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及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6477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及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及一种压力锅。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压力锅完成烹调后仍会有一定压力需要完全泄压后才能打开锅盖取出食物,通常采用的一种办法是让锅内食物冷却后压力恢复到大气压时再开盖,但这需要用户等待很长时间,以煮粥为例,等待开盖的时间可能长达40min至60min;而另外一种办法是打开排气口进行排气降压,这种方法的降压时间只需2min至3min,但并不是每种食物都适用,对于粥这类粘度较高的食物,在打开排气口进行快速泄压时,由于粘度过高,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出现较为严重的溢锅现象,溢出量可达到原食物的三分之一,且在快速排气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在烹调粘性食物时能够速开盖且泄压噪音较小的压力锅,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溢出的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锅。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包括:锅体以及锅盖,锅盖盖扣在锅体上并与锅体围成密闭的烹饪腔,锅盖上设置有用于将烹饪腔与外部环境连通的排气口;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还包括:叶轮,位于烹饪腔内且与锅盖枢转配合;以及,用于带动叶轮转动的驱动单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通过在烹饪腔内设置与锅盖相枢转配合的叶轮,当烹饪结束,打开排气口进行排气减压时,锅体内部的高压水蒸气以及气泡将先行经过叶轮,再经由排气口排出,而当水蒸气以及气泡在经过叶轮时,由驱动单元带动叶轮高速旋转,而叶轮旋转将产生离心力,而离心力的公式为:F=mω^2r,其中,m为质量,ω为角速度,r为半径,当角速度与半径一致的情况下,由于同等体积的液体的质量远大于气体,因此,液体所受到的离心力将远大于气体,使得液体无法通过叶轮,而是由叶轮分离出,而气体能够通过叶轮由排气孔排出,从而实现了气、液分离,进而实现了压力锅的防溢出与快速减压,使得用户不必长时间的等待压力锅降温减压,实现了压力锅的快速开启,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通过驱动单元带动叶轮转动,使得叶轮具备高转速来产生足量的离心力,另一方面,由于在气体排放之前,通过叶轮进行破泡,使得气体能够顺畅的经由排出排除,从而减小了排气噪音。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叶轮的转动轴线与锅体的中心轴线平行或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叶轮的转动轴线设置为与锅体的中心轴线相平行或重合,使得叶轮能够垂直于排气口排气方向旋转,进而使得叶轮旋转方向能够垂直于气流流动方向,能够更好地实现气、液分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叶轮的转动轴线与锅体的中心轴线之间形成一夹角A,A的取值范围为:0°<A≤16°。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叶轮的转动轴线倾斜设置,使叶轮在烹饪腔内形成一个倾角,即叶轮与水平方向形成一个夹角A,在叶轮高速转动时,叶轮破泡后产生的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更易于直接回到烹饪腔内烹饪物料的液面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锅盖与叶轮顶部端面之间具有间隙 d1,间隙d1的取值范围为:0mm≤d1≤2mm。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锅盖内表面与叶轮上表面之间的缝隙d1的取值范围设置为:0mm≤d1≤2mm,避免了锅体内的水蒸气以及气泡由锅盖内表面与叶轮的上表面之间的缝隙直接由排气口排出,保证了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的防溢出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驱动单元包括:转动轴,设置在锅盖上;叶轮同步联接在转动轴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叶轮通过转动轴连接在锅盖上,使得叶轮能够顺畅的旋转,并且该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所需材料少,装配效率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驱动单元还包括:电机,设置在锅盖上,位于密闭的烹饪腔外侧,电机设置有输出轴;锅盖上设置有通孔,转动轴穿设于通孔与输出轴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电机驱动叶轮旋转,保证了叶轮的旋转速度,能够有效地保证叶轮分离气体及液体的分离效果,并将电机设置在锅盖上方,对电机进行保护,避免电机与液体接触,造成损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通孔与转动轴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通孔与转动轴之间设置密封件,以保证烹饪腔的密闭性,保证压力锅能够正常使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锅盖的内侧设置有向着烹饪腔内部延伸的导流罩,导流罩呈环形,叶轮的上表面、导流罩的内壁以及锅盖的内表面共同围成一腔体,排气口由腔体导通至外部环境。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叶轮的上表面、环形导流罩的内壁以及锅盖的内表面形成腔体,叶轮在该腔体的进气口处旋转,在打开排气口进行排气时,烹饪产生的水蒸气以及气泡只能先经过叶轮进入腔体、而后再经由排气口排出,在水蒸气以及气泡经过叶轮时,叶轮的高速转动使气泡破碎,破泡后产生的水附着在叶轮上,并在叶轮转动产生的较大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向着周缘甩出重新回到烹饪腔内烹饪食物的液面上,水蒸气则可从叶轮的叶片间隙进入到上述腔体,继而从排气口排出,同时,使得叶轮能够远离锅盖内表面,进而能够使得叶轮顺畅的旋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流罩下端口在叶轮上的垂直投影不超出叶轮边缘;或导流罩下端口在叶轮上的垂直投影超出叶轮边缘,超出值为d2,d2的取值范围为:0mm<d2≤2mm。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导流罩下端口在叶轮上的垂直投影设置为不超出叶轮边缘,或将导流罩下端口在叶轮上的垂直投影设置为超出叶轮边缘,超出值d2的取值范围为:0mm<d2≤2mm,避免了锅体内水蒸气及气泡由叶轮与导流罩之间的缝隙直接进入导流罩内由排气口排出,保证了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的防溢出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流罩的垂直于锅盖方向的纵向截面形状为矩形或梯形。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流罩的形状可以设置为圆柱形或圆台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排气口的几何中心与叶轮的转动轴线的距离为r1,排气口内直径为d1,叶轮半径为r2,导流罩上端口半径为 R1,导流罩下端口半径为R2;其中,r1+d1/2<R1,r2+4mm≥R2。

