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卡接筷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51500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卡接筷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筷子,尤其涉及一种可卡接筷子。



背景技术:

筷子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餐具之一,由于现在市面上的一次性筷子对环境的污染很大,所以有很多人在外出用餐时,会随身携带一双筷子,然而在携带过程中,两个筷子间经常碰撞,碰撞很容易使筷子尤其是没有保护层的“裸筷”变粗糙,产生许多细小的凹槽、裂纹,使致病微生物残留,而且碰撞还会产生噪音,污染环境,由于筷子比较小而且两个筷子是分开的,所以很容易遗失。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携带过程中筷子间碰撞以及容易遗失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携带过程中筷子间不碰撞且不易遗失的筷子。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可卡接筷子,包括有筷体Ⅰ、活动卡板Ⅰ、铰接柱、连杆、弹簧Ⅰ、活动卡板Ⅱ、筷体Ⅱ、弹簧Ⅱ、梯形块、卡芯、弹簧Ⅲ、L型块,筷体Ⅰ上部内接活动卡板Ⅱ,活动卡板Ⅱ右侧中部与连杆左侧接触,连杆的右下侧连有弹簧Ⅰ,弹簧Ⅰ的下端与筷体Ⅰ连接,连杆的中间通过铰接柱铰接在筷体Ⅰ上,连杆的右侧开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安装在活动卡板Ⅰ上,活动卡板Ⅰ位于活动卡板Ⅱ的右侧中部,筷体Ⅱ上部内接有L型块,L型块左侧下端连接有弹簧Ⅲ,弹簧Ⅲ下端与筷体Ⅱ连接,L型块右下侧与梯形块接触,梯形块右侧中间连接有卡芯,梯形块右侧上下对称连接有弹簧Ⅱ,弹簧Ⅱ右侧与筷体Ⅱ连接。

优选地,所述筷体Ⅰ与筷体Ⅱ下侧分别开有螺旋槽Ⅰ与螺旋槽Ⅱ。

优选地,所述筷体Ⅰ与筷体Ⅱ材质为不锈钢。

工作原理:当要把筷子卡接在一起携带时,按下L型块,L型块克服弹簧Ⅲ弹力向下运动,L型块右下侧的梯形块在L型块作用下克服弹簧Ⅱ弹力向右运动,从而推动卡芯向右伸出筷体Ⅱ,再把筷体Ⅰ靠近筷体Ⅱ,卡芯与筷体Ⅰ中活动卡板Ⅰ与活动卡板Ⅱ的右侧接触,并在筷体Ⅰ向筷体Ⅱ移动的过程中,克服弹簧Ⅰ弹力,把活动卡板Ⅰ向上推动,活动卡板Ⅱ向下推动,从而使卡芯卡进筷体Ⅰ内,卡芯进入筷体Ⅰ后,活动卡板Ⅰ与活动卡板Ⅱ在弹簧Ⅰ弹力作用下卡紧卡芯,此时可放开L型块,L型块在弹力作用下恢复原位,此时筷体Ⅰ与筷体Ⅱ卡接在一起,互相间不会产生碰撞;当要使用筷子时,按下活动卡板Ⅱ,活动卡板Ⅱ推动连杆左侧克服弹簧Ⅰ弹力向下运动,连杆右侧向上运动,带动活动卡板Ⅰ向上运动,此时活动卡板Ⅰ与活动卡板Ⅱ放开卡芯,卡芯在弹簧Ⅱ的作用下缩回筷体Ⅱ,此时筷体Ⅰ与筷体Ⅱ分开,松开活动卡板Ⅱ,活动卡板Ⅱ在弹簧Ⅰ作用下回到原位,此时即可实用该筷子就餐。

因为筷体Ⅰ与筷体Ⅱ下侧分别开有螺旋槽Ⅰ与螺旋槽Ⅱ,所以就餐时食物不易打滑,提高了就餐的舒适度。

因为筷体Ⅰ与筷体Ⅱ材质为不锈钢,所以筷子从外观上看精致大气,内在的手感好,不容易变形显得非常具有质感,从健康方面来讲能够抑制细菌地传播,清洗起来很方便。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达到了在携带过程中筷子间不碰撞且不易遗失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筷体Ⅰ,11-活动卡板Ⅰ,12-限位柱,13-环形槽,14-铰接柱,15-连杆,16-弹簧Ⅰ,17-活动卡板Ⅱ,2-筷体Ⅱ,21-弹簧Ⅱ,22-梯形块,23-卡芯,24-弹簧Ⅲ,25-L型块,18-螺旋槽Ⅰ,26-螺旋槽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可卡接筷子,如图1所示,包括有筷体Ⅰ1、活动卡板Ⅰ11、铰接柱14、连杆15、弹簧Ⅰ16、活动卡板Ⅱ17、筷体Ⅱ2、弹簧Ⅱ21、梯形块22、卡芯23、弹簧Ⅲ24、L型块25,筷体Ⅰ1上部内接活动卡板Ⅱ17,活动卡板Ⅱ17右侧中部与连杆15左侧接触,连杆15的右下侧连有弹簧Ⅰ16,弹簧Ⅰ16的下端与筷体Ⅰ1连接,连杆15的中间通过铰接柱14铰接在筷体Ⅰ1上,连杆15的右侧开有环形槽13,环形槽13内设置有限位柱12,限位柱12安装在活动卡板Ⅰ11上,活动卡板Ⅰ11位于活动卡板Ⅱ17的右侧中部,筷体Ⅱ2上部内接有L型块25,L型块25左侧下端连接有弹簧Ⅲ24,弹簧Ⅲ24下端与筷体Ⅱ2连接,L型块25右下侧与梯形块22接触,梯形块22右侧中间连接有卡芯23,梯形块22右侧上下对称连接有弹簧Ⅱ21,弹簧Ⅱ21右侧与筷体Ⅱ2连接。

实施例2

一种可卡接筷子,如图1-图2所示,包括有筷体Ⅰ1、活动卡板Ⅰ11、铰接柱14、连杆15、弹簧Ⅰ16、活动卡板Ⅱ17、筷体Ⅱ2、弹簧Ⅱ21、梯形块22、卡芯23、弹簧Ⅲ24、L型块25,筷体Ⅰ1上部内接活动卡板Ⅱ17,活动卡板Ⅱ17右侧中部与连杆15左侧接触,连杆15的右下侧连有弹簧Ⅰ16,弹簧Ⅰ16的下端与筷体Ⅰ1连接,连杆15的中间通过铰接柱14铰接在筷体Ⅰ1上,连杆15的右侧开有环形槽13,环形槽13内设置有限位柱12,限位柱12安装在活动卡板Ⅰ11上,活动卡板Ⅰ11位于活动卡板Ⅱ17的右侧中部,筷体Ⅱ2上部内接有L型块25,L型块25左侧下端连接有弹簧Ⅲ24,弹簧Ⅲ24下端与筷体Ⅱ2连接,L型块25右下侧与梯形块22接触,梯形块22右侧中间连接有卡芯23,梯形块22右侧上下对称连接有弹簧Ⅱ21,弹簧Ⅱ21右侧与筷体Ⅱ2连接。

所述筷体Ⅰ1与筷体Ⅱ2下侧分别开有螺旋槽Ⅰ18与螺旋槽Ⅱ26。

所述筷体Ⅰ1与筷体Ⅱ2材质为不锈钢。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