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桶坐圈起立系统及抽水马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4060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马桶坐圈起立系统及抽水马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卫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马桶坐圈起立系统及抽水马桶。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抽水马桶已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抽水马桶一般包括马桶冲水水箱、马桶圈和马桶桶体。

当人们坐便结束后,不一定能次次都将马桶圈掀起,对于站立小便的男性使用者而言,每每小便之时都要将马桶圈掀起才行,否则有可能使马桶圈沾上尿液而肮脏。这既会影响下一次使用抽水马桶时的体验又可能导致一些健康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桶坐圈起立系统,其能够解决男性小便时尿液溅射到坐圈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水马桶,其包括上述马桶坐圈起立系统,其能够有效避免男性小便时尿液溅射到坐圈。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马桶坐圈起立系统,其包括坐圈和翻转组件,坐圈用于与马桶桶体可转动的连接,翻转组件通过马桶冲水水箱的冲水按钮控制且用于使坐圈相对于马桶桶体转动,马桶坐圈起立系统具有坐圈与马桶桶体贴合的第一状态、坐圈立起且与马桶桶体形成大于90°的夹角的第二状态,以及按下冲水按钮时坐圈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变化的第三状态。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马桶坐圈起立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翻转组件包括预作用力构件和能够容纳水的蓄水腔,预作用力构件连接于坐圈且具有使坐圈相对于马桶桶体转动的趋势,蓄水腔位于坐圈内且用于与马桶冲水水箱连通,预作用力构件对坐圈施加第一作用力,蓄水腔内的水对坐圈施加用于使马桶坐圈起立系统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二作用力,第一作用力小于第二作用力,马桶坐圈起立系统处于第三状态时,蓄水腔内的水逐渐流至马桶冲水水箱内且第二作用力逐渐减小至小于第一作用力。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预作用力构件为复位弹簧。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预作用力构件为压块,压块设置于坐圈的上表面。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蓄水腔包括腔体和蓄水袋,蓄水袋位于腔体内,蓄水袋与马桶冲水水箱通过连接管连通,翻转组件还包括推压件,推压件包括压簧和板件,推压件可滑动的设置于蓄水腔内,压簧用于推动板件挤压蓄水袋,蓄水袋具有回弹性。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翻转组件包括壳体、配重件和弹簧,坐圈的位于坐圈与马桶桶体的转动连接处的一侧的部分为使动部,坐圈的其余部分为阻动部,翻转组件设置于使动部,壳体的内部具有用于容纳水的容纳腔,配重件将容纳腔分隔为有液腔和无液腔,有液腔用于与马桶冲水水箱连通,弹簧设置于无液腔内,有液腔中的水对配重件施加朝向阻动部的第三作用力,弹簧对配重件施加方向与第三作用力相反的第四作用力。第一状态时,第三作用力大于第四作用力,第三状态时,有液腔内的水逐渐流至马桶冲水水箱内且使第三作用力逐渐减小至小于第四作用力,配重件逐渐向背离阻动部的方向运动。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翻转组件设置于坐圈的上表面。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的马桶坐圈起立系统还包括用于使马桶冲水水箱与翻转组件连通的连接管,马桶冲水水箱与水源通过三通管连接,三通管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和外接管,出水管直径大于进水管直径,外接管连接于出水管,连接管连接于外接管。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翻转组件包括延时开关和电动马达,电动马达与坐圈同轴连接于马桶桶体,延时开关控制电动马达工作,按下冲水按钮后,延时开关工作。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抽水马桶,其包括上述任一项的马桶坐圈起立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马桶坐圈起立系统的坐圈通过翻转组件作用,辅以冲水按钮的作用,实现了从与马桶桶体贴合的第一状态转变为与马桶桶体形成大于90°的夹角的第二状态,从而解决男性使用马桶小便时,忘记掀起坐圈而导致的尿液溅射到坐圈的问题。抽水马桶通过使用上述马桶坐圈起立系统,其具备了该马桶坐圈起立系统的所有特性,最终解决了同样的尿液溅射到坐圈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马桶坐圈起立系统及环境部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提供的安装有第一种预作用力构件的马桶坐圈起立系统的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马桶坐圈起立系统的第二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提供的安装有第二种预作用力构件的马桶坐圈起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三通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提供的马桶坐圈起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翻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提供的马桶坐圈起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提供的马桶坐圈起立系统的电路图。

