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U形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5024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U形枕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枕头,具体为一种多功能U形枕,属于床上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枕头,是一种睡眠工具。一般认为,枕头是人们为睡眠舒适而采用的填充物。从现代医学研究上认识,人体的脊柱,从正面看是一条直线,但侧面看是具有三个生理弯曲的曲线。为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维持人们睡眠时正常的生理活动,睡觉时须采用枕头。枕头一般由枕芯、枕套两部分构成。发展至今,枕头已有多种不同的形态以及功能,较为舒适的一种便是U形枕。

但是现有U形枕在使用时仍存在一定缺陷,由于形状多固定,枕靠休息时需要人们适应U形枕形状,使用不便,舒适度不够,并且现有的U形枕还存在清理不方便的缺点。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多功能U形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多功能U形枕。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多功能U形枕,包括第一枕垫,所述第一枕垫通过连接扣连接第二枕垫,所述第一枕垫外部套置第一绒布套,且所述第一绒布套顶端设置第一绒布拉链,所述第一绒布套底端两侧设置第一绒布镂空,所述第一绒布套内部安装第一海绵垫,且所述第一海绵垫内部设置第一支撑圈,所述第一海绵垫底端两侧设置有第一海绵凹槽,所述第一支撑圈两侧底端设置有第一支撑直条,且所述第一支撑直条下方设置有锁槽,所述第一支撑直条从第一海绵凹槽处露出并从所述第一绒布镂空处露出,所述锁槽连接卡扣,且所述卡扣一端连接第二支撑圈,所述第二支撑圈外部直接注塑第二海绵垫,所述第二海绵垫顶端两侧设置第二海绵凹槽,且所述第二海绵垫外部套设有第二绒布套,所述第二支撑圈顶端的所述卡扣从所述第二海绵凹槽处露出并从所述第二绒布套顶端的第二绒布镂空处露出,所述第二绒布套底端设置第二绒布拉链,所述第一枕垫与所述第二枕垫一侧通过第一带扣与第二带扣固定连接固定带,所述第二带扣一侧安装带扣板,所述连接扣内部设置所述锁槽,且所述锁槽两侧分别设置有四个锁槽圆孔,所述锁槽内部设置锁槽内腔,且所述锁槽一侧设置锁槽竖槽,所述锁槽一端相对设置有上锁槽圆台、下锁槽圆台,所述上锁槽圆台中间设置有锁槽蝶形孔,所述上锁槽圆台下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金属钉,所述下锁槽圆台中间设置有锁槽通孔,所述上锁槽圆台上方设置有蝶形头,且所述蝶形头上方设置有压扣,所述压扣一侧设置压扣槽,所述蝶形头与所述压扣固定连接,在所述蝶形头与锁槽活动安装时,所述蝶形头穿过所述上锁槽圆台中间的所述锁槽蝶形孔固定连接所述压扣,所述锁槽底部设置有圆座,且所述圆座中空,所述圆座顶端设置有圆座凹槽,所述压扣通过所述蝶形头固定连接支撑圆台,且所述支撑圆台上设置若干个支撑圆孔,所述支撑圆台一侧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直条,且所述支撑圆台上设置支撑蝶形孔,所述支撑圆台下方连接金属柱。

优选的,为了使人们休息时俯靠在U形枕更加舒适,所述第一枕垫与第二枕垫通过连接扣实现活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枕垫与第二枕垫之间的最大夹角为180°。

优选的,为了使第一海绵垫与第二海绵垫在枕垫内部连接的更牢固且不易脱落,所述第一海绵垫直接注塑在第一支撑圈外部,所述第二海绵垫直接注塑在所述第二支撑圈。

优选的,为了使蝶形头不会从锁槽蝶形孔中脱出,所述蝶形头尺寸大于所述锁槽蝶形孔尺寸。

优选的,为了使按压压扣时,手指有施力点,方便按压,所述圆座底部设置有圆座盖。

优选的,为了使卡扣在使用时脱出,所述卡扣内部设置三个卡扣凸条,中间卡扣凸条一端设置有卡扣尖凸起,两侧卡扣凸条的外侧卡扣凸面上均设置卡扣圆凸起。

优选的,为了使金属钉在支撑圆孔中安装更牢固,第一支撑直条与锁槽的相对位置更牢固,所述金属柱上套置弹簧,且所述金属柱底端连接金属座,弹簧上端抵住支撑圆台下外壁,下端抵住下锁槽圆台上外壁。

优选的,为了使U形枕与固定带固定连接,通过固定带将U形枕与座椅椅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带扣、第二带扣分别与两个所述压扣一侧设置的压扣槽配合固定连接固定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U形枕。本产品通过连接扣的设置以及连接扣内部的合理设计,使得第一枕垫与第二枕垫之间的夹角可以随意改变,从而使U形枕可以调整成各种形状,以此来适应人体肩颈部依靠的角度,甚至180度完全打开,让人们休息时俯靠在U形枕,使用更加方便,更为人性化。同时海绵垫直接注塑在支撑圈外部,连接更牢固,增长使用寿命。并且在枕垫外层套置绒布套,使得更换清洗时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与固定带的配套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扣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扣爆炸图。

