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1197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桌子,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折叠桌。



背景技术:

现有产品中,折叠桌中的桌脚一般可进行收折后收靠在桌板下方,从而缩小收折体积。如图1所述的一种折叠桌,本图式仅以侧视图示例,其在桌板1'下方设置四组连动的交叉支脚2',该四组交叉支脚分两组上下双层设置,这种以层结构,可减少折叠桌的收折体积,又可保证桌子的高度。各交叉支脚均由两根支撑杆21'组成,该两根支撑杆21'的中部枢接在一起,交叉支脚2'上端通过一连杆插于桌板下方(图中未示出),下端作为桌脚支于地面上。

同侧的上下两层交叉支脚2'的对应支撑杆21'端部相互枢接在一起,该中部的枢接点两侧还连接有加强杆3',加强杆3位于两组交叉支脚2之间。在交叉支脚的两支撑杆21'之间还设置有一可调节两支撑杆21'张开角度的调节定位装置5'。调节定位装置包括可伸缩的内、外套杆51'、52',可直接在内套杆内设有弹性凸粒,外套杆侧壁则开有若干可与弹性凸粒卡固的定位孔。当展开折叠桌后,将调节定位装置5'内套杆51'中的弹性凸粒卡固于外套杆的其中一个定位孔内,即可当桌子支撑并固定于其中一高度。当令弹性凸粒缩入内套杆51'内后,即可拉伸内、外套杆51'、52',此时,只需令所述弹性凸粒卡固在另一个定位孔内,这种即可改变两支撑杆21'的张开角度,以此来实施调节并固定折叠桌到另一高度的目的。

对于上述的折叠桌结构,在需要对桌面高度进行调节时,要在桌面下方的定位装置5'上进行调节,按压弹性凸粒后,调节内外套管的长度改变两支撑杆21'张开角度以实现高度调整,这样在调节时就需要弯腰至桌面底下操作,手要伸置到两支撑杆之间的定位装置中进行调整操作,对于桌面较大的折叠桌,操作上就很不方便。而且对桌面进行高度调节时,在施力调整时操作也很不便,尤其在调高桌面时还需要固定桌脚后并施力抬起桌面,操作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桌,其可更方便进行高度调节,且结构简单,给使用操作带来便利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折叠桌,桌板下方连接有可收折的桌脚,桌脚包括在桌板下方设有至少一层交叉支脚组,交叉支脚组中包括两组呈平行的交叉支脚,各交叉支脚均包括两根交叉枢接的支撑杆,位于桌板下方的两平行的支撑杆的上端连接在一连杆上,连杆活动连接在桌板下方,两连杆之间设有一可调节两连杆之间距离的调节定位装置,桌脚中还设有一可配合交叉支脚活动的弹性装置,弹性装置在两连杆之间距离缩小时复位,在两连杆之间距离增大时拉伸。

进一步,弹性装置为复位弹簧或弹性拉带。

进一步,复位弹簧在两连杆之间的距离最小时为自由长度。

进一步,连杆的两端分别活动设置于连接在设于桌板底面的滑槽座上,滑槽座的内侧分别形成可供连杆滑动的滑槽,连杆在调节定位装置调整长度时在滑槽中向内或向外滑动。

进一步,调节定位装置包括可伸缩的内套杆和外套杆,在外套杆外侧设有可一拉伸的定位拉杆,在内套杆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定位拉杆的内侧设有一可弹入定位至定位孔中的弹性定位销,定位拉杆的后端还设有一横向的把手,把手的前端设有一限制弹性定位销过于内缩的挡把,档把设置在桌板底面同时位于定位拉杆下方。

进一步,外套杆上设有一凸块,当交叉支脚收折时,被拉伸的弹性装置位于凸块上方,令弹性装置在中部被架起。

进一步,桌脚包括两层交叉支脚组,同侧的上下两层交叉支脚的支撑杆端部相互枢接在一起形成中部的枢接点,两侧中部的枢接点之间连接有加强杆位于两组交叉支脚之间,弹性装置连接于两加强杆之间。

