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婴幼儿辅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862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婴幼儿辅食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食物蒸煮搅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进型婴幼儿辅食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婴幼儿的食品安全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这个基础上,对婴幼儿食品的二次加工设备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婴幼儿辅食机作为对婴幼儿食品再加工的设备,早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备的家用器具,而对婴幼儿辅食机的技术改进也成为了厂商们竞项角逐的目标。

如cn201734556u的中国专利,涉及一种婴儿食品加工机,它包括底座、蒸煮搅拌容器、搅拌机构,底座内设有动力装置和开关控制电路板,动力装置通过联轴器连接搅拌机构,底座上设有蒸汽锅炉,蒸汽锅炉的底部设有电发热管,蒸汽锅炉通过蒸汽管道与蒸煮搅拌容器连通,这样的结构虽然实现了加热与蒸煮搅拌一体化,但是蒸汽从蒸汽管道进入蒸煮搅拌容器后会直接上升蒸发,所以会导致待蒸煮食物上部热下部凉,加热不完全不充分的现象。

为了改进不能全面蒸熟食物的缺陷,产生了一种带置物网的加热搅拌容器,通过将置物网设计成同加热搅拌容器形状相同的结构,并在置物网外壁上设置导气槽,使蒸汽通过导气槽进入加热搅拌容器底部,再从底部向上运动,从而可以解决食物加热不完全的缺陷,同时在加热搅拌容器的底部设有搅拌器,当食物加热蒸软后,把置物网取出,然后把食物放进加热搅拌容器内进行搅拌。

上述技术方案虽然解决了食物不能充分蒸熟的缺陷,但是,由于置物网同时起到引导蒸汽先进入容器底部的作用,因此产生了以下缺陷:

1、由于需要在置物网外壁设计导气槽,并且需要将气体导入加热搅拌容器底部,因此置物网体积需要同容器相近,因此导致置物网体积过大,在对食物搅拌时必须将置物网取出,这样的步骤不仅繁琐,同时置物网取出后如何放置也会导致卫生问题的产生(置物网与食物直接接触)。

2、由于置物网体积过大,而蒸汽通过置物网外壁的导气槽时,置物网的外壁会吸收蒸汽所带的热量,在蒸汽流动到加热搅拌容器的底部时,热损耗十分大,这样会增加加热的时间,不利于使用。

3、置物网外壁的导气槽承担着将蒸汽入口通入的蒸汽导入加热搅拌容器底部的作用,当取出置物网后,蒸汽入口就暴露在了加热搅拌杯内,此时对食物进行搅拌,食物碎屑会极容易地进入没有任何遮挡的蒸汽入口,不仅不方便去清理,同时碎屑通过蒸汽入口有可能会进入到蒸汽发生体中,十分不卫生,甚至造成对之后加热的食物产生污染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问题做出的,通过改变加热搅拌杯的内部结构,使得蒸汽进入后能够迅速的从杯底向上运动,同时在不取出置物网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对食物进行搅拌,并且杜绝了碎屑污染蒸汽入口的缺陷,技术方案1提供了一种改进型婴幼儿辅食机,包括底座、蒸汽发生体和加热搅拌杯,所述底座外轮廓为不规则的椭圆形,所述蒸汽发生体和加热搅拌杯分别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蒸汽发生体与底座一体连接,所述加热搅拌杯与底座卡合连接,所述蒸汽发生体与加热搅拌杯相对的一侧设有蒸汽出口,所述加热搅拌杯上设有与所述蒸汽出口位置对应的蒸汽入口,所述加热搅拌杯的内壁上设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与加热搅拌杯可拆卸连接,所述导气管截面为u型,且上端封闭下端开口,所述导气管将所述蒸汽入口覆盖在u型的内腔中;

蒸汽发生体的壳体直径自上到下逐渐增加,并且靠近加热搅拌杯的一侧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贴合面,所述第一贴合面的相对侧的蒸汽发生体上设有第二贴合面,所述第二贴合面上可拆卸的设有搅拌棒,所述蒸汽发生体的上端设有入水口,所述入水口的直径大于蒸汽发生体的上端表面直径的三分之二,所述入水口卡合连接组合盖;

所述组合盖包括外端盖和压力板,所述外端盖上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旋把,所述旋把的形状为与组合盖旋转方向一致的波浪形,外端盖内表面设有与所述旋把位置对应的圆卡柱,所述圆卡柱向下延伸,所述外端盖边缘设有与入水口卡合连接的卡片,所述压力板为圆盘状,压力板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缓压槽,所述缓压槽中部设有与圆卡柱卡合连接的中心孔;

