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盖及保温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2710阅读:758来源:国知局
壶盖及保温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保温水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壶盖及具有该壶盖的保温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包含一种带有盖塞的保温壶,盖上盖塞时,由于热水滚烫,带有蒸汽而不易将盖塞盖上。需要打开盖塞时,由于保温壶内外的气压变化,盖塞难以打开,若强行打开,瞬间溢出的热水蒸汽会烫伤人体。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打开和盖上、使用方便、安全的壶盖及具有该壶盖的保温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和盖芯,所述壶盖上设有用于和壶体互相扣合或分离的锁扣机构;

所述锁扣机构包括两个水平对称设置的卡钩控制板、第一压缩弹簧,两块卡钩控制板水平对称安装于盖芯内,两块卡钩控制板之间通过第一压缩弹簧水平连接,卡钩控制板的相对外侧的上端设有按压块,顶盖上对称设有两个下凹手持位,所述按压块从两个下凹手持位的相对内侧壁穿出,卡钩控制板的相对外侧的下端设有卡钩,盖芯侧壁上对称设有供卡钩伸出的卡钩穿口,对按压块施以内向的压力使卡钩收缩于卡钩穿口内,松开后第一压缩弹簧压迫卡钩控制板向外弹出进而将卡钩卡入壶口的卡槽内;

所述盖芯内设有出水通道和出水开关装置,所述出水通道的内出口位于盖芯内中央处,出水通道的外出口位于盖芯的外侧;

所述出水开关装置包括设于盖芯底端的内塞、内塞杆、压缩弹簧和横压杆,内塞杆的下端与内塞连接,内塞杆上设有卡接件,第二压缩弹簧套装于内塞杆外且置于卡接件与盖芯之间,内塞杆通过第二压缩弹簧使内塞常塞闭于出水通道的内出口,横压杆的一端活动铰连接于盖芯内,横压杆的另一端作为动力臂穿出盖芯外,横压杆的中部压接于内塞杆的上端部,通过对该横压杆的动力臂施以向下的压力,可推动内塞杆使内塞下移打开出水通道;

卡钩控制板相对内侧的下端设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底端具有向下的斜面,该斜面与横压杆中部的外侧相抵接,对按压块施以内向的压力时,两个滑板向内互相靠近进而带动横压杆压迫内塞杆和内塞向下移动打开出水通道进行排汽。

优选的是,所述卡钩控制板的相对内侧设有弹簧安装柱,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套于卡钩控制板的弹簧安装柱上。

优选的是,所述盖芯的底端外周沿设有防漏垫圈。

优选的是,所述横压杆的铰接端为勾状端,盖芯内设有对勾状端进行限位的限位件,该限位件上设有供勾状端插入的限位孔。

优选的是,所述盖芯的底端具有开口并在开口处设有空心凸台,所述内塞杆的中部穿过空心凸台的内孔,所述第二压缩弹簧套装于空心凸台较小的空心圆柱外且置于挡扣与空心凸台之间,所述空心凸台与内塞杆之间的缝隙形成第二排汽通道。

优选的是,所述内塞杆上套有止水圈,在壶盖盖上时封闭第二排汽通道,防止热水从第二排汽通道处溢出。

优选的是,所述盖芯的底端还设有排汽孔,所述排汽孔与设在盖芯外侧供横压杆的动力臂穿出的开口形成第三排汽通道。

利用上述所述的壶盖而构成的保温壶,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壶盖相连有一壶体,壶体上对应于所述卡钩和卡钩穿口在壶体的壶口处设有卡槽,对按压块施以内向的压力使卡钩收缩于卡钩穿口内,松开按压块后第一压缩弹簧压迫卡钩控制板向外弹出进而将卡钩卡入壶口的卡槽内从而将壶盖卡接在壶体的壶口上。

优选的是,所述壶体的敞口处连接有壶口环,所述壶盖和壶口环之间形成壶嘴,所述壶嘴和出水通道的外出口相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壶体的敞口处连接有壶口环,壶口环的外侧设有手柄。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发明通过将壶盖扣合在壶口环内,在倒水时,只要按压壶盖外侧的横压杆使壶盖内的内塞杆下压,推动内塞和盖芯分离,进而打开壶盖内的出水通道;壶体和壶盖之间通过锁扣机构可拆卸互相扣合,由于壶盖在打开及盖上时均需要对按压块施以内向的压力,下端与横压杆相抵接的两个滑板向内互相靠近,进而带动横压杆压迫内塞杆和内塞向下移动打开出水通道,使壶内的蒸汽从出水通道处排出,无论是打开盖子还是盖上盖子的时候,均能打开出水通道预先进行排汽,使得壶盖容易打开和盖上,避免烫伤人体,使用方便、安全。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增加了第二排汽通道和第三排汽通道,使排汽更分散,防止突然排汽而出现的砰砰声造成惊吓,且避免排汽时蒸汽从出水通道的外出口直冲而出,烫伤人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壶盖及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壶盖的分解示意图1;

图3为本发明保温壶的剖切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壶盖的分解示意图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参照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的安全保温壶包括壶体1、与壶体相连接的壶口环2、壶盖3,壶体1为双层、中间抽真空结构,壶体1的敞口处连接有壶口环2。壶口环2的外侧设有手柄21,所述壶口环2和壶盖3之间通过锁扣机构可拆卸互相扣合,壶盖3包括顶盖32和盖芯31。

