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床上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重力被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被子是一种面积足以覆盖人体,用作睡眠时保暖的长方形床上用品。
现有的被子在使用时,常会出现肩背部没盖到被子或重力被的制作方法,或侧身时被子漏风而受凉等情况。夫妻共同使用一床被子时尤为突出,两人中间被子或重力被的制作方法悬空位置有空隙漏风、被子或重力被的制作方法内热量损失或使用者肩颈受凉。
后来出现了一种重力被,其在被子的被头部分边缘中间处设置有重力区,重力被在使用时,重力区在自重下能够下垂,以填补两人之间的空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漏风、漏热问题。
现有的重力被的制作一般为,将普通被子的被头部分的中间处开口,然后在开口处加三角形扇面(即重力区),但是,制作的重力被美观度受影响较大,重力区与被子其他部分不平整,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力被的制作方法,制作的重力被更加美观,且更加平整,提高了使用的舒适性。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重力被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作被套,将布料进行裁剪,并缝合成被套,使得被套的两边成直线时,被套的被头部分的中间区域具有被套富余部;
步骤二,被芯处理,将被芯的被头部分的中间区域进行拉薄,使得被芯中间区域具有与所述被套富余部形状大小相一致的被芯富余部,然后对所述被芯富余部进行补厚,以使得所述被芯富余部的厚度与所述被芯的其他部分的厚度一致;
步骤三,被芯填充,将经过步骤二处理后的被芯填入所述被套内;
步骤四,绗缝,将填充有被芯的被套周边固定,进行绗缝。
优选地,在步骤二中,将被芯的被头部分的中间区域进行拉薄具体为,将被芯的被头部分的中间区域放置在拉薄模具上设置的凸起的弧面上进行拉薄,所述弧面与所述被芯富余部的形状大小一致。
优选地,当被芯富余部在所述凸起的弧面上形成后,在被芯富余部覆盖被芯棉并挤压,使得所述被芯富余部的厚度与所述被芯的其他部分的厚度一致。
优选地,在步骤一中,所述被套的被头部分与本体部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制作。
优选地,将被套的被头部分与被套的本体部分分开制作,然后将被套的所述被头部分与所述本体部缝合,所述被头部分与所述本体部分内部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被芯的被芯容纳腔。
优选地,所述被头部分为裁剪为扇形,在所述本体部分靠所述被头部分裁剪为弧形,所述弧形与所述被头部分内弧形状大小相一致。
优选地,在步骤四中,进行绗缝之前,还包括将填充有被芯后的所述被套富余部折叠固定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绗缝包括绗缝花纹以及绗缝引力线。
优选地,在所述被头部分与所述本体部分之间绗缝引力线。
优选地,沿所述被头部分的内弧绗缝引力线。
本发明提供的重力被的制作方法,由于在制作被套时,在被套的被头部分的中间区域设置有被套富余部,使得被套富余部与被套为一个整体,且在被芯填充之前,将被芯进行拉薄处理,使得被芯具有与被套富余部形状大小相一致的被芯富余部,被芯富余部与被芯也为一个整体,当重力被制作完成后,重力被为一体的完整的被子,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更加美观,且使用时更加舒适;又由于被芯富余部进行了补厚处理,使得被芯富余部的厚度与被芯的其他部分的厚度一致,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更加平整,提高了使用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力被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传统被子使用时的状态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重力被的制作过程示意图;
图4为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力被的制作方法制作的重力被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作出的改进,在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之前,先对背景技术部分所提到的现有技术结合附图加以说明。
请如图2所示,图2为传统被子使用时的状态图,其中,A、B代表使用者,如夫妻。现有技术中的被套填充被芯后即为被子,现有技术中的被套的本体部分01一般为矩形,被套较短的边分别处于床头和床尾,即较短的一边靠近使用者的头部,较短的另一边靠使用者的脚部,较长的一边(即第一侧边011)处于使用者A的一侧,较长的另一边(即第二侧边012)处于使用者B的一侧。当使用者A将第一侧边011压在身下向远离使用者B的一侧滚动,且使用者B将第二侧边012压在身下向远离使用者A的一侧滚动时,本体部分01上P所示处将被拉直,从而使得使用者A与使用者B之间在P处会存在间隙,该间隙会使得被子内的热量大量流失,如果在寒冷的冬天,冷空气会从P处进入被子内,使得使用者受凉,尤其使用者A、B的肩颈处受凉严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有一种重力被,重力被由于在被子的被头部分边缘中间处设置有重力区,重力被在使用时,重力区在自重下能够下垂,以填补两人之间的空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漏风、漏热问题,因此得名重力被。
