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操控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5675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单操控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遮阳中空玻璃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操控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单操控的概念是指由一个帘片翻转、百叶帘升降控制机构与一个手动操作控制机构实现对百叶帘的提升或下降以及实现对百叶帘的帘片翻转,因为先有技术需要分别配备针对百叶帘升降和帘片翻转的两套独立的各司其责的操控机构,因此单操控的结构相对简单并且得以显著降低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成本。对此还可参见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4747054A(双层玻璃内置百叶窗)的说明书第0004段。

上面提及的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是指在彼此以面对面的状态设置的并且对四周边缘部位实施封闭的两枚玻璃(内玻璃和外玻璃)内设置可依需升降的百叶帘而构成的属于遮阳中空玻璃制品范畴的窗户。这种窗户具有不言而喻的以下长处:隔热性好而藉以体现建筑物的节能;隔音性优异而藉以免受外界喧嚣噪声之袭扰;防结露凝霜而藉以确保室内光线充足并且体现期望的亮丽效果;通过对百叶帘的帘片的偏转角度调节而藉以获得所需的室内采光要求并且保护隐私;免受尘杂沾污百叶帘帘片而藉以体现优异的免清洁效果;对建筑物具有理想的点缀性而藉以提升建筑物的档次;抗冲击性强、安全性好并且使用寿命长而藉以满足高层建筑的安装要求以及满足极致的长期使用免维护要求;使用简单轻便省力而藉以适应不同年龄及不同体能者操作,等等。

以单操控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为例,之所以将操控机构设置于窗体的高度方向的左侧边缘部位或右侧边缘部位,是因为窗体的高度方向的尺寸显著大于窗体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操控机构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行程足以满足百叶帘的整体提升或下降要求。但是在某些建筑物上,因设计风格变化而使窗体出现以下两种情形;一是窗体的高度相对较小,而窗体的长度却相对较大,即窗体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显著大于窗体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二是窗体的高度尺寸略小于窗体的长度尺寸,甚至两者相等。针对前述两种情形中的前者而言,如果盲目地沿袭传统方式将操控机构设置于窗体的左侧边缘部位或右侧边缘部,那么由于操控机构的移动行程有限,无法满足使百叶帘整体提升或下降的要求。于是中国专利CN105003184A推荐的“底操控中空百叶窗”将操控机构设置在了窗体的长度方向的下部的边缘部位,从而使操控机构的左右移动的行程范围满足了百叶帘的整体提升或下降的要求。针对前述两种情形中的后者而言,由于操控机构的移动行程能够满足百叶帘的整体提升或下降要求,因而操控机构既可设置在窗体的左侧边缘部位或右侧边缘部位,又可设置在窗体的下部的边缘部位。

上述CN105003184A虽然具有所述的积极意义,即依据扁窗体而将操控机构设置在窗体的长度方向的下部而藉以满足百叶帘的整体提升或下降的要求,但是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将操控机构设置在了底部,因而需在对应于窗体的上、下以及左侧或右侧的边缘部位设置旨在对百叶窗翻转驱动机构(专利称百叶帘驱动导座,以下同)、牵引绳、牵引绳改向机构、帘片翻转牵引绳导向机构等蔽护的封片(也称“护框”,以下同),于是较多的封片会显著减小窗体的有效采光面积,影响采光效果;其二,由于采用了帘片枢转轴与百叶窗翻转驱动机构相连接的形式,因而致使结构复杂,不论是制作还是装配均相对烦琐并且有失经济廉价;其三,由于百叶帘翻转驱动机构由翻转鼓轴座、翻转鼓轴和翻转鼓组成并且在翻转鼓上开设的磁铁腔内设置上蹄形磁铁及下蹄形磁铁,此外在翻转鼓上需设计翻转鼓摩擦盘,相应地在翻转鼓轴上设置与翻转鼓摩擦盘相配合的翻转鼓轴摩擦盘,因而整个百叶帘翻转驱动机构的自身结构十分复杂;其四,由于操控机构即专利所称的控制器设置在窗体的下部,而百叶帘翻转驱动机构又必须设置于窗体之上部,又由于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一端在穿过开设于百叶帘帘片上的牵引绳让位孔后与百叶帘的底条固定,中部途经百叶帘翻转驱动机构,另一端在依次途经位于窗体右上角处的帘片翻转轴上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导轮和位于窗体右下角处的牵引绳改进机构后与操控机构连接,因而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十分冗长,而对于冗长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一方面不利于节约材料,另一方面存在干涉或互扰几率。