图标:100-马桶坐圈起立系统;10-坐圈;31-翻转组件;31a-翻转组件;31b-翻转组件;31c-翻转组件;312-复位弹簧;313-压块;314-蓄水腔;3141-腔体;3143-蓄水袋;316-连接管;318-推压件;3181-压簧;3183-板件;319-壳体;3192-容纳腔;31921-有液腔;31923-无液腔;320-配重件;321-弹簧;322-延时开关;324-电动马达;201-使动部;203-阻动部;210-马桶桶体;220-马桶冲水水箱;221-冲水按钮;230-水源;240-三通管;241-进水管;242-出水管;243-外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左”、“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马桶坐圈起立系统100,包括坐圈10和翻转组件31。坐圈10用于与马桶桶体210可转动的连接,翻转组件31通过马桶冲水水箱220的冲水按钮221控制且用于使坐圈10相对于马桶桶体210转动。通过翻转组件31的作用,马桶坐圈起立系统100包括了三种状态,分别是:坐圈10与马桶桶体210贴合的第一状态、坐圈10立起且与马桶桶体210形成大于90°的夹角的第二状态以及按下冲水按钮221时,坐圈10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变化的第三状态。

实施例1

请参考图2和图3,翻转组件31a包括预作用力构件和蓄水腔314,蓄水腔314用于容纳水。

具体的,预作用力构件连接于坐圈10且具有使坐圈10相对于马桶桶体210转动的趋势。蓄水腔314位于坐圈10内且用于与马桶冲水水箱220连通,预作用力构件对坐圈10施加第一作用力,蓄水腔314内的水对坐圈10施加用于使马桶坐圈起立系统100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二作用力,第一作用力小于第二作用力。马桶坐圈起立系统100处于第三状态时,蓄水腔314内的水逐渐流至马桶冲水水箱220且第二作用力逐渐减小至小于第一作用力。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预作用力构件为复位弹簧312,复位弹簧312的一端连接于马桶桶体210,另外一端连接于坐圈10与马桶桶体210的转动连接处。

请结合图4,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预作用力构件为压块313,压块313设置于坐圈10的上表面,第一状态时,压块313的重心所在水平面高于坐圈10的重心所在的水平面。

进一步的,蓄水腔314包括腔体3141和蓄水袋3143,蓄水袋3143位于腔体3141内,蓄水袋3143与马桶冲水水箱220连通。进一步的,翻转组件31a还包括推压件318,推压件318包括压簧3181和板件3183,推压件318可滑动的设置于蓄水腔314内,压簧3181用于推动板件3183挤压蓄水袋3143。此外,蓄水袋3143具有回弹性。

请结合图5,马桶坐圈起立系统100还包括用于使马桶冲水水箱220与所述翻转组件31a连通的连接管316,马桶冲水水箱220与水源230通过三通管240连接,三通管240包括进水管241、出水管242和外接管243,出水管242的直径大于进水管241的直径,外接管243连接于出水管242,连接管316与外接管243连接。

本实施例的原理是:

使用者坐便时,将马桶坐圈起立系统100平置于马桶桶体210,马桶冲水水箱220连接的水源230具有一定的水压,蓄水腔314此时蓄满水。以坐圈10与马桶桶体210的转动连接处为界,蓄满水后,转动连接处的右侧部分的重力大于其左侧的重力,因此马桶坐圈起立系统100能正常平置保持第一状态。

预作用力构件无论是哪种方案,都可以对坐圈10提供预作用力,使坐圈10具有相对于马桶桶体210转动的趋势。

具体的,第一个可选方案中,复位弹簧312使得坐圈10的远离蓄水腔314的一侧(即坐圈10的根部)受到向坐圈10与马桶桶体210的转动连接处的扭力,从而使坐圈10具有绕转动连接处转动的趋势。

第二个可选方案中,压块313的重力同样使得坐圈10具有绕转动连接处转动的趋势,并且由于第一状态时,压块313的重心高于坐圈10的重心,这种趋势将更为显著。

使用者结束排便后,会按压冲水按钮221进行冲水,此时,马桶冲水水箱220的水排出,马桶冲水水箱220内的压力以大气压为主。三通管240的出水管242的直径大于进水管241直径,所以进水管241的水压比之出水管242处的压力要大得多。此时,蓄水腔314里的水本身就能向马桶冲水水箱220流动,而使用蓄水袋3143之后,蓄水袋3143内的水受到蓄水袋3143自身的回弹力以及推压件318的挤压之力,所以外接管243处的水压也比出水管242处的水压大得多,因此蓄水袋3143中的水便能更快排入马桶冲水水箱220,加之进水管241处的水流对于蓄水袋3143中的水的流出有助推效果,最终蓄水腔314中的水能够迅速通过连接管316排入马桶冲水水箱220。

蓄水腔314中的水排出后,坐圈10的位于其与马桶桶体210的转动连接处的右侧的整体重量锐减,也即第二作用力减小,并且一直减小到小于第一作用力。在杠杆作用下,整个坐圈10发生逆时针转动并立起。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复位弹簧312施加的预作用力一直存在所以坐圈10立起后与马桶桶体210之间的夹角能够大于90°;而对于压块313而言,由于其重心与坐圈10的重心并不处于同一平面,因此这个方案中的坐圈10立起后与马桶桶体210之间的夹角也会大于90°才能够平衡。

