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0929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净水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主要涉及关于净水器的技术。



背景技术:

净水器是一种通过过滤器或者膜净化原水诸如自来水或者地下水而将净化水和/或冷/热水提供给用户的装置。

为了供应冷水和热水,净水器分别设置有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

净水器在其中设置有热水箱。约17℃正常温度的水可以被供应至热水箱,并且正常温度的水可以在被加热为热水(40℃至70℃)或者高温水(80℃至92℃)之后供应给用户。

传统上主要使用护套式加热器或者陶瓷加热器以在热水箱内对水加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说明书中所述的主旨的一个创新方面大致能够被实施为一种净水器,该净水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被构造成对水净化的过滤器单元、被构造成对水冷却的冷却单元,以及被构造成对水加热的加热单元;第一水管,被过滤器单元净化的水或者被冷却单元冷却的水穿过所述第一水管;第二水管,被加热单元加热的水穿过所述第二水管;水排出单元,所述水排出单元从主体的一部分突出;以及水排出龙头,所述水排出龙头(i)从水排出单元向下突出,(ii)被联接至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并且(iii)被构造成以第一流排出被过滤器单元净化的水或者被冷却单元冷却的水,并且以第二流排出被加热单元加热的水,其中第一流与第二流分离。

上述和其它实施中的每个都能够可选地单独或者组合地包括下列特征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特别地,一个实施包括所有下列特征的组合。水排出龙头包括:龙头本体;第一龙头部,所述第一龙头部位于龙头本体内,所述第一龙头部被联接至第一水管,并且被构造成排出被过滤器单元净化的水或者被冷却单元冷却的水;第二龙头部,所述第二龙头部位于龙头本体内,所述第二龙头部被联接至第二水管并且被构造成排出被加热单元加热的水;以及中空部,所述中空部位于龙头本体中并且包括开口,并且其中第一龙头部、第二龙头部和中空部彼此分离。第一龙头部包括第一圆形本体,并且第二龙头部包括第二圆形本体,并且其中第一圆形本体和第二圆形本体中的每个都联接至龙头本体的内部表面。该净水器进一步包括:盖,所述盖被联接至龙头本体的第一端,并且所述盖包括联接管和插入孔,所述联接管联接至第一水管,所述插入孔中插入有第二水管;以及填充物,所述填充物位于第一龙头部和第二龙头部之间,并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将联接管联接至第一龙头部,所述第二通孔将插入孔联接至第二龙头部,其中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分离。填充物进一步包括:插入突起,所述插入突起被构造成(i)将被插入中空部内,和(ii)阻止水从中空部流动。水排出龙头包括:多个联接单元,所述多个联接单元从龙头本体的第二端的第一表面突出,多个联接单元中的每个都包括紧固件穿过的联接孔,使得龙头本体联接至水排出单元的内侧。水排出龙头进一步包括:软管引导凹槽,所述软管引导凹槽位于联接管的表面上,所述软管引导凹槽与插入孔相邻,并且被构造成将第二水管引导到插入孔中。水排出龙头进一步包括:软管保持器,所述软管保持器被联接至龙头本体的表面,并且被构造成保持第二水管。软管保持器包括:保持器基部,所述保持器基部包括第一弯曲表面,所述第一弯曲表面支撑第二水管的第一部分;和保持器肋,所述保持器肋联接至保持器基部,并且包括第二弯曲表面,所述第二弯曲表面包围第二水管的第二部分。第二龙头部比第一龙头部更靠近过滤器单元。第二水管被构造成将被插入第二龙头部中,并且在第二水管被插入第二龙头部中的状态下,第二水管包括弯曲部,所述弯曲部被定位成相对于第一龙头部的水排出点比第一龙头部更高。水排出龙头包括:多个流动引导肋,所述多个流动引导肋被联接至第一龙头部的内周表面,并且在第一龙头部内部的水流动方向上延伸。加热单元是感应加热器。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是软管。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为管道。

本说明书中所述的主旨的一个创新方面大致能够被实施为一种净水器,该净水器包括:过滤器单元,所述过滤器单元被构造成通过使从水源提供的水穿过膜而净化水;感应加热器,所述感应加热器被构造成对水感应加热;净化水管,所述净化水管被联接至过滤器单元,并且被过滤器单元净化的水穿过所述净化水管;热水管,所述热水管在净化水管的第一部分处与净化水管分开,并且被感应加热器加热的水穿过所述热水管;以及水排出龙头,所述水排出龙头包括:第一龙头部和第二龙头部,所述第一龙头部被联接至净化水管的第一端,并且被构造成以第一流排出被过滤器单元净化的水,所述第二龙头部被联接至热水管的第一端,并且被构造成以第二流排出被感应加热器加热的水,其中第一流与第二流分离。

上述和其它实施每个都能够可选地单独或者组合地包括下列特征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特别地,一个实施包括所有下列特征的组合。该净水器进一步包括: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被构造成对水冷却,并且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器和蒸发器;和冷水管,所述冷水管在净化水管的第二部分处与净化水管分开,在净化水管的第三部分处并入净化水管,并且被制冷装置冷却的水穿过所述冷水管,其中被制冷装置冷却的水(i)通过净化水管的第三部分从冷水管流动至净化水管,并且(ii)通过净化水管排出。该净水器进一步包括:止回阀,所述止回阀(i)位于净化水管的第一部分和净化水管的第二部分之间,并且(ii)被构造成基于被感应加热器加热的水被第二龙头部排出而阻止水从净化水管或者冷水管泄漏。该净水器进一步包括:热水箱组件,所述热水箱组件被构造成使用由感应加热器感应的电流产生热。热水箱组件包括:第一板和面对第一板的第二板,并且其中第一板的边缘被分别联接至第二板的边缘,使得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存在内部空间,并且净化水流过该内部空间。

