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挤水的平板拖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5454阅读:706来源:国知局
可挤水的平板拖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挤水的平板拖把。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为了增大一次拖地的面积、节省拖地时间,出现了平板拖把,该种拖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拖地时更为省时。但是,在清洗时,通常需要将拖把布拆卸下来之后进行手工清洗,较为麻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104921676A,公开了一种《自拧干拖把》,其在拖板内设置了旋转头,通过离合结构使得拖把杆带动旋转头转动进而带动拖把布旋转拧水,进而无需将拖把布拆卸下来即可实现清洗和拧干。

但是采用该种结构的拖把,活动套筒和拖板之间为活动连接,两者在拖地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翻转,进而在拖地时难以通过控制拖把杆来得到想要的拖地角度,拖地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限定拖地角度的可挤水的平板拖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挤水的平板拖把,包括拖把杆、拖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拖板上的拖把布及可转动穿设于拖板内的旋转头;所述拖把杆包括上杆体、中杆体及下杆体,所述上杆体可活动的套设与所述中杆体外,该上杆体与中杆体之间设有用于防止两者拉脱的限位结构,中杆体与上杆体之间通过一旋紧组件实现固连;所述拖板上活动连接一活动套筒,所述下杆体下端可上下动作的置于该活动套筒内,该下杆体与活动套筒之间设有防拉脱结构;所述下杆体与旋转头之间设有离合结构;拖板(2)上设有连接筒(5);所述活动套筒上设有用于定位该活动套筒相对于所述连接筒的翻转角度的角度限位组件。本实用新型中,拖把杆可在活动套筒向前移动即可与旋转头止转配合,进而旋转拖把杆可有效带动旋转头转动,对拖布进行拧水,操作简便;拖把杆在活动套筒内向上移动即可解除与旋转头的止转配合,进而拖把杆与拖板之间的角度可调,方便拖地;活动套筒上设置角度限位组件,可对活动套筒相对于拖板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有效防止拖板和活动套筒在拖地过程中随意发生转动,拖地更为轻松;设置了防拉脱结构,拖把杆在拖地过程中不会由活动套筒中拉脱,保障拖把的正常使用;拖把杆为分体设置,且中杆体可以在运输或包装时直接置入于上杆体内,更为节省包装和运输的空间,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节能环保,降低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角度限位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活动套筒下端外表面的弧形棘齿状限位凸部和嵌设于所述拖板上的限位垫圈;棘齿可在活动套筒翻转后抵触在限位垫圈的上表面上,由于棘齿结构的设置,使得其无法相对限位垫圈发生转动,进而实现有效限位,且磨损少,长期使用亦不会失效。

进一步的,所述离合结构包括设于旋转头上的凹槽和设于所述拖把杆下端的与该凹槽止转配合的凸柱。

进一步的,所述防拉脱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下杆体上的活动卡件、开设于所述活动套筒上可供活动卡件穿出的限位口及可上下活动套设于所述活动套筒外的解锁套;活动卡件可穿出限位口,对拖把杆进行限位,有效防止拖把杆在拖地过程中在活动套筒中上下移动,拖地更为省力。

进一步的,所述旋紧组件包括上配合套、下配合套、设于所述上配合套下端的锁接叶片、设于所述下配合套内的第一压紧凸台和第二压紧凸台;下配合套螺接在上配合套时,该第一压紧凸台和第二压紧凸台即可压紧至锁接叶片上,使得锁接叶片压紧至中杆体外表面,增大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中杆体难以被拉动。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套筒下端设有用于定位该活动套筒于竖直状态的套筒定位件;进而方便拖把杆上下移动实现与旋转头的止转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中杆体上的凸环和设于上杆体上的挡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对平板拖把进行挤水,无需拆卸拖布即可实现有效挤水,挤水操作简单,操作省力省时;拖板设置了角度限位组件,有效防止拖板和活动套筒在拖地过程中随意发生转动;拖把杆分体设置,更为节省包装盒运输空间,节能环保;设置了防拉脱结构,拖把杆在拖地时不会由活动套筒中拉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三。

