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胆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1706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内胆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尤其涉及一种内胆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电器烹饪行业的发展,电饭煲、电压力煲等煲类产品越来越普及。现有的煲类产品通常包括内胆、煲体和煲盖,内胆收容在煲体内,煲盖盖合在煲体上用以闭合内胆。为了方便内胆的取放,业内也有在内胆上设置提手的技术方案。如公开号为CN102133035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即公开了一种带有提手的内胆,它是在内胆上设有一对提手,方便用户用双手握住提手将内胆提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常有需要用户仅用一只手将内胆提起的场景,如当内胆外表面有水时,需一手将内胆端平,另一只手用抹布去擦拭内胆外表面的水。这时,对于上述内胆,因内胆的一侧只有提手这一个施力点,一只手不易将内胆端平,无法进行单手操作。

因而,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方便端取的内胆及其烹饪器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内胆,其包括内胆本体以及设于所述内胆本体周侧的下手持部,所述下手持部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内胆本体具有开口,所述开口边缘向外延伸形成上手持部,所述上手持部具有朝上的上端面和朝下的下端面,其中,所述下手持部的下表面与所述上手持部的上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在10mm至60mm以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下手持部的下表面与所述上手持部的上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在15mm至40mm以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下手持部为自所述内胆本体周侧向外延伸设置的凸环,所述上手持部为自所述开口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的翻边。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翻边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落于所述凸环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在水平方向上,所述凸环超出所述翻边的距离为4mm至12mm以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下手持部的上表面的最外端与所述上手持部的上端面的最外端之间的连线与所述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大于等于60度且小于等于90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翻边凸伸出所述开口边缘的距离为3-15mm。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手持部与下手持部之间的内胆侧壁为弧形壁或竖直壁或弧形壁与竖直壁的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手持部自所述开口边缘向外呈倾斜向上延伸。

本实用新型内胆因包括上手持部和下手持部,用户操作时因具有两个着力点,更容易端稳所述内胆;因设有上手持部,避免了用户因手指抠持在内胆开口边缘内侧而造成硌手或污染烹饪腔的情形;所述下手持部的下表面与所述上手持部的上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在10mm至60mm以内,因而更方便用户的提取操作,不仅方便单手端取内胆,而且符合人体手部的人体力学设计,提升了用户体验。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内胆的烹饪器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胆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胆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胆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胆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内胆一实施例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内胆;1-内胆本体;10-烹饪腔;101-开口;11-底壁;12-侧壁;2-下手持部;210-上表面;212-下表面;3-上手持部;310-上端面;312-下端面;40-基体;41-氮化层;42-附着层;421-氧化物;422-附着物;43-不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胆100及具有该内胆100的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煲或炒菜机等厨房烹饪用产品。所述内胆100包括内胆本体1,以及设于内胆本体1上的下手持部2和上手持部3。

请参见图1至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内胆第一实施例的图示,所示内胆本体1包括底壁11以及自所述底壁11的四周向上延伸设置的侧壁12,所述底壁11与所述侧壁12围成用以容纳食材的烹饪腔10,所述内胆本体1具有一开口101,其与所述底壁12相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胆本体1呈外凸的弧形结构,即所述侧壁12呈向外鼓胀的形状。

所述下手持部2是自所述内胆本体1的侧壁12周侧向外延伸设置,所述下手持部2位于所述开口101边缘与所述底壁1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手持部2为围绕所述内胆本体1的侧壁12一周的凸环,所述凸环为薄板状,其具有一定厚度,由于下手持部2是供用户手指进行操作,因而凸环厚度不宜设置地较小,一来避免割伤手指或硌手,影响使用舒适度;二来,其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度。优选地,所述凸环的厚度为3mm-8mm。所述凸环呈水平设置,其具有相对的上表面210与下表面212,所述凸环的厚度是指所述上表面210与所述下表面212之间的垂直距离;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凸环也可自所述侧壁12向外呈倾斜向下延伸,如此设置,当用户手指按捏在所述下手持部2的下表面212时,手指不易发生滑脱,端持内胆更稳固。

所述上手持部3是自所述内胆本体1的开口101边缘向外延伸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手持部3为自所述内胆本体1的开口101边缘向外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为具有一定厚度的薄板状,其具有上端面310和下端面312,所述上端面310与所述下端面312之间的垂直距离为所述翻边的厚度。所述凸环的厚度大于所述翻边的厚度。所述翻边自所述开口101边缘向外呈倾斜向上延伸,如此设置,当用户手指按捏在所述上手持部3上时,内胆不易滑落;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所述翻边设置为水平延伸。所述翻边凸伸出所述开口边缘的距离为3-15mm,方便手指端取,解决了因翻边太窄而硌手的问题。

