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填充物集聚的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4605阅读:6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避免填充物集聚的枕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床上用品,尤其涉及枕头。



背景技术:

传统的枕头,枕芯套内部一般放入棉花、丝绵等作为填充物。长期使用后,由于受到头部的压迫,填充物会向后侧或者左右两侧集聚,这是由于头部枕压区域一般位于枕头中部前侧区域,造成睡眠舒适度降低。而且填充物集聚后,由于填充物一般是缝合在枕芯套内的,也不易调整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避免填充物集聚的枕头,避免填充物的集聚,影响睡眠的舒适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避免填充物集聚的枕头,包括枕头主体,所述枕头主体包括枕芯套及设于枕芯套内部的填充物,该枕头主体分为中间部位的中部段和设于中部段左右两侧的侧面段,所述中部段和侧面段之间的枕芯套上设有将对应位置枕芯套向内侧收紧以抵挡中部段和侧面段内填充物受挤压后在中部段和侧面段之间滑移形成集聚的纵向阻隔带,所述侧面段分为前侧的前半段和后侧的后半段,所述前半段和后半段之间的枕芯套上设有将对应位置枕芯套向内侧收紧以抵挡前半段和后半段内的填充物受挤压后在前半段和后半段之间滑移形成集聚的横向阻隔带。

作为优选,所述中部段分为前侧部、中央部和后侧部,所述中央部的高度低于侧面段、前侧部和后侧部,或者直接为上下贯通结构,以形成供头部放入的中央凹陷。

作为优选,当中央部为上下贯通结构时,所述侧面段设有凸向中央部的伸缩头,所述伸缩头的头部连接有向枕头本体背面侧收紧从而使伸缩头向内收缩的收缩带。

作为优选,所述前侧部或者后侧部的左右两半部分之间设有将左右两半部分隔断以避免填充物在左右两半部分之间滑移的缝合线。

作为优选,所述前侧部或者后侧部的前后两侧设有向枕芯套内侧收紧以使中间部位向上隆起并抵挡中间部位填充物受挤压后向前后部位集聚的定形阻隔带,且所述前侧部或者后侧部的底面设有供手部伸入来移动内部填充物的填充物转移口袋。

作为优选,所述枕芯套的侧面部位设有可从枕芯套内拉出的填充物存储袋,所述填充物存储袋的袋口与枕芯套内部连通,以使填充物在枕芯套内部与填充物存储袋之间转移。

作为优选,所述枕芯套上设有供手部伸入来移动枕芯套内部填充物的填充物转移口袋。

作为优选,该枕头本体的下方设有支撑垫,所述支撑垫包括枕芯套及设于枕芯套内部的填充物,所述支撑垫的边缘与上方枕头的边缘部分连接以形成通入空气或者加入中间填充材料的入口。

