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婴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53065发布日期:2019-03-19 23:38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抱婴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婴幼儿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灵活多变、舒适度更高的抱婴带。



背景技术:

抱婴带可以让看护者在挟带婴幼儿外出自由活动时将其双手解放出来,并且不影响和婴幼儿的亲密接触。抱婴带按照抱婴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横抱式、面向前式、面对面式、后背式等,按照功能又可以分为专用的、双用途的、三用途的等,种类繁多。

抱婴带的设计不仅要符合人体工学,以减轻使用者的负担,同时要能够支撑婴儿的臀部、腰部、颈部及头部等,避免弯曲及不必要的压力,保证婴儿的舒适感及安全性,以保护婴幼儿柔弱的肌肉和骨骼。但现有的抱婴带大部分都只适用于几个月以上相对较大的婴幼儿,对于肌肉和骨骼都非常柔软的新生儿而言,现有抱婴带的支撑度都不够,因此无法直接适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适用于新生儿且舒适度高、使用灵活多变的抱婴带,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适用于新生儿且舒适度高、使用灵活多变的抱婴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抱婴带,其包括一背带及一背心,背带上设有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背心包括一背心本体、固定于所述背心本体两端的第三连接件及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

较佳地,所述背带包括一腰带及连接于所述腰带的两肩带,所述第一连接件设于所述肩带上,所述第二连接件设于所述腰带上。

较佳地,所述背心还包括第一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背心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片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背心本体以固定婴幼儿。

较佳地,所述背心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固定片的第五连接件及设于所述背心本体的第六连接件,所述第五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六连接件。

较佳地,所述背带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腰带的用于支撑婴幼儿的座凳。

较佳地,所述座凳包括连接于所述腰带的容置袋及装设于所述容置袋内的凳芯。

较佳地,所述腰带上还设有置物袋。

本发明所提供的另一种抱婴带,包括一睡袋、一背带及一背心,背带上设有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背心包括一背心本体、固定于所述背心本体两端的第三连接件及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用于将所述睡袋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背心上。

较佳地,所述背心上还设有第五连接件,所述第五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三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之间,所述第五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睡袋上并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睡袋上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背心本体。

较佳地,所述背心上还设有第六连接件,所述第六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五连接件之间,所述第四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六连接件。

较佳地,所述睡袋的背面相对称地设有第一固定环及第二固定环,所述第四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环内,所述第五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环内。

较佳地,所述背心还包括一连接于所述背心本体一端的第一固定片,所述第五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片的远离所述背心本体的一端。

较佳地,所述背带上还设有第七连接件,所述睡袋上设有与所述第七连接件相对应的第八连接件,所述睡袋置于所述背心本体并使所述第八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七连接件,且所述第四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

较佳地,所述第三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设于所述背心本体的纵长方向的两端,所述睡袋的纵长方向与所述背心本体的纵长方向相交错。

较佳地,所述睡袋包括一支撑体及凸设于所述支撑体边缘处的一围边。

较佳地,所述睡袋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支撑体一端的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二固定片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支撑体以固定婴幼儿。

较佳地,所述睡袋还包括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片的一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至少一端与所述支撑体或所述围边可拆卸地连接。

较佳地,所述背带包括一腰带及连接于所述腰带的两肩带,所述第一连接件设于所述肩带上,所述第二连接件设于所述腰带上。

较佳地,所述背带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腰带的用于支撑婴幼儿的座凳。

较佳地,所述座凳包括连接于所述腰带的容置袋及装设于所述容置袋内的凳芯。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抱婴带,其背带上设有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背心的背心本体上分别固定有第三连接件及第四连接件,藉由第三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的可拆卸连接、第四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可拆卸连接,使背心与背带可相连接使用,使用操作方便,尤其适用于相对较大的婴幼儿。进一步地,通过背心上的第四连接件可将支撑性较好的睡袋连接于其上,从而使背带、背心、睡袋可相互配合使用,因此可以适用于刚出生的新生儿,使抱婴带的使用范围更广,使用灵活多变,并能够保证新生儿乘坐的舒适性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抱婴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背心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背带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3中背带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抱婴带另一实施例中背带及睡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睡袋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睡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5中背带与睡袋相配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图8中背带与睡袋相连接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背带与睡袋相连接后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抱婴带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背心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睡袋的放大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睡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1中抱婴带相配合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首先参看图1-4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抱婴带100的一实施例中,其包括一背带110及一背心120。其中,背带110包括一腰带111及连接于该腰带111的两肩带112,且肩带112上分别设有第一连接件113,腰带111上设有两第二连接件114及位于两第二连接件114之间的一置物袋115,藉由第一连接件113、第二连接件114将背心120可拆卸地连接于背带110上。

