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椅托盘,尤其是涉及一种转椅托盘偏心轮倾仰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转椅托盘由上托盘、下托粱、支轴及弹簧装置零部件组成,上托盘与转椅座椅背面固定后,转椅即可绕支轴作适当俯仰,可使使用者有舒适感。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托盘(授权公告号:CN 2587252Y),其主要包括底板、活动座、锥形管、和调节装置,活动座固定连接在底板,在活动座的另一侧设有一块锥管固定板,锥管固定板和活动座以及锥形管之间呈固定连接;调节装置包括有调节杆、调节板、扭簧、扭簧固定板,调节杆穿插在活动座内,调节板固定连接在调节杆插入活动座内的一端上,调节板的一面接触气压棒,另一面与扭簧连接;在调节板的另一面上设有调节板止旋片;用铆钉把活动座铆接在底板上,在活动座的中央位置焊接锥形管,扭簧和扭簧固定板都绕置在铆钉上,扭簧的一端固定在扭簧固定板上,在调节板上有一个调节板凸泡;托盘设有一锁紧机构,锁紧机构主要包括固定块、铆钉、调节杆、滚轮座、滚轮、滚轮销、调节套、铆钉、调节螺栓、压簧、固定座、制动片、钢套、锁紧螺母;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活动座上,其端部活动穿入铆钉,制动片的一端活动固定在铆钉的中央,制动片的另一端设有长腰形孔,在孔内穿入调节螺栓,调节螺栓的一端拧有锁紧螺母,并穿有钢套,钢套外表面与固定座的一侧面活动配合,固定座固定连接在底板上,固定座另一侧面固定连接调节套,在固定座的内侧间隙配合压簧,压簧绕制在调节螺栓上,调节螺栓的端面顶压滚轮,滚轮用滚轮销铆接在滚轮座上,滚轮座的侧面穿入铆钉,与调节套进行活动连接;在滚轮座的另一端内侧焊接调节杆。但是这种转椅托盘对座椅倾仰的调节较为不易,无法进行多级调节,操作较为繁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转椅托盘偏心轮倾仰调节机构,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转椅托盘对座椅倾仰无法进行微调调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实用新型的转椅托盘偏心轮倾仰调节机构,包括左侧板与右侧板,所述的左侧板与右侧板之间通过调节轴连接底板,左侧板内设有左偏心轮,右侧板内设有右偏心轮,左、右偏心轮之间穿接有调节杆,通过转动调节杆,左偏心轮、右偏心轮即可进行同步转动,这样可以驱动左侧板与右侧板进行微倾仰调节,实现座椅的微调节,操作较为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的调节杆的断面为六角形,调节杆外端连接有调节手柄。调节杆设置为六角杆,定位较为准确,转动时不易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侧板与右侧板为镂空的塑料制成,左侧板、右侧板的上表面设有凸筋。通过凸筋可以防止左侧板与右侧板直接接触座椅部件,这样能够防止断裂。同时采取镂空的塑料设计,不仅保证了强度,还节约了生产成本。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六角杆与偏心轮的配合,使得左侧板、右侧板可以进行倾仰调节,从而完成对整个座椅的微倾仰调节,并且定位较为准确,结构简单、合理。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微调起始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微调最终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左侧板1、右侧板2、调节轴3、底板4、左偏心轮5、右偏心轮6、调节杆7、底板8、调节手柄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本例的转椅托盘偏心轮倾仰调节机构,如图1、图2、图3,包括左侧板1与右侧板2,左侧板与右侧板之间通过调节轴3连接底板4,左侧板内设有左偏心轮5,右侧板内设有右偏心轮6,左、右偏心轮之间穿接有调节杆7,调节杆连接底板8。调节杆的断面为六角形,调节杆外端连接有调节手柄9。左侧板与右侧板为镂空的塑料制成,左侧板、右侧板的上表面设有凸筋。
使用时,左侧板1、右侧板2的初始位置如图1,转动调节手柄9,调节杆7带动左偏心轮5、右偏心轮6转动,左侧板1、右侧板2即可前倾如图2所示,完成微倾仰调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