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治疗痰瘀阻络型颈椎病的颈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60929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特别是一种辅助治疗痰瘀阻络型颈椎病的颈枕。



背景技术:

颈椎病是因颈部肌肉、韧带长期劳损,骨骼、椎间盘、软骨的退行性变,致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刺激或压迫脊髓、神经根、血管及软组织,并引起与之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一组病症。颈椎病是严重的颈椎退变性疾病。颈椎病存在椎间盘退行性变为主要的病变基础,颈椎间盘的退变及其相关组织的继发性改变,致使引起症状和体征。继发性改变包括器质性改变和动力性改变,其中器质性改变也是本病最基本病理改变,有髓核突出或脱出、韧带骨膜下血肿、肌肉紧张、骨赘形成和继发性椎管狭窄等;动力性改变包括颈椎不稳,如椎间松动、位移和生理曲度的改变。器质性改变加重了动力性改变,动力性改变又促进了器质性改变,互为关系。

颈椎病的主要表现为颈肩痛、上肢疼痛麻木、肌肉无力、肌肉萎缩、头晕头痛、心悸,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学历来将该病归于“眩晕”、“痹证”、“骨痹”、“肩背臂痛”等疾病范畴。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性型颈椎病)诊疗方案”,项痹病临床常见证型:寒湿痹阻型、痰瘀阻络型、气血不足型、肝肾亏血型。其中,痰瘀阻络型最为常见,辨证要点常见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休、头重眩晕、舌暗或有瘀斑、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或弦滑。

现代医学对颈椎病的治疗主要有手术及非手术疗法,手术方法创伤大,病情较严重时可选择,如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经皮穿刺胶原酶融合术、切除术、激光烧熔术等。大部分颈椎病患者选择非手术疗法治疗,包括理疗、牵引、针灸、小针刀、推拿、贴敷、药浴、耳穴等等;也可采用药物内服,西医主要通过脱水、消炎、营养神经、镇痛为目的,应用非甾体类(布洛芬、塞来昔布等),激素类(地塞米松等),脱水剂(甘露醇、七叶皂苷钠等),营养神经类(腺苷钴胺、神经节苷脂等),从而达到改善颈部疼痛、麻木等症状,但其副作用较大,只能缓解暂时的症状;中医以辨证为原则,对应给以温经散寒、祛风利湿、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等类中药,达到改善微循环,抗炎镇痛,增强免疫等功效,中医治疗副作用小,但内服药物难以直达患处,治疗效果受到一定限制,尤其是对于痰瘀阻络型颈椎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辅助治疗痰瘀阻络型颈椎病的颈枕,可有效配合内服药物,辅助治疗痰瘀阻络型颈椎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辅助治疗痰瘀阻络型颈椎病的颈枕,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黄芪10-15份、醋没药10-20份、制远志10-20份、决明子10-15份、葛根10-20份、川芎10-15份、丹参10-15份、石菖蒲10-20份、菊花10-15份、醋延胡索10-15份、防风10-15份、醋乳香10-20份、天麻10-15份制备而成;将上述各原料药物分别粉碎后,混合均匀,装入枕套中。

所述的枕套为高35-40cm、直径8-10cm的圆柱形枕套。

本发明采用纯天然的原料中草药物制成,各种药物之间有机配合,协同增效,配制合理,原料丰富,疗效佳,成本低,颈枕外观轻巧、美观,制作规范科学,使用、携带方便,可纠正颈部肌肉紧张,逐渐改善颈部的曲度接近于正常,从而解除颈部神经、血管的压迫,缓解颈项部及上肢的疼痛、麻木的症状,减少病人的痛苦,减少病程;同时运用颈枕有利于纠正长期以来不正确的睡姿,保持颈部正常的生理曲度,缓解白天低头造成的颈部紧张,减少颈部发生病理改变的机率,对治疗和预防颈椎病效果较好,是中医外治法治疗痰瘀阻络型颈椎病的一大创新,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枕套为高35-40cm、直径8-10cm的圆柱形枕套。

实施例1

一种辅助治疗痰瘀阻络型颈椎病的颈枕,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黄芪10份、醋没药10份、制远志10份、决明子10份、葛根15份、川芎10份、丹参15份、石菖蒲10份、菊花10份、醋延胡索10份、防风10份、醋乳香10份、天麻10份制备而成;将上述各原料药物分别粉碎后,混合均匀,装入枕套中。