此外,针对前述窗体的两种情形中的后一种情形,虽然可以将操控机构设置于窗体的左侧或右侧的边缘部位,并且相对于CN105003184A的三面封片可减少至两面封片,对窗体的采光面积的影响程度有所降低,但是由于已有技术均采用帘片枢转轴与百叶帘翻转驱动机构相连接的结构形式,因而当操控机构设置于窗体的左侧边缘部位时需在窗体的左下角处设置牵引绳改向机构,而当操控机构设置于窗体的右侧边缘部位时需在窗体的右下角处设置牵引绳改向机构,于是冗长的牵引绳便产生前述欠缺。

在公开的中外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技术信息,如CN2564720Y(内置百叶窗帘的中空玻璃)、CN2767624Y(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CN2767625Y(结构改进的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CN2756796Y(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CN2232968Y(在双层玻璃内设有横向百叶窗的整体式门窗扇)、CN2297952Y(磁驱动式加层伸缩帘幕)、CN2326718Y(全封闭式百叶窗)、CN100535378C(结构改良的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CN102444372A(一种内设遮阳中空百叶帘)、CN105064896B(单操控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CN105041168B(结构简化的节能型多层中空玻璃百叶窗)、CN105041170B(非磁铁驱动式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CN105041172B(珠链驱动式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国外专利如US2002189768A1、US2004211528A、US2015159431A1、GB671685A和WO03071082A,等等。鉴于并非限于例举的这些专利文献均未给出得以消除本申请人在评价CN105003184A时归纳的四个方面的缺憾的启示,因而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推演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减少护框的数量而藉以避免对窗体的有效采光面积产生影响、有利于显著简化百叶帘翻转驱动机构的结构而藉以方便制作与装配并且体现经济廉价、有益于显著缩短百帘升降牵引绳的长度而藉以节约资源并且避免产生互扰和有便于摒弃枢转轴与百叶帘翻转驱动机构相连接的结构形式而藉以免用牵引绳改向机构的单操控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单操控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包括一窗体,该窗体包括上、下横框条、左、右纵框条、左上转角接头、左下转角接头、右上转角接头、右下转角接头、内玻璃和外玻璃,上、下横框条以彼此横向并行的状态上下对应,左、右纵框条以相互纵向并行的状态左右对应,左上转角接头连接在上横框条的左端与左纵框条的上端之间,左下转角接头连接在下横框条的左端与左纵框条的下端之间,右上转角接头连接在上横框条的右端与右纵框条的上端之间,右下转角接头连接在下横框条的右端与右纵框条的下端之间,内玻璃朝向外玻璃的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通过密封胶同时与上、下横框条、左纵框条以及右纵框条背对外玻璃的一侧粘固,而外玻璃朝向内玻璃的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同样通过密封胶同时与上、下横框条、左纵框条以及右纵框条背对内玻璃的一侧粘固,并且内、外玻璃彼此对应,该内、外玻璃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窗体隔腔;一对或以上的百叶帘翻转驱动机构,该百叶帘翻转驱动机构在对应于所述上横框条的下方的位置设置在所述窗体隔腔内;一百叶帘,该百叶帘设置在窗体隔腔内并且与所述百叶帘翻转驱动机构连接;一操控机构,该操控机构包括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控制装置和手动操作控制装置,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控制装置位于所述窗体的窗体隔腔内并且通过百叶帘升降牵引绳与所述百叶帘连接,手动操作控制装置在伴随于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控制装置的状态下隔着所述内玻璃与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控制装置磁性吸合在一起;一上护框,该上护框在对应于所述上横框条的长度方向的位置与上横框条相配合;特点是:所述上护框由上护框面板和上护框翼板构成,上护框面板的长度方向的上部与所述上横框条朝向所述外玻璃的一侧表面相贴合,上护框翼板构成于上护框面板朝向所述内玻璃的一侧并且与上护框面板垂直,在该上护框翼板上开设有数量与所述百叶帘翻转驱动机构的数量相等的滑动架座嵌腔,上护框翼板与上横框条之间的空间构成为上护框腔,所述的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控制装置设置在上护框腔内,所述的百叶帘翻转驱动机构包括一滑动架座和一滑动架,滑动架座在对应于所述滑动架座嵌腔的位置插嵌在所述上护框翼板上,滑动架与滑动架座滑动配合,在该滑动架上连接有一滑动架牵引绳,并且该滑动架牵引绳依次途经所述的左上转角接头、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控制装置以及所述的右上转角接头,所述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穿过所述滑动架座,所述的百叶帘与所述滑动架连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上横框条的长度方向的底部的后侧构成有一上护框面板凸缘嵌槽,而在长度方向的底部的前侧构成有一内封片嵌脚配合槽,在所述上护框的上护框面板朝向所述内玻璃的一侧的长度方向并且在对应于上护框面板凸缘嵌槽的位置构成有一上护框面板凸缘,该上护框面板凸缘与上护框面板凸缘嵌槽嵌配,在对应于上护框朝向所述内玻璃的一侧的长度方向配设有一内封片,在该内封片的长度方向的上部朝向上横框条的方向折展有一内封片嵌脚,而在内封片的长度方向的下部同样朝向上横框条的一侧构成有一内封片翼板,内封片嵌脚与内封片嵌脚配合槽嵌配,而内封片翼板在对应于所述上护框翼板的下方的位置与下护框翼板贴合,并且在内封片翼板上开设有滑动架座让位腔,该滑动架座让位腔与所述滑动架座嵌腔相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上护框翼板上设置有一用于对所述百叶帘翻转驱动机构蔽护的蔽护罩,该蔽护罩构成有一蔽护罩腔,所述的百叶帘翻转驱动机构位于蔽护罩腔内,所述的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控制装置对应于蔽护罩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左上转角接头朝向所述右上转角接头的一侧构成有一滑动架牵引绳左滑轮座,在该滑动架牵引绳左滑轮座上通过左滑轮销轴转动地设置有一滑动架牵引绳左滑轮,在右上转角接头朝向左上转角接头的一侧构成有一滑动架牵引绳右滑轮座,在该滑动架牵引绳右滑轮座上通过右滑轮销轴转动地设置有一滑动架牵引绳右滑轮,该滑动架牵引绳右滑轮与滑动架牵引绳左滑轮相对应并且在右滑轮销轴上设置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轮,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轮位于滑动架牵引绳右滑轮的前侧;所述的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控制装置包括一内牵引滑座、一组内磁块、一内牵引滑座第一导滑滚轮、一内牵引滑座第二导滑滚轮和一牵引绳牵引滑轮,在内牵引滑座的中部前侧构成有数量与所述的一组内磁块相等的并且相互隔开的内磁块嵌腔,在内牵引滑座的左端前侧开设有一内牵引滑座第一导滑滚轮腔,而在内牵引滑座的右端前侧开设有一内牵引滑座第二导滑滚轮腔,并