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9399发布日期:2018-08-21 19:11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料容器,更加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当结合吸管使用时使吸管弯曲,从而能够方便地喝饮料,同时被设置成双重结构,因而具备保温及保冷效果的幼儿用饮料容器。



背景技术:

一般,储藏并使用包括水在内的各种饮料的饮料容器由收纳饮料的容器以及能够防止所收纳的饮料被倒到外部的盖子构成。特别是,幼儿乃至儿童使用的饮料容器大部分在盖子上具备吸管,以便于饮用饮料。

现有的幼儿乃至儿童使用的在盖子上具备吸管的饮料容器,即吸管杯中,吸管配置在与容器垂直的线上,因此幼儿乃至儿童不容易喝饮料,此外幼小的幼儿乃至儿童还会撞上吸管而受伤,因此需要对此的改善方案。

特别是,当幼小的幼儿乃至儿童把要使用的吸管结合到盖子上时,吸管自然而然地弯曲,因此需要能够提高使用者便利性的改善方案。

另外,现有的幼儿乃至儿童使用的饮料容器并不具备长时间保持饮料温度的同时易于洗涤的结构,因此需要对此的改善方案。

上述的技术结构是帮助对本发明进行理解的背景技术,并不意味着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公知的现有技术。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0001)韩国专利授权公报第10-1391409号(puttiattico.,ltd.)2014.04.25.



技术实现要素: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饮料容器,当结合吸管使用时使吸管弯曲,从而能够方便地喝饮料,同时形成为保持内杯与外杯之间间隔的双重结构,因而能够得到保温及保冷效果,并且能够稳定且方便地进行使用。

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可以提供一种饮料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用于储藏饮料;盖帽,结合于所述容器本体上,用于覆盖所述容器本体的开放的上侧部;以及吸管,可拆装地结合于所述盖帽上,用于将储藏在所述容器本体内的内容物排出到所述盖帽的外部,其中,所述盖帽上设有切开槽。

此外,优选,在所述切开槽的壁部上设有吸管弯曲引导件,以使所述吸管中露出于所述盖帽外部的部分倾斜。

此外,优选,在所述吸管弯曲引导件的下部区域即底座部上设有供所述吸管穿过的吸管孔。

更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弯曲引导件的上表面部与所述底座部平行,所述上表面部的长度小于所述吸管孔的内径。

另外,所述盖帽可以进一步包括支撑块,该支撑块设置在所述切开槽中并且与所述吸管弯曲引导件隔开,用于支撑通过所述吸管弯曲引导件进行弯曲的所述吸管。

此外,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包括:基体,其一端部配置成接近所述容器本体的内部底部;以及弯曲体,可拆装地结合于所述盖帽上,在其一侧部结合所述基体的另一端部,露出于所述盖帽外部的另一侧部通过所述吸管弯曲引导件弯曲,所述弯曲体嵌合于设置在所述盖帽上的吸管结合部中。

此外,优选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杯具备限制件,所述限制件位于所述外杯的中央部,当所述盖帽结合于外杯上并被锁定时所述限制件使其停止在规定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可拆装地结合于所述外杯上,所述外杯进一步包括手柄导件,所述手柄导件嵌入于形成在手柄上的槽中,以便将手柄安放到外杯上。

此外,可以进一步包括:密封部,用于密封所述容器本体与所述盖帽之间的间隙;顶盖,可拆装地结合于所述盖帽上,具有动物形状;以及手柄,可拆装地结合于所述外杯上。

此外,优选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由外杯以及设置在所述外杯内部的内杯构成,所述内杯具有下端呈u字形的半球形状,由不锈钢或者合成树脂材料制成,所述外杯与所述内杯彼此隔开配置,从而在外杯与内杯之间形成空间。

更优选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引导构件,用于使所述内杯与外杯隔开规定间隔,所述引导构件形成为肋,其位于所述外杯的上端,以使外杯与内杯位于同一线上的方式使内杯被安放在外杯的上端部上,并使外杯与内杯之间保持间隔以形成空间。