本说明书中所述的主旨能够以特定示例实施,以便实现一个或者多个下列优点。与传统的净水器相比,一种净水器包括彼此分离的净化水管、冷水管和热水管,使得净化水和冷水以及热水可以在彼此不存在任何影响的情况下排出。因此,该净水器可以有效地控制冷水和热水的温度。

另外,冷水排出端口和热水排出端口被集成为单一本体。因此,该净水器能够实现纤细尺寸本体。

此外,该净水器视需要通过管道排出水,而不在水箱中储存冷水或者净化水。因此,该净水器不存在由水箱中的残留水引起的任何卫生问题。

在附图和下文说明中提出了在本说明书中所述的主旨的一个或者多个示例的细节。通过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将明白主旨的其它潜在特征、方面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示出示例性净水器的视图。

图3是示出图2的示例性感应加热模块和示例性控制模块的视图。

图4是示出图3的示例性感应加热模块的视图。

图5a和图5b是示出图2的示例性水排出单元组件的视图。

图6和图7是示出图5a的示例性水排出龙头的视图。

图8是示出图5b的示例性水排出龙头的视图。

图9是示出示例性直饮式净水器内部的示例性水流动的视图。

附图中相同附图标记和名称表示相同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示例性净水器。

净水器包括主体100、水排出单元111和残留水托盘120。

主体100形成净水器的外观。为了形成净水器的外观,主体100可以包括顶盖101、侧盖102、前盖103、后盖104和基部盖105。

顶盖101可以形成为板式,并且可以形成主体100的上部。

侧盖102可以形成为板式,并且可以分别形成主体100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为此,侧盖102可以被竖直地布置,从而在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中彼此面对。

前盖103可以形成主体100的前表面。前盖103可以形成为具有预定曲率的半圆形弯曲表面。

后盖104可以形成主体100的后表面。后盖104可以形成为具有预定曲率的半圆形弯曲表面。

这里,前盖103和后盖104可以被对称地布置,以便在主体100的前侧和后侧处彼此面对。主体100的前侧表面是该处布置有水排出单元111使得成用户能够从净水器的前侧获取水的表面。

基部盖106可以形成主体100的底部。

为了在主体100内形成封闭的容纳空间,前盖101、侧盖102和后盖104被分别沿主体100的边缘布置在主体的前侧、左侧和右侧以及后侧处,并且通过边对边地彼此联接。此外,顶盖102可以在其顶部处边对边地联接至前盖103,侧盖102和后盖104,以便覆盖容纳空间的顶部。

主体100可以形成为在其左侧和右侧处具有窄宽度的纤细构造。净水器的左侧和右侧的宽度可以形成为比净水器的前侧和后侧的宽度短。侧盖102之间的距离可以比前盖103和后盖104之间的距离短。根据这种构造,能够广泛地利用净水器被布置在其中的厨房周围的空间。

为了实现具有纤细尺寸构造的净水器,优选提供数目为一个的水排出端口111。当冷水和热水排出端口形成为在左边和右边彼此间隔开时,净水器的尺寸可以比该净水器的尺寸大,从而确保冷水和热水排出端口之间的空间。

操作面板130被可旋转地布置在顶盖101的前侧处。

操作面板130可以由用户操作,从而排出净化水、冷水和热水。此外,操作面板130可以包括显示单元以显示被用户选择的功能。

操作面板130可以包括根据用户的操作而执行各种功能的触摸式按钮。

例如,触摸式按钮可以包括:电源按钮,用于开启或者切断电源;净化水按钮,用于排出净化水;冷水按钮,用于排出冷水;热水按钮,用于排出热水;温度控制按钮,用于控制冷水或者热水的温度;以及持续按钮,用于持续地排出水达预定时间。

显示单元可以通过来自对应的按钮的照明光而显示用户为了期望功能按下按钮而同时选择的功能的操作状态。此外,可以根据温度控制按钮的操作显示表示各种温度的数字或者颜色,例如红色、黄色、红黄色等等。

持续按钮可以如此构造,使得当用户期望根据水容器获取大量的水,例如超过一分钟至三分钟时,可以通过一次触摸(而不用长时间按下水排出按钮)连续排出水达预定时间。此外,当通过按下持续按钮获得了所期望量的水之后再次触摸持续按钮时,持续按钮的功能可以被解除。

操作面板130可以形成能够旋转的圆形,并且可以形成为具有比前表面高的后表面,从而与用户的眼睛相遇,以便迅速地传递关于净水器的信息。例如,可以将操作面板130的倾斜角度确定在1°-30°的范围内。

用于排出净化水、冷水和热水的水排出按钮131可以被布置在操作面板130的前表面中心的一点或者几个点上,以便在操作面板130的前表面或者后表面处彼此间隔开。用于操作各种功能的其它按钮或者显示单元可以被布置在操作面板130的各个位置上。

水排出端口111可以从前盖103向前突出,并且可以被可旋转地布置。

水排出端口111可以被布置在操作面板130的下部处。水排出端口111可以被布置在前盖103的上部处,以便能够在左右方向上旋转。水排出端口111可以手动操作。

考虑到用户的可接触性,通常将主体100布置成靠近集水槽的前侧,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水排出端口111可以从集水槽的前部向前突出。当水排出端口111被固定就位时,用户的运动可能受限,以避免干扰突出的水排出端口111。

因此,水排出端口111可以被布置成能够在左右方向上旋转,以便避免干扰用户的运动,而非固定地布置水排出端口111。

此外,用户通常位于水排出端口111的前部饮水,所以优选的是同时旋转水排出端口111和操作面板130从而与用户的眼睛相遇。

为此,操作面板130被联接至水排出端口111,以便在水排出端口111旋转时与水排出端口111一起旋转。

将操作面板130联接至水排出端口111的联接突起可以被设置在前盖103内。

残留水托盘120可以被构造成当用户尝试使用容器,例如杯子饮用水时收集滴落的水,并且水向下滴落而非被引入容器。

残留水托盘120可以被可旋转地布置在基部盖105的前端处,以便通过在与水排出端口111相同的方向上旋转残留水托盘120而收集从水排出端口111滴落的水。残留水托盘120能够独立于水排出端口111在左右方向上旋转。