且在内牵引滑座的中部后侧构成有一绕绳轴,一组内磁块嵌置在内磁块嵌腔内,内牵引滑座第一导滑滚轮通过导滑滚轮轴在对应于内牵引滑座第一导滑滚轮腔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内牵引滑座上,内牵引滑座第二导滑滚轮同样通过导滑滚轮轴在对应于内牵引滑座第二导滑滚轮腔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内牵引滑座上,牵引绳牵引滑轮通过牵引滑轮轴转动地设置在内牵引滑座朝向所述右上转角接头的一端的牵引绳牵引滑轮腔内,其中,所述内牵引滑座第一导滑滚轮以及内牵引滑座第二导滑滚轮与所述内玻璃朝向所述外玻璃的一侧表面接触,所述的手动操作控制装置隔着内玻璃与所述的一组内磁块磁性吸合在一起,所述的百叶帘包括百叶帘底条、帘片梯绳和一组帘片,帘片梯绳的下部通过帘片梯绳固定扣与百叶帘底条固定,帘片梯绳的前纵绳以及后纵绳的上端自所述滑动架座的下方向上引至所述的滑动架并且与滑动架固定,一组帘片以间隔状态搁置在帘片梯绳的梯绳横档上,在该组帘片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位置开设有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让位孔,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下端与所述帘片梯绳固定扣固定,上端在依次途经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让位孔、滑动架座、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轮和牵引绳牵引滑轮后与所述的右上转角接头固定,所述的滑动架牵引绳途经所述滑动架牵引绳左滑轮、绕绳轴和滑动架牵引绳右滑轮,并且滑动架牵引绳在途经绕绳轴时在绕绳轴上至少缠绕一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右上转角接头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滑动架牵引绳右滑轮座的上方的位置构成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固定脚;所述滑动架座由上夹板、下夹板和空心连接柱构成,上夹板构成于空心连接柱的上部,并且在该上夹板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一对绳框,该对绳框呈n字形并且与上夹板的上表面之间构成有一腾空导绳腔,下夹板构成于空心连接柱的下部,上、下夹板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嵌合槽,该嵌合槽在对应于所述滑动架座嵌腔的位置与所述上护框翼板嵌配,空心连接柱的中央构成有一上下贯通的滑动座架导绳孔,所述的滑动架套置在一对绳框上并且与一对绳框的基部滑动配合,在滑动架的左端构成有一滑动架牵引绳锁定片左限定座,在该滑动架牵引绳锁定片左限定座上开设有一左限定座导绳孔,在滑动架的右端构成有一滑动架牵引绳锁定片右限定座,该滑动架牵引绳锁定片右限定座与滑动架牵引绳锁定片左限定座相对应并且在滑动架牵引绳锁定片右限定座上开设有一右限定座导绳孔,所述帘片梯绳的前纵绳以及后纵绳的上端自所述滑动座架导绳孔的下方向上穿过滑动座架导绳孔与滑动架固定,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上端依次穿过滑动座架导绳孔和腾空导绳腔,并且进而依次途经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轮以及所述牵引绳牵引滑轮后与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固定脚固定,所述滑动架牵引绳穿过所述左限定座导绳孔以及右限定座导绳孔,在该滑动架牵引绳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滑动架牵引绳锁定片左限定座的左侧的位置固定有一滑动架牵引绳左锁定片,而在对应于所述滑动架牵引绳锁定片右限定座的右侧的位置固定有一滑动架牵引绳右锁定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滑动架朝向上的一侧的左端构成有一前纵绳限定脚并且在对应于该前纵绳限定脚的左侧的位置构成有一左限位凸缘,前纵绳限定脚与左限位凸缘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前纵绳固定槽,在滑动架朝向上的一侧的右端构成有一后纵绳限定脚并且在对应于该后纵绳限定脚的右侧的位置构成有一右限位凸缘,后纵绳限定脚与右限位凸缘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后纵绳固定槽,所述的前纵绳在对应于前纵绳固定槽的位置与滑动架的左端固定,而所述的后纵绳在对应于后纵绳固定槽的位置与滑动架的右端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前纵绳的上端端部固定有一前纵绳限定耳,而在所述后纵绳的上端端部固定有一后纵绳限定耳,前纵绳限定耳对应于所述前纵绳固定槽的后方并且由所述前纵绳限定脚以及左限位凸缘共同限定,后纵绳限定耳对应于所述后纵绳固定槽的后方并且由所述后纵绳限定脚以及右限位凸缘共同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滑动架的中部构成有一滑动腔,该滑动腔的前后腔壁与所述的一对绳框的基部滑动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滑动架朝向上的一侧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左限位凸缘的前方的位置构成有一牵引绳左管制凸缘,该牵引绳左管制凸缘与左限位凸缘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牵引绳左导向槽,在滑动架朝向上的一侧的右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右限位凸缘的前方的位置构成有一牵引绳右管制凸缘,该牵引绳右管制凸缘与右限位凸缘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牵引绳右导向槽,所述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途经牵引绳左导向槽和牵引绳右导向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内玻璃背对所述外玻璃的一侧的边缘部位并且对应于所述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控制装置的位置固定有一导条,所述的手动操作控制装置外力致动滑动座、一对外导滑滚轮和一组外磁块,在外力致动滑动座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导条的位置构成有一横截面形状呈T字形的导滑块,该导滑块与导条的导条槽滑动配合,一对外导滑滚轮分别转动地设置在外力致动滑动座的两端并且与内玻璃背对外玻璃的一侧的表面贴触,一组外磁块在彼此分隔的状态下嵌置在外力致动滑动座的中部并且该组外磁块隔着内玻璃与所述的一组内磁块磁性吸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已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其一,由于开创性地将操控机构设置在了窗体的水平方向的上方,因而只需使用上护框,无需在窗体的左右侧以及下侧设置作为封片的其它护框,避免了对窗体的有效采光面积的影响;其二,由于推荐的百叶帘翻转驱动机构仅由滑动架座和滑动架构成并且可通过塑料模制获得,因而显著简化了结构,不仅有助于制作与装配,而且有利于体现经济廉价性;其三,由于显著地缩短了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长度,因而不仅可以节省资源,而且能够避免因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冗长而产生互扰干涉现象;其四,由于摒弃了枢转轴与百叶帘翻转驱动机构相连接的结构形式,因而可免用牵引绳改现机构,进一步简化了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百叶帘翻转驱动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例示意图。

