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件及柜体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72127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件及柜体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件及柜体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家具、办公、工业场所,存在许多柜体或台体,例如名为“一种经济适用的组合式柜墙”(公布号:cn101597929a)的公开技术所示的组合柜。

现有技术中的这些柜体或台体,全部采用或部分采用板体结构,体积较大,为便于运输减少运输成本,大多采用现场组装,例如名为“一种方便组装的柜子”(公布号:cn103829595a)的公开技术所示的结构和方式,该公开技术包括四根立柱、两块面板,立柱包括柜脚、子立柱,子立柱包括立柱体、螺孔、螺柱,面板包括四个连接件、连接在四个连接件间的铝型材、板,四个连接件与铝型材连接成框状物,板镶嵌在框状物的镶嵌槽内,板的角支撑在连接体的台阶上,连接体的中部设置有贯穿孔,子立柱的螺柱穿过其中一面板上的连接件上的贯穿孔旋接在柜脚的螺孔内,另一面板设置在子立柱的螺孔端并通过穿接的螺栓固定在子立柱上。包括上述公开技术在内的现有技术,虽然可拆卸组装,但结构仍然过于复杂,板体连接借助较多不同类型的部件、附件,现场组装工作量较大;另外,用于板体连接的部件、附件在组装时需要借助工具,增加了劳动强度,降低了劳动效率,且不易保障组装质量,在多台组装时,产品质量难以取得较好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柜体制作方法,其可快速地实现板体连接,组装成柜体。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件,其简化了柜体的连接结构,易组装,易拆卸。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发明一种柜体的制作方法,其按照以下步骤:

1)切割板体,板体包括底板、左侧板、右侧板、顶板、横隔板、竖隔板、斜隔板中的全部或部分;

2)除两端外,任一板体与其它板体连接时,则在该连接位置断开,并将断开部设置为连接部;该板体上除两端外的连接位置数量为n,则该板体断开为n+1块子板体;

3)按照产品结构,将各板体摆放成前后侧开口的柜体;

4)从各个连接部的侧面,插入对应的连接件,直至连接件两端分别与柜体前后侧对齐,以将板体连接为整体。

本发明一种连接件,包括本体:

本体呈条状;

本体的外周侧向延伸有至少两个侧连接臂,两个侧连接臂之间具有夹角;

侧连接臂顶部设置供待连接板体插入的卡槽,卡槽贯通侧连接臂两端;

其中,侧连接臂和卡槽的走向与本体的长度方向大体一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一种柜体的制作方法,可快速地实现板体连接,组装成柜体,组装质量可靠;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易组装,易拆卸,不易损伤板体和其它构件,适于回收再利用,利于环保。

本发明一种连接件,结构简单,简化了柜体的连接结构,可快速实现板体连接;现场组装时,甚至无需借助工具,可直接人力安装。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侧视图。

附图3是附图1所示结构的的轴测图。

附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附图4的侧视图。

附图6是附图4所示结构的的轴测图。

附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附图7的侧视图。

附图9是附图7所示结构的轴测图。

附图10是本发明安装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11是附图10中的c处放大图。

附图12是附图10中的b处放大图。

附图13是附图10中的a处放大图。

其中:1、侧连接臂;2、卡槽;3、隔壁;4、柜板;5、柜门;6、抽屉;7、凸台;8、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柜体的制作方法,其按照以下步骤:

1)切割柜体的各板体,板体包括底板、左侧板、右侧板、顶板、横隔板、竖隔板、斜隔板中的全部或部分;例如三角形柜体,顶端为尖顶,无顶板。

2)除两端外,任一板体与其它板体连接时,则在该连接位置断开,并将断开部设置为连接部;该板体上除两端外的连接位置数量为n,则该板体断开为n+1块子板体;即:任一板体除两端外的中间位置与其它板体连接时,该板体如果在一个中间位置与其它板体连接,则断开为两块子板体,如果在两个中间位置与其它板体连接,则断开为三块子板体,如果在三个中间位置与其它板体连接,则断开为四块子板体,依此类推,更多个中间位置与其它板体连接,则断开为更多的板体,除两端外的连接位置数量为n,则断开为n+1块子板体。

板体断开后,即该板体包括若干块子板体,例如左侧板包括两块子板体、右侧板包括三块子板体、底板包括两块子板体、下横隔板包括两块子板体、上横隔板包括两块子板体、左竖隔板包括两块子板体、右竖隔板包括两块子板体、顶板包括两块子板体,如图10所示。

3)按照产品结构,将各板体摆放成前后侧开口的柜体。

4)从各个连接部的侧面,即从柜体的前侧或后侧,插入对应的连接件,直至连接件两端分别与柜体前后侧对齐,以将板体连接为整体。

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和组装质量,本发明提出了一个可供选择的较佳方案:在3)中,按照柜体放倒的状态,即将前侧或后侧平置的状态(例如平置于地,或平置于平台),摆放各板体;在4)中,以从上向下的方式插入连接件;连接件插入到底后,即可确保连接件两端与柜体两侧对齐,十分方便地确保插入到位,无需其他工具检测,利于提高产品组装质量;完成后,整体翻转立正即可。

为便于说明,上文中采用了右侧、左侧、顶、底、中间等方位名词,所指代的方向是附图10所示方向。

实施例2:本发明一种连接件,如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5、附图6、附图7、附图8、附图9、附图10所示,其包括本体8,本体8呈条状,条状的长度与所连接板体结合部的长度大体相当,以便本体8与板体用于连接的端部全部接触,既减少连接部的缝隙,又提高连接后结构的整体强度。

