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电动窗帘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磁性轨道开合式窗帘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开合式电动窗帘大多数是采用交直流电动机驱动和专用皮带传动的轨道结构,电动窗帘的轨道安装非常麻烦,首先必需按实际尺寸进行精确的定制,安装时由于现场的误差很容易出现皮带卡死或绷断的现象,同时,电动机的驱动体积大、质量重、成本高。另外,由于轨道中具有复杂的传动机构,其安装、调试是非专业人士难以实施的,而且必需在装修前就要确定。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智能化产品的应用推广,已经装修后的房屋也需要升级电动窗帘,但是这将对原有装修造成破坏,且造价费用不菲。因此,这些都是传统电动窗帘难以大面积推广的主要技术障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电磁驱动控制窗帘开合的窗帘驱动装置。
技术方案:一种磁性轨道开合式窗帘驱动装置,包括磁性窗帘轨道、电磁驱动机构和滑动挂接件,所述电磁驱动机构通过滑动挂接件活动挂接在所述磁性窗帘轨道中,所述电磁驱动机构与所述磁性窗帘轨道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磁性窗帘轨道外壁上嵌入有至少两组以上极性相反且水平排列的永磁铁块。
所述电磁驱动机构包括壳体、电磁铁、电磁铁驱动电路、处理器控制电路;所述电磁铁与所述永磁铁块之间对应设置且留有空隙;
所述处理器控制电路与电磁铁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电磁铁驱动电路与电磁铁电性连接;所述电磁驱动机构通过电磁铁驱动电路对电磁铁的通断电、控制电磁驱动机构在所述磁性窗帘轨道上的磁悬浮式自行滑动。
优选的,所述永磁铁块包括第四永磁铁块、第二永磁铁块、第一永磁铁块、第三永磁铁块,依次嵌入磁性窗帘轨道外壁。
优选的,所述电磁铁包括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第三电磁铁,所述第三电磁铁、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依次设于壳体上,所述电磁铁驱动电路分别与第三电磁铁、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磁性窗帘轨道是直接在轨道外壁上嵌入永磁铁块的一体化结构,或是将永磁铁块以附加的永磁铁部件方式与窗帘轨道的结合体,包括焊接、铆接、卡接或黏贴。
优选的,所述滑动挂接件包括滑轮和支架,所述滑轮套接在所述磁性窗帘轨道上,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滑轮活动连接,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电磁驱动机构的壳体上。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端头上至少有一个挂孔。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电磁驱动技术方案,解决了普通开合式窗帘轨道的复杂的安装结构及常规驱动电机的高成本、大体积问题,特别是针对装修后的窗帘升级改造,在无需专业人员安装的前提下,很容易地将普通的窗帘升级成为电动窗帘,因此,本发明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普及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磁性窗帘轨道1、电磁驱动机构2、滑动挂接件3、第一永磁铁块11、第二永磁铁块12、第三永磁铁块13、第四永磁铁块14、壳体21、第一电磁铁221、第二电磁铁222、第三电磁铁223、电磁铁驱动电路23、输出控制单元231、驱动电源232、处理器控制电路24、微处理器241、通讯收发单元242、挂孔25、滑轮31、支架32。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见图1所示,一种磁性轨道开合式窗帘驱动装置,包括磁性窗帘轨道1、电磁驱动机构2和滑动挂接件3,所述电磁驱动机构2通过滑动挂接件3活动挂接在所述磁性窗帘轨道1中,所述电磁驱动机构2与所述磁性窗帘轨道1之间保持平行的微小间隙,以实现磁悬浮式的自行滑动。
所述磁性窗帘轨道1外壁上嵌入有至少两组以上极性相反且水平排列的永磁铁块或其它高磁性材料。
