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庭两用智能折叠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39101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庭两用智能折叠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家庭两用智能折叠床领域,特别是一种家庭两用智能折叠床。



背景技术:

折叠床,是为了方便和节省体积空间,通过各种折叠方式可以折叠收放的简易床。做早出现于战国晚期,它方便实用,存放方便。

现有的公开号201320805227.4的折叠床专利文件解决了折叠床折叠时往往需要耗费较大的力气才能将床折叠收好,不方便折叠床的折叠使用的问题,但是并没有解决折叠床功能单一,即使是改变了折叠的原理也是需要人工折叠,没有很好的解放人力的问题。

现有的折叠床虽然使用方便,但功能单一,折叠时往往需要耗费较大的力气才能将床折叠收好,不方便一些老年人的折叠使用,一些简易的折叠床老年人使用起来也不是十分的方便,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设计一种家庭两用智能折叠床十分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家庭两用智能折叠床。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家庭两用智能折叠床,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表面设有旋转机构和搬运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由加工在承载板上表面的一组一号圆形凹槽、设置在每个一号圆形凹槽内下表面且伸缩端向上的一号推动缸、设置在每个一号推动缸伸缩端上的托板、设置在每个托板上表面的一号口形安装架、设置在每个一号口形安装架内下表面且驱动端为水平方向的一号驱动件、设置在每个一号驱动件驱动端上的矩形连接板、设置在一组矩形连接板之间的一号床体和设置在一号床体下表面的两组矩形固定槽共同构成的,所述承载板上表面且位于一号床体下方设有承载台,所述承载板上表面且位于一号床体一侧设有靠背,所述一号床体两侧表面上均设有滑道,所述每个滑道上均设有与之相匹配的滑块,所述承载板上表面且位于一号床体另一侧设有二号床体。

所述每个一号推动缸均为一号液压缸。

所述每个一号驱动件均为旋转电机。

所述搬运机构由分别设置在一组一号圆形凹槽两侧的滑轨、设置在每个滑轨上的电动小车、设置在每个电动小车上表面的一号安装块、加工在每个一号安装块上表面中处的二号圆心凹槽、设置在每个二号圆形凹槽内且伸缩端向上的二号推动缸、设置在每个二号推动缸伸缩端上的二号口形安装架、设置在每个二号口形安装架内下表面且伸缩端为水平方向的二号驱动件和设置在每个二号驱动件伸缩端上的矩形夹板共同构成的。

所述二号推动缸均为二号液压缸。

所述每个二号驱动件均为电动推杆。

所述二号床体两侧表面上均设有二号安装块,所述每个二号安装块均通过连接杆与所对应的滑块活动连接,所述二号床体两侧表面且位于每个二号安装块上方加工有与每个矩形夹板相匹配的矩形卡槽。

所述二号床体下表面加工有与每个矩形固定槽相匹配的矩形固定爪。

所述承载台上表面设有弹性保护层。

所述承载板上表面且套装在每个滑轨一端面上的无底箱体,所述每个无底箱体侧表面均加工有开口,所述每个开口边缘处均设有电子挡门。

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家庭两用智能折叠床,本装置床,沙发相互切换,在切换沙发或床时装置自动运行搬运,不需要人工折叠,很好的解放了人力,并且在切换沙发时,一号床体旋转使其与二号床体相契合,这样会使坐在上面时不会发生摇晃不稳定的现象,提高了稳定性,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家庭两用智能折叠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家庭两用智能折叠床的沙发形态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家庭两用智能折叠床的床形态俯视图;