在该技术方案中,排气口的几何中心与叶轮的转动轴线的距离为r1,排气口内直径为d1,叶轮半径为r2,导流罩上端口半径为R1,导流罩下端口半径为R2,满足r1+d1/2<R1,r2+4mm≥R2关系时,能确保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的防溢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叶轮设置有辐射状的叶片。

在该技术方案中,带有辐射状的叶片的叶轮能够提供足够的离心力对锅体内水蒸气以及气泡进行气体与液体的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压力锅包括:及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力锅,因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因此具有上述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做一一陈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中不包括锅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图1所示的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中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图2所示的叶轮的主视图;

图4示出图1所示的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的气、液分离原理示意图;

图5示出图1所示的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中锅盖、叶轮、导流罩及排气口的配合示意图;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中叶轮、导流罩、排气口的配合示意图;

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中叶轮、导流罩、排气口的配合示意图;

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中叶轮、排气口的配合示意图;

图9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压力锅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9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压力锅,10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12锅体,14锅盖,16排气口, 18导流罩,20叶轮,22转动轴,24电机,242输出轴,26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10及压力锅1。

如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10,包括锅体12以及锅盖14,锅盖14盖扣在锅体12上并与锅体12围成密闭的烹饪腔,锅盖上设置有用于将烹饪腔与外部环境连通的排气口;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10)还包括:叶轮 20,位于烹饪腔内且与锅盖14枢转配合;以及,用于带动叶轮20转动的驱动单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10,通过在烹饪腔内设置与锅盖14相枢转配合的叶轮20,当烹饪结束,锅体12内部的高压水蒸气以及气泡将先行经过叶轮20,再经由排气口16排出,而当水蒸气以及气泡在通过叶轮20时,由驱动单元带动叶轮20高速旋转,而叶轮20旋转将产生离心力,而离心力的公式为:F=mω^2r,其中,m为质量,ω为角速度,r为半径,当角速度与半径一致的情况下,由于同等体积的液体的质量远大于气体,因此,液体所受到的离心力将远大于气体,使得液体无法通过叶轮20,而是由叶轮20分离出,而气体能够通过叶轮20由排气孔排出,从而实现了气、液分离,进而实现了压力锅1的防溢出与快速减压,使得用户不必长时间的等待压力锅1降温减压,实现了压力锅1的快速开启,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通过驱动单元带动叶轮20转动,使得叶轮20具备足够快的转速来产生足量的离心力,另一方面,由于在气体排放之前,通过叶轮20进行破泡,使得气体能够顺畅的经由排气口16排出,从而减小了排气噪音,同时,将排气口16设置在叶轮20在锅盖14的垂直投影范围内,能够有效地保证烹饪腔内水蒸气以及气泡,先通过叶轮20,再通过由排气口16排出,保证了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10的防溢出效果。

