拉力时,拉绳将拉动一端的结合件适时脱离被结合件,而使拉绳松脱,以避免发生意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张力式窗帘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前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张力式窗帘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张力式窗帘的结合件与被结合件的立体图。

图5为图4中揭示结合件的立体图。

图6为一剖视图,揭示结合件与被结合件扣合的状态。

图7类同图2,揭示移动梁移靠固定梁。

图8类同图6,揭示结合件受拉绳拉动上移的状态。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张力式窗帘的另一结合件与另一被结合件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中揭示结合件的立体图。

图11为一剖视图,揭示图9中的结合件与被结合件扣合的状态。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张力式窗帘的又一结合件与又一被结合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3为图12的组合立体图。

图14为图13之14-14方向剖视图。

图15为图13之15-15方向剖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张力式窗帘的再一结合件与再一被结合件的组合立体图。

图17为图16的分解立体图。

图18为图16的剖视图,揭示结合件与被结合件扣合的状态。

图19类同图7,说明异物进入拉绳及窗框中间。

图20类同图19,说明异物进入两条拉绳的中间。

图21为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张力式窗帘的更一结合件与更一结合件的组合立体图。

图22为图21的剖视图,揭示结合件与被结合件扣合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本实用新型]

100张力式窗帘

10固定梁 12移动梁 14窗帘叶片

16梯绳 18拉绳 18a曝露的绳段

19抵挡部 20转向轮 22被结合件

221基座 221a穿孔 222凸块

222a球形体 222b被抵接面 24结合件

24a线孔 241弹片 241a抵接面

26螺钉 28拉绳锁止机构 30被结合件

301基座 302凸块 302a被抵接面

303沉孔 304穿孔 32螺钉

34结合件 34a线孔 341弹片

341a勾部 341b抵接面 36被结合件

361凸块 361a凹槽 361b被抵接面

362基座 363沉孔 364穿孔

38结合件 38a线孔 381弹片

381a凸肋 381b抵接面 381c结合面

381d定位孔 381e定位销 381f勾部

381g被勾部 40螺钉 42被结合件

44结合件 44a线孔 441弹片

441a勾部 441b被勾部

46结合件 461弹片 461a线孔

48被结合件

F非垂直向拉力

L轴向

T异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现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请参照图1和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张力式窗帘100,其被安装在一窗框100A中,且包括有一固定梁10、一移动梁12与一以多数窗帘叶片14为例但不以此为限的遮蔽结构。这些窗帘叶片14通过两条梯绳16而平行地悬吊于固定梁10与移动梁12之间,移动梁12是沿着二拉绳18而相对该固定梁10移动,据以实现窗帘100展开或是收合的目的。

在上述中的拉绳18一端是连结于固定梁10(即本实用新型定义的第一定着物),拉绳18的另一端则依序穿过窗帘叶片14与移动梁12,并于绕过设置在接近移动梁12端缘的转向轮20之后,再分别连结于设置在窗框100A底部两侧的一固定单元,以使拉绳18间接地连结于该窗框100A(即本实用新型定义的第二定着物),且拉绳18是呈绷紧。而通过使用者的力量推动移动梁12沿着拉绳18位移,并利用拉绳18与移动梁12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大小来使移动梁12停靠任意位置。然则,第一定着物亦可为窗框或墙面,端视安装及产品设计的需求而不为所限。

请配合图3~6所示,上述固定单元包括有一被结合件22、一结合件24与二螺钉26。其中,被结合件22包括有一基座221与一凸块222,在本实施例中,基座221呈矩形块体且具有二穿孔221a贯穿顶面与底面,穿孔221a则为具有不同孔径的阶级孔;凸块222是一体连接于基座221,并且位于该二穿孔221a之间,凸块222包括有一球形体222a,且球形体222a面向基座221的下半部球面构成一被抵接面222b,该被抵接面222b即构成本实用新型定义的被结合部。至于该二螺钉26则分别穿过一对应的穿孔221a,且其头部落于穿孔221a的较大孔径处而不外露,随着螺钉26被旋紧锁入窗框100A中,使得被结合件22牢固地结合于窗框100A上。

上述固定单元的结合件24是包括有一第一结合部与一第二结合部,第一结合部供一该拉绳18穿出移动梁12的一端连接,第二结合部则以可分离的方式与上述被结合件22的被结合部结合。在本实施例中,结合件24是呈一中空筒体,其具有一轴向L,且筒壁是由两个呈半弧形体的弹片241为例之弹性件间隔围设构成,这些弹片241结构相同并为对称设置。前述弹片241顶缘连接为一体,且于顶端具有一线孔24a,该线孔24a构成本实用新型定义的第一结合部,较佳地,线孔24a位于轴向L上;这些弹片241的底缘则为自由端,以使弹片241可受力变形。另外,各该弹片241的内壁是呈隆起状并形成有构成本实用新型定义为第二结合部的一抵接面241a,该抵接面241a对应被结合件22的球形体222a的下半部球面(即被抵接面222b)而为凹弧面并与该被抵接面222b贴抵,目的在于防范结合件24脱离被结合件22。

