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折叠翻转沙发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5949阅读:2823来源:国知局
一体式折叠翻转沙发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沙发床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式折叠翻转沙发床。



背景技术:

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变,家居舒适性和多功能的用品需求量增大。为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市场推出各式各样的沙发床产品。但是目前的折叠床的折叠方法复杂,操作复杂困难,而且折叠后空间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转换方便的一体式折叠翻转沙发床,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体式折叠翻转沙发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靠背竖板;

设置在所述靠背竖板的两侧的左、右扶手;

与所述靠背竖板间隔对应设置的前竖板;

设置在所述靠背竖板、前竖板、左、右扶手之间的底座台架;

所述靠背竖板、前竖板、左、右扶手通过可拆卸方式安装在底座台架上,所围区域形成收纳空间;

第一折叠骨架;

尾端与所述第一折叠骨架的前端铰接的头枕骨架;

对称设置在所述收纳空间内的一对连杆翻折组件,每一所述连杆翻折组件的铰接端设置在所述底座台架的侧边上,自由端分别与所述头枕骨架和第一折叠骨架连接;

前端与所述第一折叠骨架的尾端铰接的第二折叠骨架;

前端与所述第二折叠骨架铰接的第三折叠骨架;

铺设在所述头枕骨架、第一折叠骨架、第二折叠骨架、第三折叠骨架上的可折叠床垫;

设置在所述第三折叠骨架下方的支脚,所述支脚的内侧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坐垫和靠垫,所述坐垫通过折叠杆固定在所述支脚的内上侧,所述靠垫通过翻转杆固定在所述支脚的内下侧;

当作为床使用时,所述头枕骨架、第一折叠骨架、第二折叠骨架、第三折叠骨架呈依次铰接的水平放置状态,所述支脚竖直立地支撑;所述的折叠杆呈水平方式铰接在支脚的内上侧;所述的翻转杆呈水平方式铰接在支脚的内下侧。

当作为沙发使用时,所述头枕骨架和第二折叠骨架分别呈竖直状态设置在所述第一折叠骨架的两端,所述第三折叠骨架呈水平状态设置在所述第一折叠骨架的上方,所述支脚呈水平状态设置在所述第三折叠骨架上,形成折叠体,所述连杆翻折组件在外力作用下将所述折叠体移动至所述收纳空间内,所述折叠杆带动坐垫折叠在第三骨架上,从而将坐垫平铺在折叠体上;翻转杆带动所述靠垫翻转为竖直水平状态倚靠在所述靠背竖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翻折组件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连杆,其中所述第三连杆为弧形转动臂,所述第四、第七连杆为L型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底座台架上,第二端铰接在所述头枕骨架上,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头枕骨架上,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杆铰接,另外一端通过与所述第四连杆的长杆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长杆与短杆的交接点铰接在第一折叠骨架上,所述第四连杆的长杆端另外铰接在所述的底座台架上,所述第四连杆的短杆端与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折叠骨架铰接,所述第六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折叠骨架铰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七连杆的短杆端连接,所述第七连杆的长杆与短杆的交接点铰接在第二折叠骨架上,所述第七连杆的长杆端铰接在所述的支脚上,所述第八连杆的第一端铰接在第三折叠骨架上,第二端与所述折叠杆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一对连杆翻折组件之间通过同步杆连接。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折叠翻转方式即可实现沙发和床的转换,方便操作,折叠体被容置在收纳空间内,节约空间。再者,本实用新型携带坐垫和靠垫进行转换,折叠为沙发或床后直接使用,无需移动坐垫和靠垫。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作为床使用时的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骨架折叠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作为沙发使用时的骨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3所示的一体式折叠翻转沙发床1000,包括靠背竖板100、左、右扶手(图中未示出)、前竖板200、第一折叠骨架400、第二折叠骨架500、第三折叠骨架600、头枕骨架700、一对连杆翻折组件800。左、右扶手设置在靠背竖板100的两侧,靠背竖板100、前竖板200、左、右扶手的内侧设置有底座台架300,前竖板200与靠背竖板100间隔对应设置,靠背竖板100、前竖板200、左、右扶手通过插片方式安装在底座台架300上,靠背竖板100、前竖板200、左、右扶手所围区域形成收纳空间A。