图4为将图1所示的操控机构转移至窗体的高度方向的侧部边缘部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以及前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依据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示出了一窗体1,该窗体1包括上、下横框条11、12、左、右纵框条13、14、左上转角接头15、左下转角接头16a、右上转角接头17、右下转角接头16b、内玻璃18a和外玻璃18b,上、下横框条11、12以彼此横向并行的状态上下对应,左、右纵框条13、14以相互纵向并行的状态左右对应,左上转角接头15连接在上横框条11的左端与左纵框条13的上端之间,左下转角接头16a连接在下横框条12的左端与左纵框条13的下端之间,右上转角接头17连接在上横框条11的右端与右纵框条14的上端之间,右下转角接头16b连接在下横框条12的右端与右纵框条14的下端之间,内玻璃18a朝向外玻璃18b的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通过密封胶同时与上、下横框条11、12、左纵框条13以及右纵框条14背对外玻璃18b的一侧粘固,而外玻璃18b朝向内玻璃18a的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同样通过密封胶同时与上、下横框条11、12、左纵框条13以及右纵框条14背对内玻璃18a的一侧粘固,并且内、外玻璃18a、18b彼此对应,该内、外玻璃18a、18b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窗体隔腔19;示出了一对百叶帘翻转驱动机构2,该百叶帘翻转驱动机构2在对应于前述上横框条11的下方的位置设置在前述窗体隔腔19内;示出了一百叶帘3,该百叶帘3设置在窗体隔腔19内并且与前述百叶帘翻转驱动机构2连接;示出了一操控机构4,该操控机构4包括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控制装置41和手动操作控制装置42,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控制装置41位于前述窗体1的窗体隔腔19内并且通过百叶帘升降牵引绳5与前述百叶帘3连接,手动操作控制装置42在伴随于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控制装置41的状态下隔着前述内玻璃18a与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控制装置41磁性吸合在一起;示出了一上护框6,该上护框6在对应于前述上横框条11的长度方向的位置与上横框条11相配合。由于前述技术内容属于现有技术,例如可以参见CN105003184A,因而申请人仅作了简单的描述。此外,依据专业常识,当百叶帘3的幅面大即长度长时,可适应增加百叶帘翻转驱动机构2的数量,并且还可通过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栏中提及的专利文献的阅读得到充分理解。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即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