图5为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5所示,一种可挤水的平板拖把,包括拖把杆1、拖板2、拖把布3、旋转头4、连接筒5以及活动套筒6;所述拖把布3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拖板2上,该拖板上设有挂钩,该拖把布上设有与该挂钩相配合的钩带31;所述拖板上设有一通孔21,该旋转头4可转动穿设于该通孔21内;所述连接筒5固定连接在所述拖板2上,其位置围设与所述通孔外部设置;所述活动套筒6可转动的连接在该连接筒5上,进而使得该活动套筒6可相对拖板2进行任意角度的翻转;所述旋转头4内设有凹槽41,所述拖把杆1下端设有与该凹槽止转配合的凸柱,所述拖把杆1可上下动作的置于该活动套筒6内,当拖把杆向前移动时,其端部的凸柱即可卡入至凹槽内,实现与旋转头的止转配合,进而旋动拖把杆即可带动旋转头转动,旋转头与拖把布相连,进而带动拖把布旋转拧水。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套筒6上设有一角度限位组件,该角度限位组件用于定位该活动套筒6相对于所述连接筒5的翻转角度,进而有效防止活动套筒6在拖地的过程中随意发生转动,托地更为轻松;具体的,该角度限位组件包括弧形棘齿状的限位凸部61和限位垫圈62;该限位凸部61设于所述活动套筒6下端外表面上,其外表面沿其圆周方向间隙分布有条状的棘齿611;作为优选的,所述限位凸部61 仅设于所述活动套筒6的其中一侧上;所述限位垫圈62设置为不锈钢垫片,该限位垫圈嵌设于所述拖板上,中心部设有供连接筒穿过的通孔;当活动套筒6翻转至使得棘齿611抵触至限位垫圈62表面的位置时,在棘齿的作用下,活动套筒无法发生转动,进而有效将活动套筒和连接在活动套筒内的拖把杆限制在该位置上。

优选的,所述活动套筒6下端设有套筒定位件,该套筒定位件用于定位该活动套筒6于竖直状态;具体的,所述套筒定位件包括由所述活动套筒下端向下延伸的第一定位凸起81和第二定位凸起82,该第一定位凸起81和第二定位凸起82之间通过一连接部83相连接;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凸起81和第二定位凸起82设于所述活动套筒6下端中心部位位置;挤水操作时,将活动套筒6翻动至竖直位置,所述第一定位凸起81和第二定位凸起82即可抵触至限位垫圈上,进而使得活动套筒6难以进行翻转,将活动套筒6限制在竖直状态上,进而下移拖把杆即可快速与旋转头卡接,不会由于活动套筒随意转动而使得拖把杆难以与旋转头连接,挤水操作更为简便。

进一步的,所述拖把杆包括由不锈钢制成的上杆体11、中杆体 12及下杆体13,所述上杆体11可活动的套设与所述中杆体12外,中杆体12在未使用时可收置在上杆体13内;该上杆体11与中杆体12之间设有用于防止两者拉脱的限位结构,中杆体12与上杆体11 之间通过一旋紧组件实现固连;具体的,所述旋紧组件包括上配合套 91、下配合套92、锁接叶片93、第一压紧凸台94和第二压紧凸台 95;所述锁接叶片93设于所述上配合套91下端,该锁接叶片93沿该上配合套91的圆周方向间隙分布;所述第一压紧凸台94和第二压紧凸台95设于所述下配合套92内壁,该第一压紧凸台94设置于所述第二压紧凸台95上方,当上下配合套螺接固连时,所述第一压紧凸台52和第二压紧凸台53即可压紧在所述锁接叶片93上,使得锁接叶片93压紧在中杆体上;进一步的,所述上杆体11与中杆体12 之间设有还设有一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中杆体12 上端的凸环121和设于该上杆体11下端的挡边111,两者配合可有效防止上杆体11和中杆体12在位置调节的过程中拉脱

所述下杆体下端可上下动作的置于该活动套筒6内,该下杆体 13与活动套筒6之间设有防拉脱结构;具体的,该防拉脱结构包括活动卡件71、限位口72以及解锁套73;所述活动卡件71设于所述下杆体13上,所述限位口72开设于所述活动套筒6上,该限位口 72可供活动卡件穿出;所述解锁套73可上下活动套设于所述活动套筒6外,所述解锁套73内壁设有解锁块731,该解锁块731可于该解锁套73上下动作过程中卡入限位口内,进而将活动卡件从限位口中推出;当需要挤水操作时,将解锁套向上或向下移动,解锁套内壁的解锁块即可将活动卡件从限位口推出,此时拖把杆即可向下移动,进而与旋转头止转配合,带动旋转头转动挤水。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