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扇及平开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0741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门扇及平开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及门窗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扇及运用了该门扇的平开门。



背景技术:

在家居领域中,门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且随着室内设计样式日渐丰富,门的类型也逐渐增加,而其中运用较为广泛的有推拉门和平开门等。通常而言,其门扇均采用多块门板材料拼接而成,因此通常在门扇中的45°拼角处设置角码,以增强门扇的稳固性。

现有铝合金平开门扇需要在门扇拼角两侧开孔以作为角码的定位点,该做法会导致角码部件外露,影响其美观性,并且,以开孔方式固定角码会导致门扇的平整度和牢固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门扇,其特点是提高了门扇拼角的平整度和牢固性,保证了门扇的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平开门,该平开门运用了所述门扇,由于所述门扇的平整度和牢固性得到提高,因此安装较为便捷,且便于维修和维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扇,其包括多块门扇边板,相邻两门扇边板拼接处形成门扇拼角,所述门扇拼角处设有角码结构;所述角码结构包括壳体以及角码组件,所述壳体包括相邻且相互垂直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相互连通;所述角码组件包括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通过螺钉和螺母连接,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上远离此二者的连接点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钩和第二限位钩;所述壳体还开设有第一让位槽和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一让位槽中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让位槽中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分别用以支撑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相邻两门扇边板中的一个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钩相匹配的第一限位部,另一个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钩相匹配的第二限位部。

较佳地,所述第一限位钩和第二限位钩皆为条形钩。

较佳地,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对称地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中。

具体地,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上设有相互匹配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以便于将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连接。

较佳地,所述壳体上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连接处设有阻挡件。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包括抵压件,所述抵压件与所述阻挡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壳体为塑料壳体。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平开门,其门框以及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门扇,所述门扇的一侧门扇边板与所述门框铰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门扇中,其角码结构设于所述门扇拼角处,所述角码结构中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上分别设有第一限位钩和第二限位钩,所述相邻两门扇边板中的一个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钩相匹配的第一限位部,另一个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钩相匹配的第二限位部,因此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钩连接则可对所述第一限位件进行限位,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钩连接则可对所述第二限位件进行限位,从而对所述角码结构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防止其与门扇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同时,所述角码结构的第一让位槽和第二让位槽中分别设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用以支撑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使所述第一限位钩与第一限位部的连接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钩和第二限位部的连接更为紧密,从而将所述角码结构固定,防止其移动或晃动,进而使得所述角码结构和门扇的连接更为紧密。通过上述设计,所述角码结构与门扇边板配合而提高了门扇拼角的牢固性和平整度,方便了门扇的安装。

所述第一限位钩和第二限位钩皆设计成条形钩,可增大所述第一限位钩与门扇边板上的第一限位部的接触面积,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钩与门扇边板上的第二限位部的接触面积,增强了限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平开门运用了所述门扇,安装方便,且便于维修和维护。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门扇的一种典型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

图2为适用于图1中的门扇的角码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门扇1000包括多块门扇边板,由于所述门扇1000的四个顶角处的结构是相同的,因此为了方便表述,只选取其中一个顶角以及相邻的两块门扇边板如第一门扇边板100和第二门扇边板200进行详细描述。所述相邻的第一门扇边板100和第二门扇边板200的拼接处形成门扇拼角300,所述门扇拼角300处设有角码结构400。具体地,所述第一门扇边板100内部中空而形成第一内腔(未图示,下同),所述第二门扇边板200内部中空而形成第二内腔(未图示,下同),且所述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是连通的。

具体地,所述角码结构400包括壳体10和角码组件20,所述壳体10为所述角码结构400的主体,所述角码组件20则设于所述壳体10中。由于所述角码结构400通常设置在所述门扇1000的45°拼角处,因此为便于将所述壳体10与所述门扇1000切合,所述壳体10通常呈对称的类L形。所述壳体10设有相邻的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且所述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端面11位于所述第一内腔中,所述第二端面12位于所述第二内腔中;所述第一端面1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3,对应地,所述第二端面12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4,所述第一安装槽13和第二安装槽14之间开设有连通孔(未图示,下同)以将所述第一安装槽13和第二安装槽14连通,以便于所述角码组件20的安装。所述角码组件20包括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二者通过螺母(未图示,下同)和螺钉15而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限位件21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3中,所述第二限位件22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14中,所述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通过所述连通孔而得以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上远离此二者连接点的一端分别设有对应的第一限位钩23和第二限位钩24,而所述第一门扇边板100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钩23相匹配的第一限位部(未图示,下同),对应地,所述第二门扇边板200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钩24相匹配的第二限位部(未图示,下同)。另外,所述壳体10中还设有第一让位槽16和第二让位槽17,其中,所述第一让位槽16和所述第一安装槽13连通,且所述第一让位槽16中设有第一弹簧31用以支撑所述第一限位件21,对应地,所述第二让位槽17和所述第二安装槽14连通,且所述第二让位槽17中设有第二弹簧32用以支撑所述第二限位件22,所述第一弹簧31和第二弹簧32的规格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视具体情况而选择。

