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防霉筷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8623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双重防霉筷篼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厨具领域,特别是双重防霉筷篼。



背景技术:

现有的装筷子的筷篼,都是一个金属制品或塑料制品,底下有孔洞,四周是框格组成的围栏。这类筷篼沿用时间很久,挂在墙上或放在厨台上就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现在用金属筷子和塑料筷子的人少了,大多改用竹筷,少数用木筷。竹、木筷以下统称竹筷。因为竹筷是环保产品,所以一直受欢迎,但是竹筷在饭后清洗后,一把放进筷篼内,大部分水从筷篼底下流出,而筷子叠靠在一起,筷子与筷子叠靠面间的水虽然不多,但在短时间很难自然消失干净。一日三餐,等下一顿吃饭时,取出筷子,筷子的中间及下段还是湿的。久而久之,竹筷下方变黑,即生出一层霉菌。尽管每顿饭后都反复搓洗。但筷子下段仍带黑色。黑色是洗不掉的,既不好看,又不卫生。这种霉菌对人健康是有害处的。有一种由主框架和附框架连在一起的筷篼,多数筷子放入主框架,少数需要分开隔离的筷子放入附框架。结果,主、附框架中的竹筷都发霉变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筷篼的不足,提出了能够防止主、附框架中竹筷霉变的双重防霉筷篼,以下简称筷篼。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双重防霉筷篼,包括主框架、附框架、挂扣、上分格、下分格、拨头、导向装置、分隔块。主框架内设置有上分格和下分格,二层分格尺寸相同。上分格固定在主框架中部。下分格安装在主框架下方,下分格是可以上下移动结构。下分格四个角与主框架的四条棱边之间安装有导向装置。下分格的左、右两边连接固定有拨头。下分格左右两边的拨头对应的主框架的围栏的栅条上设置有卡凸。每个附框架与主框架连接在一起。每个附框架中都有二块分隔块。每个附框架中只能放入一双筷子。每上、下二块分隔块侧边只能放入一根筷子。主框架放入筷子前,先把下分格拨动上行到与上分格靠近定位,一手拿一把筷子,使筷子下方在主框架上口内,手一边移动,一边同步放下筷子,用手抓摆几下筷子上端,待筷子多数落入两层分格后,把主框架内冒得高的筷子取出,分次插入两层分格的空格中,把下分格拨向下方到位。上分格固定在主框架的四条棱边中部。下分格左右两边的拨头冒出主框架左右两边围栏的栅条之外。导向装置由下分格的四个角上固定的导管组成,主框架的棱边穿在导管中,导管可以沿棱边上下滑动。挂扣连接在附框架上。多数筷子放入主框架中,需要分离的筷子放入附框架中。分隔块上方制成三角形楔状。每个附框架上的二个分隔块固定在附框架正中的前后栅条上。附框架比主框架高。

筷篼有主框架和附框架两个框架。主框架和附框架连在一起。附框架连接在主框架后边。附框架高于主框架。多数筷子放入主框架,少数几双需要隔离的筷子放入附框架。主框架内设置了上分格和下分格。上分格和下分格是尺寸完全相同的网格。网格的孔洞比竹筷略大。上分格固定在主框架中部,下分格四个角与主框架中四条棱边之间有导向装置。下分格左右两边连接有拨头。主框架中左右两边的围栏下方是竖直向下的栅条,拨头冒出在栅条之外,使用者两手拨动拨头向上,可以把下分格上提靠拢上分格。下分格左右两边的拨头对应的主框架的围栏的栅条上设置有卡凸,当拨头上移时,使用者的手指适当用力,拨头即通过卡凸,拨头被卡凸卡住,只要不下按拨头,下分格不会落下。这时,下分格与上分格基本靠拢,两个分格上的孔洞完全对正。筷子头的外圆尺寸略小于上、下分格各网格的孔洞尺寸,并且筷子大头那一端有倒角,很容易落入孔洞。使用者一手抓一把筷子,使筷子下端全部竖直向下,在主框架上口内,距上分格有少量高度。一边左右、前后移动,一边同步松手放下筷子。再用手抓摆几下筷子上端,多数筷子已通过两分格的网格,落到筷篼底架上。这时,少数没有落进上、下分格网格中的筷子比已插进两分格网格的筷子要高出一截,使用者用一只手方便地抓出高出的筷子,插入空出的网格中。随后,两手用手指按下下分格到位,两点决定一直线,下分格下移后,每根筷子都竖直向下。每根筷子即相互分开一定间隙。水很容易落下,少量湿润的水痕两个小时内也很快会自然干燥消失。