另外,优选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引导构件,用于使所述内杯与外杯隔开规定间隔,所述引导构件形成为弯曲部,位于所述内杯的上端部,使所述内杯的上端与所述外杯的内壁相接,并使所述上端以外的部分与外杯之间保持间隔以形成空间。

另外,优选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引导构件,用于使所述内杯与外杯隔开规定间隔,所述引导构件形成为肋,其位于所述外杯的底部,使内杯被安放在外杯的底部上,并使外杯与内杯之间保持间隔以形成空间。

另外,优选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引导构件,用于使所述内杯与外杯隔开规定间隔,所述引导构件形成为弯曲部,其位于所述外杯的底部,使所述外杯的底部对应所述内杯的下部形状以支撑所述内杯下部。

另外,优选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引导构件,用于使所述内杯与外杯隔开规定间隔,所述引导构件形成为从所述外杯朝向所述内杯方向凸出的多个内凹部,从而在所述外杯与内杯之间形成空间。

更优选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杯的上端部设有弯曲隔开部,用于使所述内杯与外杯保持规定间隔,并使所述内杯被安放在外杯上。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盖帽上设置吸管弯曲引导件,以使露出于盖帽外部的吸管区域弯曲,从而能够方便地喝饮料。进而在盖帽上设置切开槽,并在该切开槽上设置吸管弯曲引导件,从而避免吸管弯曲引导件露出于盖帽的外部,因此能够稳定地使用。

此外,通过简单而又有效的结构将外杯与内杯隔开配置,从而形成空间,由此能够得到保温及保冷效果,并且外杯和内杯容易单独使用或洗涤。

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弯曲成便于使用者饮用的角度的吸管来饮用保温或保冷的饮料,并且因简单的结构而易于使用和洗涤。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饮料容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2中示出的外杯上结合有手柄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示出的内杯的立体图。

图5是图2中示出的吸管的分解剖视图。

图6是图5中示出的吸管的使用状态图。

图7是图2中示出的盖帽的立体图。

图8是在图7中示出的盖帽上结合有吸管和顶盖的剖视图。

图9是图8中示出的结构的另一剖视图。

图10是结合于图7中示出的盖帽上的顶盖的工作图。

图11是示出容器本体与盖帽之间设有密封部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图2中示出的外杯的立体图。

图13是概略示出使内杯与外杯隔开的引导构件支撑内杯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使内杯与外杯隔开的引导垫的示意图。

图15是概略示出使内杯与外杯隔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6是概略示出使内杯与外杯隔开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7是概略示出使内杯与外杯隔开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8是概略示出使内杯与外杯隔开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饮料容器

100:容器本体110、110b、110c、110d:外杯

111:引导构件112:限制件

113:手柄导件114:肋

115:支撑部116:内凹部

120、120a、120c、120d:内杯121:刻度标识部

122:弯曲部123:弯曲隔开部

124:弯曲部200:盖帽

210:帽体211:底座部

212:吸管孔213:球顶部

214:切开槽215:结合槽

216:限制件凸起217:吸管结合部

220:吸管弯曲引导件230:支撑块

300:吸管310:基体

320:弯曲体321:结合凸起

322:狭缝323:手把

400:密封部410:密封体

420:凸起手柄500:顶盖

510:顶盖体520:结合轴

600: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充分理解本发明和本发明的动作上的优点以及通过实施本发明所达成的目的,必须参照例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附图以及附图中所记载的内容。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从而详细说明本发明。各附图中提示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件。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饮料容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图2中示出的外杯上结合有手柄的示意图,图4是图2中示出的内杯的立体图。

此外,图5是图2中示出的吸管的分解剖视图,图6是图5中示出的吸管的使用状态图,图7是图2中示出的盖帽的立体图,图8是在图7中示出的盖帽上结合有吸管和顶盖的剖视图,图9是图8中示出的结构的另一剖视图。