操作面板130、水排出端口111和残留水托盘120可以基于主体100的左方向和右方向的中心线连续地以从左边-90°至右边+90°(总共180°)的范围内旋转。

图2示出图1的示例性净水器。

净水器包括过滤器单元160、冷却装置170和加热装置180。

过滤器单元160被布置在前盖103内。过滤器单元160可以被布置在过滤器支架组件190处。

过滤器支架组件190可以被竖直地布置在前盖103的后侧处,以便面对前盖103。过滤器单元160可以包括多个过滤器161和162,所述多个过滤器161和162被可拆装地安装到形成在过滤器支架组件190的前侧处的过滤器安装区域193处。

过滤器单元160可以被构造成通过使原水穿过膜过滤而净化原水。

过滤器单元160可以包括多个单元过滤器161和162。例如,单元过滤器161和162可以包括预过滤器161(诸如碳块)、吸收过滤器161和162等等,以及高性能过滤器162,诸如hepa过滤器、uf过滤器等等。

在图2中示出两个单元过滤器161和162。然而,净水器能够包括任何适当数目的单元过滤器。

多个单元过滤器161和162可以以预设顺序彼此联接。例如,从原水移除大尺寸颗粒的预过滤器161可以被布置在高性能过滤器162的上游处,并且预过滤器161的出流端口可以被联接至高性能过滤器162的入流端口。已经穿过预过滤器161的原水可以被hepa过滤器或uf过滤器过滤。根据这种构造,由于在移除大尺寸颗粒之后,不具有大尺寸颗粒的水被供应至高性能过滤器162,所以能够保护高性能过滤器162。

过滤器单元160产生的净化水可以通过水排出端口111供应至用户,或者在被冷却装置170或者加热装置180冷却或者加热后作为冷水或者热水供应给用户。

水排出端口111可以被可旋转地布置在支架组件190的上端处。

水排出端口111可以被圆形旋转部111支撑从而能够旋转。

具有预定曲率的引导突起可以形成在旋转部112的上部或者下部处,并且具有预定曲率的导轨可以形成在过滤器支架组件190的上部处。引导突起和导轨可以彼此联接以便彼此啮合,并且可以支撑水排出端口111,以便以预定角度范围旋转。

前盖103可以包括下盖103a和上盖103b,所述下盖103a联接至过滤器支架组件190从而覆盖过滤器单元160的前侧,所述上盖103b联接至过滤器支架组件190从而覆盖旋转部112和操作面板130之间的空间。

水排出端口111可以在前盖103上穿过形成前盖103的下盖103a和上盖103b之间的开口突出。旋转部112可以被插入并且布置在前盖103内。

过滤器单元160净化的净化水可以被冷却装置170冷却。

冷却装置170可以由制冷循环装置实施。

制冷循环装置可以通过冷却从过滤器单元160提供的净化水而产生冷水。

制冷循环装置可以包括压缩机172、冷凝器173、膨胀器和蒸发器。制冷剂管道可以连接压缩机172、冷凝器173、膨胀器和蒸发器,并且制冷剂的相变可以在制冷剂在制冷循环装置内循环的同时通过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过程发生。特别地,冷却水可以通过在从蒸发器蒸发制冷剂的过程中从冷却水吸收热而被冷却。

用于基部盖105的冷却水可以与将被用户饮用的冷水区分。冷却水可以被用作冷却冷水的液体。

冷却水可以被储存在设置在主体100内的冷却水箱组件171中。

蒸发器可以以线圈形式安装在冷却水箱组件171中。蒸发器可以被具体化为线圈形式的制冷管。膨胀器可以被构造成毛细管,从而使处于低温和低压的制冷剂膨胀。蒸发器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制冷剂可以在其中流动,并且通过制冷剂和冷却水之间的热交换从冷却水吸收热而冷却冷水。

冷却线圈可以以线圈的形式布置在冷却水箱组件171中。冷却线圈可以被联接至过滤器单元160,从而提供冷却由过滤器单元160提供的净化水的流动路径。

冷却线圈可以被安装在冷却水箱组件171内,以便浸没在冷却水内。冷却线圈可以由金属材料形成,以便与冷却水交换热。

过滤器单元160净化的净化水可以在流过被布置在冷却水箱组件171内的冷却线圈的同时被冷却水冷却,由此产生冷水。

可旋转地支撑残留水托盘120的旋转引导构件191可以被安装在基部盖105的前侧处。

残留水托盘120可以在其后部包括突起。具有预定曲率的旋转引导突起可以形成在基部盖105的前部处。旋转引导构件191可以以环的形式联接至旋转引导突起,从而封闭旋转引导突起。安装部可以形成在旋转引导器的一侧处,并且安装部可以以对应于突起部的矩形形状形成。由于突起部被插入并且安装至安装部,所以残留水托盘120可以通过旋转引导构件191相对于基部盖105旋转。

冷凝器173可以被安装在基部盖105的后侧处。冷凝器173可以通过从外部引入的空气和制冷剂热交换来使制冷剂冷凝。外部空气可以通过形成在基部盖105的底部表面处的进气端口引入净水器中。风扇174可以被安装在冷凝器173的前侧处。风扇174可以被构造成将空气供应至冷凝器173。外部空气可以通过从冷凝器173吸收热而对冷凝器173内的制冷剂制冷。热交换管可以被设置在主体100内以提高辐射效率,并且可以通过热交换管引入并且排出外部空气。