附框架是只能放入一双筷子的小框架。几个附框架在主框架后边连成一排。挂扣连接在附框架上。在每个附框架中设置有上、下二个分隔块。分隔块固定在附框架正中前后的栅条上。分隔块上方制成三角形。每上、下二个分隔块侧边只能插入一根筷子。使用者拿起一双筷子,如同吃饭时夹一颗绿豆那样把二根筷子下端分开,放入附框架上口,直接下移一下,松手就把筷子插进上、下分格两边。每根筷子相互分开,很容易干燥。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主框架内设置了上、下二层分格,上分格固定在主框架的围栏中部,下分格可以上下移动。当二个分格靠拢时,从主框架上方放入筷子,筷子很容易落进两分格的网格中,如果下分格不上移,两个分格相距太远,则筷子从上分格的网格中落入后,很难自然对正下分格相应的网格而东偏西倒,造成筷子下端面抵在下分格相应网格的格条上,严重干扰其他筷子的顺利落入两分格的网格。所以,上分格固定,下分格可以移动靠拢上分格,相当于一个分格,使用者使用时很顺利把筷子落入各网格中,比使用者一根一根把筷子插入分开很远的上、下分格各网格要快很多倍。如果只设置一个网格,筷子还是会出现歪倒靠拢的情况,根本不能充分使筷子干燥。2、在附框架中设置了上、下分隔块,每个分隔块上方的三角形楔块尖部向上。很容易把并排放下的筷子分开。附框架上口比二根筷子合在一起要适当宽些。使用者拿起一双筷子,如夹一颗绿豆那样,略微把筷子下方分开一点,下插,松手,二根竹筷就被分隔块自然分开。不用一根一根插筷子,使用方便、快捷。使附框架中的筷子也很快干燥,不生霉。3、本发明使主框架、附框架中的筷子都能单根快速分开,具有双重防霉功能。使环保竹筷洗后放入筷篼,水分容易流出,竹筷之间不相互靠拢,竹筷四周与空气接触,干得快,防止了筷子生霉,有利人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是双重防霉筷篼整体结构图。

图2是卡凸卡住拨头情况图。

图3是单个附框架内安装分隔块结构图。

图4是图1中的正面图。

附图中:导管1、下分格2、上分格3、主框架4、附框架5、分隔块6、挂扣7、附底架8、卡凸9、拨头10、栅条11、主底架12。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是双重防霉筷篼整体结构图。图1中,五个附框架5都连接在主框架4后边。主框架4由前、后、左、右四边的围栏和主底架12组成。主底架12是光滑的细小网格。附底架8设置在附框架5下端。附框架5高于主框架4。主框架4与附框架5之间共有一边围栏。附框架5后围栏的上框条上连接有挂扣7。为了图面清晰,主框架4的前、后围栏的栅条未画出,只画出了左、右两边的部分栅条11。上分格3固定在主框架的四条棱边上。下分格2的四个角上设置有导管1。导管1安装在主框架4的四条棱边上,可以上下移动。这就是下分格2的导向装置。上分格和下分格上有相同的网格,网格的孔洞尺寸比相应放入的竹筷大的那一头略大。竹筷大的那一端头有倒角,很容易落入、穿过网格。下分格2左右两边中间各固定有一段拨头10,拨头10穿过主框架左、右围栏的栅条11,冒出在外面,方便使用者上下拨动。

图2中,是卡凸卡住拨头情况图。卡凸9是主框架左、右围栏的栅条11中间二根较小栅条制成如图2中形状,这二根栅条是不锈钢弹性材料。当拨头10被拨动向上,经卡凸处,稍一用力,拨头就通过卡凸被定位。图2中,每根弹性材料各有一个相对的凸起结构,将拨头向上拨,拨到凸起上方即定位。

图3中,是单个附框架内安装分隔块结构图。每个附框架5四边的围栏是栅条11,栅条11下端连接有附底架8。附框架中安装有上、下二个分隔块6。分隔块6固定在附框架正中前后的栅条11上。图3中为了显现分隔块,部分栅条作折开画出。分隔块6上方制成角度小的三角形。一双筷子很容易被分隔开。

图4中,是图1中的正面图,即主视图,也是下分格上下移动示意图。

主框架使用过程:使用者两手用拇指扣住主框架左右围栏的上边的框条,用食指拨拨头向上,使下分格上移到位,即被卡住,下分格靠拢上分格,即图4中下分格实线显示位置。使用者把筷子洗干净后,一手拿一把竹筷,竹筷的大头那一端向下,从主框架上方左、右、前、后,一边慢慢移动,一边同步慢慢松手,使竹筷落下,随后,用手抓摆几下筷子上端。多数竹筷已落入到上、下分格下边,落在主框架的主底架上。少数没落入两分格下边的竹筷要比落下的竹筷高出一截。一手把高出一截的竹筷抓出,从出现上分格上空格较多地方开始,分次放下,剩余的分别插入空格中。拨动拨头向下到位,下分格即向下移动到位,如图4中下分格下降后的虚线位置。两点决定一条直线。这时,每根筷子即被上、下分格独立分隔开,每根都竖直向下,筷子间不相互靠在一起,筷子间的水会很快流下,自然晾干,防止霉变发生。附框架使用时,使用者拿起一双筷子,把每双筷子下端略微分开一点,如同吃饭时夹起一颗绿豆那样。把一双筷子从附框架上口一下插下,松手就完成。分隔块自然把二根筷子隔到左、右两边各一根。用不着使用者一根一根去插筷子。使用方便、快捷。被分开的二根竹筷,很容易自然干燥,不会生霉。

本发明具有的主框架和附框架都能把竹筷单根分离放置,具有双重防霉功能。

筷篼的主、附框架可以用不锈钢条或塑料制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