请配合图6所示,拉绳18的一端是以垂直的方式通过该结合件24的线孔24a,并以绳结或是连接其他对象的方式而形成有一抵挡部19,该抵挡部19的外径大于线孔24a孔径,以使拉绳18无法相对结合件24而松脱,且拉绳18一端连结于固定梁10,亦即拉绳18对结合件24施加一与轴向L的方向平行或同于轴向L的拉力F,使拉绳18维持绷紧状态,并使移动梁12得受使用者的推拉而顺畅地沿着拉绳18上下位移。

图7揭示移动梁12被上推移靠固定梁10,并使得窗帘叶片14逐渐堆栈、靠拢。由于拉绳18是在绕过转向轮20之后连接至结合件24,因此使得不再为移动梁12所掩饰而曝露的绳段18a将贴靠在窗框100A的垂直边壁。图8进一步揭示在绷紧状态下的拉绳18及结合件24,遇有非垂直向拉力F(意指相对于结合件24为非正向拉力,下同)作用时,当异物T(例如孩童头部)不慎伸入窗框100A边壁与拉绳18的曝露绳段18a之间,该曝露的绳段18a将被迫改变成为绷紧的弓状(图7假想线参照),即拉绳18受一侧向作用力,而使其施加于结合件24的拉力F偏斜于结合件24原本之轴向L方向,此时该结合件24被往上且斜向拉动,其弹片241内壁隆起的部分顺应着结合件24的位移而改变抵触被结合件22的球形体222a球面的位置,在一侧弹片241的抵接面241a仍抵靠于球形体222a的下半部球面的被抵接面222b时,另一侧弹片241因依拉力产生的倾斜而使其底部呈外扩状。在该非垂直向拉力F大于结合件24与被结合件22之间所设定的结合值时,结合件24将自动脱离被结合件22,以解除曝露于移动梁12以下之拉绳18绳段18a的绷紧状态,亦即该部分的绳段18a将呈松释状,以进一步地避免发生拉绳18绕颈的憾事。

在上述中,移动梁12通过与拉绳18之导引而停靠在任意位置,除此之外,本实施例的张力式窗帘100更在移动梁12上装设有一拉绳锁止机构28(图1参照),用以在不干涉移动梁12作动的前提下,促使移动梁12能更确实停靠在任意位置且不会有沉降的情形发生。纵然当拉绳18曝露的绳段18a被松释时,仍能通过拉绳锁止机构28的居间作用以维持拉绳18在固定梁10至拉绳锁止机构28之间绳段的绷紧状态,确保移动梁12不会下滑或倾斜。前述拉绳锁止机构28的具体实现态样多,可参申请人于中国大陆所提出申请的专利案号第201620518789.4号“窗帘的拉绳锁止机构”,于此不再赘述。

以下再叙述可用以产生安全防范机制的固定单元的其他结构态样。请参图9至图11所示,其中所揭示的被结合件30包括有一基座301与一凸块302,被结合件30则概呈圆柱体,而与上述实施例的被结合件22不同的是,其凸块302外径大于基座301外径,使得凸块302底面形成一被抵接面302a,另外,被结合件30具有自该凸块302顶面凹入形成的一沉孔303,以及贯穿基座301并连通沉孔303的一穿孔304,前述沉孔303孔径大于穿孔304孔径。所揭示的螺钉32穿过沉孔303与穿孔304后续为锁入窗框100A,且螺钉32头部紧抵沉孔303底面,使得被结合件30牢固地结合于窗框100A上。所揭示的结合件34亦为中空筒体,同样具有一轴向L,且该结合件34的筒壁是由四片半弧形弹片341所构成,虽是如此,但同样在顶端具有一线孔34a供拉绳18一端通过,且各弹片341内壁亦为隆起并形成一勾部341a,勾部341a具有一抵接面341b。

如图11所示,常态下的结合件34以其弹片341包覆着被结合件30,且弹片341以其勾部341a的抵接面341b抵靠于被结合件30的凸块302的被抵接面302a,凸块302限制了结合件34而使结合件34在未遭受非垂直向拉力F作用之前,即拉绳18对结合件34施加一与轴向L平行或同于轴向的拉力F时,维持稳固与被结合件30相连结的状态。同样地,当拉绳18受侧向作用力而对结合件34施加非垂直向拉力F作用,即拉力F偏斜于结合件34原本的轴向L而不与之平行,且此非垂直向拉力F大于结合件34与被结合件30之间所设定的结合值时,结合件34的至少一半弧形弹片341,其勾部341a的抵接面341b自被结合件30的凸块302的被抵接面302a滑脱,使得该弹片341向外扩张,则结合件34自动脱离被结合件30而使拉绳18呈松释。