支撑冷却水箱组件171的支撑件175可以被设置在冷凝器173的上部处。支撑件175可以包括排水孔,以更换冷却水箱组件171内的冷却水。

可以通过由加热装置180加热由过滤器单元160净化的水而产生热水。

加热装置180可以被布置在过滤器支架组件190和冷却水箱组件171之间。

支撑构件192可以形成为在过滤器安装区域193的相反方向上在主体100的后侧处突出。支撑构件192可以支撑感应加热模块和控制模块。

图3示出图2的示例性感应加热模块和示例性控制模块。图4示出图3的示例性感应加热模块。

感应加热模块可以包括热水箱组件181和感应加热器182。

此外,感应加热模块可以包括感应加热印刷电路板201、感应加热印刷电路板盖202和屏蔽板209。控制模块可以包括控制印刷电路板203、噪声印刷电路板204、nfc(近场通信)印刷电路板、蜂鸣器205、主印刷电路板207和主印刷电路板盖208。

热水箱组件181可以包括内部空间以加热从过滤器单元160提供的净化水。热水箱组件181可以被构造成通过被由感应加热器182形成的磁力线影响而产生热。

热水箱组件181可以被构造成提供净化水可以流过的内部空间,并且由被布置成彼此面对并且焊接的两个板形成,以便在其中保持气密性。

入流端口181a可以形成在热水箱组件181的下部处。净化水可以通过入流端口181a引入热水箱组件181中。

净化水可以在穿过热水箱组件181的内部空间时被瞬时地加热,以便产生热水。

出流端口191b可以形成在热水箱组件181的上部处。在热水箱组件181处加热的热水可以通过出流端口191b排出。

与传统的热水箱组件相比,热水箱组件181的长度和宽度以及厚度可以降低,以便能够实现净水器的最小化。

感应加热器182可以通过感应加热而加热热水箱组件181。

感应加热器182可以使用磁场产生的感应电流作为热源。感应加热器182可以包括工作线圈183、铁氧体185、支架186、热熔丝187以及可以布置在热水箱组件181的后侧附近的温度传感器188。

工作线圈183可以以卵形形状卷绕多次从而在其中形成卵形孔。

当ac电流被施加至工作线圈时,可以形成根据时间改变其方向的ac磁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热水箱组件181处通过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涡电流。由于涡电流在热水箱组件181处产生焦耳热,所以热水箱组件181可以被加热。

间隔件184(别名云母片)可以被布置在热水箱组件181和工作线圈之间,从而均匀地在两者之间保持间隙。

间隔件184可以形成为具有卵形片形式的薄厚度。

间隔件184可以由防止导电并且具有耐热性的绝缘体形成。

间隔件184可以以复数布置在热水箱组件181和工作线圈183之间,从而切断从热水箱组件181产生的热对工作线圈183的传导。间隔件184可以被布置在工作线圈183和铁氧体185之间,从而切断从工作线圈183产生的热对铁氧体185的传导。此外,间隔件184可以对工作线圈183至铁氧体185的电流传导绝缘。

铁氧体185可以以复数径向地布置,并且被构造成切断从工作线圈183产生的电磁波。

支架186可以通过联接构件,诸如螺钉联接至热水箱组件181的后表面,并且被构造成支撑并且在其中容纳工作线圈183、间隔件184和铁氧体185。

卵形形状的固定构件189可以被安装在支架186的中心处。固定构件189可以由耐热材料,诸如硅形成。固定构件189可以通过形成在多个工作线圈183的中心处的通孔和间隔件184固定至热水箱组件181的后表面。固定构件189可以防止工作线圈183和间隔件184向左和向右移动。

温度传感器222和热熔丝187可以被安装在固定构件189内。

温度传感器222可以被安装至热水箱组件181的后表面,从而感测从热水箱组件181传导的热,并且随着电阻值根据所感测的热的温度变化而测量热水箱组件181的温度。

热熔丝187可以被构造成当热水箱组件181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值时断开而切断施加至工作线圈183的电流。

感应加热模块被构造成被供应以过滤器单元160产生的净化水。特别地,在直饮水式净水器不包括单独水箱的情况下,感应加热模块可以被直接地提供以来自过滤器单元160的净化水。

感应加热印刷电路板201可以控制对感应加热器182的感应加热操作。例如,当用户按下操作面板130的水排出按钮131以排出热水时,在过滤器单元160处产生的净化水可以被供应至热水箱组件181。

感应加热印刷电路板201可以控制流过工作线圈183的电流。

感应加热印刷电路板201可以通过控制流过工作线圈183的电流的频率控制热水的排出温度。

例如,当dc电流在工作线圈183中流动时,磁场的方向与dc电流的频率相同地变化。当施加60hz的dc电流时,磁场的方向一秒变化60次,而当施加400khz的dc电流时,磁场的方向一秒变化400,000次。当作为待加热的物体的热水箱组件181被置于如上所述的变化的磁场内时,由于法拉第定律而对热水箱组件181感应电压,由此在热水箱组件181处产生电子流动。在热水箱组件181处感应的电流在与工作线圈183中流动的电流相反的方向上流动。因此,能够通过控制施加至工作线圈183的电流的频率来控制在热水箱组件181中流动的电流的频率。热水箱组件181可以通过供应至工作线圈183的电流产生热。净化水可以在穿过热水箱组件181的同时被转化为热水。

感应加热印刷电路板盖202可以被构造成封闭感应加热印刷电路板201。感应加热印刷电路板盖202可以包括第一感应加热盖202a和第二感应加热盖202b。

第一感应加热盖202a和第二感应加热盖202b可以在它们的边缘处彼此联接。感应加热印刷电路板201可以被安装在由第一感应加热盖202a和第二感应加热盖202b形成的内部空间中。第一感应加热盖202a和第二感应加热盖202b可以防止水渗透。此外,第一感应加热盖202a和第二感应加热盖202b可以由阻燃材料形成,以保护感应加热印刷电路板201不因火受损。

