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扇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4451阅读:6110来源:国知局
门窗扇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管材,例如铝合金拼接门窗领域,特别是一种门窗扇料。



背景技术:

现有门窗扇料的管体的结构如图9、10中所示,设有一个腔体,在门窗扇转角的位置,通过角码件互相连接,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角码件上都设有一可伸缩的定位柱,为确保连接可靠,定位柱会伸出到管体的外壁,对开关门造成干涉,也需要在管体的外壁的位置设置用于使定位柱伸出的孔,后期也要设置专门的挡板遮盖,因此在门窗扇料的管体外壁的位置,通常设有一个凹槽,以便于定位柱伸出管体外壁一段距离,或者便于安装锁舌。该结构造使成品门的外形不美观。现有的门,在门窗扇转角的位置设置一组角片卡槽,以使转角的位置平整,由于腔体结构的原因,通常仅能设置一组角片卡槽,转角位置的调平非常困难。现有技术中的角码的结构如图3中所示,安装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门窗扇料,能够使门扇或窗扇的外形更为美观,也便于安装和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门窗扇料,包括管体,管体的内侧设有用于安装门窗板的门窗板槽,所述的管体设有至少两个腔体,两个腔体的四个侧面均封闭,在两个腔体之间的腔体隔板上设有用于连接角码的定位孔。

优选的方案中,管体的端头之间通过一个或两个角码固定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角码的结构为:

角码由两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包括用于伸入到腔体内的定位部、用于两部分之间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与定位部之间成45°夹角,两个部分的定位部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在两个定位部接触的位置设有齿形面,定位部设有朝向管体的外壁一侧的弹性可伸缩的定位柱。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角码的结构为:角码由两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包括用于伸入到腔体内的定位部、用于两部分之间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与定位部之间成45°夹角,两个部分的定位部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在两个定位部接触的位置设有齿形面,定位部设有朝向管体门窗板槽的弹性可伸缩的卡板,卡板朝向门窗板槽的一面上设有楔形卡舌。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卡板远离连接部的一端与定位部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在卡板朝向外壁的一面与定位部之间设有弹簧,楔形卡舌的陡坡部位于靠近连接部的一侧。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管体设有平直无凹槽的外壁。

优选的方案中,在位于门窗扇顶部和底部位置的管体上设有角码调节孔,门窗扇其余位置的管体不设角码调节孔。

优选的方案中,还设有用于安装组角片的角片卡槽,所述的角片卡槽为4个;

所述的片卡槽分别位于两个腔体的侧壁。

优选的方案中,还设有用于安装组角片的角片卡槽,所述的角片卡槽为4个;

所述的角片卡槽分别位于门窗板槽的侧壁和远离门窗板槽的腔体的侧壁。

优选的方案中,在门窗板槽的开口两侧设有可调撕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门窗扇料,通过采用至少两个腔体的管体结构,使角码的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柱或者楔形卡舌能够被固定在两个腔体之间的腔体隔板上,因此无需再考虑定位结构伸出到管体外壁一段距离的问题,至少在容易见到的管体外壁,不用再开孔,从而美化了整个门窗扇成品的外观,进一步的,在管体外壁的位置,也无需额外的设置凹槽结构,能够采用平直的表面,进一步美观门窗扇成品的外观。由至少两个腔体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管体便于设置四个组角片,使门窗扇的转角位置更为平整。本实用新型的管体结构,还能够设置至少两个角码用于连接,以提高连接强度。采用多腔体的管体结构,也能够增加管体的强度。优选的方案中,改进的带有楔形卡舌结构的角码,安装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管体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管体的门窗扇转角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角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角码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管体的门窗扇转角位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管体横截面另一优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管体横截面另一优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管体横截面另一优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滑拉门的管体横截面另一优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滑拉门的管体横截面另一优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滑拉门的管体横截面另一优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滑拉门的管体横截面另一优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滑拉门的管体横截面另一优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滑拉门的管体横截面另一优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滑拉门的管体横截面另一优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滑拉门的管体横截面另一优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现有技术中管体横截面示意图。