请重点参见图3,所述下手持部2的下表面212与所述上手持部3的上端面310之间的垂直距离H在10mm至60mm以内,优选地,所述下表面212与所述上端面310之间的垂直距离H在15mm至40mm以内。将所述下手持部2的下表面212与所述上手持部3的上端面310之间的垂直距离设置在上述尺寸范围内,是符合人体手部的人体力学设计的,方便用户双手或单手端取内胆,提升用户体验。所述上手持部3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落于所述下手持部2内,即在水平方向上,所述上手持部3的最外端与所述下手持部2的最外端齐平或位于所述下手持部2的最外端的内侧。优选地,在水平方向上,所述下手持部3超出所述上手持部2的距离D为4mm至12mm以内。请继续参见图3,所述下手持部3的上表面310的最外端与所述上手持部2的上端面210的最外端之间的连线与所述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B,所述B的范围为大于等于60度且小于等于90度。即,经过如上设置,所述上、下手持部2、3的尺寸关系是下长上短,符合人体手部构造,方便用户操作。

图4至图6是本实用新型内胆第二实施例的图示,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有:第一实施例的内胆本体呈外凸弧形,而该第二实施例中的内胆本体呈竖直筒状结构,即所述侧壁12在不同高度处的截面形成的圆的直径相同;当然,对于侧壁12与底壁11相接处形成的圆弧过渡结构的情形,也应当是上述竖直筒状结构的范畴,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手持部与下手持部之间的内胆侧壁为弧形壁,在第二实施例中其为竖直壁,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置为弧形壁与竖直壁的组合。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还有一个主要不同在于,第一实施例中的上手持部3呈倾斜设置,而该第二实施例中上手持部3呈水平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旋转在所述锅体内的内胆以及盖设在所述锅体上的盖体,所述内胆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内胆。应用该内胆的烹饪器具同样具有上述内胆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内胆因包括上手持部和下手持部,用户操作时因具有两个着力点,更容易端稳所述内胆;因设有上手持部,避免了用户因手指抠持在内胆开口边缘内侧而造成硌手或污染烹饪腔的情形;所述下手持部的下表面与所述上手持部的上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在10mm至60mm以内,因而更方便用户的提取操作,不仅方便单手端取内胆,而且符合人体手部的人体力学设计,提升了用户体验。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内胆的烹饪器具。

请参见图7,其为本实用新型内胆一实施例的膜层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内胆包括铁质基体40、氮化层41、附着层42以及不粘层43,所述附着层42包括排列比较疏松的氧化物421以及排列比较紧密的附着物422,所述附着物422分布在比较疏松的氧化物421之间形成所述附着层42。附着层42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且可提供较好的附着力,涂覆在附着层42上的不粘层43更牢靠,不易脱落。其中所述附着物422可为磷化膜、陶化膜或硅烷化膜。

该内胆膜层的形成工艺如下:将成型后的内胆放入氮化炉中进行氮化处理,使铁质基体40表面形成一层氮化层41,氮化层41具有较高的硬度、较好的耐磨蚀性以及较佳的附着力,对提升内胆的性能具有重要作用;氮化处理完成后出炉时,因温度还很高,此时内胆与外界氧气接触会产生氧化反应,形成氧化物421附着在氮化层41表面,因氧化物421较疏松,附着力较差,若此时就涂覆不粘层43,则其附着不牢靠,容易脱落;因此本工艺增加磷化处理,具体可以为,将氮化出炉后、形成有氧化物的内胆浸入到磷化液中或者对形成氧化层的内胆喷洒磷化液,磷化液例如可以为Fe(H2PO4)2、Mn(H2PO4)2、Zn(H2PO4)2组成的酸性稀水溶液等,因氧化物421排列较疏松,磷化液会渗入到氧化物421之间并与氮化层41附着,磷化液干了以后形成附着物422,附着物422与氧化物421形成附着层42;再涂覆不粘层43,不粘层43与附着物422附着牢靠,具有较好的附着力,不易剥落。附着层42的形成不限于上述磷化液处理,还可用陶化液,如氟锆酸盐、硅烷偶联剂等的水溶液;硅烷化液,如硅烷水溶液,均可形成附着力较好的附着层4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