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椅托盘扭簧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1965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转椅托盘扭簧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椅托盘,尤其是涉及一种转椅托盘扭簧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转椅托盘由上托盘、下托粱、支轴及弹簧装置零部件组成,上托盘与转椅座椅背面固定后,转椅即可绕支轴作适当俯仰,可使使用者有舒适感。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托盘(授权公告号:CN 2587252Y),其主要包括底板、活动座、锥形管、和调节装置,活动座固定连接在底板,在活动座的另一侧设有一块锥管固定板,锥管固定板和活动座以及锥形管之间呈固定连接;调节装置包括有调节杆、调节板、扭簧、扭簧固定板,调节杆穿插在活动座内,调节板固定连接在调节杆插入活动座内的一端上,调节板的一面接触气压棒,另一面与扭簧连接;在调节板的另一面上设有调节板止旋片;用铆钉把活动座铆接在底板上,在活动座的中央位置焊接锥形管,扭簧和扭簧固定板都绕置在铆钉上,扭簧的一端固定在扭簧固定板上,在调节板上有一个调节板凸泡;托盘设有一锁紧机构,锁紧机构主要包括固定块、铆钉、调节杆、滚轮座、滚轮、滚轮销、调节套、铆钉、调节螺栓、压簧、固定座、制动片、钢套、锁紧螺母;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活动座上,其端部活动穿入铆钉,制动片的一端活动固定在铆钉的中央,制动片的另一端设有长腰形孔,在孔内穿入调节螺栓,调节螺栓的一端拧有锁紧螺母,并穿有钢套,钢套外表面与固定座的一侧面活动配合,固定座固定连接在底板上,固定座另一侧面固定连接调节套,在固定座的内侧间隙配合压簧,压簧绕制在调节螺栓上,调节螺栓的端面顶压滚轮,滚轮用滚轮销铆接在滚轮座上,滚轮座的侧面穿入铆钉,与调节套进行活动连接;在滚轮座的另一端内侧焊接调节杆。但是这种转椅托盘对靠背力的调节较为不易,无法进行无级调节,操作较为繁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转椅托盘扭簧调节机构,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转椅托盘对靠背力的调节较为不易,无法进行无级调节,操作较为繁杂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实用新型的转椅托盘扭簧调节机构,包括底座、中间座与翘板,所述的中间座内设有三角推块,三角推块连接传动机构,三角推块的斜面接触有扭簧调节块,扭簧调节块一端端面上具有和三角推块斜面相匹配的接触面,扭簧调节块的另一端连接扭簧,扭簧连接翘板和中间座。传动机构传动后,三角推块可以进行前后移动,这样能够推动扭簧调节块进行移动,这样就能使得扭簧的角度变化,从而调节靠背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有设在中间座边缘的螺母,螺母螺纹连接有调节螺钉,调节螺钉内端连接三角推块,调节螺钉外端连接手柄。通过转动手柄,调节螺钉即可转动,从而可以推动三角推块。

作为优选,所述的中间座上设有L型铁片,扭簧调节块的侧面紧贴在L型铁片上。扭簧调节块可以沿着L型铁片进行伸缩,L型铁片能限制扭簧调节块只能保持在直线运动。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三角推块与扭簧调节块对扭簧进行调节,这样能够方便地调节扭簧的角度,从而调节靠背力的大小,结构简单、合理。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底座1、中间座2、翘板3、三角推块4、扭簧调节块5、扭簧6、螺母7、调节螺钉8、手柄9、L型铁片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本例的转椅托盘扭簧调节机构,如图 1、图2,包括底座1、中间座2与翘板3,中间座内设有三角推块4,三角推块连接传动机构,三角推块的斜面接触有扭簧调节块5,扭簧调节块一端端面上具有和三角推块斜面相匹配的接触面,扭簧调节块的另一端连接扭簧6,扭簧连接翘板和中间座。传动机构包括有设在中间座2边缘的螺母7,螺母螺纹连接有调节螺钉8,调节螺钉内端连接三角推块4,调节螺钉外端连接手柄9。中间座上设有L型铁片10,扭簧调节块5的侧面紧贴在L型铁片10上。

使用时,转动手柄9,调节螺钉8转动带动三角推块4向内移动,扭簧调节块5横向移动,从而可以推动扭簧6转动一定角度,这样即可调节靠背力大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