另外,图10是结合于图7中示出的盖帽上的顶盖的工作图,图11是示出容器本体与盖帽之间设有密封部的剖视图。

此外,图12是示出图2中示出的外杯的立体图,图13是概略示出使内杯与外杯隔开的引导构件支撑内杯的示意图,图14是示出使内杯与外杯隔开的引导垫的示意图。

图15是概略示出使内杯与外杯隔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6是概略示出使内杯与外杯隔开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7是概略示出使内杯与外杯隔开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8是概略示出使内杯与外杯隔开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如这些图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饮料容器1具备:容器本体100;盖帽200,其结合在容器本体100上,用于覆盖容器本体100的开放的上侧部,设有切开槽214;吸管300,可拆装地结合于盖帽200上,用于将储藏在容器本体100内的内容物排出到盖帽200的外部;密封部400,用于密封容器本体100与盖帽200之间的间隙;顶盖500,可拆装地结合于盖帽200上,具有动物形状;手柄600,可拆装地结合于外杯110上。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手柄600配置在容器本体100与盖帽200之间,并且可拆装地结合于外杯110上,从而容易洗涤,并且根据用途,没有手柄时也能够使用容器。

如后述,本实施例中,当手柄600结合到外杯110上时,可通过图3中示出的外杯110的手柄导件113容易地进行安放。

如图2以及图6所示,容器本体100构成为包括外杯110和内杯120的双重结构,通过后述的引导构件111等结构将外杯110与内杯120隔开配置,从而形成空间,因此具有保温及保冷效果,并且防止在容器外部发生结露现象。

进而,如图3以及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外杯110上设有限制件112以及手柄导件113。本实施例中将盖帽200结合到外杯110上并锁定时,限制件112位于外杯110的正面中央部,因此能够方便地区分前后两面。此外,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手柄导件113嵌入到手柄600的槽中,因此能够将手柄600方便地安放到外杯110上。

并且,本实施例中外杯110可以由透明的塑料材料或硅材料等制成,外杯110上可以设有设置在内杯120上的刻度标识部121。

此外,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没有内杯120的情况下单独使用外杯110。

本发明中容器本体100的内杯120可以由不锈钢或者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特别是当由不锈钢材料形成时,能够在喝饮料的过程中不受因塑料而产生的环境激素的影响,并且提高洗涤时的卫生性。

此外,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内杯120的内壁上设有标识容量的刻度标识部121,从而能够方便地确认容量。

此外,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内杯120具有u字形的半球形状,使得储藏的饮料聚集在半球中间,从而能够全部喝完,并且由于呈圆形而易于洗涤,此外通过u字形状在与外杯之间形成空间,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保温及保冷效果。

本实施例中,通过后述的多个引导构件111等将内杯120卡在外杯110的内部,从而在内杯120与外杯110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

本发明中盖帽200可以可拆装地螺纹结合于外杯110上,可以组装吸管而使用,其用于使吸管300弯曲规定角度,以便于使用者饮用饮料。

如图7以及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盖帽200包括:帽体210;吸管弯曲引导件220,设置在帽体210的切开槽214中;支撑块230,设置在切开槽214中并且与吸管弯曲引导件220隔开,用于支撑通过吸管弯曲引导件220弯曲的吸管300。

如图7所示,盖帽220的帽体210包括:底座部211;以及球顶部213,其沿着远离容器本体100底部的方向凸出于底座部211,设有切开槽214。

本实施例中底座部211可以螺纹结合于容器本体100的上侧部,以覆盖容器本体100的上侧部,并且具备吸管孔212,如图7所示。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球顶部213具有小于底座部211的直径,并且朝向顶盖500凸出,在其中央部设有切开槽214。

此外,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球顶部213上设有结合槽215,并且如图9所示,该结合槽215被提供为顶盖500的结合轴520的嵌合场所。