图中:1、第一枕垫,2、连接扣,3、第二枕垫,4、第一绒布拉链,5、第一绒布套,6、第一绒布镂空,7、第一海绵垫,8、第一海绵凹槽,9、第一支撑圈,10、第一支撑直条,11、锁槽,111、锁槽蝶形孔,112、金属钉,113、上锁槽圆台,114、锁槽圆孔,115、锁槽内腔,116、下锁槽圆台,117、锁槽竖槽,118、锁槽通孔,12、卡扣,121、卡扣凸面,122、卡扣尖凸起,123、卡扣圆凸起,13、第二支撑圈,14、第二海绵凹槽,15、第二海绵垫,16、第二绒布镂空,17、第二绒布套,18、第二绒布拉链,19、固定带,20、第一带扣,21、第二带扣,22、带扣板,23、支撑圆台,231、支撑圆孔,232、支撑蝶形孔,233、金属柱,234、弹簧,235、金属座,24、压扣,241、压扣槽,242、蝶形头,25、圆座,251、圆座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多功能U形枕,包括第一枕垫1,第一枕垫1通过连接扣2连接第二枕垫3,第一枕垫1外部套置第一绒布套5,且第一绒布套5顶端设置第一绒布拉链4,第一绒布套5底端两侧设置第一绒布镂空6,第一绒布套5内部安装第一海绵垫7,且第一海绵垫7内部设置第一支撑圈9,第一海绵垫7底端两侧设置有第一海绵凹槽8,第一支撑圈9两侧底端设置有第一支撑直条10,且第一支撑直条10下方设置有锁槽11,第一支撑直条10从第一海绵凹槽8处露出并从第一绒布镂空6处露出,锁槽11连接卡扣12,且卡扣12一端连接第二支撑圈13,第二支撑圈13外部直接注塑第二海绵垫15,第二海绵垫15顶端两侧设置第二海绵凹槽14,且第二海绵垫15外部套设有第二绒布套17,第二支撑圈13顶端的卡扣12从第二海绵凹槽14处露出并从第二绒布套17顶端的第二绒布镂空16处露出,第二绒布套17底端设置第二绒布拉链18,第一枕垫1与第二枕垫3一侧通过第一带扣20与第二带扣21固定连接固定带19,第二带扣21一侧安装带扣板22,连接扣2内部设置锁槽11,且锁槽11两侧分别设置有四个锁槽圆孔114,锁槽11内部设置锁槽内腔115,且锁槽11一侧设置锁槽竖槽117,锁槽11一端相对设置有上锁槽圆台113、下锁槽圆台116,上锁槽圆台113中间设置有锁槽蝶形孔111,上锁槽圆台113下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金属钉112,下锁槽圆台113中间设置有锁槽通孔118,上锁槽圆台113上方设置有蝶形头242,且蝶形头242上方设置有压扣24,压扣24一侧设置压扣槽241,蝶形头242与压扣24固定连接,在蝶形头242与锁槽11活动安装时,蝶形头242穿过上锁槽圆台113中间的锁槽蝶形孔111固定连接压扣24,锁槽11底部设置有圆座25,且圆座25中空,圆座25顶端设置有圆座凹槽251,压扣24通过蝶形头242固定连接支撑圆台23,且支撑圆台23上设置若干个支撑圆孔231,支撑圆台23一侧连接第一支撑直条10,且支撑圆台23上设置支撑蝶形孔232,支撑圆台23下方连接金属柱23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枕垫1与第二枕垫3通过连接扣2实现活动连接,且第一枕垫1与第二枕垫3之间的最大夹角为180°,使得第一枕垫1与第二枕垫2之间的夹角可以随意改变,从而使U形枕可以调整成各种形状,以此来适应人体肩颈部依靠的角度,甚至180度完全打开,让人们休息时俯靠在U形枕,使用更加方便,更为人性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海绵垫7直接注塑在第一支撑圈9外部,第二海绵垫15直接注塑在第二支撑圈13,使得第一海绵垫7与第二海绵垫15在枕垫内部连接的更牢固,不易脱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蝶形头242尺寸大于锁槽蝶形孔111尺寸,使得蝶形头242不会从锁槽蝶形孔111中脱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圆座25底部设置有圆座盖,使得圆座25底部光滑,按压压扣24时,手指有施力点,方便按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卡扣12内部设置三个卡扣凸条,中间卡扣凸条一端设置有卡扣尖凸起122,两侧卡扣凸条的外侧卡扣凸面121上均设置卡扣圆凸起123,三条卡扣凸起内嵌在锁槽内腔115中,两侧卡扣凸条的外侧面上设置的卡扣圆凸起123与锁槽圆孔114配合,中间卡扣凸条一端设置的卡扣尖凸起122与锁槽竖槽117配合,同时锁槽圆孔114上设置四个孔位,将卡扣圆凸起123卡设在不同锁槽圆孔114中,卡扣12与锁槽11的相对距离设置为四个档