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茶插入件、系统及其运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12306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滤茶插入件、系统及其运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自动泡茶机的滤茶插入件以及一种具有自动泡茶机和此种滤茶插入件的系统。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套环,其设置用于容纳用于自动泡茶机的滤茶插入件,一种用于自动泡茶机的滤茶系统以及具有自动泡茶机和此种滤茶系统的系统。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喷头,其设置用于将液体导入自动泡茶机的冲泡室中,以及一种具有此种喷头的自动泡茶机。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自动泡茶机,其设置用于自动地冲泡茶饮,以及一种用于运行此种自动泡茶机的方法。



背景技术:

虽然,长久以来已知用于自动烹制咖啡的自动咖啡机,但是,直到近期才研制了专门用于自动冲泡茶饮的自动泡茶机。

已知借助此种自动泡茶机冲泡茶饮,在此自动泡茶机中放入填充了茶叶的茶叶胶囊。与使用咖啡胶囊烹制咖啡类似,在此自动泡茶机中,挤压热水流经茶叶胶囊。然而,在此自动泡茶机中,仅能十分有限地调节冲泡时间。

此外,已知具有两个腔室自动泡茶机,其中,在一个腔室冲泡茶饮,接着,在冲泡时间结束后,将茶饮导入第二个腔室并将茶叶分离。但是,此类具有两个不同腔室的自动泡茶机体积很大。

最后,已知一种自动泡茶机,其中,将茶叶装入笼子中,然后其自动地浸入具有热水的壶中。但是,此类具有用于装入笼中的茶叶的自动浸泡设备的自动泡茶机在其手工可操作性方面还需改进。

总体来说,对已知的自动泡茶机的操作十分复杂。尤其难以将剩余的茶叶从机器中去除,并可能甚至需要部分拆卸自动泡茶机。



技术实现要素:

在此背景下,本发明的目的主要在于,提供可以尽可能简单地实现茶饮的自动冲泡,并且可简单地操作的设备、系统、自动泡茶机和用于运行自动泡茶机的方法。

在手工冲泡茶饮时已知,将茶叶填入茶叶球过滤器中并悬挂在热水中。但是,部分茶叶仅能困难地从茶叶球过滤器中去除。此外,茶叶球过滤器还可能造成影响口味的污染。

此外,使用将茶叶装在笼中的茶叶球过滤器在亚洲文化圈、例如在亚洲饮茶仪式中是不常见的,并且部分地由于文化和口感的原因是不可设想的。

如果茶叶散放在热水中,那么,其很难去除,从而通常需要通过转注茶饮而借助滤网阻拦茶叶。

在此背景下,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能将茶叶简单并功能可靠地散放在冲泡室中,并可在冲泡过程(也称为沏茶过程)结束后再次收集的设备、系统、自动泡茶机和用于运行自动泡茶机的方法。

在将茶叶球过滤器或类似装置用于茶壶中时已知,在使用之后将茶叶球过滤器从茶壶中取出并用手或在洗碗机中清洗。在现有技术的泡茶机中,清洗十分复杂。必须将泡茶机部分地拆开,以便能够清洁与茶接触的零件。此外,在清洗过程中无法避免影响口感的污染。

在此背景下,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设备、系统、自动泡茶机和用于运行自动泡茶机的方法,其中,能够尽可能简单地清洁与茶饮接触的零件。

在全自动咖啡机中已知,定期地用水冲洗烹制单元,其中,冲洗用水流过筛板,当需将咖啡装入杯子时,杯子通常放置在此筛板上。这样的缺点在于,在烹制过程中承放杯子的筛板总是要麻烦地保持清洁。否则,残余咖啡和/或冲洗用水会污染杯底,从而会轻微弄脏放置灌装后的杯子的表面。

在此背景下,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设备、系统、自动泡茶机和用于运行自动泡茶机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尽可能避免对筛板不必要的污染。

根据本发明,前述目的中的一个或多个目的至少部分地通过用于自动泡茶机的滤茶插入件实现,其中,该滤茶插入件设置用于完全地装入自动泡茶机的冲泡室中,其中,滤茶插入件具有滤茶插入件主体,其环绕形成朝滤茶插入件顶侧打开的、朝向滤茶插入件底面至少部分地透水的、用于茶叶的内室,并且其中,在该滤茶插入件上安装或能够安装滤茶网,从而阻止茶叶通过滤茶插入件的底面而到达滤茶插入件的外部。滤茶插入件主体优选具有导向区段,其设置用于沿着冲泡室内壁引导滤茶插入件。

借助此种滤茶插入件,茶叶能够以简单并可控的方式装入自动泡茶机的冲泡室中以进行冲泡过程。例如,可以将滤茶插入件浸入待调制的水中并释放茶叶。通过使用于茶叶的滤茶插入件内室向上打开,茶叶可以自由地在为了冲泡过程而引入冲泡室中的水中移动。因为,通过滤茶网阻止了茶叶通过滤茶插入件的底面而到达滤茶插入件的外部,所以,在冲泡过程结束后,在水中移动的茶叶可优选通过抬起滤茶插入件而再次利用该滤茶插入件得以收集并优选能够完全从冲泡室中去除、尤其从中取出。

泡茶机的冲泡室一般也称为沏茶容器,因为,冲泡茶饮也称为“沏”。

滤茶插入件设置用于被完全引入到或沉入到冲泡室中或至自动泡茶机的冲泡室的底上。

因此,滤茶插入件尤其与滤茶网是不同的,这些滤茶网从上面放入茶壶中以泡茶,并具有阻止滤茶网滑入茶壶中的止挡。

在滤茶插入件上安装或能够安装滤茶网,从而阻止茶叶通过滤茶插入件的底面而到达滤茶插入件之外。例如,滤茶插入件主体可具有用于此种滤茶网的容纳部,其中,滤茶网能够牢固地和/或可拆卸地安装在容纳部中。滤茶网例如可构成滤茶插入件的底。滤茶插入件主体本身也可具有一个以滤茶网的形式构造的区段。

在此,滤茶网理解为各种隔片,其在允许液体能够通过的同时使茶叶无法通过。滤茶网可构造为刚性的,例如由金属或塑料制成的例如刚性或不柔软的网或栅格。替代地,滤茶网也可为柔软的,例如构造为柔软的编织物或纺织物。用于柔软的滤茶网的柔性材料可考虑例如使用纸、无纺布或纱布。滤茶网可设置为一次性用品或也可设置为可多次使用的、即可再利用的。

滤茶插入件主体优选具有导向区段,其设置用于,沿着冲泡室内壁引导滤茶插入件。为此目的,导向区段优选具有在滤茶插入件的轴向上基本保持恒定的外截面。导向区段可例如具有椭圆形或圆形或多边形、例如四边形的外截面。外截面优选与设定的冲泡室的内截面相匹配。滤茶插入件的轴向理解为从滤茶插入件的顶部至底部延伸的方向。

当导向区段沿着冲泡室的内壁引导滤茶插入件主体时,其优选沿着冲泡室的内壁滑动。为此目的,滤茶插入件主体优选设计得使滤茶插入件主体的其他区段不从侧面突出导向区段,以至于使导向区段无法接触冲泡室的内壁。

根据本发明,前述目的中的一个或多个目的还至少部分地通过一种系统实现,此系统包含设置用于冲泡茶饮的、具有向上打开的冲泡室的自动泡茶机,以及滤茶插入件、优选上文所述的滤茶插入件,其中,滤茶插入件的外部形状与自动泡茶机冲泡室的内部形状相匹配。