前述的上护框6由上护框面板61和上护框翼板62构成,上护框面板61的长度方向的上部与前述上横框条11朝向前述外玻璃18b的一侧表面相贴合,上护框翼板62构成于上护框面板61朝向前述内玻璃18a的一侧的偏下部并且与上护框面板61垂直,在该上护框翼板62上开设有数量与前述百叶帘翻转驱动机构2的数量相等的滑动架座嵌腔621(两个),上护框翼板62与上横框条11之间的空间构成为上护框腔63,前述的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控制装置41设置在上护框腔63内,前述的百叶帘翻转驱动机构2包括一滑动架座21和一滑动架22,滑动架座21在对应于前述滑动架座嵌腔621的位置插嵌在前述上护框翼板62上,滑动架22与滑动架座21滑动配合,在该滑动架22上连接有一滑动架牵引绳7,并且该滑动架牵引绳7依次途经前述的左上转角接头15、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控制装置41以及前述的右上转角接头17,前述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5穿过前述滑动架座21,前述的百叶帘3与前述滑动架22连结。

继续见图1,在前述上横框条11的长度方向的底部的后侧构成有一上护框面板凸缘嵌槽111,而在上横框条11的长度方向的底部的前侧构成有一内封片嵌脚配合槽112,在前述上护框6的上护框面板61朝向前述内玻璃18a的一侧的长度方向并且在对应于上护框面板凸缘嵌槽111的位置构成有一上护框面板凸缘611,该上护框面板凸缘611与上护框面板凸缘嵌槽111嵌配,在对应于上护框6朝向前述内玻璃18a的一侧的长度方向配设有一内封片64,在该内封片64的长度方向的上部朝向上横框条11的方向折展有一内封片嵌脚641,而在内封片64的长度方向的下部同样朝向上横框条11的一侧构成有一内封片翼板642,内封片嵌脚641与内封片嵌脚配合槽112嵌配,而内封片翼板642在对应于前述上护框翼板62的下方的位置与下护框翼板62的底面贴合,并且在内封片翼板642上开设有滑动架座让位腔6421,该滑动架座让位腔6421与前述滑动架座嵌腔621相对应。