屏蔽板209可以被布置在感应加热器182的一侧处。屏蔽板209可以被布置在热水箱组件181基于感应加热器182的相对侧处。屏蔽板209可以被构造成防止由工作线圈183产生的磁力线辐射除了热水箱组件181之外的其余区域。屏蔽板209可以由铝或者能够改变磁力线的其它材料形成。

下面将描述控制模块。

控制印刷电路板203是显示印刷电路板的子结构元件。控制印刷电路板203不是驱动水分配器,诸如净水器的必要结构元件,但是可以起用于显示印刷电路板的辅助功能的子结构元件的作用。

噪声印刷电路板204是向感应加热印刷电路板201供电的元件。由于感应加热的输出电压非常高,所以应供应足够的功率。噪声印刷电路板204不是驱动水分配器,诸如净水器的必要结构元件。然而,水分配器,诸如净水器可以具有噪声印刷电路板204以对不充分地供应感应加热所需的功率的情况做准备。能够通过将单独的功率供应给感应加热印刷电路板201而满足用于感应加热的输出电压。噪声印刷电路板204可以起除了向感应加热印刷电路板201之外还向其它元件供应辅助功率的作用。

蜂鸣器205可以是被构造成在水分配器,如净水器处发生故障时通过输出声音向用户提供正确的故障信息的模块。蜂鸣器205可以根据故障类型输出预设代码的特定声音。

nfc印刷电路板206是通过通信设备收发数据的元件。近年来,个人通信设备,诸如智能电话普及。因此,如果消费者能够使用个人通信设备检查水分配器的状态或者输入控制信号,则能够提高消费者的方便性。nfc印刷电路板206可以向与其配对的个人通信设备提供水分配器的状态信息,并且从个人通信设备接收用户的控制命令。

主印刷电路板207可以控制水分配器,诸如净水器的一般操作。图1中所示的操作面板130,或者图2中所示的压缩机172的操作可以由主印刷电路板207控制。当功率不足时,主印刷电路板207可以被供应以来自噪声印刷电路板204的功率。

主印刷电路板盖208可以形成用以封闭主印刷电路板207。主印刷电路板盖208可以包括第一主盖208a和第二主盖208b。

第一主盖208a和第二主盖208b可以在它们的边缘处彼此联接。主印刷电路板208可以被安装在由第一主盖和第二主盖208a和208b形成的内部空间内。第一主盖和第二主盖208a和208b可以防止水渗透。此外,第一主盖和第二主盖208a和208b可以由阻燃材料形成,以保护主印刷电路板207不因火受损。

图5a和5b示出图2的示例性水排出单元组件。图6和图7示出图5a的示例性水排出龙头。图8示出图5b的示例性水排出龙头。

水排出单元组件110可以包括旋转部112和在一个方向上从旋转部112延伸的水排出单元111。

旋转部112可以被可旋转地安装在主体100内,以便使水排出单元111在预定角度范围内旋转。水排出单元111可以在暴露于主体100外部的状态下由旋转部112旋转。

旋转部112可以沿形成在过滤器支架组件190的上端处的具有特定曲率的导轨在预定角度范围内旋转。

旋转部112可以包括用于联接操作面板130的多个联接环112a。操作面板130的联接突起可以被插入并且联接至旋转部112的联接环112a。通过这种构造,当水排出端口111被旋转时,联接至水排出端口111的旋转部112旋转,并且通过联接环112a联接至旋转部112的操作面板130可以被旋转。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外壳可以形成为包围外部表面并且沿水排出端口111和旋转部112的外周延伸,使得水排出端口111和旋转部112可以以整体地形成一体。

为了将饮用水供应给用户,可以在水排出端口111的一端,例如前端处设置一个水排出龙头140。水排出龙头140可以从水排出端口111的底表面向下突出。

水排出龙头140可以形成在圆柱形龙头本体141中。水排出龙头140可以被布置在水排出端口11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处。虽然水排出端口111的数目为一个,但是两个流动路径可以独立地联接至水排出龙头140。

两个流动路径能够被分别实施为第一管146a和第二管146b,净化水流过所述第一管146a,热水流过所述第二管146b。第一管146a和第二管146b能够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例如,第一管146a和第二管146b能够为由柔性材料,诸如软塑料或者橡胶制成的软管。作为另一示例,第一管146a和第二管146b能够为由固体材料,诸如硬塑料或者金属制成的管道。第一软管146a形成冷净化水排出流动路径。

第一软管146a和第二软管146b可以被设置在水排出端口111内。第一软管146a可以被联接至净化水流动路径211。第一软管146a可以被联接至净化水流动路径211和冷水流动路径210。作为冷却装置170的冷却水箱组件171可以被安装至冷水流动路径212。冷水流动路径212可以从净化水流动路径211分离,并且再次结合在一起。第一软管146a可以是其中净化水流动路径211和冷水流动路径212结合在一起的流动路径。

参考图5b,可以设置连接部以合并净化水流动路径211和冷水流动路径212。例如,t形(3方向)联接管150可以被布置在净化水流动路径211和冷水流动路径212的结合部分处。冷水流动路径212可以在旋转部112的上部处在竖直向下方向上延伸,并且联接至t形联接管150的第二进口。冷水流动路径212和净化水流动路径211可以通过与t形联接管150联接而结合,并且冷水或者净化水可以流过形成冷水和净化水流动路径的第一软管146a。

第二软管146b可以被联接至热水流动路径213。热水流动路径213可以通过从净化水流动路径211分离而形成。形成加热装置180的热水箱组件181和感应加热器182可以被布置在热水流动路径213处。在热水流动路径213中流动的净化水可以被热水箱组件181加热,并且作为热水产生。热水可以在第二软管146b中流动。