还包括容水体,所述容水体上端边缘设有法兰圈,所述法兰圈与蒸汽发生体的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蒸汽出口设在容水体侧壁上,所述容水体底部内嵌有发热板,所述发热板上方的容水体内壁上设有分解滤板,所述分解滤板上呈环状分布多个分解滤孔,所述蒸汽发生体的壳体上设有多个气孔;

所述底座上设有与发热板位置对应的多个风孔,多个所述风孔相邻排列,所述风孔上设有导气折板;

所述加热搅拌杯上卡合连接杯盖,所述杯盖上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把手,靠近所述把手的杯盖上设有多个流气孔,靠近蒸汽发生体一侧的杯盖侧壁上水平延伸出插入体,所述蒸汽发生体的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插入体位置对应的内槽,所述内槽的内部设有感应器,所述杯盖上设有第二卡凸,所述第二卡凸与所述加热搅拌杯卡合连接时,所述插入体伸入所述内槽中;

所述加热搅拌杯内部设有置物网,所述置物网上均匀分布若干个网孔,所述加热搅拌杯内部的底面上设有搅拌器,所述加热搅拌杯外部的底面上设有卡凸,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卡凸位置对应的卡凹,所述卡凸与所述卡凹卡合连接时,所述蒸汽发生体产生的蒸汽从蒸汽出口通过蒸汽入口后从导气管的下端开口处排出至加热搅拌杯中。

优选的,所述加热搅拌杯包括杯体、杯环和环壁,所述杯体为上端开口的圆筒状,且所述杯体的直径自上到下逐渐减小,所述杯体上端边缘向外延伸有杯环,所述杯环的外端边缘向上延伸有环壁;

所述蒸汽入口设在所述环壁上,所述蒸汽入口正下方的杯体上设有u型缺口,所述u型缺口的两侧边缘自上到下逐渐收缩,与所述u型缺口位置对应的杯体外侧覆盖有与u型缺口形状相对应的档条,所述档条同时连接杯体和杯环。

优选的,所述档条的外端面与蒸汽入口所在的铅垂面的夹角1°<α<3°。

优选的,所述档条的下端边缘向靠近杯体的方向逐渐收缩形成收缩部,所述收缩部的内端面弧度为π/2,收缩部下端面所在的水平面位于搅拌器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导气管包括端板、顶壁和两个侧壁,所述端板竖直设置,两个所述侧壁分别与端板的俩侧边缘连接,所述顶壁设在端板上方,且同时连接端板和两个侧壁;

两个所述侧壁之间的距离沿远离顶壁的方向逐渐减小,且逐渐减小的幅度与所述u型缺口两侧边缘逐渐收缩的幅度相同;

所述侧壁的宽度自上到下逐渐减小,且逐渐减小的幅度与所述杯体的直径逐渐减小的幅度相同;

所述导气管与加热搅拌杯连接时,两个所述侧壁的边缘伸入u型缺口中,并且与所述档条的内表面紧密贴合,所述顶壁的边缘与环壁紧密贴合,并且将蒸汽入口覆盖在顶壁内。

优选的,所述u型缺口上方的杯环上设有两个环凸,两个所述侧壁上分别设有侧凸,所述导气管与加热搅拌杯连接时,两个所述侧凸分别伸入两个所述环凸与环壁的间隙中,使导气管固定在u型缺口上。

优选的,所述端板上设有至少三个防滑条。

优选的,所述顶壁向远离端板的方向逐渐延伸并收缩,所述顶壁内端面的弧度为弧度为π/2。

优选的,所述导气管下端边缘垂直于所述蒸汽入口所在的铅垂面,且导气管下端边缘所在的水平面位于所述收缩部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环壁内侧设有位置相对的两个支架,所述置物网上设有与所述支架位置对应的转动体,所述置物网置于加热搅拌杯内时,所述置物网以转动体为支点在支架上转动。

有益效果

1、上述技术方案依靠自然对流减小了发热板对周围各部件的影响,提高了使用寿命,并且分解滤板避免了较大的气泡飞溅至蒸汽出口,提高了出气效率,压力板的设置使蒸汽发生体内部的压力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避免故障,延长了使用寿命。

2、减小了置物网的体积,并且不限制置物网的具体形状,同时置物网可在加热搅拌杯内转动,在对食物加热后不用取出置物网,直接转动置物网便可使食物滑至搅拌器,也避免了对置物网随意搁置的污染。

3、通过导气管直接将蒸汽导入至加热搅拌杯中,配合导气管以及档条的形状,不仅降低了热损耗,还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差,使得蒸汽可以加速通过并从导气管出口喷出时,更集中不至于发散到加热搅拌杯底部,提高了加热食物的效率。