进而,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在球顶部213的上端中央部彼此隔开地设置一对限制件凸起216。如图10的(a)以及(b)所示,本实施例中当旋转顶盖500而开启时,一对限制件凸起216位于盖帽200的上端中央部,因此即便在开启顶盖500时也能够显现出简洁的外观。

并且,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在球顶部213的内部设有吸管结合部217,吸管300可拆装地嵌合于吸管结合部217中。本实施例中吸管结合部217可以具有呈圆形且中空的通道形状。

此外,本发明具备当将一字形的吸管组装到盖帽上时使吸管向前弯曲规定程度,以便于喝饮料的特征结构。即,如图7以及图8所示,本发明的盖帽200的吸管弯曲引导件220设置在球顶部213的切开槽214中,当将吸管300结合到盖帽200上时使露出于盖帽200外部的吸管300区域弯曲,以便于使用者喝饮料。

如图7以及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吸管弯曲引导件220呈扁平的三角形凸起形状,其角度θ优选为30度至45度。即,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吸管弯曲引导件220的上表面部可以平行于底座部211,并且从与吸管300的弯曲体320相接的区域朝向球顶部213的内壁倾斜,吸管弯曲引导件220的上表面部可以小于吸管孔212的直径。通过这种结构,本发明使吸管向前弯曲,以便于喝饮料。

如图7以及图8所示,盖帽200的支撑块230设置在切开槽214中并且与吸管弯曲引导件220隔开,其支撑通过吸管弯曲引导件220弯曲的吸管300区域。其结果,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能够将弯曲的吸管300区域稳定地配置在支撑块230与吸管弯曲引导件220之间。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块230的体积可以大于吸管弯曲引导件220的体积。

另外,如图8所示,吸管300结合于球顶部213的吸管结合部217中,而在结合到盖帽200之前呈直线状,如图5所示。

如图5以及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吸管300包括:基体310,其一端部配置成接近容器本体100的内部底部;弯曲体320,如图8所示,其下侧部与基体310的上端部结合,露出于盖帽200外部的上侧部通过吸管弯曲引导件220弯曲。

如图5所示,吸管300的基体310可以可分离地嵌合在弯曲体320的下侧部。

如图8所示,在吸管300的弯曲体320下侧部设有结合凸起321,该结合凸起321嵌合在球顶部213的吸管结合部217中。

此外,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弯曲体320的上端部被封闭,在被封闭的区域设有切开的狭缝322,以使饮料通过。本实施例中能够通过狭缝322防止饮料流出。即,狭缝322仅在喝饮料时因压力而张开,不喝饮料时则防止空气流入,因此饮料无法流出。

进而,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弯曲体320上设有手把323,从而能够方便地从盖帽200分离吸管300。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吸管300,特别是其中弯曲体320优选由具有柔韧性的硅材料制成,以便通过吸管弯曲引导件220弯曲。

如图8至图10所示,本发明中顶盖500可以覆盖盖帽200的一部分区域,并且本实施例中顶盖500包括:顶盖体510,覆盖盖帽200的一部分区域;结合轴520,设置在顶盖体510的下侧部。

如图1所示,顶盖500的顶盖体510可以形成为动物形状。除此之外可以形成为机器人形状等幼儿或小孩子们喜欢的形状等各种形状,也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选择交替使用多种形状的顶盖。

顶盖500的结合轴520可以设有一对,并且如图9所示,可以可拆装地嵌合于设置在球顶部213上的结合槽215中。

另外,如图11所示,本发明中密封部400结合于盖帽200的下侧内部,并紧贴于外杯110和内杯120的上端部,从而防止饮料流出。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密封部400包括:密封体410,具有呈圆形但中央部空洞的环形状;凸起手柄420,设置在密封体410上,使得方便夹住并拔出密封体410。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密封体410可以具有同时覆盖外杯110上端面和内杯120上端面的宽度。其结果,本实施例中除了内杯120之外在外杯110的内部装饮料并使用时也能够防止饮料流出。