第一软管146a和第二软管146b可以被联接至一个净化水流动路径211。然而,第一软管146a和第二软管146b是彼此可以分离的分离软管。

第二软管146b可以被联接至热水箱组件181的出流端口181b。第二软管146b可以形成为具有小于第一软管146a的半径。热水箱组件181的流量可以小于冷水流动路径212的流量。第一软管146a的管径可以为1/4英寸。然而,第二软管146b的管径可以小于3/16英寸。第二软管146b的管径较小的原因在于降低热水流动路径213中残留的水量,使得残留在热水流动路径213中的残留水的影响可以被最小化。

水排出龙头140可以如此形成,使得流过第一软管146a的净化水或者冷水以及流过第二软管146b的冷水可以以独立水流排出。

为此,水排出龙头140可以包括单个龙头本体141内的第一龙头部1411和第二龙头部1412。

单个龙头本体141可以形成为圆筒形状。

第一龙头本体1411和第二龙头本体1412可以形成为在单个龙头本体141内具有单独的水排出端口。第一龙头部1411可以被设置成排出净化水或者冷水。第二龙头部1412可以被设置成排出热水。

第一龙头部1411可以被联接成与第一软管146a连通,并且在其中包括水排出孔。

第二龙头部1412可以包括与第一龙头部1411的水排出孔分离的插入孔142c。

第一龙头部和第二龙头部1411和1412可以被分别以圆形形状平行地设置。第一龙头部和第二龙头部1411和1412可以在它们的外周处彼此外接。第一龙头部和第二龙头部1411和1412可以分别与龙头本体141的内周表面内接。例如,当从龙头本体141的顶部,从龙头本体141的上部观察龙头本体141的内部截面时,可以绘出相对大的圆(龙头本体141),并且两个圆(第一龙头部1411和第二龙头部1412)可以彼此外接,并且也可以与大圆内接。

当观察图5a中的水排出端口111时,第一龙头部1411和第二龙头部1412被布置在基于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的前侧和后侧处,使得当用户将杯子放置在水排出龙头140的下部中心处时,可以在正向下方向上在基于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的水排出端口111的中心处排出净化水、冷水或者热水。

当第一龙头部和第二龙头部1411和1412被布置在左右方向上时,用户需要从水排出端口11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一侧放置杯子,从而饮用冷水或者热水,但是用户可能错误地从水排出端口11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一侧,却是在水排出龙头140的中心线的右下侧或者相反方向上放置杯子。在这种情况下,水可能不被排入杯子而是流出杯子。这可能导致用户的手部或者手指被热水烫伤。

为了提前防止这种危险,基于水排出端口11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第一龙头部1411可以被布置在前侧处,并且第二龙头部1412可以被布置在第一龙头部1411的后侧处。

此外,第二软管146b可以被插入并且联接至第二龙头部1412,以便从第一龙头部1411的底部表面向右下方突出例如约1mm至2mm。第二软管146b的突出长度不限于上述长度。

当第二软管146b的端部被插入至类似于第一龙头部1411的底部表面的高度时,由于管径小于第一龙头部1411的管径,所以从第二软管146b排出的热水可能在第二龙头部1412的底部表面处分散至除了第二软管146b的孔的一部分之外的其它部分,导致用户烫伤。

多个中空部1413可以被设置在龙头本体141的内周与第一龙头部和第二龙头部1411和1412的外部表面之间。

这里,第一龙头部1411和中空部1413以及第二龙头部1412和中空部1413可以被单独地分离,并且被交替地布置在周向方向上。

此外,水排出龙头140可以包括上盖142,所述上盖142覆盖龙头本体141的上部。

上盖142可以被联接至龙头本体141的上端。龙头本体142可以被焊接至龙头本体141。上盖142可以包括将联接至第一软管146a的连接管142a。联接管142a可以形成为通过圆角在上盖142的上表面上以适当的角度,例如90度弯曲。联接管142a可以被联接至第一软管146a的端部,从而将第一管146a连接至第一龙头部1411的水排出孔,以便彼此连通。

上盖142可以包括插入孔142c,第二软管146c通过所述插入孔142c插入。插入孔142c可以形成为具有对应于第二软管146b的外部表面的直径。

当维修或者维护净水器的用户或者工人将外部管连接至净水器,并且通过水排出龙头140排出水时,处于水排出龙头140的下游处的管内的压力可以在从水排出龙头140排出水的同时立即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随着管内的压力降低,可能发生在管内回流至水排出龙头140。特别地,当为了维护和维修工作而将管连接至水排出龙头140时,可能发生回流。

因此,可以在龙头本体141内设置填充物145。

填充物145可以被布置在第一龙头部1411和第二龙头部1412的上表面与上盖142的下表面之间,以便覆盖中空部1413。填充物145的下表面可以接触第一龙头部和第二龙头部1411和1412的上表面,并且填充物145的上表面可以接触上盖142的下表面。

填充物145可以由硅材料形成,并且包括插入突起145c,以防止水通过中空部1413回流。插入突起145c可以朝着中空部1413突出,以便覆盖中空部1413,并且可以形成为具有对应于中空部1413的截面形状的形状和尺寸。

填充物145可以包括第一通孔145a和第二通孔145b。

第一通孔145a可以形成用以将第一龙头部144的水排出孔连接至上盖142的联接管142a,以便彼此连通。第二通孔145b可以被构造成将上盖142的插入孔142c连接至第二龙头部1412,使得第二软管146c可以穿过其插入。

随着上盖142被焊接至龙头本体141的上侧,填充物145可以被压力插入并且紧密联接到第一龙头部和第二龙头部1411和1412的上表面上。

由于联接至上盖142的联接管142a和其中插入有第二软管146c的插入孔142c的连接部分被置于长度方向上的水排出端口111的中心线的前侧和后侧上,所以联接管142a可以形成为当从图6的平面观察时从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偏向一个方向(左或者右),以避免干扰第二软管146a。通过联接管142a形成为偏向一侧,可以防止发生干扰第二软管146b。

