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手持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3233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手持吸尘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盒与无线手持吸尘器的装配结构。

技术背景

现有的手持吸尘器主要包括吸入管道、主体、吸风电机壳体、集尘杯、手柄和电池。其中,电池一般是位于手柄的底部,或位于吸风电机壳体的后端,或位于集尘杯与手柄之间的位置,电池的装配位置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电池盒通过榫卯方式装配在吸尘器的横向过渡区域上,制作工艺简单,便于进行定位与装配,且不会影响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线手持吸尘器,包括吸入管道、前端部分与后端部分,所述前端部分包括吸入管道、集尘杯和过滤组件,所述吸入管道具有y-y轴线;所述后端部分包括吸风电机壳体、出风组件、把手、电池盒与过渡区域;所述吸风电机壳体位于所述出风组件的左端,所述把手位于所述吸风电机壳体与所述出风组件的下端,所述电池盒位于所述把手底端的一侧,所述把手设有x-x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x-x轴线的顶部贯穿于所述出风组件,所述吸风电机壳体与所述电池盒分别位于所述x-x轴线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区域包括相连接的纵向过渡区域与横向过渡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过渡区域与所述把手的底端相连接,所述横向过渡区域的末端与所述电池盒相对接,所述横向过渡区域的底端与所述前端部分的底端处于同一水平,所述x-x轴线的底部贯穿于所述横向过渡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以70o~80o的角度范围位于所述出风组件与所述横向过渡区域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过渡区域位于所述把手与所述前端部分之间,且与所述前端部分的外壁面相连接,所述纵向过渡区域的顶端与所述吸风电机壳体的底部相对接,其底部与所述前端部分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

进一步的,在所述纵向过渡区域与所述横向过渡区域中设有用于将所述电池盒中的电流输入所述吸风电机中的电流传输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盒采用榫卯结构装配在所述横向过渡区域的右侧端面上,所述电池盒的厚度小于所述横向过渡区域的厚度,在所述电池盒的左侧端面上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燕尾榫结构。

进一步的,在所述两个燕尾榫结构之间设有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通过电路板与所述电池盒内部的至少1个电池相连接,所述燕尾榫结构的顶端低于所述电池盒的顶部端面,所述燕尾榫结构的底端低于所述电池盒的底部端面。

进一步的,在所述横向过渡区域的右侧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燕尾榫结构相配合的两个燕尾槽结构;所述两个燕尾槽结构呈平行方式设置;

在所述两个燕尾槽结构之间设有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电流传输组件相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两个燕尾榫结构的上端设有推拉板腔a,在所述燕尾槽结构的顶端与所述电池盒的顶部端面之间设有推拉板a;

在所述燕尾榫结构的底端与所述电池盒的底部端面之间设有推拉板腔b,在所述燕尾槽结构的下端设有推拉板b。

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电池盒通过榫卯方式装配在横向过渡区域上,制作工艺简单,便于进行定位与装配。

2、通过推拉板a与推拉板b可以增加电池盒与横向过渡区域的稳固性能。

3、将电池组件与吸风电机呈上、下位置装配在x-x轴线的两侧,使重量分配均匀,不会影响用户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池盒的装机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电池盒与横向过渡区域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电池盒与横向过渡区域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电池盒的左侧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横向过渡区域的右侧端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图中:1吸入管道,2吸风电机壳体,3出风组件,4把手,5电池盒,6横向过渡区域,7纵向过渡区域,8电池,9电流传输组件,10推拉板腔a,11燕尾榫,12推拉板a,13推拉板腔b,14导电端子,15推拉板b,16燕尾槽,17过滤组件,18集尘杯。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无线手持吸尘器,包括吸入管道1、前端部分与后端部分,所述前端部分包括吸入管道1、集尘杯18和过滤组件17,所述吸入管道1具有y-y轴线,图中吸入管道1箭头方向为吸尘器吸风路径;所述后端部分包括吸风电机壳体2、出风组件3、把手4、电池盒5与过渡区域;所述吸风电机壳体2位于所述出风组件3的左端,所述把手4位于所述吸风电机壳体2与所述出风组件3的下端,所述电池盒5位于所述把手4底端的一侧,所述把手4设有x-x轴线,所述x-x轴线的顶部贯穿于所述出风组件3,所述吸风电机壳体2与所述电池盒5分别位于所述x-x轴线的两侧。

所述过渡区域包括相连接的纵向过渡区域7与横向过渡区域6。

其中,横向过渡区域6与把手4的底端相连接,且x-x轴线的底部贯穿于横向过渡区域6;

其中,横向过渡区域6的末端与电池盒5相对接;

其中,横向过渡区域6的底端与前端部分的底端处于同一水平;

其中,把手4以70o~80o的角度范围位于所述出风组件3与所述横向过渡区域6之间,其最佳角度为79o

纵向过渡区域7位于把手4与前端部分之间,且与前端部分的外壁面相连接;其中,纵向过渡区域7的顶端与吸风电机壳体2的底部相对接,纵向过渡区域7的底部与前端部分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

其中,在纵向过渡区域7与横向过渡区域6中设有用于将电池盒5中的电流输入吸风电机中电流传输组件9。

电池盒5采用榫卯结构装配在横向过渡区域6的右侧端面上,如图2中电池盒下方的箭头所示;

其中,电池盒5的厚度小于横向过渡区域6的厚度;

其中,在电池盒5的左侧端面上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燕尾榫11结构,在两个燕尾榫11结构之间设有导电端子14,该导电端子14通过电路板与电池盒5内部的至少1个电池8相连接,本实施例采用8个电池。

燕尾榫11结构的顶端低于电池盒5的顶部端面,燕尾榫11结构的底端低于电池盒5的底部端面。

在横向过渡区域6的右侧端面上设有与燕尾榫11结构相配合的两个燕尾槽16结构。两个燕尾槽16结构呈平行方式设置。

在两个燕尾槽16结构之间设有导电端子14,该导电端子14与电流传输组件9相连接。

在两个燕尾槽16结构的上端设有推拉板腔a10,该推拉板腔a10用于容置由电池盒5内部被推出的推拉板a12。

在燕尾榫11结构的顶端与电池盒5的顶部端面之间设有推拉板a12,通过对推拉板a12施加向前移动的力,使得推拉板a12可以由电池盒5的内部被推出。

在燕尾榫11结构的底端与电池盒5的底部端面之间设有推拉板腔b13,该推拉板腔b13用于容置由横向过渡区域内部被推出的推拉板b15。

在两个燕尾槽16结构的下端设有推拉板b15,推拉板b15被设置在横向过渡区域6的内部。通过对推拉板b15施加向前移动的力,使得推拉板b15可以由横向过渡区域6的内部被推出。

通过推拉板a12与推拉板b15可以增加电池盒5与横向过渡区域6的稳固性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