下文所述的实施形式既可用于前述滤茶插入件、又可用于前述系统,并且此外还能彼此结合。

在一种实施形式中,滤茶插入件具有固定装置,其设置用于将滤茶网可拆卸地固定在滤茶插入件主体上,从而阻止茶叶通过滤茶插入件的底面到达滤茶插入件外部。因此,滤茶网不是不可拆卸地连接在滤茶插入件上,而是可在需要时更换。以此方式,实现了滤茶插入件清洁的操作并延长了其寿命。此外,可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滤茶网。

在另一实施形式中,固定装置包含固定环,其能够可拆卸地与滤茶插入件主体相连,其中,固定环设置用于将滤茶网固定在滤茶插入件主体上。例如,固定环能够与滤茶插入件主体的顶部相连。那么,在固定环与滤茶插入件主体之间则可以夹持滤茶网、优选柔软的滤茶网,并从而将其以简单并有效的方式固定在滤茶插入件上。

在另一实施形式中,固定环能够借助卡合连接、借助插入式锁扣和/或借助磁性接合装置可拆卸地与滤茶插入件主体相连。这实现了简单并快速地将固定环固定在滤茶插入件主体上并从而快速地更换滤茶网。

在另一实施形式中,滤茶插入件具有刮除装置,其设置用于,当滤茶插入件在冲泡室中沿着内壁向上移动时,将茶叶和/或水膜从冲泡室的内壁上刮除。刮除装置优选布置在滤茶插入件的上边缘上。此外,刮除装置优选构造得使其在滤茶插入件处于冲泡室中时滑动地贴靠在冲泡室的内壁上。

由此方式,当滤茶插入件向上移动时,可清洁冲泡室内壁的茶叶或将水从内壁上去除,从而清洁冲泡室例如以用于下次冲泡过程。以此方式,例如不再需要将冲泡室拆卸以随后在洗碗机中进行清洗。此外,由此方式还能实现,在滤茶插入件从上方取出之后,无须进一步冲洗冲泡室,冲泡室即为之后的、例如第二次冲泡过程准备妥当。通过使冲泡室内壁上不残存水膜,在之后的冲泡过程中冲泡的茶饮也就不会受到由之前的、例如第一次冲泡过程造成的口味上的影响。

在另一实施形式中,刮除装置具有布置在滤茶插入件顶侧上的、倾斜指向内侧的面,其设置用于将从冲泡室内壁上刮除的茶叶导入内室中。倾斜指向内侧的面理解为,此面指向内室的方向。由此方式,刮除的茶叶不是聚集在滤茶插入件的顶侧上,而是导入内室中。

在另一实施形式中,刮除装置具有密封元件、优选柔软的或弹性的密封元件,其布置用于,当滤茶插入件处于冲泡室内壁上时,使滤茶插入件对冲泡室内壁密封。密封元件可例如构造为密封唇或弹性密封件。由此方式,一方面能够阻止茶叶陷入滤茶插入件与冲泡室内壁之间。此外,通过密封元件还可去除冲泡室内壁上的水膜,从而在滤茶插入件向上移动经过后的内壁基本为干燥状态。

此外,根据本发明,前述目的中的一个或多个目的还至少部分地通过套环实现,其设置用于容纳用于自动泡茶机的滤茶插入件、尤其前述滤茶插入件,或者其实施形式中的一种,该套环具有设置用于容纳滤茶插入件的滤茶插入件容纳部,并且具有底面开口,通过此开口,滤茶插入件能够导入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中。此外,套环优选还包含锁定机构,其在锁定状态下锁闭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从而容纳在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中的滤茶插入件保持在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中,并且锁定机构在解锁状态下释放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从而容纳在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中的滤茶插入件能够通过开口脱出滤茶插入件容纳部。有利的是,当安装到冲泡室上的套环释放滤茶插入件时,滤茶插入件关联到移动装置上。优选滤茶插入件能够借助移动装置沉入冲泡室的底部或底部附近并优选再次升入套环中。

此外,根据本发明,前述目的中的一个或多个还至少部分地通过用于自动泡茶机的滤茶系统实现,其具有滤茶插入件并具有套环、优选前述套环,其中,套环设置用于将滤茶插入件容纳在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中。

此外,根据本发明,前述目的中的一个或多个还至少部分地通过包含自动泡茶机和滤茶系统的系统实现,此自动泡茶机设置用于冲泡茶饮并且具有向上打开的冲泡室,此滤茶系统优选为前述与冲泡室相匹配的滤茶系统。

为了使用散茶叶运行自动泡茶机,必须将茶叶在冲泡室中放置特定的沏茶时间(或冲泡时间)。为此目的,茶叶可放入滤茶插入件中并接着导入冲泡室中。但是,此种滤茶插入件的手动安装可能需要滤茶插入件相对于冲泡室的准确定位并因此通常不顺利。此外,在冲泡过程结束后,也不易将滤茶插入件从冲泡室中手动取出,因为滤茶插入件那时由于热的茶水通常具有高温。此外,证实为难以解决的是,将散茶叶完全从冲泡室中去除。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知,这些问题能够至少部分地借助前述套环以及前述滤茶系统解决,从而简化了前述自动泡茶机的操作。

设置用于容纳用于自动泡茶机的滤茶插入件的套环尤其理解为这样的套环,即滤茶插入件能够装入此套环中,使得滤茶插入件至少部分地由套环环绕,使得通过抓取套环能够握持和移动滤茶插入件。

滤茶插入件理解为一种容器,其能够容纳茶叶并能够导入冲泡室中,从而茶叶在冲泡过程期间能够在冲泡室中与水接触。为此目的,滤茶插入件具有至少一个水能够通过的隔片,例如筛网或无纺布,水能够通过其从冲泡室到达滤茶插入件中,反之亦然。

在此,概念茶叶筛网不仅描述本意上的筛网,也描述其他水能够通过的隔片,例如编织物、纺织物、针织物或类似隔片。相应地,在此,概念滤茶插入件不仅理解为用于本意上的筛网的滤茶插入件,而也包含用于其他种类的、水能够通过的隔片的滤茶插入件。

滤茶插入件具有开口,茶叶能够通过此开口填入滤茶插入件中或从其中取出。开口能够借助盖子关闭。尤其,可为由柔软的材料构成的用于容纳茶叶的袋子设置盖子。开口优选构造地持续打开或无法关闭。

套环具有滤茶插入件容纳部,用于散茶叶的滤茶插入件可通过底面开口导入其中并优选能够通过锁定机构将滤茶插入件保持在其中。以此方式,套环和其中容纳的滤茶插入件构成一个整体。因此,为了将滤茶插入件装入冲泡室中或从中取出时,不再需要直接触碰滤茶插入件。替代地,可抓取环绕着滤茶插入件的套环。由此方式,可避免通过加热的滤茶插入件引起的烧伤或烫伤。

此外,套环优选设置的锁定机构可释放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从而使滤茶插入件能够从套环脱出。也就是说,滤茶插入件能够可逆地容纳在套环的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中。由此,在套环装在自动泡茶机的冲泡容器上之后,可释放滤茶插入件,从而滤茶插入件可完全进入冲泡室中。

带有套环的滤茶插入件尤其可如此定位在冲泡室上,使套环释放滤茶插入件,并且滤茶插入件在锁定机构解锁时到达冲泡室中,或者使滤茶插入件在冲泡过程结束后能够从冲泡室移回到套环中并固定在套环中。在此,在套环此位置中朝向冲泡室方向的一面称为套环的底面,相对的一面称为套环的顶面。相应地,套环的底面开口位于套环的底面上,从而滤茶插入件能够通过此开口从套环进入冲泡室中或从冲泡室进入套环中。