实施例2

一种辅助治疗痰瘀阻络型颈椎病的颈枕,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黄芪15份、醋没药20份、制远志15份、决明子15份、葛根10份、川芎15份、丹参12份、石菖蒲15份、菊花12份、醋延胡索15份、防风15份、醋乳香20份、天麻12份制备而成;将上述各原料药物分别粉碎后,混合均匀,装入枕套中。

实施例3

一种辅助治疗痰瘀阻络型颈椎病的颈枕,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黄芪12份、醋没药15份、制远志20份、决明子12份、葛根20份、川芎12份、丹参10份、石菖蒲20份、菊花15份、醋延胡索12份、防风12份、醋乳香15份、天麻15份制备而成;将上述各原料药物分别粉碎后,混合均匀,装入枕套中。

在上述药物中,其中:

黄芪:性味:甘,微温;归经:归肺、脾、肝、肾经;功用: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用于气虚乏力,中气下陷,表虚自汗,久泻脱肛,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醋没药:味辛、苦,性平;有散瘀定痛,消肿生肌之功,用于胸痹心痛,癥瘕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病症。多与乳香相须而用。

制远志:性味:苦、辛,微温;归经:心、肾、肺经;功用: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普济方》:“远志(去心)煎汤.随时饮之”。

决明子:性味:味甘、苦,性寒,微咸;归经:归肝、大肠经;功用: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本草求真》:“决明子可作枕以治头风”。

葛根:性味:味甘、辛,性凉;归经:肺、胃经;功用: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本草经疏》:“葛根发散而升,风药之性也,故主诸痹”。

川芎: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主治:用于月经不调、胁痛、胸痹、疮疡肿痛、跌打损伤、头痛、风湿痹痛。《汤液本草》:入手足厥阴经、少阳经;《本经》:主寒痹,筋挛缓急。

丹参:性味:味苦,微寒;归经:归心、肝经;功用: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石菖蒲:性味:辛,温;归经;心、肝、脾经;功用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药性论》:“治风湿顽痹。”

菊花:性味味苦、甘,性微寒;归经归肺、肝经;功用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本经》:“诸风头眩肿痛,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

醋延胡索:性味:辛、苦、温、无毒;归经:入肝、胃、心经;功用:活血、行气、止痛。用于气血瘀滞诸痛证;醋制后可增强止痛的作用。

防风:性味:味辛、甘,性微温;归经:归膀胱、肺、脾、肝经;功用: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本草纲目》:“三十六般风,去上焦风邪,头目滞气,经络留湿,一身骨节痛。除风去湿仙药。”

醋乳香:性味:辛、苦,温;功用: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之效,主治胸痹心痛,症瘕腹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本草纲目》:“活血定痛,折伤”。

天麻:性味:甘、平;归肝经;功用: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用于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头痛眩晕,手足不遂,肢体麻木,风湿痹痛。《开宝本草》:“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利腰膝,强筋力。”

本方组合中,石菖蒲、川芎、丹参作为君药,起到活血化瘀、化痰开窍、行气止痛的作用,改善疾病的主要症状;葛根、醋没药、醋乳香、醋延胡索作为臣药,辅助君药治疗主症,起到解肌舒筋、止痛散瘀的作用,缓解颈部痉挛、疼痛;制远志、决明子、菊花、天麻作为佐药,协助君药、臣药加强对主症的治疗,同时缓解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视物模糊等症状;黄芪、防风作为使药,起到益气解表、生肌胜湿止痛,增强诸药的疗效,改善机体不适。

本发明制成的颈枕,主要功效是活血化瘀,化痰开窍,通络止痛,另有安神养血的功用,证见颈项部僵痛,眩晕、头痛,恶心、呕吐,伴或不伴有上肢症状,失眠健忘,舌偏暗,苔白腻或滑,脉弦滑;在现代医学上起到矫正颈部曲度改变,放松颈部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减轻血管、神经、脊髓的压迫,可缓解痰瘀阻络型颈椎病的症状,效果良好。其有关资料如下:

(一)一般资料

选取于河南省中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痰瘀阻络型颈椎病患者,共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观察组和对照组1各43例,对照组230例。其中共有男66例,女50例;年龄28-68岁,平均(43.9±5.4)。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30-65岁,病程最短2月,最长1年半,平均(6.56±1.52)月。对照组1男23例,女20例;年龄30-68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3年,平均(7.23±1.32)月;对照组2男18例,女12例;年龄28-6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年,平均(6.41±1.24)月。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痰瘀阻络型颈椎病的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7-68岁。②符合痰瘀阻络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③观察前1周内停止其他治疗方法。④颈椎x线摄片(正侧位)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中x摄片的要求者mri、ct显示有颈椎退变或颈椎间盘突出。⑤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②颈椎部位存在感染、骨折、肿瘤及脱位者。③因心血管、眼、耳、喉、鼻等引起眩晕、头疼等症状者,心、肝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④合并精神疾病、占位性病变、颅内感染者。

中止和退出标准:①不能坚持治疗方案,自动提出退出治疗的患者。②出现严重不良事件、严重的不良反应及过敏者。③未严格按照试验方案进行研究者。

(三)治疗方案

对照组1给予颈痛颗粒(国药准字z19991024;山东明仁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规格:4g×12袋/盒,1袋/次,开水冲服,3次/日,餐后服用,应用15天。

观察组在给予颈痛颗粒基础上,配合本发明颈枕,3次/日,2小时/次或以舒适为度可2小时以上,应用15天。具体使用时,将原料药物粉装入枕套内,揉拿均匀,系上枕口,将颈枕正确的放置于颈4-6部位即可。

对照组2在给予颈痛颗粒基础上,配合颈枕(以重量份数计,内容物的原料药物为:党参、白术、茯苓、地黄、白芍、川芎、当归、苍术、陈皮、厚朴、姜半夏、牛膝、乌梅、干姜、甘草各15份),颈枕规格大小和用法同观察组。

三组患者均予以端坐位颈椎中立位牵引。患者取端坐位,全身放松,颈椎垂直,牵引重量依患者年龄、体质、病情、耐受程度而加减,开始重量一般2kg,以后逐渐增加牵引重量,以感觉舒适为度。最大牵引重量不超过患者体重的1/6。每次牵引时间为20分钟,隔日1次。

(四)主要观测指标及疗效评定

①症状体征评价:采用设计量表法以及国际流行视觉类比评分(vas)方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病情变化进行评估。

②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症状完全消失,能够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随访半年以内没有复发。好转:症状减轻,但没有完全消失。无效:治疗前后的症状没有改变。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③体征积分:根据患者眩晕、头痛、恶心、上肢症状、失眠健忘等临床症状以及颈部压痛、僵硬等状况进行评分。无症状计0分,轻度计1分,中度计2分,重度计3分。

(五)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两样本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六)结果

1、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见表1)

表1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情况

表1结果表明,在疼痛积分比较上,治疗15天后,观察组与对照组1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2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1与对照组2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本发明的颈枕对痰瘀阻络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对疼痛的改善优于对照组1单独应用颈痛颗粒,且优于采用对照组2颈枕的辅助治疗效果。

2、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见表2)。

表2患者疗效比较

表2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7%,对照组1总有效率76.7%,对照组2总有效率80.0%,观察组与对照组1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2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而对照组1与对照组2治疗后疗效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患者体征积分比较(见表3)

表3患者体征积分比较(分)

表3结果表明,在体征积分比较上,治疗15天后,观察组与对照组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而对照组1与对照组2治疗后体征积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本发明的颈枕对痰瘀阻络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对体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1单独应用颈痛颗粒,且优于采用对照组2颈枕的辅助治疗效果。

结论

临床观察发现,本发明对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修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凡辨证符合痰瘀阻络型颈椎病患者有明显疗效。现代医学认为其机理是:消炎镇痛、纠正颈椎曲度、调节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目前药物应用多会引起不良的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血小板功能异常,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甚至出现颈椎本身的损伤及感染。本发明单纯应用于颈椎局部,且临床观察中并未发现有过敏、特别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了胃肠道的吸收引起的相应不良反应及局部关节灌注的感染风险。经临床运用观察发现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使用、携带方便,具有治疗和长期预防的疗效,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