进一步,桌脚包括两层交叉支脚组,在上层交叉支脚组中两平行的支撑杆之间设有一加强杆,在下层交叉支脚组中两平行的支撑杆中设有一加强杆,弹性装置连接在两加强杆之间。

进一步,弹性装置连接在两连杆之间。

进一步,桌脚中支撑于地面的两平行的支撑杆的下端可连接在一横杆上,连杆上设有一固定件,固定件上形成有配合横杆插入定位的定位槽。

进一步,位于桌板下方的支撑杆与桌板底面之间连接一辅撑杆,辅撑杆两端分别枢接于支撑杆和一设于桌板底面的连接件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桌,桌脚中的交叉支脚连接位于桌面底面的连杆,连杆可在调节定位装置中的内外套杆长度变化时滑动,进而带动交叉支杆展开和收缩以变化桌面高度。同时在桌脚中还设有一可配合交叉支脚活动的弹性装置,弹性装置在两连杆之间距离变小时复位,在两连杆之间距离变大时拉伸,从而可在桌面升高时带动桌板抬升,下调桌面高度时直接下压桌面即可。调整时只需要外拉位于桌板底面的定位拉杆,进而令两连杆之间距离变化,即可自动将桌子支撑并固定于其中一高度,无需到桌底去操作,更方便进行高度调节,且结构简单,操作省时省力,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折叠桌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倒立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倒立状态);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8、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倒立状态);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2、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2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折叠桌包括有桌板1,桌板1下方连接有可收折的桌脚,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桌脚是在桌板1下方设有至少一层交叉支脚组,各层交叉支脚组中包括两组呈平行的交叉支脚2,本实施例在桌板1包括两层交叉支脚组,在桌板1下方形成四组连动的交叉支脚2,该四组交叉支脚分两组上下双层设置,这种以层结构,可减少折叠桌的收折体积,又可保证桌子的高度,当然对于使用需求,也可以是单层的交叉支脚组。如图所示,各交叉支脚均由两根支撑杆21交叉枢接组成,该两根支撑杆21的中部枢接在一起,位于桌板1下方的两平行的支撑杆21的上端连接一连杆22上,本实施例为双层交叉支脚组,故是上层中两平行的支撑杆21直接连接一连杆22上,连杆22活动连接在桌板1下方。而桌脚中支撑于地面上的两平行的支撑杆21,本实施例为双层交叉支脚组,故是下层中的支撑杆21作为桌脚支撑于地面上,下层中两平行的支撑杆21的下端可连接在一横杆23上,横杆23可支撑于地面上。本实施例中,同侧的上下两层交叉支脚2的对应支撑杆21端部相互枢接在一起形成位于中部的枢接点,两侧中部的枢接点之间还连接有加强杆24,加强杆24位于两组交叉支脚2之间,在中部形成连接和支撑。

为实现折叠桌桌面的高度调整,在折叠桌桌板1的下方设有高度调整装置。如图所示,可收折的交叉支脚2通过连杆22连接在桌板1下方,为通过调整交叉支脚2的张角实现桌脚高度变化,进而将张开的交叉支脚进行压缩后收靠在桌板1下方,连杆22分别活动连接在桌板1底面的两侧,且两连杆22之间的距离可变化调整。如图2所示,在两连杆22之间设有一可调节两连杆22之间距离的调节定位装置,调节定位装置包括可伸缩的内套杆31和外套杆32,在内外套杆32外侧设有可一拉伸的定位拉杆33,外拉定位拉杆33后解除内套杆与外套杆的定位。可在内套杆31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形成至少一个高度定位的档位(图中未示出),定位拉杆33的内侧设有一弹性定位销(图中为示出)可弹入定位至定位孔中,定位拉杆33的后端还设有一横向的把手331,以方便定位拉杆的操作,外拉定位拉杆33后解除定位,令内外套杆相对拉伸活动,当内套杆31上的定位孔经过弹性定位销时,弹性定位销弹入定位,令内、外套杆31、32在伸缩后定位。可在把手331的前端设置一挡把332,档把332设置在桌板底面同时位于定位拉杆33下方,从而可防止定位拉杆33前方的弹性销过于内缩至内套杆31内部,同时也可定位位于桌板底面的定位拉杆33保持水平不至于向下悬空。

进一步,为配合拉伸后的内外套杆带动连杆22向外侧活动,以令交叉支杆2张角变大,桌脚高度变低,进而压缩交叉支脚将桌脚收靠至桌板2底面, 如图所示,连杆22的两端分别活动设置在设于桌板1底面的滑槽座4上,滑槽座3分别设置在桌板底面,滑槽座4的内侧分别形成可供连杆22滑动的滑槽41,两连杆22在调节定位装置调整长度时,即其可在内套杆31和外套杆32的长度变化时在滑槽41中向内或向外滑动。当要降低桌面高度或将桌脚收折时,向外拉动定位拉杆33,令内外套杆解除定位,交叉支脚2压缩靠合,内、外套杆31、32经拉伸后整体长度增加,带动连杆22向外滑动,从而改变桌面高度进而将两层的交叉支杆收靠于桌面下方。位于桌板下方的支撑杆21(本实施例中为上层交叉支脚组中的支撑杆21)与桌板底面之间还连接一辅撑杆25,以进一步支撑定位桌板,辅撑杆25的一端枢接于支撑杆21上,另一端可枢接于一设置于桌板1底面的连接件上。