现有技术中重力被的制作过程具体如图3所示,先将在被子上的被头部分013的中间开设一开口014,然后在开口014处缝合上重力区(即富余部015),当第一侧边011与第二侧边012为直线时,富余部015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垂,对填补两人之间的空隙,即P处的空隙。
然而,采用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制作的重力被,其外观并不美观,且整个重力被的不整度不好,在使用的过程中,舒适性不好。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重力被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先制作被套,将布料进行裁剪,并缝合成被套,使得被套的两边成直线时,被套的被头部分的中间区域具有被套富余部;
S2、被芯处理,将被芯的被头部分的中间区域进行拉薄,使得被芯中间区域具有与被套富余部形状大小相一致的被芯富余部,然后对被芯富余部进行补厚,以使得被芯富余部的厚度与被芯的其他部分的厚度一致;
S3、被芯填充,将经过S2处理后的被芯填入被套内;
S4、绗缝,将填充有被芯的被套的周边固定,进行绗缝。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力被的制作方法,由于在制作被套时,在被套的被头部分的中间区域设置有被套富余部,被套富余部能够在被套的两边成直线时自然下垂,且被套富余部与被套为一个整体;在被芯填充之前,将被芯进行拉薄处理,使得被芯具有与被套富余部形状大小相一致的被芯富余部,被芯富余部与被芯也为一个整体,当重力被制作完成后,重力被为一体的完整的被子,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外观更加美观,使用时更加舒适;又由于被芯富余部进行了补厚处理,使得被芯富余部的厚度与被芯的其他部分的厚度一致,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更加平整,提高了使用的舒适性。
对于重力被,其结构上可以分为被头部分2与本体部分1,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被套的制作,其具体的过程为,将两片布料重叠放置,然后对布料进行裁剪,在裁剪的过程中,将被套的被头部分与被套的本体部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裁剪,即,进行裁剪后,单片布料上既包含有被套的被头部分,又包含被套的本体部分。将裁剪后的两片布料的边缘进行缝合,形成被套。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被套的制作也可以是,将被套的被头部分与被套的本体部分分开裁剪,即,先裁剪出被套的被头部分或者先裁剪被套的本体部分,然后将被套的被头部分与被套的本体部分进行缝合,使得被套的被头部分的内部与被套的本体部分的内部能够形成一完整的空腔,该空腔用于填充被芯。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被套的制作还可以是,将被套的被头部分与被套的本体部分分开裁剪,在填充被芯之前不对被套的被头部分与被套的本体部分进行缝合,当填充被芯之后再对填充被芯后的被套的被头部分与填充被芯后的被套的本体部分进行缝合。
其中,被套制作的过程中,当被套的被头部分与被套的本体部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裁剪时,被套的被头部分远离被套的本体部分的一边优选裁剪为弧形,且该弧形的内凹处向被套的本体部分;还可以是折线或者其他曲线。
当被套的被头部分与被套的本体部分分开裁剪时,被套的被头部分优选裁剪为扇形,且被头部分内弧的两个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与被套的本体部分的宽度相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将被芯的被头部分的中间区域进行拉薄具体为,将被芯的被头部分的中间区域放置在拼薄模具上设置有凸起的弧面上进行接薄,弧面与被芯富余部的形状大小一致。
具体的,将被芯的被头部分的中间区域放置在凸起的弧面上,然后工作人员手动将被芯进行拉动,由于被芯为棉质,因此,在工作人员对被芯进行拉动的过程中,被芯被拉动处的棉芯渐渐分离,从而使得被拉动面积变大且变薄,当拉薄处的形状与凸起的弧面相同时,停止拉动;然后在拉薄处铺上薄棉进行挤压,使得拉薄处的被芯的厚度与被芯其他处的厚度一致,以保证重力被的厚度一致,避免使用者由于重力被的厚度不一致所出现的舒适感低的情况。
当被芯进行处理后,对被套进行被芯的填充,其中,对于被套的被头部分与被套的本体部分为一整体的情况,直接一次性进行被芯填充即可;对于被套的被头部分与被套的本体部分分离的情形,分别对二者进行被芯填充,然后将填充后的被套的被头部分与被套的本体部分进行缝合。
当被芯填充完成后,即进入下一工序,绗缝,绗缝的目的有二,其一,为了使得被芯不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在被套内移动;其二,为了提高重力被的美观性。
重力被在进行绗缝时,首先,将填充有被芯的被套的周边固定,以保证在绗缝的过程中,被芯与被套不会移动,且能够保证在绗缝的过程中,被套与被芯平整;其次,将富余部(即重力区)折叠,使得填充有被芯的被套的两侧边能够形成直线,同时,将折叠后的富余部固定;最后进行绗缝。
其中,对于重力被而言,绗缝的内容不仅包括进行花纹的绗缝,还包括绗缝引力线3。
绗缝引力线,其中,对于被套的被头部分与被套的本体部分为一整体的情况,在被头部分与本体部分之间绗缝引力线,即,在本体部分的宽度变化处绗缝引力线;对于被套的被头部分与被套的本体部分分离的情形,沿被头部分的内弧绗缝引力线。
当然,引力线可以绗缝成曲线或者折线,也以绗缝成曲线与折线的组合。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