在用于自动泡茶机的滤茶系统中设置套环的目的在于,将滤茶插入件容纳在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中。换而言之,滤茶插入件容纳部的内部形状与滤茶插入件的外部形状、例如与滤茶插入件的导向区段相匹配。

在自动泡茶机中,滤茶系统与自动泡茶机的冲泡室相匹配。尤其滤茶系统的滤茶插入件的外部形状与冲泡室的内部形状相匹配。此外,滤茶系统的套环与冲泡室相匹配,使得套环能够安装在冲泡室上。

下文描述的多种实施形式既能用于前述套环上,也能用于前述滤茶系统和前述系统中,另外还可相互结合。

在第一种实施形式中,套环具有顶面开口,通过此顶面开口可将茶叶和/或水装入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中。由此方式,茶叶可装入容纳在套环中的滤茶插入件中或从中取出。此外,顶面开口使得套环在冲泡过程中可以保持在冲泡室上,并且,用于冲泡茶叶的热水能够经过顶面和底面开口进入冲泡室中。

在另一实施形式中,锁定机构具有至少一个弹性的锁定爪,在锁定状态下,该锁定机构至少区段式地减小底面开口的截面,并且能够张开至解锁状态,在此状态下,其开放其底面开口。锁定机构也可具有多个相同的弹性的锁定爪,例如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锁定爪。

一个或多个弹性的锁定爪实现了锁定机构的一种简单但同时高效的设计方案,借助此设计方案,滤茶插入件能够可逆地固定在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中并在需要时释放。锁定爪可优选在未张开的状态下排列得使其减小套环的底面开口的截面,从而处于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中的滤茶插入件能够由锁定爪固定并不从容纳部中滑出。

滤茶插入件优选具有与一个或多个锁定爪相对应的开口或凹槽。

通过张开一个或多个锁定爪,则又放大了底面开口的截面,从而滤茶插入件能够通过此开口从套环中脱出。

一个或多个锁定爪优选具有上贴靠面,容纳在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中的滤茶插入件在锁定状态下贴靠在此上贴靠面上并从而形状配合地固定在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中。为了贴靠在贴靠面上,滤茶插入件优选具有与锁定爪的上贴靠面相对应的下贴靠面。例如,滤茶插入件可具有直径较大的上部区段和直径较小的下部区段,其中,滤茶插入件的下贴靠面位于上部和下部区段之间。

在另一实施形式中,套环具有位于底面的冲泡室容纳部,借助其,套环能够安装到向上打开的冲泡室上。此冲泡室容纳部理解为套环的一个区域,其构造用于安装到向上打开的冲泡室上。例如,套环可具有底面凹部,其以其形状和直径与自动泡茶机的冲泡室相匹配。

锁定机构优选具有促动面,其布置在冲泡室容纳部的区域中,从而在套环安装到冲泡室上时,使锁定机构到达解锁状态。如果锁定机构包含例如一个锁定爪,那么,其优选具有布置在冲泡室容纳部区域中的促动面,从而在套环安装到冲泡室上时,锁定爪张开到解锁状态。作为促动面,锁定爪例如可具有倾向外部的面,其布置得使锁定爪在套环安装到冲泡室上时挤压向外侧。

通过使锁定机构、尤其一个或多个锁定爪具有一个或多个此种促动面,通过将套环安装到冲泡室上使锁定机构到达解锁状态,从而滤茶插入件能够从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中完全进入冲泡室中。由此方式,无须单独解锁锁定机构。

在另一实施形式中,套环具有上部的止挡,其朝套环的顶面限制滤茶插入件容纳部。由此方式,当例如为了将茶叶从滤茶插入件中去除而将套环的顶侧向下转动时,可阻碍滤茶插入件从套环中掉落。

此外,上部止挡实现了通过移动滤茶插入件能够将套环从冲泡室中移出或使锁定机构锁定。如果尤其将滤茶插入件从冲泡室通过套环的底面开口导入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中、直至其贴靠在上部止挡上,那么,套环在滤茶插入件继续移动时一同移动并从冲泡室上脱离。通过将套环从冲泡室上取下,例如锁定机构则可到达锁定状态,例如,锁定机构的一个或多个锁定爪可弹回到锁定状态。由此方式,滤茶插入件固定在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中,从而其能够通过抓取套环而从冲泡室上移除。

在另一实施形式中,滤茶插入件具有用于茶叶的容纳部以及环绕容纳部的、例如轮缘状的导向区段,其中,套环的滤茶插入件容纳部设置用于容纳此导向区段。尤其滤茶插入件容纳部的内部形状与导向区段的外部形状相匹配。

在另一实施形式中,滤茶插入件容纳部构如此造得,使滤茶插入件容纳在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中并且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滤茶插入件能够移动,尤其沿垂直方向、即向套环的顶面或底面方向移动。如果例如滤茶插入件具有容纳在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中的导向区段,那么,该导向区段的高度优选小于滤茶插入件容纳部的高度,从而滤茶插入件能够在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中沿垂直方向移动。滤茶插入件容纳部的高度尤其由锁定机构、例如一个或多个锁定爪的上表面以及上部止挡限定。滤茶插入件容纳部的高度优选为导向区段高度的至少1.2倍、更优选至少1.5倍。

由此方式,茶叶能够更容易从滤茶插入件中取出。即,在冲泡过程结束后,如果将套环翻转,那么滤茶插入件在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中移动,直至其撞到套环的止挡上。由此碰撞产生的冲击促使茶叶从滤茶插入件上脱落。

此外,根据本发明,前述目的中的一个或多个至少部分地通过一种喷头实现,其设置用于将液体导入自动泡茶机的冲泡室中,其具有多个排放喷嘴,排放喷嘴设置用于,当喷头布置在向上打开的冲泡室上时,液体能够通过排放喷嘴导入冲泡室中。优选一个或多个排放喷嘴设置用于,使通过此排放喷嘴流出的液体倾斜向外指向。

如果优选一个或多个排放喷嘴设置用于使经过此排放喷嘴流出的液体倾斜向外地指向,那么,液体则流到冲泡室的内壁上,从而借助沿内壁向下流动的液体清洁内壁。方向描述“倾斜向外”在此基于优选柱状的冲泡室的纵轴或者喷头的轴向(纵轴),其从顶面到底面居中地穿过喷头延伸。

此外,根据本发明,前述目的中的一个或多个目的还至少部分地通过一种自动泡茶机实现,其设置用于自动地烹调茶饮,其具有向上打开的冲泡室并具有喷头、优选前述与冲泡室相匹配的喷头。

下文所述的多种实施形式既可用于前述喷头,又可用于前述自动泡茶机,此外还可彼此结合。

在一种实施形式中,喷头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一排放喷嘴,其分别设置用于使液体束以相对于喷头轴向的第一夹角从喷头中射出,并且喷头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二排放喷嘴,其分别设置用于使液体束以相对于喷头轴向的、较大的第二夹角从喷头中射出。第一夹角也可为0°,也就是说,对应的液体束可以平行于或基本平行于冲泡室的纵轴、或者平行于或基本平行于轴向地从喷头中射出。第二夹角大于第一夹角,优选至少为45°,从而对应的液体束向外优选指向冲泡室内壁。第一排放喷嘴优选用于将用于冲泡过程的水导入冲泡室中。第二排放喷嘴优选用于将用于清洁过程的洗涤剂导到冲泡室的内壁上和/或将用于预热冲泡室的热水喷向冲泡室内壁。