本体8的外周侧向延伸有至少两个侧连接臂1,两个侧连接臂1之间具有夹角;侧连接臂1顶部设置供待连接板体(如附图10所示的柜板4)插入的卡槽2,卡槽2贯通侧连接臂1两端。本体8和侧连接臂1为金属材质制作的一体结构;结构强度大,便于现场组装柜体或台体。

上述方案中,侧连接臂1和卡槽2的走向与本体8的长度方向大体一致。便于连接件从板体侧面插入板体端部,或板体从连接件的卡槽槽口直接插入槽底。此时,与卡槽2连接的板体的前端收缩为凸台7,凸台7插入卡槽2。

卡槽2的底部为斜面或锥面或曲面,与插入的待连接板体端面接触所产生的作用力倾斜于卡槽的侧壁;该作用力的存在,使插入的待连接板体在重力(是指插入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同或相近时)或外力沿卡槽侧壁接触到卡槽底面后,形成夹持力,呈现越卡越紧的状态,从而使待连接板体更牢固地卡置在卡槽中;同时,板体(木质或塑料材质)端部收缩变形,进一步使连接更牢固、稳定。

相邻侧连接臂1的卡槽2底部之间具有隔壁3。利用隔壁3,进行给插入的板体限位,防止相邻的板体接触,并起到加强整体强度的作用。

为进一步提升连接后整体结构的强度,隔壁3相对于相邻的两卡槽2的开口方向均呈斜置状态,并位于相邻的两卡槽2的中间对称位置上,隔壁3同时作为相邻板体的支撑件,与两板体均接触,接触均衡,可抵消来自相邻两板体的分力,减少撕裂整体结构的内部作用力,利于提升整体结构的强度,提高整体的稳固度,不易出现柜体散架的现象。

侧连接臂1为板状,与板体连接后,板状的侧连接臂1给插入的板体施加均衡的作用力,避免板体歪斜;卡槽2两侧的侧壁厚度大体一致,既便于制作,又使结构更均衡。

通常,柜体或台体的相互连接的板体较多的是相互垂直,例如横隔板与竖隔板、柜底板与柜侧板、竖隔板与柜顶板等等大多相互垂直;但实际上,现代生活的进步,除了实用性,人们还追求美感,很多柜体或台体中存在相互倾斜的板体,为此,本发明提供了如下解决方案:相邻侧连接臂1之间的夹角可以是直角,也可以是锐角或钝角,还可以是平角(即180°);相邻侧连接臂1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时,可以连接相互垂直的板体。相邻侧连接臂1之间的夹角为包括30°、36°、45°、60°和72°在内的锐角,或包括120°、126°和135°在内的钝角时,可以连接相对倾斜的板体。

为进一步地提高可连接结构的多样性,在本体8断面上,各侧连接臂1之间的夹角相等,例如都是直角或锐角,或者,该夹角以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全部或其中之二随机排列设置,例如五个侧连接臂,按直角、直角、锐角、直角、锐角的顺序排列;以同时连接相对角度不同的板体,使柜体或台体的外部和内部可形成更多的形状,提高实用性,增强连接结构的美感。

柜板4包括柜体的底板、左侧板、右侧板、顶板、横隔板、竖隔板、斜隔板等。需要说明的是,板体也可以是柱体的变形结构,例如柱体侧部设置板状体。

组装使用时,可采用如下两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连接件与板体侧向插入连接,即:摆好待连接的板体,连接件从板体侧面插入连接部;具体过程是:先摆放待连接的板体,板体间的相对位置按照产品设计的结构(最好是图样)确定,然后在板体的结合部一侧插入本发明所述的连接件,即可完成板体连接,其中,两块板体连接的采用具有两个侧连接臂的连接件,三块板体连接的采用具有三个侧连接臂的连接件,四块板体连接的采用具有四个侧连接臂的连接件;各个连接部均插入连接件后,即完成柜体或台体或架体的组装,剩余的工作是按照设计要求对应安装柜门5或抽屉6即可,如附图10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方案中,具有两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一种方式是,按照从柜体底部到顶部的顺序组装,组装至顶部则组装完成;另一种方式是,按照整体翻转九十度放平的状态,将所有板体立置,在各板体的连接部均插入对应的连接件,再整体翻转九十度摆正即可。

第二种方案是,板体与连接件正向插入连接;具体过程是,先将下层的板体插入所需的连接件,再在连接件中插入其他待连接的板体;然后,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循环上述操作,直至柜体或台体或架体组装完成。

综上所述,本发明可拆卸组装,既便于组装,又便于拆卸,尤其是拆卸时不易损伤板体和连接件,适于再利用,既利于环保,又节省了成本;结构简单,板体连接无需借助较多类型的连接部件和附件,现场组装工作量较小;尤其是,组装甚至不需要借助工具,所有的板体摆放、连接件的连接,只需人力手工操作即可完成;降低了劳动强度,具有较高的劳动效率,且减少手工工具带来的产品质量问题,从而提高了组装质量。

本文以柜体作为举例说明,但并非仅局限于柜体;实际上,本发明同样适用于台体或架体,可用于家具、办公用具、工业用具的结构中,例如餐台、沙发、床、电视柜、橱柜、组合立柜、书架、桌、凳、椅、文件柜、工作台等等常规产品,均可利用本发明进行板体连接。另外,本文所述的柜体或台体或架体,是指板体连接而成的框架体,为前后侧开口的结构,并非柜子、台子、架子等完整的产品,例如,根据柜子的设计要求,后续安装对应的柜门5、抽屉6等附件,即可形成完整的柜子,其中抽屉可采用本发明前述的板体连接方式制作u型主体,然后在主体前端暗转前板(带拉手)、后端安装后板即可。

本文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