4、对食物进行搅拌时,通过导气管的遮挡作用,使蒸汽入口不会被污染,并且导气管可拆卸,便于清洗。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的婴幼儿辅食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的婴幼儿辅食机的主视图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的蒸汽发生体与底座一体连接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的加热搅拌杯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的加热搅拌杯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的加热搅拌杯的左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的导气管左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的置物网立体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的蒸汽发生体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的杯盖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的蒸汽发生体内部组件的分解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的底座的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方便说明,本实施例中对于方向的描述,是基于改进型婴幼儿辅食机放置在水平面时作出的。实施例中的竖直方向为垂直于水平方向的方向。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婴幼儿辅食机包括底座1、蒸汽发生体2和加热搅拌杯3,所述蒸汽发生体2和加热搅拌杯3分别设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蒸汽发生体2与底座1一体连接,所述加热搅拌杯3与底座1卡合连接,所述蒸汽发生体2与加热搅拌杯3相对的一侧设有蒸汽出口21,所述加热搅拌杯3上设有与所述蒸汽出口21位置对应的蒸汽入口31;

如图2所示,加热搅拌杯3的内壁上设有导气管4,所述导气管4与加热搅拌杯3可拆卸连接,所述导气管4截面为u型,且上端封闭下端开口,所述导气管4将所述蒸汽入口31覆盖在u型的内腔中;

所述加热搅拌杯3内部设有置物网5,所述置物网5上均匀分布若干个网孔51,所述加热搅拌杯3内部的底面上设有搅拌器6,所述加热搅拌杯3外部的底面上设有卡凸32,所述底座1上设有与所述卡凸32位置对应的卡凹11,所述卡凸32与所述卡凹11卡合连接时,所述蒸汽发生体2产生的蒸汽从蒸汽出口21通过蒸汽入口31后从导气管4的下端开口处排出至加热搅拌杯3中。

蒸汽发生体2与底座1一体连接的好处在于:避免了在产生蒸汽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导致蒸汽发生体2脱落或脱开造成的热水烫伤人的情况;

如图4至图6所示,加热搅拌杯3包括杯体33、杯环34和环壁35,所述杯体33为上端开口的圆筒状,且所述杯体33的直径自上到下逐渐减小,所述杯体33上端边缘向外延伸有杯环34,所述杯环34的外端边缘向上延伸有环壁35;

所述杯环34水平延伸,所述杯环34与环壁35垂直,所述蒸汽入口31设在所述环壁35上;所述蒸汽入口31与蒸汽出口21之间设有密封层(图略),如硅胶、胶圈等。

环壁35垂直设置保证了蒸汽入口31与蒸汽出口21的紧密连接,保证了蒸汽不会流出加热搅拌杯3外部。

所述蒸汽入口31正下方的杯体33上设有u型缺口36,所述u型缺口36的两侧边缘自上到下逐渐收缩,与所述u型缺口36位置对应的杯体33外侧覆盖有与u型缺口36形状相对应的档条37,所述档条37同时连接杯体33和杯环34;

所述档条37的外端面与蒸汽入口31所在的铅垂面的夹角1°<α<3°。

所述档条37的下端边缘向靠近杯体33的方向逐渐收缩形成收缩部38,所述收缩部38的弧度弧度为π/2,收缩部38下端面所在的水平面位于搅拌器6的上方。

上述结构使得导气管4内部的体积自上到下逐渐减小,有利于使进入蒸汽入口31的蒸汽加快通过导气管4进入到加热搅拌杯3中,同时收缩部38设在搅拌器6的上方,一方面加快了蒸汽流动到置物网5的时间,另一方面,避免了搅拌器6长期受到蒸汽的影响而使得机械部件受损的情形。

如图7所示,导气管4包括端板41、顶壁42和两个侧壁43,所述端板41竖直设置,两个所述侧壁43分别与端板41的俩侧边缘连接,所述顶壁42设在端板41上方,且同时连接端板41和两个侧壁43;

两个所述侧壁43之间的距离沿远离顶壁42的方向逐渐减小,且逐渐减小的幅度与所述u型缺口36两侧边缘逐渐收缩的幅度相同;

所述侧壁43的宽度自上到下逐渐减小,且逐渐减小的幅度与所述杯体33的直径逐渐减小的幅度相同;

所述导气管4与加热搅拌杯3连接时,两个所述侧壁43的边缘伸入u型缺口36中,并且与所述档条37的内表面紧密贴合,所述顶壁42的边缘与环壁35紧密贴合,并且将蒸汽入口31覆盖在顶壁42内。

