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椅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0524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椅脚架。



背景技术:

根据使用环境和需求的不同,现有座椅分为转椅、摇椅、固定座椅等多种分类。相对来说,转椅的活动空间较大,主要用于办公环境之中。目前,行业内为了降低转椅的运输成本,提升运输和携带效率,将转椅的三大部分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即椅背、椅座和脚架之间可以拆卸,消费者购买后需要自主装配成转椅。但目前转椅的拆卸度不高,尤其是脚架部分,由于稳定性原因,形体较大占用空间较大,造成运输体积过大,因此还可对上述座椅脚架进行可拆卸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的椅脚架,该椅脚架可进一步减少盒装空间,降低转椅的运输成本,提升运输和携带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椅脚架,包括基座,以及设置在基座上的椅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中部设有用于套接升降杆组件下端部的轴孔,轴孔轴向贯穿基座;椅脚的数量不少于三根,椅脚为“S”型管状椅脚,椅脚的外端部的水平高度低于内端部的水平高度;所述椅脚的内端部拆卸式连接固定在基座上,椅脚的外端部竖直向下作为支撑端。需要说明的是,该处所指的“S”型管状椅脚,并不限定于完全符合“S”形状,该处的形状应当包括由“S”变形而来的任何“S”异形形状,其中“S”形状两端呈垂直状,该异形形状至少包括三个折弯部,两个折弯角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基板上的轴套;所述轴孔是由轴套内部通道贯穿基板构成。

作为优选,所述基板的板体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多个连接孔以轴孔为中心周向规则设置,椅脚的内端部拆卸式连接于基板的连接孔上。

作为优选,所述椅脚的内端部插接在基板的连接孔上。

作为优选,所述椅脚的内端部通过螺钉固定在基板的连接孔上。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上设有两组支撑组件,两组支撑组件呈“十”字交叉设置,支撑组件包括两根镜像对称设置的椅脚,以及用于连接两根椅脚的连接板;四根椅脚以轴孔为中心周向规则设置,相邻两根椅脚所构成的平面夹角为90°。

作为优选,两组支撑组件中部上均设有一对彼此吻合的卡槽,使两组支撑组件相连接,而提升支撑强度和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椅脚的外端部能够拆卸式连接万向轮,连接万向轮可实现座椅的滑动。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椅脚架,该椅脚架包括基座,以及设置在基座上的椅脚,椅脚为“S”型管状椅脚,椅脚的内端部拆卸式连接固定在基座上,椅脚的外端部竖直向下作为支撑端。在需要盒装运输时,可将椅脚与基座拆分开,大大降低了脚架的盒装空间,降低转椅的运输成本,提升运输和携带效率。另外,方案中椅脚的数量不少于三根,是为了保证座椅的稳定性;椅脚外端部的水平高度低于内端部的水平高度,是为了提升基座高度,防止基座和气杆触地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椅脚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椅脚架,包括基座1,以及设置在基座1上的椅脚2。所述基座1中部设有用于套接升降杆组件3下端部的轴孔11,轴孔11轴向贯穿基座1。具体是所述基座1包括基板12,以及设置在基板12上的轴套13,轴孔11是由轴套13内部通道贯穿基板12构成,基板12的板体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14,多个连接孔14以轴孔11为中心周向规则设置。

所述椅脚2的数量不少于三根,椅脚2为“S”型管状椅脚2,椅脚2的外端部的水平高度低于内端部的水平高度。需要说明的是,该处所指的“S”型管状椅脚2,并不限定于完全符合“S”形状,该处的形状应当包括由“S”变形而来的任何“S”异形形状,该异形形状至少包括三个折弯部,两个折弯角即可。所述椅脚2的外端部竖直向下作为支撑端2a,该支撑端2a一方面可用于直接接触支撑面,如地面;另一方面椅脚2的外端部能够拆卸式连接万向轮,连接万向轮可实现座椅的滑动。所述椅脚2的内端部拆卸式连接固定在基座1上;进一步地,椅脚2的内端部拆卸式连接于基板12的连接孔上,具体可以是插接固定方式或螺钉固定,亦可通过简单卡扣、卯榫插接等常规连接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1上设有两组支撑组件,两组支撑组件呈“十”字交叉设置,支撑组件包括两根镜像对称设置的椅脚2,以及用于连接两根椅脚2的连接板21。两组支撑组件中部上均设有一对彼此吻合的卡槽,具体是两组支撑组件上的连接板21中部相互卡接,使两组支撑组件相连接,而提升支撑强度和稳定性。所述四根椅脚2以轴孔11为中心周向规则设置,相邻两根椅脚2所构成的平面夹角为90°。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椅脚架,该椅脚架包括基座1,以及设置在基座1上的椅脚2,椅脚2为“S”型管状椅脚2,椅脚2的内端部拆卸式连接固定在基座1上,椅脚2的外端部竖直向下作为支撑端。在需要盒装运输时,可将椅脚2与基座1拆分开,大大降低了脚架的盒装空间,降低转椅的运输成本,提升运输和携带效率。另外,方案中椅脚2的数量不少于三根,是为了保证座椅的稳定性。椅脚2外端部的水平高度低于内端部的水平高度,是为了提升基座1高度,防止基座1和气杆触地损坏。

实施例2:

图略,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中技术方案中基座和椅脚结构相同,区别仅在于椅脚的数量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椅脚的数量为三根,椅脚的内端部拆卸式连接于基板的连接孔上,三根椅脚均单独设置,三根椅脚以轴孔为中心周向规则设置,相邻两根椅脚所构成的平面夹角为120°。

实施例3:

图略,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中技术方案中基座和椅脚结构相同,区别仅在于椅脚的数量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椅脚的数量为五根,椅脚的内端部拆卸式连接于基板的连接孔上,五根椅脚均单独设置,五根椅脚以轴孔为中心周向规则设置,相邻两根椅脚所构成的平面夹角为72°。

实施例4:

图略,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中技术方案中基座和椅脚结构相同,区别仅在于支撑组件的数量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的数量为三组,每组支撑组件包括两根镜像对称设置的椅脚,以及用于连接两根椅脚的连接板。三组支撑组件呈“米”字交叉设置,相邻两根椅脚所构成的平面夹角为60°。

综合上述实施例1~4,在椅脚数量为奇数时,单根椅脚的内端面直接固定在基座的连接孔上;在椅脚数量为偶数时,镜像对称的两根椅脚组合构成支撑组件并固定在基座;当然在椅脚数量为偶数时,也可采用单根椅脚的内端面直接固定在基座的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