排放喷嘴、尤其第二排放喷嘴可优选构造为压力喷嘴。此外,排放喷嘴优选布置在喷头底面并且优选构成在边缘侧的、必要时中断的环形。

在另一实施形式中,喷头设置用于,选择性地以灌注模式或清洁模式运行,其中,在清洁模式中,从一个或多个排放喷嘴中喷出的液体相比于在灌注模式中从一个或多个排放喷嘴中喷出的液体方向更加向外。例如,喷头可设置用于,在灌注模式下,封锁对特定的、输出倾斜向外指向的液体束的排放喷嘴的液体输送,并在清洁模式下将其打开。

在另一实施形式中,喷头设置用于,选择性地以灌注模式或清洁模式运行,其中,在清洁模式下,从至少一个排放喷嘴喷出的液体相比于在灌注模式下从排放喷嘴中的一个或多个中喷出的液体具有更高的压力。通过清洁模式下液体束的较高压力可获取更好的清洁效果,尤其在液体束指向冲泡室内壁的情况下。

在另一实施形式中,喷头具有排气开口,从而,当喷头布置在向上打开的冲泡室上时,尤其在将水或洗涤剂导入冲泡室时,空气可从冲泡室中排出。通过提供有针对性的排气开口,喷头可密封地安装在优选非加压运行的冲泡室之上。由此可避免例如呈喷溅液体形式的液体从冲泡室的顶侧开口中溅出。

优选喷头流体密封地放置在套环上,并且套环流体密封地放置在冲泡室的壁上,从而阻止水和/或洗涤剂溅出。这样,排气开口则起到所需的空气平衡的作用。

此外,根据本发明,前述目的中的一个或多个目的还至少部分地通过一种自动泡茶机实现,其设置用于自动地烹调茶饮,并且具有向上打开的冲泡室,具有热水输入管路,其设置用于将热水从上面导入冲泡室中,并且具有设置在冲泡室上的排放处,液体能够通过此排放处从冲泡室中导出。

排放处优选布置在冲泡室底部,例如在冲泡室的底面上或在冲泡室侧壁的下部区域中。排放处可尤其通过阀门、例如通过电磁阀门控制。

此外,根据本发明,前述目的中的一个或多个目的还至少部分地通过一种系统实现,其包含自动泡茶机、优选前述自动泡茶机,以及滤茶系统、优选前述滤茶系统,其中,滤茶系统的套环能够安装在自动泡茶机的向上打开的冲泡室上,而自动泡茶机的喷头又能安装在套环上,从而使得液体能够从喷头经过套环导入冲泡室中。

此外,根据本发明,前述目的中的一个或多个目的能够通过一种用于运行自动泡茶机、优选前述自动泡茶机或系统、优选前述系统的方法实现。

此方法优选包含以下步骤:控制移动装置,从而使用于冲泡过程的滤茶插入件在冲泡室中向下移动,以冲泡置于此滤茶插入件中的茶叶,将水优选以喷头的灌注模式从喷头导入冲泡室中以冲泡茶饮,并且通过排放处将茶饮从冲泡室中排出,优选在接取位置中。前述步骤优选以所述的顺序实施。也可选在将水导入冲泡室之后再向下移动滤茶插入件。移动装置优选将滤茶插入件向下移动至冲泡室的底面上或接近底面上,从而茶叶能够几乎在冲泡室中的所有水的体积范围内移动。

下文所述的多种实施形式既可用于前述自动泡茶机中,又可用于前述系统和前述方法中,并且还能彼此结合。

在一种实施形式中,自动泡茶机具有移动装置,其设置用于将滤茶插入件、尤其前述滤茶插入件或前述滤茶系统的滤茶插入件在冲泡室中移动。优选布置在冲泡室之外的移动装置优选包含布置在冲泡室之外的关联件和驱动装置,此驱动装置设置用于将关联件沿着冲泡室移动、尤其上下移动,其中,关联件和滤茶插入件优选彼此磁性关联,从而滤茶插入件或滤茶网在关联件移动时能够一同移动。

例如,滤茶插入件可具有磁铁、尤其永磁铁,并且根据一种实施形式,关联件具有磁铁、例如永磁铁。关联件和/或滤茶插入件尤其可具有电磁件。例如可设置电动机作为驱动部件。

通过在关联件和滤茶插入件之间的磁性连接,滤茶插入件能够在冲泡室中移动,而冲泡室中无需其他机械部件。由此可避免由于机械部件可能造成的对茶饮的污染。

在一种实施形式中,自动泡茶机具有控制装置,其设置用于使关联件以及滤茶插入件在冲泡过程中重复地移动、尤其重复地上下移动。尤其,滤茶插入件在冲泡过程中在位于冲泡室中的水里重复移动、尤其重复地上下移动。

通常,茶叶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冲泡后会聚集在水面上。通过滤茶插入件的重复移动可使茶叶重新分布在水中,从而茶叶中的内容物能够更好地进入水中。

在另一实施形式中,排放处设置用于以可选的方式在接取位置(也称为接茶位置)或排除位置(也称为冲洗位置)运行,其中,经过排放处从冲泡室中导出的液体在接取位置处导向茶饮接取处,在排除位置处导向废液排放处。例如,排放处可具有在茶饮接取处的第一排放开口以及在废液排放处的第二排放开口,其中,借助一个或多个阀门能够分别封锁其中一个排放嘴并分别打开另一个排放开口。由此方式实现了,例如由清洁过程产生的待从冲泡室清除的液体无须经过茶饮接取处导出,而可通过其他的废液排放处排除。因此,例如无需为了冲洗过程而取走放置在自动泡茶机上的茶杯。此外,不适用于随茶饮用的水、例如待排放的第一泡的液体或冲洗液体或类似的液体能够在对自动泡茶机的用户不可见的条件下排除。

在方法的一种相应的实施形式中,为了输出茶饮,将排放处移动到接取位置,为了清洁冲泡室,将排放处移动到排污位置。由此方式保证了冲洗用水不流入集茶容器容纳部中或者流入设置在集茶容器容纳部中的集水盘中。集茶容器,例如茶杯、茶壶、杯子或类似容器可放置在不被茶污染的表面上,从而在之后将集茶容器放置在桌子上或类似位置时不会在承放物品上产生茶印。在冲洗过程或清洁过程之后,用于输出的排放处优选再次移动到接取位置。

茶饮接取处理解为设置用于输出冲泡完成的茶饮的位置。例如,自动泡茶机可具有用于集茶容器、例如茶杯或茶壶的集茶容器容纳部,茶饮接取处位于集茶容器之上。

废液排放处例如可为废水管道或也可为废水存储容器、例如污水箱或冲洗用水箱的入口,废水存储容器优选集成于自动泡茶机中。

在另一实施形式中,排放处包含能够在接取位置与排除位置之间摆动的、具有排放开口的排放短管,在接取位置,排放开口位于用于集茶容器的集茶容器容纳部之上,在排除位置,排放开口位于废液开口之上。优选设置驱动单元,从而自动地摆动排放短管。有利地,在将不用于饮用的第一道茶水和/或冲洗用液体排出之后,排放短管自动地摆回到接取位置。

在另一实施形式中,热水输入管路包含前述喷头,其能够布置在向上打开的冲泡室上,从而能够将液体从喷头导入冲泡室中,其中,喷头的一个或多个排放喷嘴设置使得当喷头位于冲泡室上时,从此喷嘴中喷出的液体指向冲泡室的内壁。

