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配多种锅的锅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1716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配多种锅的锅盖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配多种锅的锅盖。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家庭、饭店的厨房中,常常要用锅具烹饪各种食品,即锅具是人们常用的日用品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蒸烧物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一般情况下,在一套锅具中,往往需要数只口径大小不同的锅,也同时配套数只与锅口径相匹配的锅盖,这不仅给包装、运输带来不便,而且大化了消费者的使用成本。

为此,市场上出现了一种适配多种锅的锅盖,其通过在锅盖的本体上设计多个环形或半圆形的折边,以实现可匹配多种口径的锅盖,这种锅盖虽然适配于多种孔径的锅盖,但是加工复杂、生产成本高,同时还不便于用户清洗且锅盖外形也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适配多种锅的锅盖,其不仅适配于多种口径的锅盖,同时还具有成本低、清洗方便和外形美观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配多种锅的锅盖,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与锅口沿相对应的限位凸筋,所述限位凸筋包括环形的第一限位凸筋、设于第一限位凸筋外且由本体中部向边缘间隔设置的多组第二限位凸筋,每组所述第二限位凸筋包括位于同一圆上的至少两段弧形筋,多组所述第二限位凸筋所在的圆与第一限位凸筋相切。

进一步的,每组所述第二限位凸筋包括位于同一圆上的三段弧形筋,其中一段弧形筋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凸筋与第二限位凸筋所在的圆的切点处的直径的延长线上,另外两段弧形筋对称设置在该切点处的直径的两侧。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凸筋为三组,环形的所述第一限位凸筋的直径为25.3-25.8cm,三组所述第二限位凸筋所在的圆的直径分别为27.3-27.8cm、29.3-29.8cm、31.3-31.8cm。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凸筋与本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限位凸筋的横截面为U形、V形或矩形。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凸筋内部的本体向远离第一限位凸筋的方向延伸,且在内侧嵌装有所述透明视窗。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凸筋和透明视窗之间的本体上设有排气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透明视窗为向远离第一限位凸筋方向凸出的球面形。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的边缘设有挂环。

更进一步的,所述挂环包括对应设置的两个弹性插脚,所述本体上设有与弹性插脚相对应的限位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凸筋的横截面为U形、V形或矩形,所述限位孔设于所述第二限位凸筋的凹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第一限位凸筋外且由本体中部向边缘间隔设置有多组第二限位凸筋,且每组所述第二限位凸筋包括位于同一圆上的至少两段弧形筋,由此可实现通过第一限位凸筋和第二限位凸筋限定出多个限位锅口沿的限位凸筋,即使得锅盖适配于多种口径的锅具。同时,每组第二限位凸筋包括至少两段弧形筋,多组所述第二限位凸筋所在的圆与第一限位凸筋相切,一方面通过多段弧形筋可保证对锅口沿限位的可靠性,另一方面相对于整圈折边的锅盖来说,小段的弧形筋加工更加简单,生产成本也较低,同时其还具有清洗方便和外形美观的优点。

2、每组所述第二限位凸筋包括位于同一圆上的三段弧形筋,其中一段弧形筋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凸筋与第二限位凸筋所在的圆的切点处的直径的延长线上,另外两段弧形筋对称设置在该切点处的直径的两侧。由此设计,一方面可保证对锅口沿限位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也使得整个锅盖清洗更方便和外形更美观的优点。

3、所述第二限位凸筋为三组,环形的所述第一限位凸筋的直径为25.3-25.8cm,三组所述第二限位凸筋所在的圆的直径分别为27.3-27.8cm、29.3-29.8cm、31.3-31.8cm。如此设计,可刚好适配口径标准尺寸为26cm、28cm、30cm、32cm的锅具,即使得本实用新型可适用各种标准尺寸的锅具。

4、所述第二限位凸筋与本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限位凸筋的横截面为U形、V形或矩形。如此设计,一方面方便于加工,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限位凸筋与锅口沿的更好配合。

5、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凸筋内部的本体向远离第一限位凸筋的方向延伸,且在内侧嵌装有所述透明视窗。如此设计,一方面使得整个锅盖的外形更加的美观,另一方面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透明视窗观察到锅具内的食物烹饪情况,从而使得用户体验更好。

6、所述第一限位凸筋和透明视窗之间的本体上设有排气孔。如此设计,可保证锅盖的正常使用。

7、所述透明视窗为向远离第一限位凸筋方向凸出的球面形。如此设计,可避免蒸汽在透明视窗上凝聚为水珠而不易滑落,即保证在透明视窗上凝聚的水珠能够快速的回落到锅具中,避免影响用户的视觉效果,从而使得用户体验更好。