继续参看图1所示,背心120包括一背心本体121、两第三连接件122及两第四连接件123。其中,背心本体121用于承载婴幼儿,两第三连接件122、两第四连接件123皆分别设于背心本体121的纵长方向的两端,具体地,两第三连接件122相对称地设于背心本体121的上端,两第四连接件123相对称地设于背心本体121的下端。第三连接件122与第一连接件113可拆卸地连接,第四连接件123与第二连接件114可拆卸地连接,从而实现背心120与背带110的可拆卸连接,并能保证背心120与背带110连接后的稳定性及受力平衡。

如图3-4所示,所述背心120还包括第一固定片124、第五连接件125及第六连接件126,第一固定片124的一端连接于背心本体121的靠近第四连接件123的一端,第五连接件125固定于第一固定片124的远离背心本体121的一端,第六连接件126大致设于背心本体121的中部,该第一固定片124翻折后可使第五连接件125与第六连接件126可拆卸地连接,从而使第一固定片124固定婴幼儿。

本发明中,第一连接件113与第三连接件122之间、第二连接件114与第四连接件123之间、第五连接件125与第六连接件126之间,均可以通过扣具、拉链或魔术贴等来实现可拆卸连接,但不限于上述几种方式,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

下面再次参看图1所示,所述背带110还进一步包括连接于腰带111的用于支撑婴幼儿的座凳116,座凳116设于置物袋115的上方并位于两第二连接件114之间,藉由座凳116的支撑,可使婴幼儿的乘坐更舒适。

具体地,座凳116包括连接于腰带111的容置袋(未标号)及装设于该容置袋内的凳芯,该凳芯可通过热塑性弹性体(hytrel)、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发泡聚丙烯(expandedpolypropylene,epp)、abs树脂(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纤维板等一体成型,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支撑性,同时具有较好的弹性及透气性。当然,凳芯并不限于通过上述材质成型。

再次结合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抱婴带100使用时,婴幼儿乘坐于背心本体121上,然后将第一固定片124翻折后使其置于婴幼儿身上,再将第五连接件125连接于第六连接件126,实现对婴幼儿的束缚;然后将第三连接件122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13、第四连接件123连接于腰带111上的第二连接件114,实现背心120与背带110的连接,通过两者的结合使用可以减轻使用者的负担并解放其双手,使用方便。本实施例中的抱婴带100,主要适用于相对较大的婴幼儿,例如适用于四个月以上的婴幼儿。

进一步地,藉由座凳116的支撑,可以对婴幼儿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使其乘坐更舒适。当然,本实施例中的腰带111由于具有座凳116,因此背带110也可以单独使用,使抱婴带100的使用更灵活、方便。

下面结合图1、5-10所示,本发明抱婴带100的另一实施例中,其包括一背带110、一背心120及一睡袋130,睡袋130可拆卸地连接于背心120上,背心120可拆卸地连接于背带110上,其中睡袋130主要适用于新生儿。本实施例中的背带110及背心12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睡袋130的结构及其与背心120的连接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5-7所示,所述睡袋130包括一支撑体131、凸设于支撑体131边缘处的一围边132及一连接于支撑体131的第二固定片133,支撑体131和围边132之间围成婴幼儿的乘坐区,第二固定片133可拆卸地连接于支撑体131以固定婴幼儿。

本实施例中,睡袋130还包括可移动地穿设于第二固定片133的一固定带134,该固定带134的一端固定于支撑体131或围边132,其另一端通过扣具135可拆卸地连接于支撑体131或围边132,以固定婴幼儿。当然,固定带134并不限于通过扣具135来实现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通过拉链或魔术贴等来实现,此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

下面参看图7所示,所述睡袋130的背面相对称地设有第一固定环136及第二固定环137,其中,第一固定环136的数量与第四连接件123的数量相对应,第二固定环137的数量与第五连接件125的数量相对应,即,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环136、第二固定环137均为两个,两第一固定环136相间隔地设于睡袋130的纵长方向的一侧边处,两第二固定环137相间隔地设于睡袋130的纵长方向的另一侧边处。