在具体实施例中,叶轮20可以设置在锅盖14中心位置,也可以设置在锅盖14的周边位置。

在采用压力锅1煮粥等粘稠类食物时,用排气方式降压会出现溢锅现象的原因是在压力条件下烹调,粥的温度会超过100℃,使得食物处于过热状态,此时打开排气口16,粥内的极小气泡就会迅速膨胀变大,形成爆沸状态,而在爆沸的状态下,气泡会携液体以及食物微粒往排气口16方向流动,最终在排气口16处向外喷射,导致溢锅的发生。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10,其原理为根据离心力公式F=mω^2r,其中,m为质量,ω为角速度,r为半径,在相同的半径和角速度的情况下,质量越大离心力越大,因此,按照这一规律,本实用新型根据高速旋转的方式对比重不同的物质进行分离,在1.5 倍大气压(电压力锅1煮粥的压力限值)的条件下,水蒸气的密度为 0.84kg/m^3,而水的密度为1000kg/m^3,两者相差超过1000倍,因此,通过高速旋转的方式能够将气体与液体进行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9所示,叶轮20 的转动轴线与锅体12的中心轴线平行或重合。

在该实施例中,将叶轮20的转动轴线设置为与锅体12的中心轴线相平行或重合,使得叶轮20能够垂直于排气口16排气方向旋转,进而使得叶轮20旋转方向能够垂直于气流流动方向,能够更好地实现气、液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叶轮20的转动轴线与锅体12的中心轴线之间形成一夹角A,A的取值范围为:0°<A≤16°。

在该实施例中,将叶轮20的转动轴线倾斜设置,使叶轮20在烹饪腔内形成一个倾角,即叶轮20与水平方向形成一个夹角A,在叶轮20高速转动时,叶轮20破泡后产生的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更易于直接回到烹饪腔内烹饪物料的液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锅盖14与叶轮20顶部端面之间具有间隙d1,间隙d1的取值范围为:0mm≤d1≤2mm。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锅盖14内表面与叶轮20的上表面之间的缝隙 d1的取值范围设置为:0mm≤d1≤2mm,避免了锅体内水蒸气以及气泡由锅盖14内表面与叶轮20上表面之间的缝隙直接由排气口16排出,保证了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10的防溢出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至图9所示,驱动单元包括:转动轴22,设置在锅盖14上;叶轮20同步联接在转动轴22上。

在该实施例中,叶轮20通过转动轴22连接在锅14上,使得叶轮20 能够顺畅的旋转,并且该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所需材料少,装配效率高。

在具体实施例中,转动轴22与锅盖14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至图9所示,驱动单元还包括:电机24,设置在锅盖14上,位于密闭的烹饪腔外侧,电机 24设置有输出轴242;锅盖14上设置有通孔,转动轴22穿设于通孔与输出轴242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电机24驱动叶轮20旋转,保证了叶轮20的旋转速度,能够有效地保证叶轮20分离气体及液体的分离效果,并将电机24 设置在锅盖14上方,对电机14进行保护,避免电机14与液体接触,造成损坏。

