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2591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餐桌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桌椅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餐桌。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吃的要求越来越多。人们在自助餐饮时,已广泛使用带有烧烤、火锅等加热装置的餐桌,通常在桌面下凹加热槽用于放置加热炉具,并在上方配套设置锅架,用于架设锅具。此类餐桌的结构多为固定规格,其配套使用的加热装置也为固定大小,无法满足使用者使用不同同尺寸的锅具的需求。对于小的锅架,如果将较大的锅放在上面,容易倾倒,稳定性差,对于较大的锅架,如果将较小的锅放在上面,导致锅底与锅架之间的距离较近,不能获得最大燃烧热量。可见,单一规格的这类餐桌就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要了。因此市场上亟需可调节的餐桌,能够满足不同大小的锅具的使用需求,且要求调节方式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餐桌,能够适应不同的锅面大小,提高普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餐桌,包括桌面和支脚,所述桌面向下凹设有一个加热槽,所述加热槽内放置有加热炉具,所述桌面相对加热槽上方位置处凸设有一个圆筒形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架内设有左右相对设置的一号调节板和二号调节板,所述一号调节板朝向锅架内壁的端面上设有一号推杆,一号推杆右端连接一号调节板,左端沿径向向外贯穿锅架周壁;所述二号调节板朝向锅架内壁的端面上对应设有二号推杆,二号推杆左端连接二号调节板,右端沿径向向外贯穿锅架周壁;

还包括有用于调节一号调节板、二号调节板相对距离的间距调节机构,所述间距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凸缘、调节转轴、一号连接板、二号连接板;所述调节凸缘设置在锅架外缘上且内设有一个左右贯通的调节通孔,所述调节转轴水平贯穿在调节通孔内且调节转轴与调节凸缘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转轴、一号推杆、二号推杆三者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所述一号连接板连接在调节转轴左端与一号推杆左端之间,调节转轴左端设有一号螺纹并贯穿一号连接板与之螺纹连接,所述二号连接板连接在调节转轴右端与二号推杆右端之间,调节转轴右端设有二号螺纹并贯穿二号连接板与之螺纹连接,其中一号螺纹、二号螺纹的螺纹旋向相反。

藉由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调节转轴控制连接在其两端的一号连接板、二号连接板相对聚拢或远离,由此其所对应的一号调节板、二号调节板分别呈现与一号连接板、二号连接板相同的运动形式,两个调节板向锅架的中心相对聚拢或远离,使其形成的口径大小能够适配不同尺寸的锅面。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餐桌中,所述一号调节板、二号调节板均呈圆弧形且圆心位于锅架的中心轴线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餐桌中,所述一号调节板、二号调节板表面设有隔热层。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餐桌中,所述一号调节板、二号调节板上均设有多个上下贯穿的透火孔。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餐桌中,所述一号调节板、二号调节板上端面均设有多个支承片,用于支承锅具底部。

作为优先,所述一号调节板、二号调节板的上端面均凹设有一道滑移槽,所述支承片下端对应嵌设在滑移槽内与之滑移连接,可根据实际锅具尺寸将支承片调节至最合适位置,确保其支承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原有的餐桌锅架基础上增设口径调节结构,能够根据实际锅面大小调节两个调节板的间距达到对锅具最为理想的支撑位置,使其稳定性更好,适配性更好。

2、本实用新型只需要旋转调节转轴就能同时调节两个调节板的相对状态,无需逐一进行调控,调节方式简单易行。

3、支承片位置可自由调节,且仅需滑移推动即可调节,可针对不同尺寸的锅面进行支承点的调节,进一步提高支承的稳定性,不易倾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锅架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餐桌,包括桌面和支脚,所述桌面向下凹设有一个加热槽,所述加热槽内放置有加热炉具,所述桌面相对加热槽上方位置处凸设有一个圆筒形锅架1。所述锅架1内设有左右相对设置的一号调节板2和二号调节板3,所述一号调节板2、二号调节板3均呈圆弧形且圆心位于锅架1的中心轴线上。所述一号调节板2、二号调节板3上端面均设有多个支承片11,所述一号调节板2、二号调节板3的上端面均凹设有一道滑移槽12,所述支承片11下端对应嵌设在滑移槽12内与之滑移连接。所述一号调节板2朝向锅架1内壁的端面上设有一号推杆4,一号推杆4右端连接一号调节板2,左端沿径向向外贯穿锅架1周壁;所述二号调节板3朝向锅架内壁的端面上对应设有二号推杆5,二号推杆5左端连接二号调节板3,右端沿径向向外贯穿锅架1周壁。

本实施例还包括有用于调节一号调节板2、二号调节板3相对距离的间距调节机构,所述间距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凸缘6、调节转轴7、一号连接板8、二号连接板9;所述调节凸缘6设置在锅架1外缘上且内设有一个左右贯通的调节通孔,所述调节转轴7水平贯穿在调节通孔内且调节转轴7与调节凸缘6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转轴7、一号推杆4、二号推杆5三者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所述一号连接板8连接在调节转轴7左端与一号推杆4左端之间,调节转轴7左端设有一号螺纹并贯穿一号连接板8与之螺纹连接,所述二号连接板9连接在调节转轴7右端与二号推杆5右端之间,调节转轴7右端设有二号螺纹并贯穿二号连接板9与之螺纹连接,其中一号螺纹、二号螺纹的螺纹旋向相反。

在上述结构中,本实施例所述一号调节板2、二号调节板3上均设有多个上下贯穿的透火孔10,用于加剧与锅具底部热接触,提高聚能燃烧效果。另外,为了提高本结构的高温耐久性能,所述一号调节板2、二号调节板3表面还设有隔热层。

本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使用的锅具大小,结合间距调节机构实现用于支承锅具的一号调节板2和二号调节板3之间的距离调节。本结构依靠调节转轴7在调节通孔内的旋转带动其两端的一号连接板2、二号连接板3相对移动,调节转轴7两端螺纹旋向相反的设置限定了一号连接板2、二号连接板3只能同时向内或者向外移动。当两者同时向内移动时,带动一号推杆4与二号推杆5、一号调节板2与二号调节板3同步向锅架1中心聚拢,反之则向远离锅架1中心的方向移动。当一号调节板2与二号调节板3调节至合适位置后,再根据锅具底部支承面选择合适的支承点,各个支承片11沿其所在的滑移槽12来回滑移至某一位置,使锅具最终达到一种稳定性良好的支撑状态。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但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