位,当卡扣圆凸起123卡设在最右锁槽圆孔114中时,二者距离达到最远,卡扣尖凸起122卡设在锁槽竖槽117边缘,防止卡扣12完全脱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金属柱233上套置弹簧234,且金属柱233底端连接金属座235,弹簧234上端抵住支撑圆台23下外壁,下端抵住下锁槽圆台116上外壁,使得第一支撑直条10与锁槽11的相对位置固定时,弹簧234将支撑圆台23与下锁槽圆台116撑开,保持支撑圆台23与下锁槽圆台116之间的间距,使得金属钉112在支撑圆孔231中安装更牢固,第一支撑直条10与锁槽11的相对位置更牢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带扣20、第二带扣21分别与两个压扣24一侧设置的压扣槽241配合固定连接固定带19,使得U形枕与固定带19固定连接,通过将固定带19挂设在座椅椅背上,实现U形枕与座椅椅背固定连接,使用时枕靠更舒适。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U形枕安装,将第一支撑圈9外部直接注塑第一海绵垫7,第一海绵垫7外部套设第一绒布套5,第一支撑直条10从第一海绵凹槽8处露出,同时从第一绒布镂空6处露出,将第一海绵垫7安装进第一绒布套5内部,拉上第一绒布拉链4,完成第一枕垫1的安装。再以同样的方式安装第二枕垫3,其次,将支撑圆台23安装入上锁槽圆台113与下锁槽圆台116中间,第一支撑直条10底部的金属柱233穿插安装入锁槽通孔118、圆座凹槽251中,金属座235在圆座25内部与金属柱233固定连接,使得金属柱233不会从圆座25中脱出。圆座25底部设置密封用的圆座盖,使得圆座25底部光滑,按压压扣24时,手指有施力点。将第一支撑直条10与锁槽11安装后,蝶形头242从上锁槽圆台113与下锁槽圆台116中间穿过上锁槽圆台113中间的锁槽蝶形孔111,再固定连接压扣24。支撑蝶形孔232、锁槽蝶形孔111、蝶形头242位置对应,蝶形头242的尺寸比支撑蝶形孔232、锁槽蝶形孔111略大,便于在按压压扣24时,蝶形头242抵住支撑蝶形孔232,使得支撑圆台23与蝶形头242一起往下按压,同时蝶形头242不会从锁槽蝶形孔111中脱出。同时第一支撑直条10与锁槽11安装后,金属钉112穿插安装入支撑圆孔231中。接着,改变第一枕垫1与第二枕垫3之间的夹角,通过按压压扣24,蝶形头242一起往下方按压,同时支撑圆台23、金属柱233一起往下按压,金属柱233往下插入圆座25中,使得支撑圆孔231从金属钉112下方脱出,第一支撑直条10可以旋转,旋转到支撑蝶形孔232再一次与蝶形头242位置配合时,松开压扣24,金属钉233穿插入新位置时对应的支撑圆孔231中,固定第一支撑直条10与锁槽11的相对位置。弹簧234设置在金属柱233外部,弹簧234上端抵住支撑圆台23下外壁,下端抵住下锁槽圆台116上外壁,使得第一支撑直条10与锁槽11的相对位置固定时,弹簧234将支撑圆台23与下锁槽圆台116撑开,保持支撑圆台23与下锁槽圆台116之间的间距,使得金属钉112在支撑圆孔231中安装更牢固,第一支撑直条10与锁槽11的相对位置更牢固。通过以上方法改变第一支撑直条10与锁槽11之间的夹角,即改变第一枕垫1与第二枕垫3之间的夹角,使得U形枕可以根据使用需要改变形态。然后,改变第一枕垫1与第二枕垫3之间的间距,通过卡扣12内部设置三个卡扣凸条,中间卡扣凸条一端设置有卡扣尖凸起122,两侧卡扣凸条的外侧卡扣凸面121上均设置卡扣圆凸起123,三条卡扣凸起内嵌在锁槽内腔115中,两侧卡扣凸条的外侧面上设置的卡扣圆凸起123与锁槽圆孔114配合,中间卡扣凸条一端设置的卡扣尖凸起122与锁槽竖槽117配合,同时锁槽圆孔114上设置四个孔位,将卡扣圆凸起123卡设在不同锁槽圆孔114中,卡扣12与锁槽11的相对距离设置为四个档位,当卡扣圆凸起123卡设在最右锁槽圆孔114中时,二者距离达到最远,卡扣尖凸起122卡设在锁槽竖槽117边缘,防止卡扣12完全脱出。通过卡扣12与锁槽11上的锁槽内腔115配合,使得第一枕垫1与第二枕垫3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使用需要改变,增加U形枕的形态,使用时更舒适,更人性化。

同时,通过固定带19上设置有第一带扣20、第二带扣21以及带扣板22,带扣板22中间设置有带扣镂空,带扣镂空中部通过旋转轴连接有压板,当固定带19长度调整完成后,将压板卡扣在带扣镂空中,实现固定带的固定。第一带扣20、第二带扣21分别与两个压扣槽241配合,实现固定带19与U形枕的连接。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