此外,本实施例中密封部400优选由硅材料制成。

另外,本发明的饮料容器中存在使内杯与外杯隔开规定间隔,以使保温及保冷效果极大化的特征结构。

首先,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中容器本体100的外杯110上设有呈肋状的多个引导构件111。本实施例中多个引导构件111使外杯110与内杯120隔开规定间隔以形成空间,并引导内杯120使其位于外杯110的内部中央。还如图6所示,本发明中通过多个引导构件111使内杯120与外杯110隔开规定间隔,由此能够使内杯120内的饮料长时间保持温度,并且内杯120精确地位于外杯110的中央,在使用吸管喝饮料时吸管位于内杯120的中央,从而能够将饮料全部喝完。

此外,为了可靠地安放内杯,优选形成三个以上的肋。

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实施例中多个引导构件111的最上端高度优选为,当结合外杯110与内杯120时使内杯120的最上端不超过外杯110的最上端。优选,所述引导构件111位于外杯110的内部上端部,并且具有以使外杯110与内杯120位于同一线上的方式使内杯120安放在外杯110上,并使外杯110与内杯120之间保持间隔的肋形状。例如,引导构件111可以比内杯120低相当于最上端弯折面厚度的高度,并且朝向杯子内部凸出相当于内杯120弯折面宽度的程度。

此时,如图13至图18所示,优选设置内杯的上端部朝向内杯的外侧方向弯折而形成的弯曲隔开部。形成在内杯上的该弯曲隔开部用于使所述内杯与外杯隔开规定间隔,并使所述内杯被安放在外杯上。如图13所示,所述弯曲隔开部可以朝向内杯的外侧方向弯折90度之后再弯折180度而形成为弯折两次的形状,或者如图14所示,可以形成为朝向内杯的外侧方向卷成圆形的形状。

此外,如图14所示,也可以包括设置在外杯110与内杯120之间以保持外杯110与内杯120之间的间隔并进行密封的引导垫111',以替代多个引导构件111。如图14所示,引导垫111'是位于内杯120弯折面的下端,且位于外杯110与内杯120之间,以使外杯110与内杯120隔开,并且对内杯120与外杯110进行结合并密封其间隔的密封构件。

此外,如图15至图18所示,可以添加其它特征结构,以在外杯110、110b、110c、110d与内杯120、120a、120c、120d之间形成空间,以替代本实施例的多个引导构件111。

下述的特征结构与上述的多个引导构件111一样,使内杯与外杯隔开规定间隔,以使内杯内的饮料长时间保持温度,并使内杯精确地位于外杯的中央,从而在使用吸管喝饮料时使吸管位于内杯的中央,以便将饮料全部喝完。

具体而言,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包括位于内杯上端部的弯曲部122,作为使内杯与外杯隔开规定间隔的引导构件。该弯曲部用于使内杯的上端与外杯的内壁相接,并使所述上端以外的部分与外杯之间保持空间。

即,可以形成为在内杯120a的上端部使内杯的外壁与外杯110的内壁上端部相接的直径,以便能够进行固定,而其下部弯曲,使得内杯下部的内径小于上端部的内径,从而在外杯110与内杯120a之间形成空间。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也优选设置内杯的上端部朝向内杯的外侧方向弯折而形成的弯曲隔开部,如图13至18所示。形成在内杯上端部的该弯曲隔开部用于使所述内杯与外杯隔开规定间隔,或使所述内杯被安放在外杯上。如图13所示,所述弯曲隔开部可以朝向内杯的外侧方向弯折90度之后再弯折180度而形成为弯折两次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当形成为外杯的上端低相当于内杯的最上端弯折面厚度的高度,并且凹陷相当于内杯的弯折面宽度的程度的形状时,内杯的弯曲隔开部能够被可靠地固定并安放,因此更为优选。