作为优选,所述前侧部和后侧部的前后两侧连接有使前侧部/后侧部向前后两侧拉伸从而实现定形的伸张带,所述伸张带的端头与支撑垫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枕头主体的外侧还包裹有使枕头主体形状保持的枕套。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部段和侧面段之间的枕芯套上设有将对应位置枕芯套向内侧收紧的纵向阻隔带,由于头部通常枕压在中部段部位,在纵向阻隔带的阻隔作用下,中部段枕芯套内填充物受挤压后不容易向侧面段枕芯套内集聚。同时前半段和后半段之间的枕芯套上设有将对应位置枕芯套向内侧收紧的横向阻隔带,由于头部通常枕压在前半段部位,在横向阻隔带的作用下,前半段枕芯套内的填充物受挤压后不容易向后半段枕芯套内集聚。这样,阻隔带阻而不断,只是形成收紧的效果,既防止了填充物的集聚,又可以在需要调节时调节填充物上下左右移动,达到了避免填充物向后侧或者左右两侧集聚的效果,长期使用后,枕头仍能保持其自然的形态,提升了睡眠的舒适性。另外,中部段分为前侧部、中央部和后侧部,睡眠时,脖颈可以倚靠在前侧部或者后侧部上,头部放入中央部区域的中央凹陷内,进一步提升了睡眠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支撑垫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避免填充物集聚的枕头100,包括枕芯套及设于枕芯套内部的填充物,该枕头分为中间部位的中部段102和设于中部段102左右两侧的侧面段101,所述中部段102和侧面段101之间的枕芯套上设有将对应位置枕芯套向内侧收紧以抵挡填充物受挤压后滑移形成集聚的纵向阻隔带1012,所述侧面段分为前侧的前半段和后侧的后半段,所述前半段和后半段之间的枕芯套上设有将对应位置枕芯套向内侧收紧以抵挡填充物受挤压后滑移形成集聚的横向阻隔带1011。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的阻隔带阻而不断,只是形成收紧的效果,既防止了填充物的集聚,又可以在需要调节时调节填充物上下左右移动,达到了避免填充物集聚的效果,长期使用后,枕头仍能保持其自然的形态,提升了睡眠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所述中部段102分为前侧部1023、中央部1022和后侧部1021,所述中央部的高度低于侧面段、前侧部和后侧部以形成供头部放入的中央凹陷。所述前侧部的高度低于后侧部高度。正常睡眠时,脖颈靠在前侧部1023,如果需要抬高脖颈部位高度,可以将枕头前后方向倒置,脖颈靠在后侧部1021即可。中央部和前侧部、后侧部之间设有中断缝1024,避免各部之间填充物滑移集聚。另外,所述前侧部的左右两半部分之间设有中断间隙1025,前侧部的左右两半部分对脖颈部位形成承托,提高舒适性。所述后侧部的左右两半部分之间设有将左右两半部分隔断以避免填充物在左右两半部分之间滑移的缝合线1026。

其中,纵向阻隔带1012/横向阻隔带1011缝合在枕芯套内侧。为了提高阻隔效果,所述纵向阻隔带1012/横向阻隔带1011包括缝合在枕芯套内侧的线套以及穿设于所述线套内使线套收紧的松紧带。通过松紧带的弹性达到弹性收紧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强化阻隔效果,还可以在所述纵向阻隔带/横向阻隔带的内侧设有将相对两侧的纵向阻隔带/横向阻隔带拉紧的收缩带,收缩带同样可以采用松紧带的结构,使纵向阻隔带/横向阻隔带进一步收紧。

上述的填充物为人造或者天然纤维。这是因为以纤维作为填充物的枕头枕起来比较舒适,而且人造或者天然纤维容易集聚成团,使用阻隔带也较易阻止其集聚,效果明显。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变形,可以在侧面段设置侧面开口并向中部延伸的填充物转移口袋,该填充物转移口袋设置于枕芯套内侧并与填充物贴合,这样,手可以伸进内侧移动填充物的填充位置,以满足需求。进一步的,可以对应前侧部1023或者后侧部1021设置填充物转移口袋,其作用相同,即可以伸入口袋调整填充物位置。

实施例2,该枕头主体可以设置为双层或者多层结构,优选设置为双层结构。如图2所示的双层结构枕头,上层结构11与实施例1中枕头主体的结构相同,同时该枕头主体的下方设有支撑垫12,所述支撑垫12包括枕芯套及设于枕芯套内部的填充物,所述支撑垫的边缘与上方枕头主体的边缘局部连接以形成通入空气或者加入中间填充材料的入口。这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支撑垫12,以适应不同人的需求,而且支撑垫12与上层结构11之间可以放入填充层13,填充层可以为中草药等,不仅具备理疗效果,而且方便透气。或者填充层13可以采用气垫结构,通过充放气,可以进行枕头高度的较大幅度调节。支撑垫12的边缘与上方枕头主体的边缘局部连接的具体形式,可以采用缝合线缝合、粘扣粘接,或者按扣扣合等方式,连接的范围,可以间断设置的点状连接,也可以形成U型口的结构。