在另一实施形式中,自动泡茶机具有控制装置,其设置用于根据前述方法控制自动泡茶机。控制装置可例如具有微处理器或与之相连的具有指令的存储器,其中,在微处理器上执行指令触发实施此方法。自动泡茶机优选具有用户输入界面,其设置用于接收用户输入并将用户输入进一步传送到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优选设置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界面处的用户输入控制自动泡茶机。

控制装置可例如设置用于,优选根据用户输入为冲泡过程控制导入冲泡室中的水的量和/或温度。此外,控制装置还可设置用于,在冲泡过程之前和/或之后执行冲洗过程,从而用水彻底冲洗冲泡室。通过在冲泡过程之前冲洗冲泡室,可实施对冲泡室的清洁。此外,还可为后续的冲泡过程预热冲泡室。

在一种实施形式中,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控制移动装置,从而在冲泡过程结束后将滤茶插入件在冲泡室中向上移动,优选同时或同步进行地将茶饮通过排放处排放。通过在茶饮从冲泡室中排放的同时使滤茶插入件向上移动,产生茶饮和滤茶插入件的反向移动,通过此反向移动,将分散在茶饮中的茶叶冲到滤茶插入件的内室。由此,向外流动的茶饮本身即产生了对冲泡室的清洁效果。

替代地,茶饮通过排放处的排放和滤茶插入件的向上移动也可相继进行。然而,在此情况下可能出现,首先粘在冲泡室内壁上的茶叶仅被向上推动而不会进入滤茶插入件的内室中。

在另一实施形式中,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洗涤剂导入冲泡室,优选将指向冲泡室内壁的洗涤剂从喷头导入冲泡室中,尤其是在喷头的清洁模式中。洗涤剂可为水。尤其可使用与用于实施冲泡过程的水相同的水。替代地,也可设置其他用于洗涤剂的输入管路,例如从集成于自动泡茶机中的洗涤剂存储容器中。洗涤剂可例如含有酸,例如柠檬酸或醋酸,从而除了清洁冲泡室之外还达到去除垢的效果。

导入洗涤剂也可通过多个步骤完成。尤其可相继将不同的洗涤剂导入冲泡室中。这样,例如可考虑,在第一步中将添加了清洁成份或其他成份的洗涤剂导入冲泡室中,接着在第二步中使用水冲洗,从而避免由于杂志对冲泡室造成污染。也可考虑执行预先设定的清洁流程,例如:用水冲洗,用洗涤剂清洁,用水冲洗,用水冲洗。通过在用洗涤剂清洁后多次用水冲洗保证了冲泡室、以及优选设置在冲泡室之后的阀门、例如电磁阀门都不具有影响口味的污染。

在另一实施形式中,方法包含:通过用热水、尤其用设定水量的热水冲洗冲泡室而为冲泡过程预热冲泡室,在预热过的冲泡室中执行冲泡过程。通过预热冲泡室避免了茶饮在冲泡过程中过早冷却。为了预热,喷头以清洁模式运行,从而热水指向冲泡室内壁并将其预热。

在另一实施形式中,在取出滤茶系统后执行冲洗过程,也就是说,优选通过处于清洁模式的喷嘴将设定量的水导入冲泡室中。由此方式可在冲泡室内壁上形成封闭的水膜。

滤茶容器、套环、滤茶系统、自动泡茶机、方法和系统的前述实施形式能够分别相应地用于滤茶容器、套环、滤茶系统、自动泡茶机、方法和系统,即便其在个别情况下仅为个别的设计方案说明。此外,多种实施形式可随意地彼此结合。

下面说明滤茶插入件的其他实施形式1至9、系统的另一实施形式10、套环的其他实施形式11至16、滤茶系统的其他实施形式17至19、系统的另一实施形式20、喷头的其他实施形式21至16、自动泡茶机的其他实施形式27至32、系统的另一实施形式33以及方法的其他实施形式34至39:

1.用于自动泡茶机的滤茶插入件,尤其用于根据实施形式27至32其中之一的自动泡茶机的滤茶插入件,其中,滤茶插入件设置用于被完全地导入自动泡茶机的冲泡室中,其中,滤茶插入件具有滤茶插入件主体,其围绕形成向滤茶插入件的顶面打开的、向滤茶插入件的底面至少透水的、用于茶叶的内室,其中,在滤茶插入件上安装或能够安装滤茶网,从而阻止茶叶通过滤茶插入件的底面到达滤茶插入件之外。

2.根据实施形式1的滤茶插入件,其中,滤茶插入件主体具有导向区段,其设置用于沿着冲泡室内壁引导滤茶插入件。

3.根据实施形式1或2的滤茶插入件,其中,滤茶插入件具有固定装置,其设置用于,将滤茶网可逆地固定在滤茶插入件主体上,从而阻止茶叶通过滤茶插入件的底面到达滤茶插入件之外。

4.根据实施形式1至3其中之一的滤茶插入件,其中,固定装置包含固定环,其能够可拆卸地与滤茶插入件主体相连,其中,固定环设置用于将滤茶网固定在滤茶插入件主体上。

5.根据实施形式4的滤茶插入件,其中,固定环能够借助卡合连接、借助插入式锁扣和/或借助磁性接合装置可拆卸地与滤茶插入件主体相连。

6.根据实施形式1至5其中之一的滤茶插入件,其中,导向区段在轴向上具有基本恒定的外部截面。

7.根据实施形式1至6其中之一的滤茶插入件,其中,滤茶插入件具有刮除装置,其设置用于当滤茶插入件在冲泡室中沿内壁向上移动时将茶叶和/或水膜从冲泡室内壁上刮除。

8.根据实施形式7的滤茶插入件,其中,刮除装置具有布置在滤茶插入件顶面上的、方向倾斜向内的面,其设置用于,将从冲泡室内壁上刮除的茶叶导入内室中。

9.根据实施形式7或8的滤茶插入件,其中,刮除装置至少包含柔软的密封元件,其如此布置,当滤茶插入件处于冲泡室内壁上时,使滤茶插入件相对于冲泡室内壁密封。

10.系统,其包含:设置用于冲泡茶饮、具有向上打开的冲泡室的自动泡茶机,尤其根据实施形式27至32其中之一的自动泡茶机;和滤茶插入件,尤其根据实施形式1至9其中之一的滤茶插入件,其中,滤茶插入件的外部形状与自动泡茶机的冲泡室的内部形状相匹配。

11.套环,其设置用于容纳用于自动泡茶机的滤茶插入件,尤其用于根据实施形式27至32其中之一的自动泡茶机的、尤其根据实施形式1至9其中之一的滤茶插入件,套环具有设置用于容纳滤茶插入件的滤茶插入件容纳部,并且具有底面开口,通过此底面开口,滤茶插入件能够导入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中。

12.根据实施形式11的套环,其中,套环具有锁定机构,其在锁定位置下将封锁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从而将容纳于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中的滤茶插入件保持在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中,并且在解锁位置下释放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从而容纳在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中的滤茶插入件能够通过开口从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中脱出。

13.根据实施形式11或12的套环,其中,套环具有顶面开口,通过此顶面开口能够将茶叶和/或水导入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中。

14.根据实施形式11至13其中之一的套环,其中,锁定机构包含至少一个弹性的锁定爪,其至少区段式地减小在锁定位置下的底面开口的截面,并且在解锁位置下能够张开,在该解锁位置下,其开放底面开口。

15.根据实施形式14的套环,其中,套环具有底面冲泡室容纳部,借助其套环能够安装在向上打开的冲泡室之上,并且至少一个的锁定爪具有促动面,其这样安置于冲泡室容纳部的区域中,使得在将套环安装到冲泡室上时锁定爪张开至解锁位置。