此外,如图16所示的实施例,作为使内杯与外杯隔开规定间隔的引导构件,可以在外杯110b的底部设置多个肋114,以在外杯110b与内杯120之间形成空间。

即,图16所示的引导构件114位于外杯的底部,并且具有使内杯被安放在外杯的底部上并使外杯与内杯之间保持间隔以形成空间的肋形状。具体而言,具有对应于内杯下端部形状的凹陷形状,以便能够安放内杯,并且形成为使内杯被安放且不晃动的形状。

此外,为了可靠地安放内杯,优选形成三个以上的肋。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也优选设置内杯的上端部朝向内杯的外侧方向弯折而形成的弯曲隔开部,如图13至18所示。形成在内杯上的该弯曲隔开部用于使所述内杯与外杯隔开规定间隔,或使所述内杯被安放在外杯上。如图13所示,所述弯曲隔开部可以朝向内杯的外侧方向弯折90度之后再弯折180度而形成为弯折两次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当形成为外杯的上端低相当于内杯的最上端弯折面厚度的高度,并且凹陷相当于内杯的弯折面宽度的程度的形状时,内杯的弯曲隔开部能够被可靠地固定并安放,因此更为优选。

进而,如图17所示的实施例,作为使所述内杯与外杯隔开规定间隔的引导构件,可以设置支撑部115,所述支撑部115具有弯曲部形状,以便所述外杯的底部对应所述内杯的下部形状而支撑所述内杯的下部。

即,本实施例中在外杯110c的下侧部设置用于支撑内杯120c下侧部的支撑部115,从而在外杯110c与内杯120c之间形成空间,而外杯的底部形成为对应于内杯的下部底面形状的形状,具有与内杯的u字形半球形状相同的形状,因此具有将内杯直接安放在外杯的下部半球形状上并进行固定的结构。

此外,本实施例中也在内杯120c的上端部设置使内杯120c从外杯110c的内壁隔开的弯曲隔开部123,如图17所示,所述弯曲隔开部可以朝向内杯的外侧方向弯折90度之后再弯折180度而形成为弯折两次的形状,或者如图14所示,可以形成为朝向内杯的外侧方向卷成圆形的形状。

最后,如图18所示的实施例,作为使内杯与外杯隔开规定间隔的引导构件,可以设置从外杯朝向内杯方向凸出的多个内凹部形式的引导构件116。

即,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外杯110d上设置朝向内杯120d方向凸出的多个内凹部116,从而在外杯110d与内杯120d之间形成空间的同时固定内杯。

此外,为了可靠地安放内杯,优选形成三个以上的内凹部,并且优选构成为在上侧设置两个,在下侧设置一个的能够使注塑物上下脱离的结构。

此外,优选包括位于内杯上端部的弯曲部124,从而通过内杯的弯曲部124更加可靠地安放在外杯的内凹部116上。即,虽然也能够通过外杯的内凹部116达到保持外杯与内杯之间间隔的效果,但当同时形成内杯的弯曲部124时,弯曲部124的下端部被安放在内凹部116的上端部上,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实现固定及保持间隔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例中也优选设置内杯的上端部朝向内杯的外侧方向弯折而形成的弯曲隔开部,如图13至图18所示。形成在内杯上的该弯曲隔开部用于使所述内杯与外杯隔开规定间隔,并使所述内杯被安放在外杯上。

如上所述,本发明中在盖帽上设置吸管弯曲引导件,以使露出于盖帽外部的吸管区域弯曲,从而能够方便地喝饮料。进而在盖帽上设置切开槽,并在该切开槽中设置吸管弯曲引导件,从而避免吸管弯曲引导件露出于盖帽的外部,因此能够稳定地使用。

此外,本发明中通过简单的结构将外杯与内杯隔开配置,以形成空间,由此得到保温及保冷效果,从而防止结露现象,并且外杯和内杯能够单独使用及洗涤。

如此,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记载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及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以及变形。因此这样的修改例或者变形例都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