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如图3所示,上层结构11的中央部102为上下贯通结构,中部段102的前后两侧设有隆起部103,所述中部段在前后两侧的隆起部之间形成供头部放入的中空部104,睡眠时,头部枕压在中空部104对应的下方支撑垫12上,由隆起部103对脖颈部位形成支撑。

如图4所示,作为实施例3的变形,隆起部103的前后两侧连接有将隆起部的前后两侧束紧以使中部向上隆起的束紧带1013,这样隆起部103形成对脖颈部位的良好支撑,有利于矫正颈椎,提升舒适性。进一步的,束紧带1013可以直接呈环状束紧在隆起部的前后两侧,也可以使束紧带的两端通过粘扣与下侧支撑垫的枕芯套固定在一起,这样如果想降低隆起部隆起高度,可以将束紧带拆卸下来。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支撑垫12的中央部位设有填充物高度低于四周的中央凹陷121,以使睡眠时,头部可以保持向下略低的状态,以在睡眠状态下矫正颈椎。为了避免中央凹陷内的填充物与四周填充物互相滑移及集聚。或者中央凹陷121的边缘设有将枕芯套上下缝合在一起以将中央凹陷内填充物与四周填充物完全隔绝的缝合线,或者,所述中央凹陷的边缘设有将对应位置枕芯套向内侧收紧以避免中央凹陷内的填充物与四周填充物互相集聚的封闭环形阻隔带。

实施例4,如图6和图7所示,为了便于调整枕芯套内部的填充物,枕芯套对应侧面段的侧面部位设有可从枕芯套内拉出的填充物存储袋106,所述填充物存储袋的袋口与枕芯套内部连通,以使填充物在枕芯套内部与填充物存储袋之间转移,这样可以根据个人感受,对填充物进行调整,提升或者降低填充物高度,在填充物转移到填充物存储袋106后,可以将填充物存储袋106从枕芯套拉出。

进一步的,所述枕芯套的底面设有供手部伸入来移动枕芯套内部填充物位置的填充物转移口袋107,填充物转移口袋107袋体向枕芯套内侧延伸,这样,手可以伸进填充物转移口袋107移动填充物的填充位置,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当中央部为1022上下贯通结构时,为了适应不同人的头部大小,所述侧面段101设有凸向中央部的伸缩头105,所述伸缩头的头部连接有向枕头本体背面侧收紧从而使伸缩头向内收缩的收缩带1051,根据头部大小,调整伸缩头105,使中央凹陷的大小不同,收缩带1051与枕头本体背面侧固定,优选采用粘扣连接固定,以方便调整。

所述前侧部或者后侧部的左右两半部分之间设有将左右两半部分隔断以避免填充物在左右两半部分之间滑移的缝合线1028,同时缝合线1028形成供脖颈放入的下凹,提升舒适度,同样的,使用时,使用者可以根据个人习惯喜好,更换前侧部和后侧部的前后位置,以调整脖颈倚靠的高度。

所述前侧部或者后侧部的前后两侧设有向枕芯套内侧收紧以使中间部位向上隆起并抵挡中间部位填充物受挤压后向前后部位集聚的定形阻隔带1027,且所述前侧部或者后侧部的底面设有供手部伸入来移动内部填充物的填充物转移口袋107,从而保持住前侧部或者后侧部中间部位隆起的形状,承托脖颈。

当枕头采用双层结构时,所述前侧部和后侧部的前后两侧连接有使前侧部/后侧部向前后两侧拉伸从而实现定形的伸张带108,所述伸张带的端头与支撑垫固定,可以采用粘扣规定,使前侧部1023、后侧部1021实现良好的定形。

在本实施例中,中央部1022为上下贯通结构,以形成供头部放入的中央凹陷。另外,跟日常使用的枕头一样,在枕头外侧还包裹有枕套,枕套在这里还具有保持枕头形状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