16.根据实施形式11至15其中之一的套环,其中,套环具有上部止挡,其向套环的顶面限制滤茶插入件容纳部。

17.用于自动泡茶机的滤茶系统,其具有滤茶插入件、尤其根据实施形式1至9其中之一的滤茶插入件,还具有套环、尤其根据实施形式11至16的套环,其中,套环设置用于将滤茶插入件容纳到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中。

18.根据实施形式17的滤茶系统,其中,滤茶插入件具有用于容纳茶叶的内室和环绕内室的导向区段,其中,套环的滤茶插入件容纳部设置用于容纳导向区段。

19.根据实施形式17或18的滤茶系统,其中,滤茶插入件容纳部如此构造,当滤茶插入件容纳在滤茶插入件容纳部中并且锁定机构处于锁定位置下时,该滤茶插入件能够移动,尤其在垂直方向或在滤茶插入件容纳部的纵轴方向上移动。

20.系统,其包含:设置用于冲泡茶饮、具有向上打开的冲泡室的自动泡茶机,,尤其根据实施形式27至32其中之一的自动泡茶机,和与该冲泡室相匹配的滤茶系统,尤其根据实施形式17至19其中之一的滤茶系统。

21.喷头,其设置用于将水导入自动泡茶机、尤其根据实施形式27至32其中之一的自动泡茶机的冲泡室中,该喷头具有多个排放喷嘴,其如此设置,当喷头位于向上打开的冲泡室上时,液体能够通过排放喷嘴导入冲泡室中。

22.根据实施形式21的喷头,其中,一个或多个排放喷嘴设置用于使经过此排放喷嘴喷出的液体方向倾斜向外或指向冲泡室的内壁。

23.根据实施形式21或22的喷头,其中,喷头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一排放喷嘴,其分别设置用于将液体束以相对于喷头纵轴的第一夹角从喷头中喷出,并且喷头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二排放喷嘴,其分别设置用于将液体束相对于喷头的纵轴以较大的第二夹角从喷头喷出。

24.根据实施形式21至23其中之一的喷头,其中,喷头设置用于,可选地以灌注模式或者以清洁模式运行,其中,在清洁模式下从其中一个或多个排放喷嘴中喷出的液体相比于在灌注模式下从其中一个或多个排放喷嘴中喷出的液体方向更加向外。

25.根据实施形式21至24其中之一的喷头,其中,喷头设置用于,可选地以灌注模式或者清洁模式运行,其中,在清洁模式下从其中一个或多个排放喷嘴中喷出的液体相比于在灌注模式下从其中一个或多个排放喷嘴中喷出的液体具有更高的压力。

26.根据实施形式21至25其中之一的喷头,其中,喷头具有排气开口,从而,当喷头布置在向上打开的冲泡室上时,空气能够从冲泡室中排出。

27.自动泡茶机,其设置用于自动地烹调茶饮,此自动泡茶机具有向上打开的冲泡室,具有热水输入管路,其设置用于将热水从上方导入冲泡室中,并且该自动泡茶机还具有设置在冲泡室上的排放处,通过此排放处能够将液体从冲泡室中导出。

28.根据实施形式27的自动泡茶机,进一步具有移动装置,其设置用于,使滤茶插入件、尤其根据实施形式1至9其中之一的滤茶插入件在冲泡室中移动。

29.根据实施形式27或28的自动泡茶机,其中,排放处设置用于,可选地在接取位置或在排污位置处运行,其中,通过排放处从冲泡室导出的液体在接取位置中导向茶饮接取处,在排污位置中导向废液排放处。

30.根据实施形式29的自动泡茶机,其中,排放处包含可摆动的、具有排放开口的排放短管,其能够在接取位置和排污位置之间摆动,在接取位置,排放开口位于用于集茶容器的集茶容器容纳部之上,在排污位置,排放开口位于废液开口之上。

31.根据实施形式27至30其中之一的自动泡茶机,其中,热水输入管路包含喷头、尤其根据实施形式21至26其中之一的喷头,喷头可如此置于向上打开的冲泡室上,使得液体能够从喷头导入冲泡室中,其中,喷头的其中一个或多个排放喷嘴如此布置,当喷头位于冲泡室上时,从此排放喷嘴喷出的液体指向冲泡室的内壁。

32.根据实施形式27至31其中之一的自动泡茶机,其具有控制装置,此控制装置设置用于对应于根据实施形式34至39其中之一的方法控制自动泡茶机。

33.系统,其包含:自动泡茶机、尤其根据实施形式27至32其中之一的自动泡茶机,和滤茶系统、尤其根据实施形式17至19其中之一的滤茶系统,其中,滤茶系统的套环能够安装到自动泡茶机的向上打开的冲泡室上,而且自动泡茶机的喷头又能够安装到套环上,从而液体能够从喷头经过套环导入冲泡室中。

34.用于运行自动泡茶机、尤其是根据实施形式27至32其中之一的自动泡茶机的方法,或者用于运行系统、尤其根据实施形式33的系统的方法。

35.根据实施形式34的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控制移动装置,从而为了冲泡过程而将滤茶插入件在冲泡室中向下引导以冲泡置于滤茶插入件中的茶叶,将水从喷头优选在灌注模式导入冲泡室中以冲泡茶饮,并且将茶饮从冲泡室通过排放处排放,尤其是在接取位置。

36.根据实施形式34或35的方法,其包含:控制移动装置,从而在冲泡过程结束后将滤茶插入件在冲泡室中向上移动,优选与通过排放处排放茶饮同时进行。

37.根据实施形式34至36其中之一的方法,其包含:将洗涤剂导入冲泡室中,优选将指向冲泡室内壁的洗涤剂从喷头导入冲泡室中,尤其在喷头的清洁模式中。

38.根据实施形式34至37其中之一的方法,其中,为了输出茶饮,将排放处移动到接取位置,并且为了清洁冲泡室,排放处移动到排污位置。

39.根据实施形式34至38其中之一的方法,其包含:通过用热水冲洗冲泡室而为冲泡过程预热冲泡室,在预热过的冲泡室中执行冲泡过程。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特征通过对下文中的实施例的说明阐述,其中参考附图。

在附图中示出了:

图1a-b示出了具有自动泡茶机和滤茶系统的系统的实施例,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滤茶系统的滤茶插入件,

图3示出了用于滤茶插入件的另一实施例,

图4示出了图1中的滤茶系统的套环,

图5示出了图1中的滤茶系统,

图6a-b以侧面剖视图(图6a)和仰视图(图6b)示出了图1中的自动泡茶机的喷头,

图7a-g示出了用于运行图1中的系统的方法的实施例以及

图8示出了在两个不同运行状态下的图1中的自动泡茶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具有滤茶系统20和自动泡茶机100的系统10。自动泡茶机100包含壳体110,热水供应装置112、控制装置114、操纵装置116和移动装置118安装在此壳体中。热水供应装置112可例如具有与供水管相连的直通式加热器。控制装置114可尤其具有微处理器和与其相连的存储器,其中,该存储器包含指令,在微处理器上执行这些指令引发对自动泡茶机100的控制。操纵装置116包含操纵元件,借助此操纵元件,用户可以选定自动泡茶机不同的选项。操纵装置116可例如具有触摸屏。

在壳体110上设有冲泡单元120以及布置在冲泡单元下方的茶饮接取处122。

冲泡单元120包含向上打开的、例如呈向上打开的柱状玻璃容器形式的冲泡室124以及喷头126,喷头布置在能够相对于壳体110摆动的盖子128上。

在冲泡室124的底面设有排放处130,其具有能够由控制装置114控制的阀门132。通过打开阀门132,液体能够从冲泡室124通过排放短管134输送到排放开口136。图1a示出了处于输出位置的排放短管134,在输出位置下,排放开口136定位在茶饮接取处122上方。

