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4360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饮品冲泡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滤袋。



背景技术:

现今,咖啡为多数人喜爱的饮料,并随着人们对于饮食的要求逐渐提升,咖啡之质量及其便利性为逐渐被重视之重点。常见冲泡咖啡的方法包括以纸滴滤的方式,将袋状滤纸放置于滤杯中,再于袋状滤纸内填装咖啡粉,便可直接以热水冲淋咖啡粉,水经过咖啡粉后,其所萃取出的咖啡(萃取液)由袋状滤纸流出,藉此冲出咖啡。

为令饮用者可更方便地享受现冲之咖啡,现今市场提供一种滤挂式咖啡,以透水性的片材形成滤袋,滤袋内填装有咖啡粉,且滤袋的二侧具有吊挂结构,可直接将吊挂结构挂设于杯体的杯缘,当使用者冲泡时,直接将热水倒入滤袋中,进而萃取出咖啡。

热水是否有均匀的冲淋咖啡粉是影响咖啡风味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不论是传统的袋状滤纸、或是滤挂式咖啡的滤袋(以下统称为滤袋),于冲泡时,液体可由滤袋任何一处流出,因此有些热水可能未充分的经过咖啡粉,便从滤袋流出,造成于滤袋之不同区域所流出的咖啡(萃取液),其萃取浓度不相同。而萃取浓度不均的情形,进一步影响到咖啡的风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系在于解决传统袋状滤纸或滤袋,皆具有因冲泡不均匀,进而造成萃取浓度不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滤袋,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透水区、第二透水区和封闭部;所述的第二透水区,其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透水区,所述的第二透水区的透水度大于所述的第一透水区的透水度;所述的封闭部,连接所述第二透水区的另一端。亦即,第二透水区较第一透水区更靠近封闭部。

所述滤袋上连接有用于将所述滤袋设置于杯体上的支撑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滤袋由多个纤维片材顺序叠加形成,所述的纤维片材顺序叠加后所形成的纤维密度决定所述第一透水区及所述第二透水区的透水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透水区的纤维密度大于所述第二透水区的纤维密度;所述第一透水区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透水区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纤维片材包括至少一不织布层及至少一纸层。

进一步地,其中位于所述第一透水区的纸层的数量大于位于所述第二透水区的纸层的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滤袋还包括一开口部,位于相对于所述封闭部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滤袋还包括用于封闭所述开口部的手撕线。

进一步地,所述滤袋还包括第三透水区,配置于邻近所述开口部或所述手撕线的位置,所述第一透水区连接所述第三透水区与所述第二透水区,所述第三透水区的透水度小于所述第一透水区的透水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组件包括两片冂字型的支撑部,所述的两个支撑部的内侧分别连接于滤袋的两侧的外表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之滤袋至少可达到以下有益效果:首先,通过第一透水区与第二透水区的透水度差别,令制造者可控制液体由何处流出之位置;其次,封闭部连接第二透水区的另一端,也就是说,透水度较大的第二透水区较靠近封闭部,因此使液体可充分且均匀地流经冲泡体(如咖啡粉)后,其萃取液再集中由第二透水区流出滤袋,以维持萃取液的萃取浓度。当萃取液为咖啡时,更可进一步维持咖啡的风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之滤袋之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之滤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之滤袋之组成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之支撑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之滤袋之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

1或1a、滤袋;10、纤维片材;101、不织布层;102、纸层;11或11a、开口部;12或12a、封闭部;13、手撕线;14或14a、第一透水区;15或15a、第二透水区;16、第三透水区;2或2a、支撑组件;21、支撑部;9、杯体;91、杯缘;92、杯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较为优选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更多。

为能让贵审查委员能更了解本发明之技术内容,特举较佳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

首先,本发明之滤袋包括用于滤挂式咖啡的滤袋或是一般的袋状滤纸,以下分别以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说明之。

图1为本发明之滤袋之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之滤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滤袋1,本实施例之滤袋1系以用于滤挂式咖啡的滤袋1为例说明,滤袋1可通过一支撑组件2设置于一杯体9。具体而言,支撑组件2连接于滤袋1的两侧的外表面,使滤袋1可挂置于杯体9的杯缘91,以冲泡滤袋1内的冲泡体,而冲泡体包括但不限于咖啡粉、茶叶等,以下径以咖啡为冲泡体说明之。