因此,软管引导凹槽142b可以被设置在联接管142a的一个侧表面处。通过在联接管142a的一个侧表面处提供凹陷形式的软管引导凹槽142b以便对应于第二软管142b的外部表面,能够在第二软管146b插入联接管142a的上部处的插入孔142c中时避免第二管146b干扰联接管142a。软管引导凹槽142b可以在上下方向(重力方向)上具有均匀宽度,并且形成为从外部向内成圆形。

水排出龙头140可以被插入从而穿过形成在水排出端口111的底部表面处的通孔向右下方突出。

水排出龙头140可以包括多个联接部147,所述多个联接部147形成为突出至龙头本体1411的上端的侧表面的两侧。多个联接部147可以被设置成将水排出龙头140固定至水排出端口111的内部。联接部147可以形成为环形。每个联接部147都可以包括联接孔。联接部147可以被设置在两个或者更多位置处,以防止水排出龙头140在其位置上旋转。

联接单元147可以通过穿过联接孔的螺钉联接至在水排出端口111处突出的联接部,由此防止水排出龙头140在其位置上移动或者旋转。

联接部147可以包括软管保持器143,所述软管保持器143形成为在龙头本体141的上侧表面处向后突出。可以设置软管保持器143以固定第二软管146b。软管保持器143可以形成为包围第二软管146b。

软管保持器143可以包括保持器基部143a和保持器肋143b。

保持器基部143a可以形成为具有与第二软管146b的外周相同的曲率,以便包围第二软管146b的部分侧表面。支撑肋可以形成在保持器基部143a的右下侧处。支撑肋可以被整体联接至龙头本体141,使得保持器基部143a可以被支撑至龙头本体141的外部表面。

保持器肋143b可以形成为面对保持器基部143a,并且可以具有与第二软管146b的外周相同的曲率。保持器肋143b可以包括软管插入空间,保持器基部143a处于该软管插入空间中,以便包围第二软管146b的外周。开口可以被设置在保持器肋143b和保持器基部143a之间,使得第二软管146可以被穿过其插入或者与软管插入空间分离。

当将第二软管146b联接至第二龙头部1412时,第二软管146b可以在重力方向上穿过插入孔142c和第二通孔145b插入并且联接至第二龙头部1412,并且第二软管146b可以通过以适当角度,例如90度弯曲的形式(基本成圆形并且以90度弯曲)(参考图7)联接至上盖142的上部。

保持器肋143b和保持器基部143a可以具有弹性。为了将第二软管146b的外周插入形成在保持器肋143b和保持器基部143a的上部上的开口中,保持器肋143b和保持器基部143a应比第二软管146b的外径宽。并且保持器肋143b和保持器基部143a应恢复为它们的原始状态,以便包围第二软管146b,使得第二软管146b可以被固定至软管插入空间。

当联接第二软管146b时,第二软管146b被插入并且联接至第二龙头部1412,然后第二软管146b被插入并且联接至软管保持器143的软管插入空间。

当拆下软管146b时,首先,第二软管146b可以与软管保持器143的软管插入空间分离,然后可以从第二龙头部1412向上拉动第二软管146b,顺序与联接程序相反。

保持器肋143b可以形成为比保持器基部143a短,并且在长度方向上被定位保持器基部143a的中间部分处。保持器肋143b形成为具有比保持器基部143a短的长度的原因在于,当保持器肋143b和保持器基部143a的长度相同时,可能难以通过手指抓握第二软管146b,使得可能难以拆下第二软管146b。然而,由于保持器肋143b形成为比保持器基部143a短,所以能够易于在保持器肋143b的前侧或者后侧处通过拇指和食指抓握第二软管146b,由此易于通过向上拉动将第二软管146b从软管保持器143拆下。

第一龙头部1411可以包括多个流动引导肋1411a,所述流动引导肋1411a在该第一龙头部1411的内周处在重力方向上延伸。通过上盖142的联接管142a引入的净化水或者冷水的流动方向可以从水平方向变为竖直方向,即以适当的角度,例如90度弯曲,从而引起涡流。这种涡流可能使得净化水或者冷水不被平稳地排出。

流动引导肋1411a可以被设置成沿重力方向在第一龙头部1411的内周处以直线形式突出,以引导净化水或者冷水在水排出方向上平稳地流动。流动引导肋1411a可以形成为在径向方向上突出。

流动引导肋1411a可以形成为在周向方向上突出,并且两者间存在预定间隙。由于涡流成螺旋形地形成,所以优选地提供将在周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多个流动引导肋1411a。

图9示出示例性直饮式净水器内部的示例性水流动。

图9中所示的净水器可以包括过滤器单元160、冷却水箱组件170、热水箱组件181、水排出龙头140(包括第一龙头1411和第二龙头1412)、阀门和管道、传感器等等。

水流过的流动路径可以由软管或者管道实施。流动路径可以包括原水供应流动路径210、净化水流动路径211、冷水流动路径212和热水流动路径213。

原水供应流动路径210可以被供应以来自原水供应源,如水龙头的原水。原水供应流动路径210可以包括降压阀214,以将原水的压力控制为低于预设压力。

净化水流动路径211可以被联接至过滤器单元160,使得被过滤器单元160净化的净化水可以流过净化水流动路径211。水供应阀215和流量传感器216可以被布置在净化水流动路径211处。水供应阀215可以被构造成打开或者关闭从过滤器单元160供应的净化水的流动,从而控制净化水的供应。可以设置流量控制阀以控制净化水的流量。