一对连杆翻折组件800对称设置在收纳空间A内,为了使得一对连杆翻折组件800同步工作,一对连杆翻折组件800之间通过一同步杆连接。每一连杆翻折组件800的铰接端设置在底座台架300上,自由端分别与头枕骨架700和第一折叠骨架400连接。

头枕骨架700的尾端与第一折叠骨架400的前端铰接,第二折叠骨架500的前端与第一折叠骨架400的尾端铰接,第三折叠骨架600的前端与第二折叠骨架500的前端铰接。第三折叠骨架600下方铰接设置有支脚900,支脚900的内侧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坐垫910和靠垫920,坐垫910通过折叠杆911固定在支脚900的内上侧,靠垫920通过翻转杆921固定在支脚900的内下侧。床垫10铺设在头枕骨架700、第一折叠骨架400、第二折叠骨架500、第三折叠骨架600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结合图1所示,当作为床使用时,头枕骨架700、第一折叠骨架400、第二折叠骨架500、第三折叠骨架600呈依次铰接的水平放置状态,支脚900竖直立地支撑,折叠杆911呈水平状态铰接在支脚900的内上侧,翻转杆921呈水平状态铰接在支脚900的内下侧。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当作为沙发使用时,头枕骨架700和第二折叠骨架500分别呈竖直状态设置在第一折叠骨架400的两端,第三折叠骨架600呈水平状态设置在第一折叠骨架400的上方,支脚900呈水平状态设置在第三折叠骨架600上,形成折叠体,连杆翻折组件800在外力作用下将折叠体移动至收纳空间A内,翻转杆921带动靠垫920翻转为竖直水平状态倚靠在靠背竖板100上,折叠杆911带动坐垫910平铺在第三折叠骨架600上,无需另外放置坐垫和靠垫。

连杆翻折组件800的作用是带动折叠体移动至收纳空间A内,本实施例中的连杆翻折组件800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连杆801、802、803、804、805、806、807、808,其中第三连杆803为弧形转动臂,第四连杆804、第七连杆807为L型连杆。第一连杆801的第一端铰接在底座台架300上,第二端铰接在头枕骨架700上。第二连杆802的第一端铰接在头枕骨架700上,第二端与第三连杆803的第一端铰接。第三连杆803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杆802铰接,第三连杆的第二端通过两点铰接方式与第四连杆804的长杆端铰接。第四连杆804得到长杆与短杆的交接点铰接在第一折叠骨架400上,为增强结构强度,第四连杆804的长杆端以两点铰接方式与第三连杆803的第二端铰接,第四连杆840长杆端中部铰接在底座台架300上,第四连杆804的短杆端与第五连杆805的第一端铰接。第五连杆805的第二端与第二折叠骨架500铰接。第六连杆806的第一端与第一折叠骨架400铰接,第二端与第七连杆807的短杆端铰接。第七连杆807的长杆与短杆的交接点铰接在第二折叠骨架500上,第七连杆807的长杆端铰接在支脚900上。第八连杆808的第一端铰接在第三折叠骨架600上,第二端与折叠杆911铰接。

本实施例当作为沙发使用时,手动抬起第三折叠骨架600并逆时针翻折(本图中为逆时针翻转),将引起第二折叠骨架500的逆时针翻折,从而在第六连杆806和第七连杆807的动作下推动支脚900逆时针旋转,进而使得第八连杆808推动折叠杆911向第三折叠骨架600处靠近;另外第二折叠骨架500的逆时针翻转引起第五、四、三、二、一连杆805、804、803、802、801的联动,使得第一连杆801绕其第一端向靠背竖板100方向翻转,第四连杆804绕其长杆端向靠背竖版100方向翻转,带动第一折叠骨架400向收纳空间A移动,直至形成折叠体,并将折叠体移动至收纳空间A内,最终使得翻转杆921带动靠垫920翻转为竖直水平状态垂直与第三折叠骨架600上,倚靠在靠背竖板100上,折叠杆911倚靠在第三折叠骨架600上,将坐垫910平铺在第三折叠骨架600上,无需移动坐垫和靠垫。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