这样的结构可以使蒸汽加快通过导气管4,避免了因蒸汽在导气管4中停留时间过长产生的热损耗,并且紧密贴合的结构不会使蒸汽从导气管4中流出。

所以,本实施例中,导气管4与档条37贴合的边缘处有与档条37内壁相应的弧度。顶壁42的边缘自中部向两边逐渐收缩,产生了与圆筒状杯体33弧度一致的弧形端面。

如图所示,u型缺口36上方的杯环34上设有两个环凸39,两个所述侧壁43上分别设有侧凸44,所述导气管4与加热搅拌杯3连接时,两个所述侧凸44分别伸入两个所述环凸39与环壁35的间隙中,使导气管4固定在u型缺口36上。保证了导气管4的固定,保证了导气管4的内部的密封性。

所述端板41上设有三个防滑条45,三个所述防滑条45增加了摩擦阻力,便于导气管4的放置和取出。

所述顶壁42向远离端板41的方向逐渐延伸并收缩,所述顶壁42内端面的弧度为π/2,这样的结构使蒸汽在进入蒸汽入口31后,直接沿着顶壁42的引导向下运动,加快了气体流动速度,避免了蒸汽在导气管4中留置产生的热损耗。

所述导气管4下端边缘垂直于所述蒸汽入口31所在的铅垂面,且导气管4下端边缘所在的水平面位于所述收缩部38的上方;

这样的结构使得蒸汽在从导气管4出口排出时,不会受到影响,下端水平配合收缩部38的弧度端面,使得蒸汽更集中的排出,不会发散,能更快的流动到置物网5周围,不会因过多的发散导致热量损失。

如图所示,环壁35内侧设有位置相对的两个支架30,如图所示,置物网5上设有与所述支架30位置对应的转动体52,所述置物网5置于加热搅拌杯3内时,所述置物网5以转动体52为支点在支架30上转动,所述置物网5底部为半圆状,这样的结构使放置在置物网5中的食物受热均匀,同时使置物网5可以在加热搅拌杯3中自由转动。

如图9所示,蒸汽发生体2的壳体直径自上到下逐渐增加,并且靠近加热搅拌杯3的一侧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贴合面23,所述第一贴合面23的相对侧的蒸汽发生体2上设有第二贴合面24,所述第二贴合面24上可拆卸的设有搅拌棒20,所述蒸汽发生体2的上端设有入水口22,所述入水口22的直径大于蒸汽发生体2的上端表面直径的三分之二,所述入水口22卡合连接组合盖25;

如图9和图11所示,组合盖25包括外端盖251和压力板252,所述外端盖251上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旋把2511,所述旋把2511的形状为与组合盖25旋转方向一致的波浪形,外端盖251内表面设有与所述旋把2511位置对应的圆卡柱2512,所述圆卡柱2512向下延伸,所述外端盖251边缘设有与入水口22卡合连接的卡片2513,所述压力板252为圆盘状,压力板252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缓压槽2521,所述缓压槽2521中部设有与圆卡柱2512卡合连接的中心孔2522;

缓压槽2521在蒸汽发生体3内部压力过大时可以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进而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和安全程度。

还包括容水体26,所述容水体26上端边缘设有法兰圈263,所述法兰圈263与蒸汽发生体2的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蒸汽出口21设在容水体26的侧壁上,所述容水体26底部内嵌有发热板27,所述发热板27上方的容水体26内壁上设有分解滤板261,所述分解滤板261上呈环状分布多个分解滤孔262,所述蒸汽发生体2的壳体上设有多个气孔28;

分解滤孔的作用在于将不断上升的大气泡分解成若干的小气泡,因为大气泡的破裂而飞溅至蒸汽出口内部会影响喷出蒸汽的效率,而小气泡的破裂不会飞溅出蒸汽出口。

如图12所示,底座1上设有与发热板27位置对应的多个风孔12,多个所述风孔12相邻排列,所述风孔12上设有导气折板13;当设备运行时,风孔与气孔形成自然对流,使得发热体可以自然散热,延长使用寿命。

如图10所示,加热搅拌杯3上卡合连接杯盖7,所述杯盖7上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把手71,靠近所述把手71的杯盖7上设有多个流气孔72,靠近蒸汽发生体2一侧的杯盖7侧壁上水平延伸出插入体73,所述蒸汽发生体2的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插入体73位置对应的内槽29,所述内槽29的内部设有感应器,所述杯盖7上设有第二卡凸74,所述第二卡凸74与所述加热搅拌杯3卡合连接时,所述插入体73伸入所述内槽29中;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