所述锁扣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卡钩控制板4、第一压缩弹簧43。两块卡钩控制板4对称安装于盖芯31内,两块卡钩控制板4之间通过第一压缩弹簧43连接,卡钩控制板4的相对内侧设有弹簧安装柱44,所述第一压缩弹簧43的两端分别套于卡钩控制板4的弹簧安装柱44上。卡钩控制板4的相对外侧的上端设有按压块42,顶盖32上对称设有两个下凹手持位321,所述按压块42从两个下凹手持位321的相对内侧壁穿出。卡钩控制板4的相对外侧的下端设有卡钩41,盖芯31侧壁上对称设有供卡钩伸出的卡钩穿口311,壶口环对应盖芯侧壁的卡钩穿口311处设有卡槽22,对按压块42施以内向的压力,使卡钩41收缩于卡钩穿口311内,松开按压块42后第一压缩弹簧43压迫卡钩控制板4向外弹出进而将卡钩41卡入壶口环2的卡槽22内,从而将壶盖卡接在壶体的壶口上。

所述盖芯31内设有出水通道6和出水开关装置,出水通道6的内出口位于盖芯31内中央处,出水通道6的外出口位于盖芯31的外侧。

所述出水开关装置包括设于盖芯31底端的内塞7、内塞杆8、压缩弹簧和横压杆5,内塞杆8的下端与内塞7连接,内塞杆8上设有卡接件82,第二压缩弹簧81套装于内塞杆8外且置于卡接件82与盖芯31的内底端之间,内塞杆8通过第二压缩弹簧81使内塞7常塞闭于出水通道6的内出口,横压杆5的一端活动铰连接于盖芯31内,横压杆5的另一端作为动力臂穿出盖芯31外,横压杆5的中部压接于内塞杆8的上端部,通过对该横压杆5的动力臂施以向下的压力,可推动内塞杆8使内塞7下移打开出水通道6。

卡钩控制板4相对内侧的下端设有滑板45,所述滑板45的底端具有向下的斜面,该斜面与横压杆5中部的外侧相抵接,对按压块42施以内向的压力时,两个滑板45向内互相靠近进而带动横压杆5压迫内塞杆8和内塞7向下移动打开出水通道6进行排汽。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原理及有益效果做进一步说明。

在盖上壶盖时,对下凹手持位321处的按压块42施以向内的压力,使卡钩41收缩于卡钩穿口311内,松开后在第一压缩弹簧43压迫下卡钩控制板4向外弹出进而将卡钩41卡入壶口环2的卡槽22内。在对按压块42施以内向的压力时,两个滑板45向内互相靠近进而带动横压杆5压迫内塞杆8和内塞7向下移动打开出水通道6,使壶内的蒸汽从出水通道6处排出,从而顺利将壶盖盖上。

在打开壶盖时,对下凹手持位321处的按压块42施以向内的压力,使卡钩41收缩于卡钩穿口311内,卡钩41脱离卡槽22的控制,从而使壶盖打开。在对按压块42施以内向的压力时,两个滑板45向内互相靠近进而带动横压杆5压迫内塞杆8和内塞7向下移动打开出水通道6,使壶内的蒸汽从出水通道6处排出,在壶盖3打开前预先进行排汽,保温壶内外的气压互相平衡,使得壶盖容易打开,此外,还可防止蒸汽突然溢出烫伤人体。

使用保温壶倒水时,只需要手持手柄21拿起保温壶同时按下横压杆5的动力臂,推动内塞杆8使内塞7下移打开出水通道6进行排汽。在倒水前预先进行排汽防止烫伤。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盖芯31的底端外周沿设有防漏垫圈312。

所述横压杆5的铰接端为勾状端51,盖芯31内设有对勾状端51进行限位的限位件52,该限位件52上设有供勾状端51插入的限位孔。这样设计可以减少零件的数量。

所述盖芯31的底端具有开口并在开口处设有空心凸台33,所述内塞杆8的中部穿过空心凸台33的内孔,内塞杆4的上部设有环状凹缘,所述卡接件82套于内塞杆4的环状凹缘外,所述第二压缩弹簧81套装于空心凸台33较小的空心圆柱外且置于卡接件82与空心凸台33之间,所述空心凸台33与内塞杆8之间的缝隙形成第二排汽通道。壶内的蒸汽经第二排汽通道向上,最后从设在盖芯外侧供横压杆的动力臂穿出的开口处排出。所述出水通道6既是出水通道也是排汽通道,内塞杆8及内塞7向下移动时可以打开出水通道及第二排汽通道。通过增加第二排汽通道,使排汽更分散,防止突然排汽而出现的砰砰声造成惊吓,避免排汽时蒸汽从出水通道6的外出口直冲而出,烫伤人体。

所述内塞杆8上套有止水圈83,在壶盖3盖上时封闭第二排汽通道,防止热水从第二排汽通道处溢出。

所述盖芯31的底端与内塞7的抵接处还设有排汽孔30,所述排汽孔30与设在盖芯31外侧供横压杆5的动力臂穿出的开口相连通,所述排汽孔30与设在盖芯31外侧供横压杆5的动力臂穿出的开口形成第三排汽通道。通过增加第三排汽通道,使排汽更分散,防止突然排汽而出现的砰砰声造成惊吓,避免排汽时蒸汽从出水通道6的外出口直冲而出,烫伤人体。

所述壶盖3和壶口环2之间形成壶嘴9,所述壶嘴9和出水通道6的外出口相连通。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