下面结合图5、8-10所示,将睡袋130连接于背心120上时,先将背心120的第一固定片124翻折后置于背心本体121上,使其第五连接件125位于第三连接件122与第四连接件123之间,如图5所示。然后将睡袋130放置于背心本体121上,且睡袋130的纵长方向与背心本体121的纵长方向相交错(参看图10),再将两第四连接件123分别穿设于两第一固定环136内,并将两第四连接件123绕经睡袋130的底部后连接于两第六连接件126上,即,两第四连接件123横跨睡袋130的横宽方向,如图9-10所示。对应地,两第五连接件125穿设于两第二固定环137内,两第五连接件125绕经睡袋130的底部后等待与腰带111上的两第二连接件114相连接,此时,两第五连接件125也横跨睡袋130的横宽方向,且两第五连接件125的延伸方向与两第四连接件123的延伸方向相反,睡袋130与背心120连接完成后的状态如图10所示。由于第四连接件123、第五连接件125均跨越睡袋130的横宽方向以支撑睡袋130,因此可保证睡袋130固定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当然,第四连接件123也可穿设于第二固定环137,第五连接件125穿设于第一固定环136,以适应使用者的方向习惯,故不以此为限。

再次结合图1所示,将背心120连接于背带110上时,将背心120的第三连接件122连接于肩带112上的第一连接件113,再将背心120的第五连接件125连接于腰带111的第二连接件114上,从而完成三者的组装,此时睡袋130呈横向延伸,实现婴幼儿的横抱,藉由睡袋130的支撑作用,可使婴幼儿平躺,以保证其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因此更适合于新生儿,例如适用于四个月以下的婴幼儿。

下面参看图11-15所示,本发明抱婴带100的又一实施例中,其包括一背带110、一背心120及一睡袋130,睡袋130可拆卸地连接于背带110和背心120上,背心120可拆卸地连接于背带110上,其中睡袋130主要适用于新生儿。

本实施例中,背心12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完全相同,不再重复描述。而背带11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比,仅在于还进一步包括两第七连接件117,如图12所示,一第七连接件117与一第二连接件114对应并列设置,两个第七连接件117用于可拆卸地连接睡袋130(详见后述)。

下面参看图13-14所示,所述睡袋13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比,不同之处仅在于:该睡袋130未设置第一固定环136、第二固定环137,而是在睡袋130的纵长方向的至少一侧边处相间隔地设置两第八连接件138,第八连接件138可固定于支撑体131或围边132,用于和第七连接件117对应可拆卸地连接。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睡袋130的纵长方向的两侧边处均设有第八连接件138,即,于睡袋130上设置四个第八连接件138,这样可选择相对于睡袋130的纵长方向的任一侧边处的第八连接件138与第七连接件117相连接,以调整睡袋130的方向,使用更灵活、方便。

下面结合图10-15所示,对本实施例中抱婴带100的连接状态进行描述,将睡袋130连接于背心120上时,先将背心120的第一固定片124翻折后置于背心本体121上,使其第五连接件125位于第三连接件122与第四连接件123之间(可参看图5、11所示)。然后将睡袋130放置于背心本体121上,且睡袋130的纵长方向与背心本体121的纵长方向相交错,如图10所示,睡袋130上的第八连接件138等待与腰带的第七连接件117相连接。

结合图11、15所示,将背心120连接于背带110上时,将背心120的第三连接件122连接于肩带112上的第一连接件113,再将背心120的第四连接件123连接于腰带111的第二连接件114,实现背心120与背带110的连接。同时,将睡袋130的两第八连接件138对应连接于腰带的两第七连接件117,从而完成三者的组装,此时睡袋130呈横向延伸,实现婴幼儿的横抱,藉由睡袋130的支撑作用,可使婴幼儿平躺,以保证其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因此更适合于新生儿,例如适用于四个月以下的婴幼儿。

优选地,第七连接件117、第八连接件138之间可以通过扣具、拉链或魔术贴等来实现可拆卸连接,但不限于这几种方式。

综上,由于本发明的抱婴带100,其背带110上设有第一连接件113及第二连接件114,背心120的背心本体121上分别固定有第三连接件122及第四连接件123,藉由第三连接件122与第一连接件113的可拆卸连接、第四连接件123与第二连接件114的可拆卸连接,使背心120与背带110可相连接使用,使用操作方便,尤其适用于相对较大的婴幼儿。进一步地,通过背心120上的第四连接件123可将支撑性更好的睡袋130连接于其上,从而使背带110、背心120、睡袋130可相互配合使用,因此可以适用于刚出生的新生儿,使抱婴带100的使用范围更广,使用灵活多变,并且能够保证新生儿乘坐的舒适性及安全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