详细而言,本实施例之滤袋1呈现袋体状,其一端为开口部11,另一端为封闭部12,也就是说,开口部11位于相对于封闭部12的一端,而冲泡体置于滤袋1内。一般而言,业者可将冲泡体先行放置于滤袋1中并密封,而优选的,本实施例之滤袋1还包括一手撕线13,其可以为滤袋1上呈线性排列的复数个孔洞,图1以虚线表示,以供使用者撕除。当使用者欲冲泡滤袋1内的咖啡粉时,可先将手撕线13撕除,此时,于手撕线13处形成开口部11,如图2所示。接着,通过支撑组件2将滤袋1挂设于杯体9,此时,封闭部12靠近杯体9的杯底9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相对于封闭部12的一端亦可不具有手撕线13,直接为开口部11,欲冲泡时再将冲泡体从开口部11放置于滤袋1内,本发明并不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滤袋1包括一次连接的第一透水区14、第二透水区15和封闭部12,其中,第二透水区15的一端连接第一透水区14,第二透水区15的透水度大于第一透水区14,且封闭部12连接第二透水区15的另一端,亦即,透水度大的第二透水区15相较于第一透水区14更靠近杯底92。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说的透水度的含义为水从透水区的一侧穿过滤袋进入另一侧的能力,某处的透水度越大,说明水更容易从该处穿过流出,某处的透水度越小,说明水越不容易从该处流出。

请搭配图3所示,图3为图1所示之滤袋之组成结构的示意图。又,本实施例之滤袋1系由多个纤维片材10顺序叠加形成,并通过纤维片材10顺序叠加后所形成的纤维密度,来决定第一透水区14及第二透水区15的透水度。换言之,位于第一透水区14之纤维片材10所形成的纤维密度大于位于第二透水区15之纤维片材10所形成的纤维密度,进而使第二透水区15的透水度大于第一透水区14的透水度。

优选的,本实施例之纤维片材10包括不织布层101及纸层102,且不织布层101设置于纸层102的外侧,亦即,纸层102夹于二层不织布层101之间,并可通过黏合的方式,将不织布层101与纸层102相互贴合,进而形成本实施例之滤袋1。详细而言,不织布层101的主要成分为聚烯烃系纤维或聚酯系纤维等弹性纤维,其具有透水性。另外,本实施例之纸层102具有多个孔洞,以通透液体,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不同区域顺序叠加不同数量的纸层102,进而产生不同纤维密度。举例而言,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之纤维片材10包括三张不同长度的纸层102,顺序叠加设置后形成位于第一透水区14之纸层102的数量(例如二张)大于位于第二透水区15之纸层102的数量(例如一张),进而使得第一透水区14的厚度大于第二透水区15的厚度,且第一透水区14的纤维密度大于第二透水区15的纤维密度。需说明的是,图3所示之不织布层101及纸层102的数量,仅作为示意之用,本发明并不限制其数量。

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通过在不同区域黏贴不同孔洞数量或大小的纸层101,以形成不同的透水度,本发明并不限制。举例而言,对应于第一透水区14的纸层101,其孔洞数量较少或形状较小,而对应于第二透水区15的纸层101,其孔洞数量较多或形状较大,进而使第二透水区15的透水度大于第一透水区14的透水度。

优选的,本实施例之滤袋1还包括一第三透水区16,配置于邻近开口部11或手撕线13的位置,且第一透水区14连接第三透水区16与第二透水区15。关于透水度,第三透水区16的透水度小于第一透水区14的透水度。换言之,透水度低至高依序为第三透水区16、第一透水区14、第二透水区15,亦即,越靠近封闭部12的透水度越高。

如前述,本实施例系通过纤维片材10的纤维密度决定不同区域的透水度,例如顺序叠加不同数量的纸层102,顺序叠加的厚度较厚者,其纤维密度较高,透水度较低,因此,第三透水区16的厚度大于第一透水区14的厚度,而第一透水区14的厚度大于第二透水区15的厚度,其他细节内容请参考前述,于此不加赘述。

