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动连接角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5730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动连接角码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门窗型材等家具家居用品的拐角处连接的活动连接角码。



背景技术:

角码作为一种常用的连接件,其通常用于连接装饰工程以及家具装配中的相交构件。然而,现有的活动连接角码大多采用塑胶制成,不仅容易腐蚀,更重要的是连接固定效果并不牢固。此外,现有的角码大多需要根据型材断面进行定制,一旦连接固定后很难拆除,增加了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连接牢固的活动连接角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活动连接角码,包括支臂以及连接件,其中:所述支臂包括第一支臂以及第二支臂,且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形成一L型结构,其中,所述支臂的上、下两个侧面上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个向外突出的凸起,且所述凸起靠近两条支臂相交处的一端相对于两条支臂相对的内表面倾斜并与所述支臂的侧面之间形成一夹角,所述第一支臂和/或第二支臂的、与所述内表面相背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外倒刺。

优选的是:所述外倒刺在所述外表面上等间距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支臂和/或第二支臂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内倒刺。

优选的是:所述内倒刺在所述内表面上等间距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凸起与所述支臂的侧面之间的夹角为5°-15°。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连接形成的夹角为60°~135°。

优选的是:所述支臂的外端设置有倒角。

优选的是:所述倒角为5°-30°。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件为螺丝或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活动连接角码,通过连接件以及两根支臂连接而成,两根支臂之间的连接夹角可根据具有不同拐角要求的型材进行调整,进而满足具有不同拐角要求型材连接需求。通过在支臂的侧壁上形成若干个具有类似于倒刺结构的凸起,从而使得当连接件的支臂伸入到需连接的两件型材的对应腔体中时,该凸起可犹如齿轮一般有效地卡在形成的腔体中不会滑出,进而确保型材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再者,通过设置于所述支臂的外表面和/或内表面上的倒刺,可进一步地提高支臂与型材腔体之间的卡合作用力,提高连接的稳定性。而通过支臂外端的倒角设计可有助于支臂顺利地伸入到型材腔体中。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活动连接角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活动连接角码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活动连接角码与型材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活动连接角码,包括可分别伸入带组装的相对应的型材腔体20内的第一支臂11以及第二支臂12,所述第一支臂11以及第二支臂12 通过优选为螺丝或螺栓的连接件13连接形成一具有夹角α的L型的连接角码。由于所述第一支臂11和第二支臂12通过连接件13连接形成,故二者连接形成的夹角α可随着不同型材的组装角度发生变化,但所述夹角α的可调整范围为60°~135°,以适应于具有不同拐角处的型材的连接。若超出该角度范围,则可能会造成受力点不稳定的风险。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支臂11以及第二支臂12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且二者可具有相同的结构,下文中将以第一支臂11作为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支臂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支臂11的、相对于所述型材腔体20的上、下两个侧面上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个向外突出的凸起111,进一步地,所述凸起111靠近两条支臂相交的一端相对于两条支臂相对的内表面倾斜,以与所述支臂的侧面之间形成一夹角111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夹角1011优选5°-15°。即,所述凸起1111在所述侧壁上形成若干个类似于倒刺的结构,从而使得当所述支臂伸入到图如3所示的型材腔体20中时,可有效地卡住型材的内腔体而不会滑出。此外,所述第一支臂11和/或第二支臂12的相对于所述内表面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外倒刺112,优选的是,所述外倒刺112在所述外表面上等间距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臂11和/或第二支臂12相对的内表面上设有若干个内倒刺121,且所述内倒刺121优选在所述内表面上等间距设置,以进一步提升所述支臂伸入到型材腔体中后与腔体间的卡合作用力。此外,所述第一支臂101相对于所述两条支臂相交处的外端形成还形成有优选为5°-30°的倒角1012,以便于所述支臂伸入相应的型材腔体20中。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