所述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是利用所述螺母和螺钉15而实现连接的,考虑到门扇上与所述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接触的门扇边板可能是不平整的,因此可通过旋转所述螺母和螺钉15而调节所述第一限位件21与第二限位件22之间连接的紧密程度,以适应不同的门扇边板。另外,一方面,将所述角码结构400设于所述门扇拼角300处时,所述门扇1000上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钩23和第二限位钩24相配合,从而给所述角码组件20施加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向内的作用力;另一方面,所述第一弹簧31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限位件21,所述第二弹簧32用于支撑所述第二限位件22,所述第一弹簧31和第二弹簧32可分别对所述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施加向外的作用力,从而平衡所述角码组件20的受力,使得所述角码结构400与所述门扇1000的接触更加紧密,提高了所述门扇拼角300的平整度和牢固性。并且,由于所述第一弹簧31和第二弹簧32具有较好的弹性,可便于调节所述角码组件20与所述壳体10的相对位置,使得所述角码组件20的受力情况较为理想。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钩23和第二限位钩24可设计成条形钩,从而可增大所述第一限位钩23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接触面积,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钩24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接触面积,增强所述第一限位钩23和第二限位钩24的受力效果,从而增强了限位作用。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所述角码组件20的受力较为均匀,可将所述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对称地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3和第二安装槽14中,从而也使得所述门扇1000的门扇拼角300处两侧的受力较为均匀,避免所述门扇拼角300两侧因受力情况不同而导致所述门扇拼角300两侧的第一门扇边板100和第二门扇边板200发生变形,这样既保证了所述门扇1000的美观性,也进一步提高了所述门扇拼角300的平整度和牢固性。

较佳地,所述第一限位件21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未图示,下同),所述第二限位件22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匹配的第二连接孔(未图示,下同)。优选地,利用所述螺钉15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连通孔和第二连接孔,然后用所述螺母拧紧,则可将所述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连接而形成所述角码组件20。

由于所述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是可拆卸地连接的,可通过旋转所述螺钉和螺母以调节所述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的相对位置,当外部作用力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钩23和第二限位钩24而作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时,除了所述第一弹簧31和第二弹簧32可分别作为所述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的受力点外,所述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还可以为彼此提供支撑,从而使所述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受力更加均匀。

所述第一门扇边板100上开设有工艺孔101,以方便调整所述螺母和螺钉15的松紧程度。由于所述工艺孔101所处的位置在所述门扇1000安装后被掩盖,无法被观察到,因此不会影响所述门扇1000的美观性。

此外,所述壳体10上的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的连接处设有阻挡件18,以将所述角码组件20限制在所述第一安装槽13和第二安装槽14中,防止所述角码组件20掉落。

进一步,所述壳体10上还设有抵压件40,所述抵压件40与所述阻挡件18连接,所述抵压件40的第一抵压面41抵压在所述第一门扇边板100上,而第二抵压面42则抵压在所述第二门扇边板200上,使得所述第一门扇边板100对所述抵压件40产生垂直所述第一抵压面41的压力,而所述第二门扇边板200对所述抵压件40产生垂直所述第二抵压面42的压力,使得所述角码结构400更紧贴于所述第一门扇边板100和第二门扇边板200。

优选地,所述壳体10采用塑料制作,即所述壳体10为塑料壳体。塑料壳体具有的优点是易塑形且硬度相对较小,将其安装至所述门扇1000中时可避免因硬度过大而挤压所述门扇1000进而影响所述门扇1000的美观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运用了所述门扇1000的平开门,所述平开门还包括与所述门扇1000相匹配的门框,即所述门扇1000的一侧门扇边板与所述门框铰接。由于运用所述了所述角码结构400而提高了所述门扇1000的门扇拼角300的平整度和牢固性,因此使得所述门扇1000的安装方便且快捷,维修和维护都非常方便,延长了所述平开门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