由图1所示,在前述的上护框翼板62上设置有一用于对前述百叶帘翻转驱动机构2蔽护的横断面形状呈n字形的蔽护罩622,该蔽护罩622构成有一蔽护罩腔6221,前述的百叶帘翻转驱动机构2位于蔽护罩腔6221内,前述的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控制装置41对应于蔽护罩622的上方。由此可知,该蔽护罩622朝向上横框条11的一侧的顶表面与上横框条11的底表面之间的空间构成为设置前述操控机构4的结构体系的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控制装置41的腔体6222,具体而言,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控制装置41在贴着玻璃18a朝向外玻璃18b的一侧的状态下在该腔体6222内左右滑动。

在前述的左上转角接头15朝向前述右上转角接头17的一侧构成有一滑动架牵引绳左滑轮座151,在该滑动架牵引绳左滑轮座151上通过左滑轮销轴1521转动地设置有一滑动架牵引绳左滑轮152,在右上转角接头17朝向左上转角接头15的一侧构成有一滑动架牵引绳右滑轮座171,在该滑动架牵引绳右滑轮座171上通过右滑轮销轴1721转动地设置有一滑动架牵引绳右滑轮172,该滑动架牵引绳右滑轮172与滑动架牵引绳左滑轮152相对应并且在右滑轮销轴1721上设置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轮173,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轮173位于滑动架牵引绳右滑轮172的前侧。

继续见图1,前述的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控制装置41包括一内牵引滑座411、一组内磁块412、一内牵引滑座第一导滑滚轮413、一内牵引滑座第二导滑滚轮414和一牵引绳牵引滑轮415,在内牵引滑座411的中部前侧构成有数量与前述的一组内磁块412(四枚)相等的并且相互隔开的内磁块嵌腔4111(四个),在内牵引滑座411的左端前侧开设有一内牵引滑座第一导滑滚轮腔4112,而在内牵引滑座411的右端前侧开设有一内牵引滑座第二导滑滚轮腔4113,并且在内牵引滑座411的中部后侧构成有一绕绳轴4114,一组内磁块412嵌置在内磁块嵌腔4111内,内牵引滑座第一导滑滚轮413通过导滑滚轮轴在对应于内牵引滑座第一导滑滚轮腔4112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内牵引滑座411上,内牵引滑座第二导滑滚轮414同样通过导滑滚轮轴在对应于内牵引滑座第二导滑滚轮腔4113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内牵引滑座411上,牵引绳牵引滑轮415通过牵引滑轮轴4151转动地设置在构成于内牵引滑座411朝向前述右上转角接头17的一端的牵引绳牵引滑轮腔4115内。其中,前述内牵引滑座第一导滑滚轮413以及内牵引滑座第二导滑滚轮414与前述内玻璃18a朝向前述外玻璃18b的一侧表面接触,前述的手动操作控制装置42隔着内玻璃18a与一组内磁块412磁性吸合在一起。

继续见图1,前述的百叶帘3包括百叶帘底条31、帘片梯绳32和一组帘片33,帘片梯绳32的下部通过帘片梯绳固定扣321与百叶帘底条31固定,帘片梯绳32的前纵绳322以及后纵绳323的上端自前述滑动架座21的下方向上引至前述的滑动架22并且与滑动架22固定,一组帘片33以间隔状态搁置在帘片梯绳32的梯绳横档324上,在该组帘片33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5的位置开设有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让位孔331,百叶帘升降牵引绳5的下端与前述帘片梯绳固定扣321固定,上端在依次途经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让位孔331、滑动架座21、滑动架22、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轮173和牵引绳牵引滑轮415后与前述的右上转角接头17固定,前述的滑动架牵引绳7途经前述滑动架牵引绳左滑轮152、绕绳轴4114和滑动架牵引绳右滑轮172,并且滑动架牵引绳7在途经绕绳轴4114时在绕绳轴4114上缠绕一圈。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百叶帘翻转驱动机构2的数量有两个(即一对),因此前述的帘片梯绳32也相应有一对。