图12至图15所揭示的固定单元包括有一被结合件36与一结合件38。该被结合件36同样具有一凸块361与一基座362,以及一沉孔363与一穿孔364;其中,凸块361呈球形体且外径大于基座362外径,但不同的是,凸块361中段更设有一环形的凹槽361a,且凸块361的下半部球面构成被抵接面361b;基座362连接凸块361且向下延伸,沉孔363与穿孔364共同贯穿凸块361及基座362。另有一螺钉40穿过沉孔363与穿孔364后续为锁入窗框100A,且螺钉40头部紧抵沉孔363底面,使得被结合件36牢固地结合于窗框100A上。

该结合件38具有轴向L,且包括有两个结构相同的弹片381,各该弹片381呈半圆形壳体且以可分离的方式相结合并于顶部形成有一线孔38a,线孔38a供拉绳18一端通过而构成本实用新型定义的第一结合部,同样的,线孔38a以位于轴向L为佳。各该弹片381的内壁的中段处分别隆起有一凸肋381a,以及于近底端处分别隆起形成有一构成本实用新型定义的第二结合部的抵接面381b;另外,各该弹片381具有一结合面381c,以及自结合面381c上段处凹入的一定位孔381d与自结合面381c突起的一定位销381e,除此之外,各该弹片381更在定位孔381d与定位销381e的上方分别形成有一勾部381f与一被勾部381g。

该二弹片381以对夹的方式包覆该被结合件36,通过其中一该弹片以其定位销381e插入另一该弹片的定位孔381d中,以及其中一该弹片的勾部381f勾住另一该弹片的被勾部381g时,不仅使得各该弹片381的结合面381c相抵接,更同时使得凸肋381a嵌入凹槽361a中,以及使得各该弹片381的抵接面381b与凸块361的被抵接面361b贴抵,如此以使结合件38牢固地结合该被结合件36,并且,在结合件38受垂直方向拉力F时(如图14所示,拉力F的方向与轴向L平行或同于轴向L),嵌入凹槽361a的凸肋381a会抵靠凹槽361a的顶壁,使得结合件38能稳固的勾扣于被结合件36;当然,此环型凹槽361a亦可为若干凹槽取代之,以分别对应各个凸肋381a。同样地,当结合件38受有来自拉绳18的非垂直向拉力F作用(图中未示出),且非垂直向拉力F大于结合件38与被结合件36之间所设定的结合值时,凸肋381a因受力方向倾斜而自凹槽361a的顶壁滑脱,且这些弹片381将朝径向被撑开,使得结合件38可脱离被结合件36。同时,受制于大致呈水平向互相勾扣的勾部381f与被勾部381g,各弹片381将维持相互结合的状态,不因非垂直向拉力F作用而分离。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所揭露的弹性件,数量或为二、或为四,但并不以此为限,其亦可根据设计而为不同数量,惟其结合件与被结合件相互扣接时须能稳固结合,而在拉绳对结合件施予一非垂直方向的拉力时,弹性件得受力而产生弹性变形以与结合件脱离为要。

请再配合图16至图18所示的固定单元,其包括一被结合件42与一结合件44。被结合件42的结构与上述图12所揭示的被结合件36相同;而结合件44结构则类同上述图12所揭示的结合件38,即由两个弹片441对合组成,两者差异在于各弹片441上所配对设置的定位孔与定位销,以及勾部441a与被勾部441b的外形及配置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连结于该结合件44的拉绳18数量是以两条为例,但在实务上可视设计而使数量大于二。该二拉绳18上端连结于第一定着物(图中未示出),亦即该二拉绳18对结合件44施加一与轴向L平行的拉力F,该二拉绳18穿过结合件44的线孔44a并通过抵挡部19而使拉绳18无法相对结合件44松脱,且使得拉绳18维持绷紧状态。如图19所示,当异物T(例如孩童头部)进入拉绳18及窗框100A中间时,拉绳18被迫改变张设状态,促使结合件44被往上且斜向拉动(类同图8的状态),并在非垂直向拉力F大于结合件44与被结合件42之间设定的结合值时,结合件44会与被结合件42分离,以避免拉绳18缠绕异物。又如图20所示,当异物T进入两条拉绳18的中间时,以两个结构相同的弹片441所构成的结合件44,将因受相反方向的非垂直向拉力作用,而使得概呈纵向相互勾扣的勾部441a及被勾部441b相互滑脱,进而使弹片441朝径向分离,以避免形成绳圈。

图21所示的结构概与上述图16揭示的相同,不同处在于图21当中的结合件46的各个弹片461顶部分别具有一个线孔461a,该二拉绳18分别穿过各弹片461的线孔461a,并通过抵挡部19而使拉绳18无法自弹片461松脱。同样的,在异物T进入拉绳18及窗框100A中间时,结合件46被往上且斜向拉动并与被结合件48分离;但不同的是,在异物T进入两条拉绳18的中间且造成弹片461朝径向分离时,拉绳18的一端仍系着弹片461,使弹片461不掉落,有助使用者再次将各弹片461对合组装。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