茶饮接取处122在输出状态的下的排放开口136下方设有用于集茶容器的集茶容器容纳部138,集茶容器例如为茶杯2或茶壶。茶饮接取处122此外优选还具有蓄水盘140,当集茶容器容纳部138未占用时,从排放开口136流出的液体可接纳在蓄水盘中。

喷头126作用为将用于冲泡过程的水导入冲泡室124中。为此目的,在壳体110中设置导管(未示出),其从热水供应装置112延伸至喷头126。借助喷头126也可将水导入冲泡室124中,从而冲洗冲泡室。喷头126也可选择性地以洗涤剂储存装置中的洗涤剂供应,从而清洗冲泡室124。

具有喷头126的盖子128可在打开位置(图1a)和关闭位置(图1b)之间摆动。在打开位置,冲泡室124上方开放,从而可将滤茶系统20装入自动泡茶机100中。在安装滤茶系统20之后,用户可将盖子128摆动到关闭位置,由此,喷头126位于冲泡室124上方,并且从而可以将水导入冲泡室124中。

滤茶系统20包含滤茶插入件200,其设置用于完全引入冲泡室124中。换而言之,滤茶插入件200的外轮廓与冲泡室124的内轮廓配合,从而使滤茶插入件200能够完全滑入到冲泡室124中。

此外,滤茶系统20还包含套环300,其设置用于容纳滤茶插入件200。换而言之,套环300的内轮廓与滤茶插入件200的外轮廓配合,从而使滤茶插入件200能够装入套环300中。

为了运行自动泡茶机100,将滤茶插入件200从下方装入套环300中(图5)并填装茶叶4。然后,在盖子128打开的状态下,将滤茶系统20装入自动泡茶机100中。通过将盖子128摆动到关闭位置(图1b),将套环300推到冲泡室124上,从而,带有茶叶4的滤茶插入件200能够进入冲泡室124中并可启动冲泡过程。

为了进行冲泡过程,通过喷头126将热水导入冲泡室124中。在冲泡过程中,借助移动装置118使滤茶插入件200在冲泡室124中多次地上下运动,从而使茶叶4更好地分散在冲泡室124中的水里。移动装置118和滤茶插入件200优选彼此磁性关联。例如,移动装置118可具有磁体,并且滤茶插入件200具有磁性材料,或者相反,从而使滤茶插入件随着移动装置118的磁体的上下移动而运动并因此在冲泡室124中移动。

在冲泡过程末,滤茶插入件200随着移动装置118再次从冲泡室124中移出并移入套环300中。同时,通过控制阀门132将制成的茶饮从冲泡室124经过排放处130输出到置于茶饮接取处上的集茶容器中,例如茶杯2或茶壶中。接着,可再次将盖子128摆动到打开位置并取出滤茶系统20。

下面详细说明系统10的各个部件以及冲泡过程的各个方法步骤:

图2以侧面的剖视图示出了滤茶插入件200。滤茶插入件200具有滤茶插入件主体202,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该滤茶插入件主体基本构造为管状并环绕形成向着滤茶插入件200顶侧开放的、用于茶叶4的内室204。内室204底面借助安装在滤茶插入件主体202上的固定的滤茶网206封闭,从而茶叶无法向下到达滤茶插入件200外部。

滤茶插入件主体202在上部区域内具有导向区段208,其外截面与冲泡室124的内截面相匹配。当滤茶插入件主体202置于冲泡室124中时,导向区段208贴靠在冲泡室124的内壁144上。

在顶侧,滤茶插入件主体202具有刮除装置210,在所示实施例中,刮除装置包含倾斜向外的刮除唇212。当滤茶插入件200放置在冲泡室124中时,刮除唇212贴靠在冲泡室124的内壁144上,从而在滤茶插入件200在冲泡室124中向上移动时,将茶叶从内壁144上刮除并通过刮除唇212的倾斜向内指向内室204的内侧面214导入内室204中。

图3示出了用于滤茶插入件250的替代性的实施例,此滤茶插入件可替代滤茶插入件200使用。滤茶插入件250与滤茶插入件200的区别在于,替代滤茶网206,滤茶插入件250具有固定环252,其能够与滤茶插入件250的滤茶插入件主体254可拆卸地、例如借助销锁连接或磁性接合装置相连。在固定环252和滤茶插入件主体254之间可夹持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滤茶网256,例如由金属编制物或纸、无纺布或纱布制成的滤茶网。滤茶网256则构成由滤茶插入件主体254环绕的内室258,茶叶4可置于此内室中。滤茶插入件250具有此优点,柔性的滤茶网256在浸入冲泡室124中的水中时向上拱起,如图3中通过虚线表示的那样。当滤茶插入件250在冲泡室124中向下移动时,柔性的滤茶网256尤其可向外拱起,从而将茶叶4从滤茶插入件250中释放。

图4以侧面的剖视图示出了滤茶系统20的套环300。在所示实施例中,套环300由基本呈管状的主体302构成,此主体环绕形成滤茶插入件容纳部304。套环300具有底面的开口306,通过此开口可将滤茶插入件200导入滤茶插入件容纳部304中。为此目的,滤茶插入件容纳部304的内侧形状与滤茶插入件200的外侧形状相匹配。图5示出了滤茶插入件200容纳在套环300的滤茶插入件容纳部304中时的情况。

为了将滤茶插入件200可逆地固定在滤茶插入件容纳部304中,在套环300的底面构造呈多个锁定爪310形式的锁定机构308,在图5中所示的锁定状态下,此锁定爪减小了底面开口306的截面,从而使滤茶插入件200形状配合地固定在滤茶插入件容纳部304中。为此目的,锁定爪310具有上贴靠面312,并且滤茶插入件200具有下贴靠面216,二者在锁定状态下如图5所示地彼此贴靠。

滤茶插入件容纳部304向下以上贴靠面312为边界。作为滤茶插入件容纳部304的上边界,套环300具有例如呈环状的上部止挡314。滤茶插入件容纳部304的高度、即在此实施例中在上部凸缘314和上贴靠面314之间的距离与滤茶插入件200如此匹配,使得在锁定机构308的锁定状态下,滤茶插入件200也能在套环300中移动。也就是说,滤茶插入件容纳部304的高度在此大于导向区段208的高度。

套环300与冲泡室124如此相匹配,使得套环300能够安装在冲泡室124之上。为此目的,套环300的底面开口306的尺寸如此确定,使套环能够在至少一段距离上套在冲泡室上。由此,底面开口306同时构成冲泡室容纳部316。在冲泡室容纳部316的区域中设置锁定爪310,锁定爪的倾斜向内延伸的底面构成促动面318,从而张开锁定爪310。下文中将进一步根据图7d说明套环300与冲泡室124的配合。

图6a-b示出了自动泡茶机100的喷头126,即一次以侧面剖视图示出(图6a)、一次以底视图示出(图6b)。喷头126具有多个第一排放喷嘴146和多个第二排放喷嘴148。排放喷嘴146,148呈环状彼此交替地布置在喷头126的底面上,从而当带有喷头126的盖子128处于关闭位置时(图1b),液体能够通过这些喷嘴引入冲泡室124中。

第一排放喷嘴146的朝向使得从此排放喷嘴中喷射出的水束150基本沿着喷头126的轴向延伸。也就是说,水束150与轴向的夹角几乎等于零。与此不同,第二排放喷嘴148的方向使得从此排放喷嘴中喷射出的水束152与轴向呈较大夹角地延伸,也就是说,方向倾斜向外。