进一步地,叶轮20的旋转动力也可以由烹饪腔内部与外界之间的压力差提供。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单元也可以是设置在锅盖和/或烹饪腔内的气路或通道,在内外存在压力差的情况下,通过蒸汽的流动来驱动叶轮20转动,总之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单元只要能够使叶轮20转动以产生离心力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至图9所示,转动轴 22与输出轴242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转动轴22与输出轴242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转动轴22与输出轴242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一体式结构的转动轴22与输出轴242能够,能够提升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

在具体实施例中,转动轴22与输出轴242也可以设置为分体式结构,转动轴22与输出轴242直接也可以采用万向节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至图9所示,通孔与转动轴22之间设置有密封件26。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通孔与转动轴22之间设置密封件26,以保证压力锅腔体的密闭性,保证压力锅能够正常使用。

其中,优选地,通孔与转动轴2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锅盖14的内侧设置有向着烹饪腔内部延伸的导流罩18,导流罩18呈环形,叶轮20的上表面、导流罩 18的内壁以及锅盖14的内表面共同围成一腔体,排气口16由腔体导通至外部环境。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叶轮20的上表面、环形导流罩18的内壁以及锅盖14的内表面形成腔体,叶轮20在该腔体的进气口处旋转,在打开排气口16进行排气时,烹饪产生的水蒸气以及气泡只能先经过叶轮20进入腔体、而后再经由排气口16排出,在水蒸气以及气泡经过叶轮20时,叶轮 20的高速转动使气泡破碎,破泡后产生的液体附着在叶轮20上,并在叶轮20转动产生的较大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向着周缘甩出重新回到烹饪腔内烹饪食物的液面上,水蒸气则可从叶轮20的叶片间隙进入到上述腔体,继而从排气口16排出,同时,使得叶轮20能够远离锅盖14内表面,进而能够使得叶轮20顺畅的旋转。

在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组件来防止气、液混合物不经过叶轮20直接流到排气口16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至图6以及图9所示,导流罩18下端口在叶轮20上的垂直投影不超出叶轮20边缘。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导流罩18下端口在叶轮20上的垂直投影设置为不超出叶轮20边缘,避免了锅体内水蒸气及气泡由叶轮20与导流罩18 之间的缝隙直接进入导流罩18内由排气口16排出,保证了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10的防溢出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7所示,导流罩18下端口在叶轮20上的垂直投影超出叶轮20边缘,超出值为d2,d2的取值范围为:0mm<d2≤2mm。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导流罩18下端口在叶轮20上的垂直投影设置为超出叶轮20边缘,超出值d2的取值范围为:0mm<d2≤2mm,避免了锅体内水蒸气及气泡由叶轮20与导流罩18之间的缝隙直接进入导流罩18 内由排气口16排出,保证了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的防溢出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图5、图7与图9所示,导流罩18的垂直于锅盖14方向的纵向截面形状为矩形。

其中,优选地,将导流罩18的形状设置为圆柱形,该种导流罩18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提升了生产效率。

在具体实施例中,导流罩18可以采用任一几何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6所示,导流罩18的垂直于锅盖14方向的纵向截面形状为梯形。

其中,优选地,将导流罩18的形状设置为圆台形,该种导流罩18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提升了生产效率;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将导流罩 18设置为上大下小的结构,使导流罩18、锅盖14以及叶轮20共同围成的腔体呈由下至上空间逐渐增大的腔体,在利用叶轮20对汽泡进行汽液分离处理后,蒸汽在上升的过程中,空间逐渐增大,使蒸汽更易于向上运动,避免了叶轮20高速转动与蒸汽作用而产生较大的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至图9所示,排气口 16的几何中心与叶轮20的转动轴22线的距离为r1,排气口16内直径为 d1,叶轮20半径为r2,导流罩18上端口半径为R1,导流罩18下端口半径为R2;其中,r1+d1/2<R1,r2+4mm≥R2。

在该实施例中,排气口16的几何中心与叶轮20的转动轴22线的距离为r1,排气口16内直径为d1,叶轮20半径为r2,导流罩18上端口半径为R1,导气罩下端口半径为R2,满足r1+d1/2<R1,r2+4mm≥R2关系时,能确保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10的防溢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9所示,叶轮20 设置有辐射状的叶片。