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在前述右上转角接头17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滑动架牵引绳右滑轮座171的上方的位置构成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固定脚174;前述滑动架座21由上夹板211、下夹板212和空心连接柱213构成,上夹板211构成于空心连接柱213的上部,并且在该上夹板211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彼此左右并行的一对绳框2111,该对绳框2111呈n字形并且与上夹板211的上表面2112之间构成有一腾空导绳腔21111,下夹板212构成于空心连接柱213的下部,上、下夹板211、21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嵌合槽214,该嵌合槽214在对应于前述滑动架座嵌腔621的位置与前述上护框翼板62嵌配,空心连接柱213的中央构成有一上下贯通的滑动座架导绳孔2131,前述的滑动架22套置在一对绳框2111上并且与一对绳框2111的基部滑动配合,在滑动架22的左端构成有一滑动架牵引绳锁定片左限定座221,在该滑动架牵引绳锁定片左限定座221上开设有一左限定座导绳孔2211,在滑动架22的右端构成有一滑动架牵引绳锁定片右限定座222,该滑动架牵引绳锁定片右限定座222与滑动架牵引绳锁定片左限定座221相对应并且在滑动架牵引绳锁定片右限定座222上开设有一右限定座导绳孔2221。前述帘片梯绳32的前纵绳322以及后纵绳323的上端自前述滑动座架导绳孔2131的下方向上穿过滑动座架导绳孔2131与滑动架22固定;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5的上端依次穿过滑动座架导绳孔2131和腾空导绳腔21111,并且进而依次途经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轮173以及前述牵引绳牵引滑轮415后与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固定脚174固定;前述滑动架牵引绳7穿过前述左限定座导绳孔2211以及右限定座导绳孔2221,在该滑动架牵引绳7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滑动架牵引绳锁定片左限定座221的左侧的位置固定有一滑动架牵引绳左锁定片71,而在对应于前述滑动架牵引绳锁定片右限定座222的右侧的位置固定有一滑动架牵引绳右锁定片72。

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在滑动架牵引绳7上打结,以结的形式来替代前的滑动架牵引绳左锁定片71以及滑动架牵引绳右锁定片72,那么应当视为等同的技术手段而依然属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内涵范畴。

继续见图2,在前述滑动架22朝向上的一侧的左端构成有一前纵绳限定脚223并且在对应于该前纵绳限定脚223的左侧的位置构成有一左限位凸缘224,前纵绳限定脚223与左限位凸缘224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前纵绳固定槽225,在滑动架22朝向上的一侧的右端构成有一后纵绳限定脚226并且在对应于该后纵绳限定脚226的右侧的位置构成有一右限位凸缘227,后纵绳限定脚226与右限位凸缘227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后纵绳固定槽228,前述的前纵绳322在对应于前纵绳固定槽225的位置与滑动架22的左端固定,而前述的后纵绳323在对应于后纵绳固定槽228的位置与滑动架22的右端固定。

继续见图2,在前述前纵绳322的上端端部固定有一前纵绳限定耳3221,而在前述后纵绳323的上端端部固定有一后纵绳限定耳3231,前纵绳限定耳3221对应于前述前纵绳固定槽225的后方并且由前述前纵绳限定脚223以及左限位凸缘224共同限定,后纵绳限定耳3231对应于前述后纵绳固定槽228的后方并且由前述后纵绳限定脚226以及右限位凸缘227共同限定。

如果在前纵绳322的上端端部以打结的方式形成一前纵绳结节,由该前纵绳结节代替前述的前纵绳固定耳3221,那么应当认为等效变化。同例,如果在后纵绳323的上端端部以打结的方式形成一后纵绳结节,由该后纵绳结节代替前述的后纵绳固定耳3221,那么同样应当认为等效变化。

继续见图2,在前述滑动架22的中部构成有一滑动腔229a,该滑动腔229a的前后腔壁与前述的一对绳框2111的基部滑动配合。

在前述滑动架22朝向上的一侧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左限位凸缘224的前方的位置构成有一牵引绳左管制凸缘229b,该牵引绳左管制凸缘229b与左限位凸缘224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牵引绳左导向槽229c,在滑动架23朝向上的一侧的右端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右限位凸缘227的前方的位置构成有一牵引绳右管制凸缘229d,该牵引绳右管制凸缘229d与右限位凸缘227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牵引绳右导向槽229e,前述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5途经牵引绳左导向槽229c和牵引绳右导向槽229e。