图中,1、承载板;2、托板;3、矩形连接板;4、一号床体;5、承载台;6、靠背;7、滑道;8、滑块;9、二号床体;10、一号推动缸;11、一号驱动件;12、滑轨;13、电动小车;14、二号口形安装架;15、矩形夹板;16、二号推动缸;17、二号驱动件;18、连接杆;19、矩形固定爪;20、弹性保护层;21、无底箱体;22、电子挡门;23、矩形固定槽;24、一号口形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3所示,一种家庭两用智能折叠床,包括承载板(1),所述承载板(1)上表面设有旋转机构和搬运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由加工在承载板(1)上表面的一组一号圆形凹槽、设置在每个一号圆形凹槽内下表面且伸缩端向上的一号推动缸(10)、设置在每个一号推动缸(10)伸缩端上的托板(2)、设置在每个托板(2)上表面的一号口形安装架(24)、设置在每个一号口形安装架(24)内下表面且驱动端为水平方向的一号驱动件(11)、设置在每个一号驱动件(11)驱动端上的矩形连接板(3)、设置在一组矩形连接板(3)之间的一号床体(4)和设置在一号床体(4)下表面的两组矩形固定槽(23)共同构成的,所述承载板(1)上表面且位于一号床体(4)下方设有承载台(5),所述承载板(1)上表面且位于一号床体(4)一侧设有靠背(6),所述一号床体(4)两侧表面上均设有滑道(7),所述每个滑道(7)上均设有与之相匹配的滑块(8),所述承载板(1)上表面且位于一号床体(4)另一侧设有二号床体(9);所述每个一号推动缸(10)均为一号液压缸;所述每个一号驱动件(11)均为旋转电机;所述搬运机构由分别设置在一组一号圆形凹槽两侧的滑轨(12)、设置在每个滑轨(12)上的电动小车(13)、设置在每个电动小车(13)上表面的一号安装块、加工在每个一号安装块上表面中处的二号圆心凹槽、设置在每个二号圆形凹槽内且伸缩端向上的二号推动缸(16)、设置在每个二号推动缸(16)伸缩端上的二号口形安装架(14)、设置在每个二号口形安装架(14)内下表面且伸缩端为水平方向的二号驱动件(17)和设置在每个二号驱动件(17)伸缩端上的矩形夹板(15)共同构成的;所述二号推动缸(16)均为二号液压缸;所述每个二号驱动件(17)均为电动推杆;所述二号床体(9)两侧表面上均设有二号安装块,所述每个二号安装块均通过连接杆(18)与所对应的滑块(8)活动连接,所述二号床体(9)两侧表面且位于每个二号安装块上方加工有与每个矩形夹板(15)相匹配的矩形卡槽;所述二号床体(9)下表面加工有与每个矩形固定槽(23)相匹配的矩形固定爪(19);所述承载台(5)上表面设有弹性保护层(20);所述承载板(1)上表面且套装在每个滑轨(12)一端面上的无底箱体(21),所述每个无底箱体(21)侧表面均加工有开口,所述每个开口边缘处均设有电子挡门(22)。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本装置的旋转机构由每个一号推动缸伸缩端通过的每个托板推动每个一号口形安装架上升和下降,用来调整位置,调整好位置后,在每个一号口形安装架内一号驱动件驱动端均通过矩形连接板带动一号床体进行旋转,便于折叠转换,搬运机构由每个电动小车均通过每个滑轨带动其上的装置进行移动,实现来回的搬运,每个二号推动缸伸缩端均通过每个二号口形安装架带动每个二号驱动件上升和下降,便于把二号床体放到一号床体上,每个二号驱动件伸缩端均推动每个矩形夹板到二号床体两侧表面的矩形卡槽内进行固定夹紧,是在搬运时不会发生脱落的现象,在折叠时一号床体旋转,二号床体通过搬运机构搬运到一号床体上,二号床体下表面的两组固定爪放到一号床体下表面的两组固定槽内,使折叠成的沙发在乘坐时不会晃动加强了稳定性,功能多样化,折叠时很好的解放了人力,适用于更多的人群,本装置床,沙发相互切换,在切换沙发或床时装置自动运行搬运,不需要人工折叠,很好的解放了人力,并且在切换沙发时,一号床体旋转使其与二号床体相契合,这样会使坐在上面时不会发生摇晃不稳定的现象,提高了稳定性,使用方便。

在本实施方案中,首先在本装置空闲处安装可编程系列控制器和两台电机驱动器、两台继电器,以mam-200的控制器为例,将该型号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两台电机驱动器、两台继电器、电动小车和电子挡门的输入端连接,本领域人员在将两台电机驱动器通过导线分别与一号驱动件和二号驱动件的接线端连接,同时将两台继电器分别与一号推动缸(10)和二号推动缸自带的电磁阀连接。本领域人员通过控制器编程后,完全可控制各个电器件的工作顺序,具体工作原理如下,接通电源,输入工作指令,每个一号推动缸推动其上的装置上升,上升到适当的高度时,每个口形安装架内的一号驱动件驱动端均通过矩形连接板带动安装在一组矩形连接板之间的一号床体进行旋转,旋转180°,无底箱体上的电子挡门打开,每个电动小车通过每个滑轨带动其上的装置进行移动移动到适当的位置时,二号上升缸带动其上的装置上升,上升到适当的高度时每个二号口形安装架内的二号驱动件伸缩端均推动每个矩形夹板水平运动,使每个矩形夹板伸入到每个矩形卡槽内,形成固定夹紧的作用,在固定完毕后,每个二号上升缸带动二号床体上升,上升到适当位置时,电动小车移动到一号床体的上方,每个二号上升缸下降使二号床体下表面的两组矩形固定爪与一号床体下表面的矩形固定槽相契合,防止坐在上面时晃动不稳定,搬运完毕后,每个电动小车均通过滑轨退回到无底箱体内,电子挡门关闭,睡觉时,电子挡门打开,每个电动小车再次从无底箱体内移出,每个电动小车带动其上的装置移动,移动到适当的位置时,每个二号上升缸带动其上的装置上升,上升到适当的位置时,每个二号口形安装架内的二号驱动件推动矩形夹板到矩形卡槽内,完成固定,固定完毕后,每个上升缸带动二号床体上升,上升到适当的位置时每个电动小车水平运动,将二号床体放回到原来的位置,放置完毕后,每个电动小车再次退回到无底箱体内,电子挡门关闭,一号上升缸带动其上的装置上升,上升到适当的位置时,每个一号驱动件驱动端通过矩形连接板带动一号床体再次旋转180°,旋转完毕后每个一号上升缸下降,使一号床体放置到承载台上,一号床体两侧表面的滑块通过连接杆与二号床体的二号安装块活动连接,起到限位保护的作用,保证了在自行搬运时不会偏移,本装置的经济使用价值大于其生产制造成本。

实施例1:本装置中的弹性保护层替换为海绵保护层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发明的原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