本实用新型中,为使桌面高度调节更加省力,操作更便利,在桌脚中还设有一可配合交叉支脚活动的弹性装置,弹性装置在两连杆22之间距离缩小时时复位,在两连杆22之间距离增大时拉伸,即弹性装置可在升高桌面时复位,在降低桌面或是桌脚收折时被拉伸。弹性装置可为复位弹簧或是弹性拉带等具有一定拉伸和回复力的结构,本实施例中以复位弹簧5为例说明。本实施例中,弹性装置连接在两层交叉支脚2中部的两加强杆24之间,如图2至图5所示,复位弹簧5钩挂在两加强杆24之间,可令复位弹簧5在桌面最高时为自由长度,即复位弹簧5在两连杆22之间的距离最小时为自由长度,从而当桌面降低高度时则令复位弹簧5拉伸,而桌面升高高度时弹簧复位带动桌面高度升高,从而可配合交叉支脚的调整。当需要改变桌面高度时,要将升高桌面高度时,只要外拉定位拉杆33,内、外套杆31、32解除定位,此时在复位弹簧5的复位弹性力带动下,带动交叉支脚之间的张角变小,内外套杆根据调节档位缩短长度后定位,从而桌面可轻松升高,不需要人为施力进行抬升,省时省力。而当需要降低桌面高度时,同样外拉定位拉杆33,下压桌板,复位弹簧5被拉伸,交叉支杆2被压缩,再令内外套杆根据调节档位定位至较长的长度后即可,实现桌面高度调整。

当需要将桌脚收折时,在桌板底面向外拉出定位拉杆33,完全解除调节定位装置中内、外套杆31、32的定位,内、外套杆31、32拉伸后带动两连杆22向外滑动,弹性装置被伸长拉伸,本实施例中为复位弹簧5,复位弹簧5在交叉支脚压缩过程中同时被拉伸到一定拉伸长度,最终交叉支脚压缩后折叠收靠在桌板1下方。为固定收折的交叉支脚,在连杆22上还设有一固定件6,固定件6形成一配合交叉支脚2底部的横杆23插入定位的定位槽61,从而在桌脚收折时,将横杆23插入定位槽61中定位,以固定桌脚。进一步,外套杆32上还设有一凸块34,当交叉支脚收折时,被拉伸的复位弹簧5恰位于凸块34上方,令复位弹簧5在中部被架起,被拉伸的复位弹簧5因为在中部被支起,呈非水平的状态,从而可阻止其向中部收缩复位。同理,对于桌脚中只有单层交叉支脚组,可在两平行的支撑杆中设置加强杆,两加强杆之间连接上弹性装置即可,弹性装置同样可配合交叉支脚的展开或收缩,以更利于桌面的高度调整。

如图6至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不同之处在于弹性装置的设置方式不同,如图所示,在上层交叉支脚组中两平行的支撑杆21之间设有一加强杆27,在下层交叉支脚组中两平行的支撑杆21中设有一加强杆27,在两加强杆27之间连接弹性装置。本实施例也为复位弹簧5,复位弹簧5钩挂在两加强杆27之间,复位弹簧5可以是和其中一支撑杆21呈平行。复位弹簧5位于两层交叉支脚2之间,当两连杆22之间的距离变化带动交叉支杆的张角变化时,复位弹簧复位或是被拉伸。当要升高桌面时,复位弹簧5同样在交叉支脚拉伸高时,复位弹簧5因复位产生的弹性势能,从而直接推动桌板抬高,当降低桌面高度时,下压桌板1即可,直至收折桌脚时,交叉支杆压缩折叠,位于两加强杆27之间的复位弹簧5被拉伸后位于桌板底面上,复位弹簧5也位于凸块34上方。

如图10至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前述两实施例中的不同之处也在于弹性装置的设置不同,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弹性装置直接连接在两连杆22之间。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弹性装置也为复位弹簧5,复位弹簧5钩挂在两连杆22之间,可令桌面高度在最高点时的复位弹簧为自由长度状态,当降低桌面高度时,通过拉伸出定位拉杆33,下压桌板,令内套杆31与外套杆32之间的长度增长后定位,两连杆22之间的距离变大,复位弹簧被拉伸,内套杆31与外套杆32定位后即可调整桌面到一高度。反之,当需要升高桌面时,同样是外拉出定位拉杆,此时在两连杆22之间被拉伸的复位弹簧5在复位的弹性力作用下,带动两连杆21向中部活动,进而带动内套杆31与外套杆32收缩,交叉支脚2内缩升高抬起桌板,桌面在受力下自行升高,不需要特别施力抬升桌面,就可将桌面高度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桌,桌脚中的交叉支脚连接位于桌面底面的连杆,连杆可在调节定位装置中的内外套杆长度变化时滑动,进而带动交叉支杆展开和收缩以变化桌面高度。同时在桌脚中还设有一可配合交叉支脚活动的弹性装置,弹性装置在两连杆之间距离变小时复位,在两连杆之间距离变大时拉伸,从而可在桌面升高时带动桌板抬升,下调桌面高度时直接下压桌面即可。调整时只需要外拉位于桌板底面的定位拉杆,进而令两连杆之间距离变化,即可自动将桌子支撑并固定于其中一高度,无需到桌底去操作,更方便进行高度调节,且结构简单,操作省时省力,使用方便。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