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保温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1669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新型保温饮水机。



背景技术:

饮水机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家用电器,众所周知的,现在市面上有两种不同加热形式的饮水机:

(1)第一种是由盛水装置、加热装置、进水装置、出水装置组成,它在把水烧开后,放出一杯开水,进水装置马上会添加进一杯冷水使盛水装置内的温度迅速下降,从而使加热装置加热到水沸腾,这样会使水被多次加热烧开,这样的开水对人身体健康不好,并且浪费电能。

(2)第二种是由送水管、加热装置、出水装置组成,它是在水从进水口流向送水管再流向出水装置的途中,加热装置迅速对送水管加热。在一次防水结束后的五个小时再次放水,开始流出的开水就是上一次余留在送水管内的水,一部分水温比较低,另一部分被再次加热。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现在市面上的饮水机最突出的缺点就是(1)水被烧开后进入盛水装置,但是盛水装置不具备保温效果,很快温度就会降下来;(2)会对水进行多次重新加热,这样不环保也不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保温饮水机,具有能够对烧开的热水进行保温的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新型保温饮水机,包括储水箱、加热装置、加热控制装置和进水控制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储水箱内;所述储水箱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控制装置控制储水箱与进水管的连通;所述加热装置与加热装置控制装置通过电路连接,所述加热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的开闭,所述储水箱包括由外到内设置在第一合金层、第一反射镜面层、真空层、第二合金层和第二反射镜面层,所述第一反射镜面层和第二反射镜面层分别是镀在第一合金层和第二合金层内壁上的。

具体地,所述进水控制装置包括进水阀门和浮球开关,所述浮球开关控制进水阀门的开闭;所述浮球开关包括分别设置在储水箱上部、下部的进水开启浮球开关和进水关闭浮球开关,进水开启浮球开关和进水关闭浮球开关皆分别通过电路和设置在进水阀门的扳手两侧的电磁铁连接,上述电磁铁皆可对扳手产生吸力,使得扳手位置改变从而实现进水阀门的开闭;所述加热装置控制装置包括加热浮球开关和蒸汽开关,所述蒸汽开关控制加热装置关闭,加热浮球开关控制加热装置开启。具体地,所述进水关闭浮球开关包括进水关闭浮球、第一连接杆和第一接触器;第一接触器包括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下支座和上支座上分别设有位置对应的下接触点和上接触点,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上支座铰链连接,构成杠杆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杆底部连接有进水关闭浮球,所述第一连接杆顶部连接有上支座。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关闭浮球开关还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带有通孔的圆柱形导向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过圆柱形导向机构。

具体地,所述进水开启浮球开关包括进水开启浮球和第二接触器,所述第二接触器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表面设有完全封支撑台上表面的胶皮,所述支撑台上表面设有下接触点,所述胶皮内设有与支撑台上表面接触点位置对应的上接触点;所述胶皮顶部连接有进水开启浮球。

具体地,所述加热控制装置包括第二壳体、加热开启浮球、第二连接杆和第三接触器,所述第三接触器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上设有上接触点,所述下支架上设有下接触点;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上支架和加热开启浮球连接;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和上支架铰链连接;

所述加热控制装置还包括感温元件、感温探头和杠杆件;所述感温探头一端设置在储水箱内,另一端与感温元件连接,所述杠杆件一端与感温元件连接,另一端与下支架连接;

所述杠杆件包括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第四杆,所述第一杆和第三杆的顶部皆和第二杆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杆和第三杆的底部分别与感温元件、下支座连接,所述第四杆设置在第二壳体上,所述第四杆与第二杆铰链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上的带有通过的圆柱形导向机构,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在圆柱形导向机构内,确保第二连接杆在竖直方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水满自动关闭进水,水用完,储水箱才会自动进水,大大减低了现有技术中,烧开的水还没用完又再次进入冷水重复烧水的情况的发生。

(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大大的降低了现有技术中烧开的水再次重复烧的可能性。

(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饮水机的储水装置不具备保温效果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值得大规模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保温箱的剖视图。

图2为进水关闭浮球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进水开启浮球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加热装置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名称如下:1-储水箱,11-第一合金层,12-第一反射镜面层,13-真空层,14-第二合金层,15-第二反射镜面层,2-进水关闭浮球开关,21-进水关闭浮球,22-第一连接杆,23-上支座,24-下支座,25-第一壳体,26-第一圆柱形导向机构,3-进水开启浮球开关,31-进水开启浮球,32-T型支撑台,4-加热装置控制装置,41-加热开启浮球,42-第二连接杆,43-上支架,44-下支架,45-感温元件,46-温度探头,47-杠杆件,48-第二壳体,49-第二圆柱形导向机构,5-上接触点,6-下接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新型保温饮水机,包括储水箱1、进水管、进水控制装置、加热控制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储水箱顶部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控制装置控制进水管与储水箱的连通,所述加热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的开闭。

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器。

所述进水控制装置包括进水开启浮球开关3、进水关闭浮球开关2和进水阀门,所述进水阀门设置在储水箱与进水管之间。进水开启浮球开关控制进水阀门开启,进水关闭浮球开关控制进水阀门关闭。

所述进水阀门为普通的水阀门,水阀门连接扳手结构,扳手结构朝左掰,水阀门开启,扳手结构朝右掰,水阀门关闭。

所述进水关闭浮球开关包括第一壳体25、进水关闭浮球21、第一连接杆22和第一接触器。所述第一接触器包括上支座23和下支座24,所述下支座上表面和上支座下表面上分别设有位置对应的下接触点和上接触点,当上支座和下支座上的接触点相触时,电路闭合。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上支座铰链连接,构成杠杆结构。