所述电磁驱动机构2包括壳体21、电磁铁、电磁铁驱动电路23、处理器控制电路24,所述电磁铁与所述永磁铁块之间对应设置且留有空隙;所述处理器控制电路24与电磁铁驱动电路23电性连接,所述电磁铁驱动电路23与电磁铁电性连接;所述电磁驱动机构2通过电磁铁驱动电路23对电磁铁的通断电、及极性反转的周期控制电磁驱动机构2在所述磁性窗帘轨道1上的磁悬浮式自行滑动。
所述磁性窗帘轨道1是直接在轨道外壁上嵌入永磁铁块的一体化结构,或是将永磁铁块以附加的永磁铁部件方式与窗帘轨道的结合体,包括焊接、铆接、卡接或黏贴。
所述滑动挂接件3包括滑轮31和支架32,所述滑轮31套接在所述磁性窗帘轨道1上,所述支架32的一端与所述滑轮31活动连接,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电磁驱动机构2的壳体21上。
所述壳体21的端头上至少有一个挂孔25,用于挂接窗帘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性窗帘轨道1外壁上至少依次嵌入有第四永磁铁块14、第二永磁铁块12、第一永磁铁块11、第三永磁铁块13等两组以上极性相反且水平排列的永磁铁块。
所述电磁驱动机构2包括壳体21、第一电磁铁221、第二电磁铁222、第三电磁铁223、电磁铁驱动电路23、处理器控制电路24。所述电磁铁驱动电路23包括输出控制单元231和驱动电源232,所述处理器控制电路24包括微处理器241和通讯收发单元242。
所述输出控制单元231有A、B、C三个输出端口分别与第一电磁铁221、第二电磁铁222、第三电磁铁223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源232为输出控制单元提供驱动直流电源。
所述第三电磁铁223、第一电磁铁221、第二电磁铁222依次设于壳体21上,并接近所述磁性窗帘轨道外壁的永磁铁块。所述处理器控制电路24与电磁铁驱动电路23电性连接,所述电磁铁驱动电路23分别与第三电磁铁223、第一电磁铁221、第二电磁铁222电性连接。
第四永磁铁块14与第三电磁铁223对应设置,第二永磁铁块12、第一永磁铁块11与第一电磁铁221对应设置,第三永磁铁块13与第二电磁铁222对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四永磁铁块14上面为N极、下面为S极,第二永磁铁块12上面为S极、下面为N极,第一永磁铁块11上面为N极、下面为S极,第三永磁铁块13上面为S极、下面为N极。
当处理器控制电路24中的微处理器241接收到来自与通讯收发单元242发出的控制指令时,通过电磁铁驱动电路23中的输出控制单元231分别控制其A、B、C三组控制端口的驱动供电的输出状态,A、B、C控制端口则分别对第一电磁铁221、第二电磁铁222、第三电磁铁223实施通电、断电、极性反转等状态的控制。当输出控制单元231的任意控制端口为接通状态时,该端口所对应的电磁铁获得由电磁铁驱动电路23中的驱动电源232所提供的直流供电,此时该控制端口连接的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并依据该控制端口输出的电源极性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磁极性。
当第一电磁铁221通电,且其两个端头的磁极性分别与第一永磁铁块11、第二永磁铁块12的磁极性相同时,由于同极性的排斥作用,至电磁驱动机构2处于静态悬浮状态,与此同时,当第二电磁铁222通电并与第三永磁铁块13处于相同磁极性时,由于同极性的排斥作以及第一永磁铁块11的反极性相吸作用,打破了电磁驱动机构2的静态平衡状态,并朝着A1方向滑动(此时第三电磁铁223不通电)。同样的,当第三电磁铁223通电并与第四永磁铁块14处于相同磁极性时,由于同极性的排斥作以及第二永磁铁块12的反极性相吸作用,打破了电磁驱动机构2的静态平衡状态,朝着B1方向滑动(此时第二电磁铁222不通电)。
当电磁驱动机构2滑动至下磁性窗帘轨道1上的下一个相反磁极性的永磁铁块位置时,处理器控制电路24对电磁铁驱动电路23发出周期性反转控制指令,电磁铁驱动电路23则将第一电磁铁221极性反转,例如:以朝着B1方向滑动为例,当第一电磁铁221移至与第一永磁铁块11、第三永磁铁块13对应位置时,第一电磁铁221两个端头的磁极转换成左边S极,右边N极,继续保持与磁性窗帘轨道1上的永磁铁块处于相同磁极性,使电磁驱动机构2始终处于悬浮状态。如此循环往复,从而实现电磁驱动机构2的连续移动。
当处理器控制电路24对电磁铁驱动电路23发出停止指令时,电磁铁驱动电路23停止对第一电磁铁221反转驱动,此时,第一电磁铁221将被磁性窗帘轨道1上的一组相反极性的永磁铁吸住,则电磁驱动机构2因不再悬浮而停止滑动。
当电磁驱动机构2沿着轨道方向滑动时,则带动挂在挂孔25上的窗帘实现开合的移动。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案例所提供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