在该技术方案中,带有辐射状的叶片的叶轮20能够提供足够的离心力对锅体内水蒸气以及气泡进行气体与液体的分离。

在具体实施例中,叶轮20也可以设置为其他能够提供离心力的形状。

如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压力锅1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1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力锅1,因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10,因此具有上述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1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做一一陈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10与压力锅1,排气口16 打开时,气体、液体将混合在一起向排气口16方向运动,由于导流罩18 的阻挡作用,气体、液体的混合物在向排气口16运动的过程中必须经过高速旋转的叶轮20,高速旋转的叶轮20将对气体、液体的混合物产生离心力的作用,由于液体的比重要远远大于气体,因此,液体受到的离心力作用要远大于气体,因此液体将会被甩出导流罩18外,而气体则会留在导流罩18内,最终通过排气口16排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盖体组件10与压力锅1通过这种方法实现了在排气降压的同时,避免了液体成分的溢出。

经实践测试,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10的压力锅1煮粥的降压时间可以由40min至60min缩短至2min。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叶轮20安装在锅盖14的中心位置,叶轮20上方设置有导流罩18,导流罩18为圆柱形,导流罩18的下端面进气口不超过叶轮20边缘,叶轮20由电机24驱动高速旋转,并且,电机24的输出轴242与转动轴22为一体式结构。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叶轮20安装在锅盖14的中心位置,叶轮20上方设置有导流罩18,导流罩18为圆锥形,导流罩18的下端面进气口不超过叶轮20边缘,叶轮20由电机24驱动高速旋转,并且,电机24的输出轴242与转动轴22为一体式结构。

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叶轮20安装在锅盖14的中心位置,叶轮20上方设置有导流罩18,导流罩18为圆柱形,导流罩18的下端面进气口超过叶轮20边缘,并且,超过的范围不超过2mm,叶轮20由电机24驱动高速旋转,并且,电机24的输出轴242 与转动轴22为一体式结构。

如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叶轮20安装在锅盖14的中心位置,排气口16位于叶轮20在锅盖的垂直投影范围内,锅盖内表面14与叶轮20上表面之间设置有不大于2mm的间隙,叶轮20 由电机24驱动高速旋转,并且,电机24的输出轴242与转动轴22为一体式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叶轮20安装在锅盖14的中心位置,锅盖14与叶轮20顶部端面之间设置有不大于2mm的间隙,叶轮20由压力锅1内部与外界之间的压力差驱动进而高速旋转,转动轴22 与锅盖14为一体式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力锅的快速排气组件10,通过在烹饪腔内设置与锅盖14相枢转配合的叶轮20,当烹饪结束,锅体12内部的高压水蒸气以及气泡将先行经过叶轮20,再经由排气口16排出,而当水蒸气以及气泡在通过叶轮20时,由于高压气流将带动叶轮20旋转,而叶轮 20旋转将产生离心力,而离心力的公式为:F=mω^2r,其中,m为质量,ω为角速度,r为半径,当角速度与半径一致的情况下,由于同等体积的液体的质量远大于气体,因此,液体所受到的离心力将远大于气体,使得液体无法通过叶轮20,而是由叶轮20分离出,而气体能够通过叶轮20由排气孔排出,从而实现了气、液分离,进而实现了压力锅1的防溢出与快速减压,使得用户不必长时间的等待压力锅1降温减压,实现了压力锅1的快速开启,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通过驱动单元带动叶轮20 转动,使得叶轮20具备足够快的转速来产生足量的离心力,另一方面,由于在气体排放之前,通过叶轮20进行破泡,使得气体能够顺畅的经由排气口16排出,从而减小了排气噪音。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电机24带动叶轮20转动,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可实现方案中,也可以利用其他能够带动叶轮20转动的机构,例如旋转气缸或者是风力驱动机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驱动单元所实现的功能在现有技术中选择带动叶轮20转动的机构,在这里不做过多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