请参考图2所示,本实施例之支撑组件2为吊挂结构,包括二片冂字型的支撑部21,而该二支撑部21的内侧分别连接于滤袋1的两侧的外表面,优选的,支撑部21是连接在第三透水区16的外侧,并可以可食用接合剂将支撑部21贴合滤袋1的第三透水区16。又,冂字型的支撑部21可将滤袋1挂设于杯体9的杯缘91,让使用者可直接冲泡滤袋1内的冲泡体(咖啡粉)。需说明的是,本发明之技术特征在于滤袋1的具有不同透水度的第一透水区14及第二透水区15,故不限制支撑组件2的构型。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组件2a亦可以为如图4所示之挂耳式的吊挂结构,图4为图2所示之支撑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需说明的是,图4显示之滤袋1与图1及图2所显示仅为构型不同,故以相同之组件标号标示之。

请参考图2所示,当滤袋1通过支撑组件2放置于杯体9时,透水度最大的第二透水区15靠近杯底92,若使用者将液体(可例如但不限于水、牛奶等)于开口部11倒入滤袋1中,液体接触冲泡体,此时冲泡体与液体充满于第二透水区15及部分第一透水区14。当液体接触冲泡体时,液体可萃取出冲泡体的物质并形成萃取液,例如利用水萃取出咖啡(萃取液),由于第二透水区15的透水度大于第一透水区14的透水度,萃取液多由第二透水区15流出。亦即,倒入的液体可充分且均匀地流经冲泡体后,并充分的萃取出冲泡体的物质后,其萃取液再集中于第二透水区15流出。如此一来,可维持萃取液的浓度,例如维持咖啡的萃取浓度,如此可以保持咖啡的风味。

又,当使用者倒入较多液体于滤袋1时,滤袋1内之水压较大,于第一透水区14内的液体仍可与此处的冲泡体接触后再流出,故萃取液仍具有一定的萃取浓度。而第一透水区14具有一定的透水度(仅需小于第二透水区15的透水度),此设计亦可避免冲泡体与液体接触的时间过长,进而造成风味改变的问题。

总的来说,当滤袋1中的液体较多时,此时整体水压较高,进而使冲泡体可溶出较多的萃取物,大部分的萃取液由第二透水区15流出至杯体9,少部分的萃取液则是由第一透水区14流出至杯体9。当滤袋1中的液体较少时,液体可缓缓流经第一透水区14的冲泡体后再流经第二透水区15的冲泡体,萃取液再由第二透水区15流出至杯体9。

如前述,第三透水区16系连接于连接部12,并且第三透水区16之透水度小,当液体倒入滤袋1时,液体不易由第三透水区16流出,换而言之,液体不易通过可食用接合剂,进而避免液体溶出塑化剂等不建议食用之物质。

图5为本发明之滤袋之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请参考图5所示。本发明之滤袋1a亦可以为袋状滤纸,并可通过滤杯等支撑组件设置于杯体。当然,本实施例之滤袋1a同样包括开口部11a、封闭部12a、第一透水区14a、及第二透水区15a。第二透水区15a的一端连接第一透水区14a,第二透水区15a的透水度大于第一透水区14a的透水度。封闭部12a连接第二透水区15a的另一端。因此,亦可控制萃取液集中于第二透水区15a流出,进而不同区域所流出之萃取液的萃取浓度,当萃取液为咖啡时,更可保持咖啡的风味。而关于第一透水区14a及第二透水区15a之不同透水度的相关技术内容,可参照第一实施例,于此不加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之滤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首先,通过第一透水区与第二透水区的透水度差别,令制造者可控制液体由何处流出之位置;其次,封闭部连接第二透水区的另一端,也就是说,透水度较大的第二透水区较靠近封闭部,因此使液体可充分且均匀地流经冲泡体(如咖啡粉)后,其萃取液再集中由第二透水区流出滤袋,以维持萃取液的萃取浓度。当萃取液为咖啡时,更可进一步维持咖啡的风味。

本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为避免赘述,并未详加记载所有可能的变化组合。然而,本领域之技术人员应可理解,上述各模块或组件未必皆为必要。且为实施本发明,亦可能包含其他较细节之习知模块或组件。各模块或组件皆可能视需求加以省略或修改,且任两模块间未必不存在其他模块或组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