由图2的示意可知:牵引绳左管制凸缘229b、左限位凸缘224以及滑动架牵引绳锁定片左限定座221三者形成前、中、后的位置关系,同例,牵引绳右管制凸缘229d、右限位凸缘227以及滑动架牵引绳锁定片右限定座222三者形成前、中、后的位置关系。

在上面已提及,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百叶帘翻转驱动机构2的数量有两个并且帘片梯绳32有一对,因而依据专业常识尤其通过对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专利文献的阅读可毫无疑问地确定:百叶帘升降牵引绳5有两根,由于该两根百叶帘升降牵引绳5的穿绳状况在图1中已清楚揭示并且进而由图2示意,因而申请人不再进一步赘述。

请重点见图1,在前述的内玻璃18a背对前述外玻璃18b的一侧即使用状态下朝向建筑物室内的一侧的边缘部位并且对应于前述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控制装置41的位置固定有一导条8,前述的手动操作控制装置42外力致动滑动座421、一对外导滑滚轮422和一组外磁块423,在外力致动滑动座421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导条8的位置构成有一横截面形状呈T字形的导滑块4211,该导滑块4211与导条8的导条槽81滑动配合,一对外导滑滚轮422分别转动地设置在外力致动滑动座421的两端并且与内玻璃18a背对外玻璃18b的一侧的表面贴触,一组外磁块423在彼此分隔的状态下嵌置在外力致动滑动座421的中部并且该组外磁块423隔着内玻璃18a与前述的一组内磁块412磁性吸合在一起。

请参见图3并且结合图1和图2,当要使百叶帘3上升或下降并且使百叶帘3的结构体系的一组帘片33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翻转一定的角度时,那么其原理如下:由使用者(也可称操作者)对操控机构4的结构体系的手动操作控制装置42的外力致动滑动座421推拨,当将外力致动滑块座421向右拨移时,由于手动操作控制装置42是通过一组外磁块423与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控制装置41的一组内磁块412隔着内玻璃18a磁性吸合在一起的,因而当外力致动滑块座421向右位移时,由其带动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控制装置41同步向右位移,即向着前述右上转角接头17的方向位移,此时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5伸长(也可称“放长”),百叶帘底条31下行,整个百叶帘3处于展开状态,反之亦然。在前述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控制装置41向右位移的过程中,由于滑动架牵引绳7连结于内牵引滑座411,即在内牵引滑座411上的绕绳轴4114上缠绕有一圈,又由于百叶帘3的帘片梯绳32的前纵绳322以及后纵绳323的上端端部与百叶帘翻转驱动机构2的滑动架22固定,还由于前述的滑动架牵引绳7与滑动架22连接,因而在内牵引绳座411向右位移时,由滑动架牵引绳7带动滑动架22以滑动架座21为载体向右滑动。在百叶帘3下降的过程中,当滑动架22移动到死点,例如滑动架22的滑动腔229a的左腔壁229f与绳框2111的左侧面相碰时,滑动架牵引绳7便在绕绳轴4114上打滑,不影响内牵引滑座411的继续向右滑动,使百叶帘3继续下降,直至下降至所需位置。在该过程中,即在滑动架22右移的过程中,前纵绳322回收,而后纵绳323放长,一组帘片33以顺时针方向翻转;反之,当反向操作外力致动滑动座421,使内牵引滑座411向左位移,由滑动架牵引绳7带动滑动架22向左位移,当滑动架22移动到死点,例如滑动腔229a的右腔壁229g与绳框2111的右侧面相碰时,滑动架牵引绳7便同样在绕绳轴4114上打滑,不影响内牵引滑座411继续向左滑动,百叶帘3继续上升,直至上升至所需位置。在该过程中,即在滑动架22左移的过程中,前纵绳322放长,而后纵绳323回收,一组帘片33以逆时针方向翻转。

请参见图4,图4相对于上面的实施例而言,仅将操控机构4转移到了窗体1的右侧边缘部位,在这种情况下便存在用于对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控制装置41蔽护的侧护框,加上前述的上护框6便有两个护框,于是与图3相比,对窗体1的采光遮护程度要来得大一些,但相比于前述的CN105003184A而言,仍具有优异性,因为CN105003184A需采用三个或四个护框。此外,将操控机构4设置于窗体1的右侧(当然也可以是左侧)边缘部位时,需满足百叶帘3的整体提升或下降要求,具体而言,只有在窗体1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略大于高度方向的尺寸甚至两者趋于相等时,才采用图4的设置方式。其余均同对图1至图3的描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