8、所述本体的边缘设有挂环。如此设计,可将锅盖悬挂在相应的挂钩上,使得其实用性进一步提高。

9、所述挂环包括对应设置的两个弹性插脚,所述本体上设有与弹性插脚相对应的限位孔。如此设计,可实现将挂环快速的安装到本体上。

10、所述第二限位凸筋的横截面为U形、V形或矩形,所述限位孔设于所述第二限位凸筋的凹槽中。如此设计,使得整个锅盖的外观更加的简单、紧凑,从而使得用户体验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适配多种锅的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适配多种锅的锅盖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中适配多种锅的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本体;110-限位孔;210-第一限位凸筋;220-第二限位凸筋;221-弧形筋;300-透明视窗;400-排气孔;500-挂环;510-弹性插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图1和图2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给出了一种适配多种锅的锅盖,包括本体100,该本体100上设有与锅口沿相对应的限位凸筋,该限位凸筋包括环形的第一限位凸筋210、设于第一限位凸筋210外且由本体100中部向边缘间隔设置的多组第二限位凸筋220,每组该第二限位凸筋220包括位于同一圆上的至少两段弧形筋221,由此可实现通过第一限位凸筋210和第二限位凸筋220限定出多个限位锅口沿的限位凸筋,即使得锅盖适配于多种口径的锅具。同时,每组第二限位凸筋220包括至少两段弧形筋221,多组所述第二限位凸筋220所在的圆与第一限位凸筋210相切(如图2所示),一方面通过多段弧形筋221可保证对锅口沿限位的可靠性,另一方面相对于整圈折边的锅盖来说,小段的弧形筋221加工更加简单,生产成本也较低,同时其还具有清洗方便和外形美观的优点。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每组该第二限位凸筋220包括位于同一圆上的三段弧形筋221,其中一段弧形筋221设于该第一限位凸筋210与第二限位凸筋220所在的圆的切点处的直径的延长线上,另外两段弧形筋221对称设置在该切点处的直径的两侧。由此设计,一方面可保证对锅口沿限位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也使得整个锅盖清洗更方便和外形更美观的优点。

更具体地说,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限位凸筋220为三组,环形的该第一限位凸筋210的直径为25.3-25.8cm,三组该第二限位凸筋220所在的圆的直径分别为27.3-27.8cm、29.3-29.8cm、31.3-31.8cm。因为根据我国国标,锅具的标准口径规格主要有26cm、28cm、30cm、32cm,故通过将第一限位凸筋210和第二限位凸筋220设计为上述尺寸,可刚好适配口径标准尺寸为26cm、28cm、30cm、32cm的锅具,即使得本实用新型可适用各种标准尺寸的锅具。

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限位凸筋220与本体100一体成型,该第二限位凸筋220的横截面为U形,如此设计,一方面方便于加工,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限位凸筋与锅口沿的更好配合。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二限位凸筋220的横截面还可以设计为V形或矩形。

本实施例中,位于该第一限位凸筋210内部的本体100向远离第一限位凸筋210的方向延伸,且在内侧嵌装有该透明视窗300,本实施例中,透明视窗300具体为玻璃片。如此设计,一方面使得整个锅盖的外形更加的美观,另一方面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透明视窗300观察到锅具内的食物烹饪情况,从而使得用户体验更好。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限位凸筋210和透明视窗300之间的本体上设有排气孔400,如此可保证锅盖的正常使用。同时,该透明视窗300为向远离第一限位凸筋210方向凸出的球面形,如此设计,可避免蒸汽在透明视窗300上凝聚为水珠而不易滑落,即保证在透明视窗300上凝聚的水珠能够快速的回落到锅具中,避免影响用户的视觉效果,从而使得用户体验更好。

同时,本实施例中,该本体100的边缘设有挂环500,由此可将锅盖悬挂在相应的挂钩上,使得其实用性进一步提高。同时,该挂环500包括对应设置的两个弹性插脚510,该本体100上设有与弹性插脚510相对应的限位孔110,故可实现将挂环快速的安装到本体上,即一方面方便于装配,另一方面也方便用户对锅盖进行清洗。

实施例2

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限位凸筋220的横截面为U形(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二限位凸筋220的横截面为还可以设计V形或矩形),该限位孔110设于该第二限位凸筋220(具体为弧形筋221)的凹槽中,如此设计,使得整个锅盖的外观更加的简单、紧凑,从而使得用户体验更好。

除此之外,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的结构均与上述实施例1中的相同,相应的其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