图18为现有技术中管体另一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管体1,第一腔体101,第二腔体102,第一角片卡槽103,第二角片卡槽104,门窗板槽105,可调撕口106,第三角片卡槽107,第四角片卡槽108,腔体隔板109,外壁110,现有技术的管体1',锁舌2,组角片3,角码4,定位部41,定位柱42,活动板43,连接部44,齿形面45,连接螺栓46,卡板47,楔形卡舌48,门窗板5,角码调节孔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8中,一种门窗扇料,包括管体1,管体1的内侧设有用于安装门窗板5的门窗板槽105,所述的管体1设有至少两个腔体,如图1中,两个腔体的上、下、左、右四个侧面均封闭,在两个腔体之间的腔体隔板109上设有用于连接角码4的定位孔。由此结构,角码4的定位柱42或者楔形卡舌48可以被固定在定位孔上,因此管体1外形能够更为美观,如图5中所示,在容易看到的位置,见不到安装孔。本例中的管体1的内侧是指门窗扇安装门窗板5的一侧,例如图1、6~8中的左侧,或者图2中的右下侧。外壁110是指图1中的右侧,或者图2中的左方或上方所在的壁,两侧壁是指图1、6~8中的上方和下方的壁。图1、6~8中所示的两个腔体,但是采用更多的腔体,例如3~5个腔体也是可行的,以获得更大的门窗扇料宽度,使外形更为美观,或者提升门窗扇料的强度。

优选的方案如图2中,管体1的端头之间通过一个或两个角码4固定连接。图2中示出了一个角码连接的方案。对于更多型腔的结构,最多采用两个角码。

优选的方案如图5中,在位于门窗扇顶部和底部位置的管体1上设有角码调节孔6,门窗扇其余位置的管体1不设角码调节孔6。由此结构,在通常的人的视角下,角码调节孔6不可见,从而提升产品外观。当采用两个角码4时,需要在腔体隔板109和外层的角码上设置相应地角码调节孔,以便于调节内层角码的拉紧力。

优选的方案如图3中,所述的角码4的结构为:

角码4由两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包括用于伸入到腔体内的定位部41、用于两部分之间连接的连接部44,连接部44与定位部41之间成45°夹角,两个部分的定位部41之间通过连接螺栓46固定连接,在两个定位部41接触的位置设有齿形面45,定位部41设有朝向管体1的外壁110一侧的弹性可伸缩的定位柱42。由此结构,该结构的角码4通常安装在内层。连接螺栓46采用内六角螺栓以便于调节。通常在连接部44上设有用于固定螺母的结构,以便于安装连接螺栓46。

优选的方案如图4中,所述的角码4的结构为:角码4由两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包括用于伸入到腔体内的定位部41、用于两部分之间连接的连接部44,连接部44与定位部41之间成45°夹角,两个部分的定位部41之间通过连接螺栓46固定连接,在两个定位部41接触的位置设有齿形面45,定位部41设有朝向管体1门窗板槽105的弹性可伸缩的卡板47,卡板47朝向门窗板槽105的一面上设有楔形卡舌48。

优选的方案如图4中,所述的卡板47远离连接部44的一端与定位部41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在卡板47朝向外壁110的一面与定位部41之间设有弹簧,楔形卡舌48的陡坡部位于靠近连接部44的一侧,缓坡部位位于远离连接部44的一侧,卡板47的铰接端为缓坡部位的一端。由此结构,便于与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腔体结构相适应,也便于安装。

优选的方案如图6中,还设有用于安装组角片3的角片卡槽,所述的角片卡槽为4个;

所述的片卡槽分别位于两个腔体的侧壁。由此结构,提高门窗扇转角部位的平整度。

优选的方案如图1、7、8中,还设有用于安装组角片3的角片卡槽,所述的角片卡槽为4个;

所述的角片卡槽分别位于门窗板槽105的侧壁和远离门窗板槽105的腔体的侧壁。由此结构,提高门窗扇转角部位的平整度,两个管体1之间的高度差能够控制在0.1mm以下。

优选的方案中,在门窗板槽105的开口两侧设有可调撕口106。由此结构,便于根据门窗板5的厚度进行调节。

上述的结构,不仅可用在如图1、6~8的平开门的结构中,也可用在如图9~16的滑拉门结构中。

优选的方案如图5中,所述的管体1设有平直无凹槽的外壁110。由此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带槽结构相比,外形更为美观。该结构主要用在如图1、6~8的平开门的结构中。该结构中锁舌2

以图1为例,本使用新型的安装方法为:两根管体1切割45°斜角,清理毛刺,打磨平整,将四个组角片3分别安装在其中一根管体1的第一角片卡槽103、第二角片卡槽104、第三角片卡槽107和第四角片卡槽108内,将带有楔形卡舌48的角码4安装在其中一根管体1的第二腔体102,带有定位柱42的角码4安装在该管体1的第一腔体101,插入另一根管体1,从角码调节孔6拧紧角码4的连接螺栓,在第二腔体102的角码4上设有供起子穿过的与角码调节孔6相对应的长孔,先紧固位于第一腔体101内的角码4,再紧固位于第二腔体102内的角码4。通过以上步骤,使转角位置的连接可靠,连接强度高,外观平整。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