所述第一连接杆底部连接有进水关闭浮球,所述第一连接杆顶部连接有上支座未设有接触点的一端,使得当水量足够时,进水关闭球阀浮起,通过带动第一连接杆的上升使得上支座一端翘起,另一端下压,实现接触点闭合。

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的第一圆柱形导向机构26,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在第一圆柱形导向机构内,确保第一连接杆在竖直方向运动。

所述进水开启浮球开关包括进水开启浮球31和第二接触器,所述第二接触器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为T型支撑台32,所述T型支撑台上表面设有完全封闭T型支撑台上表面的胶皮,所述支撑台上表面设有下接触点,所述胶皮内设有与支撑台上表面接触点位置对应的上接触点。所述胶皮顶部连接有进水开启浮球,当水量足够时,进水开启浮球上浮,拉起胶皮,使得胶皮内的上接触点与支撑台的下接触点不接触,电路断开;当水量不够的。进水开启浮球下落。压住胶皮,使得胶皮内的上接触点与支撑台上的下接触点接触,电路连通。

在进水阀门的扳手的左侧和右侧皆设有电磁铁,左边的电磁铁与进水开启浮球开关通过电路连接,使得当进水开启浮球开关接触点闭合后,电路连通,左边的电磁铁产生磁力,将扳手吸往左边,水阀门开启。

右边的电磁铁与进水关闭浮球开关通过电路连接,使得当进水关闭浮球开关接触点闭合后,电路连通,右边的电磁铁产生磁力,将扳手吸往右边,水阀门关闭。

所述进水关闭浮球开关设置在储水箱上部,所述进水开启浮球开关设置在储水箱底部。

储水箱内没有水时,进水开启浮球下落,使得进水开启浮球开关的接触点接触,电路连通,从而使得扳手右边的电磁阀产生磁力,将扳手吸过去,使得进水阀门打开,当进水进到一定程度,满了的时候,进水关闭浮球浮起,使得进水关闭浮球开关接触点闭合,电连通,从而使得扳手左边产生磁力,同时由于当进水关闭浮球浮起时,进水开启浮球肯定也必然浮起了,因此进水开启浮球开关此时接触点分离,电路不连通,不会对扳手右边的电磁贴的磁力造成影响,此时,扳手被吸到右边,进水阀门关闭。当水量逐渐被用掉,下降的时候,进水关闭浮球下落,此时进水关闭浮球开关接触点分离,电路不连通,但是由于此时也不会有外力对扳手影响,因此,进水阀门仍然处在关闭状态,直到位于扳手左边电磁阀的电路连通。

所述加热装置控制装置4与加热装置通过电路连接。

所述加热装置控制装置采用了蒸汽开关和浮球开关的原理结合。所述加热装置控制装置包括第二壳体、加热开启浮球41、第二连接杆42和第三接触器,所述第三接触器包括上支架43和下支架44,所述上支架上设有上接触点5,所述下支架上设有下接触点6。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上支架和加热开启浮球连接。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和上支架铰链连接。

所述加热开启浮球41、第二连接杆42、第三接触器、第二壳体48构成了浮球开关。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所述下支架为弹性材料制成。

所述加热装置控制装置还包括感温元件45、感温探头46和杠杆件47。所述感温探头一端设置在储水箱内,另一端与感温元件连接,所述杠杆件一端与感温元件连接,另一端与下支架连接。

所述杠杆件包括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第四杆,所述第一杆和第三杆的顶部皆和第二杆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杆和第三杆的底部分别与感温元件、下支座连接,所述第四杆设置在第二壳体上,所述第四杆与第二杆铰链连接,形成杠杆结构。

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上的第二圆柱形导向机构49,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在第二圆柱形导向机构内,确保第二连接杆在竖直方向运动。

所述感温元件、感温探头、杠杆件、接触器、第二壳体构成了蒸汽开关。

当水量足够时,加热开启浮球上浮,带动上支架的一端上翘,上支架另一端下压,使得第三接触器的上接触点和下接触点接触,电路连通,加热装置开始加热。当水烧开的时候,感温元件通过感温探头传来温度发生形变,带动杠杆件的运动,由于下支架具备弹性,因此将下支架设有下接触点的一侧下压,从而使得第三接触器的上接触点和下接触点分离,电路断开,加热装置停止工作。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储水箱由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合金层11、第一反射镜面层12、真空层13、第二合金层14和第二反射镜面层15,所述第一反射镜面层和第二反射镜面层分别是镀在第一合金层和第二合金层内壁上的;使得储水箱具备很好的保温效果,根据试验结果,水的保温可以达到两天。

由上述实施例的结构,我们可以知道,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水满自动关闭进水,水用完,储水箱才会自动进水,大大减低了现有技术中,烧开的水还没用完又再次进入冷水重复烧水的情况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储水箱保温效果很好,而感温元件虽然会发生热胀冷缩,但是由于储水箱保温效果好,发生形变的感温元件恢复形状的时间较长,在其恢复期间,有使用者接水,加热开启浮球阀下落,没有力让两个第三接触器的两个接触前闭合,便不会出现重新加热的问题。当然,如果一直没有人接水,而感温元件恢复形状后确实会出现再次烧水的问题,但是根据申请人的调研和使用情况来说这种可能性是十分低的,因此本实施例大大的降低了现有技术中烧开的水再次重复烧的可能性。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实用新型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