冷水流动路径212可以从净化水流动路径211的第一分离点211a分离,然后结合至净化水流动路径211的结合点。

净化水排出阀217可以被布置在净化水流动路径211的第一分离点211a的下游。净化水排出阀217可以被构造成通过根据用户的选择打开或者关闭净化水流动路径211的流量而控制净化水的供应或者切断。净化水排出阀217可以与水供应阀215不同。水供应阀215可以被用于将净化水供应至净化水流动路径211、冷水阀211和热水流动路径213。净化水排出阀217可以被用于通过水排出龙头140排出净化水。

冷水排出阀218可以被布置在冷水流动路径212处。冷水排出阀218可以被布置在与冷水流动路径211的第一分离点211a分离的冷水流动路径212处。冷水排出阀218可以被构造成通过根据用户的选择打开或者关闭冷水流动路径212的流量而控制净化水的供应或者切断。

热水流动路径213可以从净水流动路径211的第二分离点211b分离。第一分离点211a和第二分离点211b可以被布置成在净水流动路径211处彼此间隔开,并且第二分离点211b可以被布置在第一分离点211a的上游。

热水流动路径213可以包括热水箱组件181、流量控制阀221和温度传感器222。热水排出阀219可以被布置在热水箱组件218的后端处,从而打开或者关闭热水流动路径213。热水箱组件218可以通过由感应加热器182感应的感应电流产生热。流量控制阀221可以被设置成控制将被供应至热水箱组件181的净化水的流速。温度传感器222可以被构造成感测将被供应至热水箱组件181的净化水的温度。热水箱组件181在尺寸上应小,并且均匀量的净化水应被供应至热水箱组件181。净化水或者比冷水量少的净化水可以被供应至热水箱组件181。

控制模块可以通过从布置在净化水流动路径211的前端处的流量传感器216接收感测信号而测量净化水的流量,并且通过控制流量控制阀221而控制供应至热水箱组件181的净化水的量。此外,控制模块可以通过从温度传感器222接收感测信号来控制施加至感应加热器182的频率从而控制热水的温度。

冷却水箱组件171可以被联接至第一排水软管220a。第一排水软管220a可以被设置成周期性地更换储存在冷却水箱组件171中的冷却水。

第二排水软管220b可以被联接至热水箱组件181。第二排水软管220b可以被设置成当需要维护或者维修或者在紧急情况时排出储存在热水箱组件181中的热水。

安全阀226可以被布置在第二排水软管220b处。当通过储存在热水箱组件181中的热水产生水流时,热水箱组件181内的内部压力可以升高为高于预设值。在这种情况下,当热水箱组件181内的压力升高超过预设值时,安全阀226可以打开,使得可以通过热水箱组件181的出流端口181b排出热水。

第一止回阀223(与权利要求的第二止回阀相同)可以被布置在冷水流动路径212的前端处,即第一分离点212a的前端处。第一止回阀223可以被构造成防止净化水流动路径211和冷水流动路径212的残留水由于冷水流动路径212的压力变化而从第一龙头部1411滴落。

净化水流动路径211、冷水流动路径212和热水流动路径213可以被联接至单一管线的原水供应流动路径210,并且冷水流动路径212和热水流动路径213可以被联接至单一管线的净化水流动路径211。

通过这种流动路径连接构造,假设不布置第一止回阀223,则当排出热水时,残留在布置在净化水排出阀217和冷水排出阀218的前端处的净化水流动路径211和冷水流动路径212中的水可能流动至热水流动路径213,由此在净化水通过热水流动路径213流动至热水箱组件181时打开净化水排出阀217和冷水排出阀218,这是因为净化水排出阀217和冷水排出阀218通过流动路径的压力变化操作。

因此,当净化水排出阀217和冷水排出阀218打开时,在净化水排出阀217和冷水排出阀218的后端处的净化水流动路径211和冷水流动路径212处的残留水可以通过第一龙头部1411滴落。

因此,当残留水在用户期望排出热水时通过第一龙头部1411滴入杯中时,所排出的热水的温度可能被这种残留水降低,使得用户不能饮用处于期望温度的热水。

因此,第一止回阀223可以被布置在净化水流动路径211处,净化水流动路径211被布置在净化水排出阀217和冷水排出阀218的前端处,使得当排出热水时,在净化水排出阀217的前端处的净化水流动路径211以及冷水排出阀218的前端处的冷水流动路径212处可以不存在压力变化。通过这种方式,净化水排出阀217和冷水排出阀218可以通过流动路径内的压力变化保持封闭状态,由此防止残留水通过第一龙头部1411滴落。

进一步,第二止回阀224(与权利要求的第一止回阀相同)可以被布置在第一龙头部1411的前端处的净化水流动路径211处。

控制模块可以控制净化水排出阀217和冷水排出阀218,从而在排出净化水、冷水和热水时打开或者关闭。当净化水排出阀217和冷水排出阀218突然关闭时,可能在净化水排出阀217的前端处的净化水流动路径211以及冷水排出阀218的前端处的冷水流动路径212处发生压力变化。

这可能引起保留在净化水排出阀217的前端处的净化水流动路径211以及冷水排出阀218的前端处的冷水流动路径212中的残留水从第一龙头部1411滴落。

因此,止回配合部225可以被布置在其中净化水流动路径211和冷水流动路径212结合的第一软管146a处。止回配合部225可以包括第二止回阀224。

第二止回阀224可以被构造成限制水在净化水或者冷水的排出方向的流动。通过这种方式,虽然在净化水排出阀217的后端处的净化水流动路径211以及冷水排出阀218的后端处的冷水流动路径212处发生压力变化,但是残留水可以不受压力变化影响,使得残留水不通过第一龙头部1411滴落。

控制模块可以控制阀门,诸如水供应阀215、净化水排出阀217、冷水排出阀218和热水排出阀219。

控制模块可以被构造成控制水供应阀215,以提早关闭净化水排出阀217或者冷水排出阀218,或者控制水供应阀215,以更晚打开净化水排出阀217或者冷水排出阀218,从而在排出水时降低流动路径内的压力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