喷头126优选可选择以灌注模式或清洁模式运行,其中,在灌注模式中,液体仅从第一排放喷嘴146中流出,并且在清洁模式中,液体也从或仅从第二排放喷嘴148中流出。因此,当喷头126处于图1b中所示的位置时,可在灌注模式下用水冲泡置于冲泡室中的滤茶插入件200的内室204中的茶叶4。在清洁模式中,可将例如水或特殊的洗涤剂等液体对准冲泡室124的内壁144。

喷头126具有排气开口154,在喷头126处于图1b所示的位置时,在将水导入冲泡室124时,空气可通过此排气开口从冲泡室124中排出。

下面描述用于运行图1a中的系统10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

在冲泡过程开始前,自动泡茶机100的用户从下方将滤茶插入件200安装到套环300中并将滤茶系统20安装到自动泡茶机100里,如图1a所示。可在此安装之前或之后将一份用于冲泡过程的散茶叶4装入滤茶插入件200中。图7a示出了在将滤茶系统20装入自动泡茶机100之后各个部件的布置。套环300借助冲泡室容纳部316安装到冲泡室124上,从而使促动面318贴靠在冲泡室124的对应的倾斜倒角156上。

当关闭盖子128时,套环300进一步向着冲泡室124底部的方向移动,从而,倾斜的促动面218在倒角156上滑动并由此使锁定爪310向外张开,如图7b中所示。盖子128可由用户手动关闭。替代地,也可通过使控制装置控制为此设置的电机,而使盖子自动完成关闭。

通过张开锁定爪310,套环300的底面开口306开放,从而滤茶插入件200进入冲泡室124中。滤茶插入件200可简单地利用重力掉落到冲泡室124中。替代地,滤茶插入件200也可由移动装置118控制而移入冲泡室124中。此外,可向下移动套环300,从而使套环的上部止挡314将滤茶插入件200推入冲泡室124中,直至滤茶插入件200磁性关联到移动装置118上。接着,滤茶插入件200可随移动装置118继续移动。

为了泡制茶饮,将热水从喷头126导入冲泡室124中。用于泡制茶饮的热水可穿过套环300导入到冲泡室124中。因此,无须为了冲泡过程而将套环300从冲泡室124上取下。

为了进行灌注,喷头优选以灌注模式运行,在灌注模式中,方向基本垂直向下的水束150从第一排放喷嘴146中喷出。以此方式可在套环300不接触热水的条件下填充冲泡室124。以此方式尤其也避免了通过套环300可能对水造成的污染。

在填充冲泡室124之后,茶叶4在水中停留设定的冲泡时间,从而使其释放所希望的量的内容物。为了更好地将内容物从茶叶中萃取出来并且为了该内容物均匀地分布在水中,可如图7c所示,在冲泡过程中借助移动装置118使滤茶插入件200在冲泡室124中多次地上下移动。以此方式使茶叶4分散在水中而不是聚集在水面上。

在设定的冲泡时间之后,也就是说,在冲泡过程结束时,通过移动装置118将滤茶插入件200以及浸泡过的茶叶4从水(或者说现在制成的茶饮)中移出,如图7d所示。制成的茶饮可通过底部的排放处130从冲泡室124导出到茶饮接取处。

上移滤茶插入件200和通过排放处130导出茶饮优选同时进行。由此方式,向下流动的水将茶叶冲到滤茶插入件200的内室204中,从而尽可能地使茶叶4不留在冲泡室124的内壁144上。可能还留在内壁144上的茶叶4在上移滤茶插入件200时通过刮除装置210从内壁144上刮除并运送到内室204中。同样,借助刮除装置210也可将留在内壁144上的水膜刮除,从而使内壁144在滤茶插入件200上移后清洁得几乎无残留物。

也可通过从喷头导入冲击水流而清洁冲泡室的内壁144。为此目的,喷头优选以清洁模式运行,在清洁模式中,倾斜向外指向内壁144的水束152(在图7d中以虚线表示)从第二排放喷嘴148中喷出。借助向下流向内壁144的水可将茶叶4从内壁144上经过刮除装置210的倾斜内侧面214而冲到滤茶插入件200的内室204中。例如可设置,在清洁模式中,优选以更高的压力使一个短的冲击水流或者多个彼此相继的冲击水流对准内壁144。

滤茶插入件200通过移动装置188优选从冲泡室124中移出并移入套环300中。一旦滤茶插入件200的上边缘贴靠在套环300的止挡314上(图7e),那么,在移动装置118继续移动时,套环300从冲泡室124上分离,从而锁定爪310解除对冲泡室124的夹持、弹回到解锁状态并从而将滤茶插入件200再次固定在滤茶插入件容纳部304中,如图7f所示。

现在可以由用户通过拿取套环300而将滤茶插入件200从自动泡茶机100中取出。无须直接抓取由于冲泡过程而可能还是热的滤茶插入件200。

为了从滤茶插入件200中去除浸泡过的茶叶4,可通过套环300翻转滤茶插入件200并例如磕碰垃圾筒边缘6。因为,套环300中的滤茶插入件容纳部304的高度大于导向区段的高度,所以,滤茶插入件200在套环300中向下滑动并撞击止挡314。由此撞击产生的冲击促进茶叶4从滤茶插入件200中脱落。在需要时,可重复此步骤,从而从滤茶插入件中去除所有茶叶4。

具有滤茶插入件200的滤茶系统20以及与其匹配的套环300使得散茶叶4能够操作简单地用于所述的自动泡茶机100中。

尤其是,套环300能够简单地定位在自动泡茶机100的冲泡室124上,并且无须直接触摸滤茶插入件200,即可将滤茶插入件200装入冲泡室124中或从中取出。此外,滤茶插入件200的结构实现了将茶叶4完全从冲泡室124中去除。此外,如图7e中所示,套环300的构造也简化了茶叶4从滤茶插入件200中的去除。

冲泡室124可优选在两次冲泡过程之间得到清洁。为此目的,可通过喷头将水或特殊的洗涤剂导入冲泡室124中。例如,自动泡茶机100可具有洗涤剂存储装置,其中可容纳洗涤剂,此洗涤剂用于清洁冲泡室124或添加到用于清洁的水中。洗涤剂可例如为除垢剂,例如柠檬酸或醋酸等酸。清洁过程也可包含多个清洁步骤,其中,至少将洗涤剂导入冲泡室124一次,并且至少使用水漂洗一次,从而从冲泡室124中去除洗涤剂残留。

在清洁过程中,喷头优选在清洁模式中运行,从而使水或洗涤剂对准冲泡室124的内壁144并由此清洁内壁。此外,排放短管134优选能够在接取位置与排污位置之间摆动,尤其借助能够通过控制装置114控制的电机摆动。在排污位置中,排放开口136优选侧面从茶饮接取处122区域摆出并且能够例如位于废液开口158之上,从而将从排放开口136中流出的液体能够导入设置在壳体110中的废水箱(未示出)中或者通过废液管道导出自动泡茶机100。控制装置114优选设置用于当执行清洁过程时将排放短管134摆动到排污位置。

替代可摆动的排放短管134,也可例如设置三通阀,借助三通阀,液体可从排放处130导向茶饮接取处122的排放开口或者导向废液排放处。

由此方式可实现,在茶饮接取处122实际仅输出茶饮,并且将冲洗液体或洗涤剂自动地导向其他位置。由此方式,例如在清洁过程中,茶杯2或茶壶可保持在茶饮接取处12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