坐圈10与马桶桶体210的夹角大于90°的好处是,当坐圈10立起后,即便再次由于水源230的水压而使蓄水腔314充满水,坐圈10也不会由于重力缘故而自主回归第一状态。

如此,当下一位使用者想小便时,不用特意去掀起坐圈10来,避免了有时使用者忘掀坐圈10而使尿液溅射到坐圈10的尴尬局面发生。而使用者如想坐便,将坐圈10放下即可,整个马桶坐圈起立系统100的使用又重回最初的蓄水腔314蓄满水的第一状态。

本实施例的马桶坐圈起立系统100通过水压差的原理,使得第一状态的坐圈10能够在使用者按压冲水按钮221后被翻转组件31a带着转动,最终转动成与马桶桶体210之间形成大于90°夹角的第二状态并保持,有效解决了使用者小便时忘掀坐圈10带来的问题。

实施例2

请参考图6和图7,本实施例的翻转组件31b包括壳体319、配重件320和弹簧321。

坐圈10的位于其与马桶桶体210的转动连接处的一侧的部分为使动部201,坐圈10的其余部分为阻动部203。具体的,翻转组件31b设置于使动部201。壳体319的内部具有用于容纳水的容纳腔3192,配重件320将容纳腔3192分隔为有液腔31921和无液腔31923,有液腔31921用于与马桶冲水水箱220连通。弹簧321设置于无液腔31923内,有液腔31921中的水对配重件320施加朝向阻动部203的第三作用力,弹簧321则对配重件320施加方向与第三作用力相反的第四作用力。

进一步的,翻转组件31b设置于坐圈10的上表面,第一状态时,翻转组件31b的重心高于坐圈10的重心。请结合图5,本实施例同样采用三通管240来使马桶冲水水箱220和水源230连接,并且同样用连接管316来连接翻转组件31b与马桶冲水水箱220。

本实施例的原理是:

本实施例同样利用了水压差的原理,当马桶冲水水箱220中的水满时,有液腔31921中也盈满水。此时,使动部201和翻转组件31b合共的重力与动力臂的乘积小于阻动部203的重力与阻力臂的乘积,坐圈10可以正常平置于马桶桶体210,马桶坐圈起立系统100处于第一状态。按下冲水按钮221后,有液腔31921中的水排出,第三作用力逐渐减小至小于第四作用力,配重件320在弹簧321的推动下远离阻动部203。此时,使动部201与翻转组件31b的重力的力臂加长。

如此,坐圈10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逐渐立起。第一状态时,翻转组件31b的重心高于坐圈10的重心,在坐圈10立起后,同样会由于翻转组件31b的原因而与马桶桶体210的夹角大于90°,由此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并保持。这样一来,即便马桶冲水水箱220蓄满水后,马桶坐圈起立系统100依然不会自行转变成第一状态。

本实施例的马桶坐圈起立系统100依然通过水压差的原理,使得第一状态下的坐圈10能够在使用者按压冲水按钮221后被翻转组件31b带动而立起,最终转动到与马桶桶体210之间形成大于90°的夹角并保持,同样有效解决了使用者小便时忘掀坐圈10带来的问题。

实施例3

请参考图8和图9,本实施例的翻转组件31c包括延时开关322和电动马达324,电动马达324与坐圈10同轴连接于马桶桶体210。

具体的,当使用者按下冲水按钮221后,与冲水按钮221电连接的延时开关322能够在一定时间后控制电动马达324工作。电动马达324的转动能够带动同轴设置的坐圈10立起,使坐圈10与马桶桶体210形成大于90°的夹角。此时,马桶冲水水箱220重新蓄满水,冲水按钮221被水的浮力推动而断开电路。使马桶坐圈起立系统100保持第二状态。

本实施例的翻转组件31c同样能达到在使用者按下冲水按钮221后,平置的坐圈10立起并与马桶桶体210形成大于90°的夹角的效果,并最终解决男子小便忘记掀起坐圈10而使坐圈10沾染尿液的卫生问题。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抽水马桶,包括了实施例1、实施例2或者实施例3中的马桶坐圈起立系统100。

具体的,马桶坐圈起立系统100设置于抽水马桶的马桶桶体210。

本实施例的抽水马桶能够避免男子小便时忘记掀起坐圈10而导致尿液溅射到坐圈10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马桶坐圈起立系统100通过将坐圈10与翻转组件31结合,实现了在使用者坐便结束后,按下冲水按钮221就能使坐圈10自行立起并与马桶桶体210形成大于90°的夹角的目的,并最终藉此解决了男性使用者在小便时忘记掀起坐圈10而使坐圈10被尿液溅射的卫生问题。本发明的抽水马桶通过将上述马桶坐圈起立系统100投入使用而同样具备了马桶坐圈起立系统100的各项特性,最终解决了同样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