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盖总成及加热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5387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锅盖总成及加热锅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锅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锅盖总成及加热锅具。



背景技术:

压力锅、电饭煲等加热锅具是十分重要的厨房加热工具,可以用于多种食材的加热烹饪。

压力锅、电饭煲的锅盖上设有内盖板,内盖板可以防止锅体内的食材在沸腾状态下向上溢出。为了方便清洗,内盖板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锅盖总成上,例如,可以连接于锅盖总成的防堵罩,防堵罩包括具有位于锅盖下侧的圆柱状部分,内盖板上安装有具有插入孔的手柄座,以允许防堵罩的圆柱状部分插入而实现连接。

现有的手柄座采用可变形的硅胶材料制成,防堵罩的圆柱状部分上形成有环形凹槽,手柄座在防堵状的圆柱状部分插入时可以锁在该环形凹槽上,在拆卸内盖板时,需要用力“压扁”手柄座才能抽出防堵罩。显然,这样的拆卸操作的体验难以消费者满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盖板更容易拆卸的锅盖总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盖总成,包括锅盖和内盖板,其中,所述锅盖上形成有朝向所述内盖板延伸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具有卡接部,所述内盖板包括手柄座和把手,所述手柄座设置有允许所述安装柱插入的安装孔,所述把手通过铰接销铰接于所述手柄座,所述把手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铰接销的端部与所述卡接部卡接,所述手柄座上设置有顶压部,在所述把手由所述第一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顶压部顶压所述铰接销或所述把手以使所述铰接销的端部与所述卡接部脱离。

优选地,所述把手的铰接轴线与所述安装孔的轴线垂直,所述卡接部为形成在所述安装柱外周面上的凹陷部,所述安装孔由所述手柄座的圆周壁限定形成,所述铰接销铰接于所述圆周壁,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铰接销的端部能够插入到所述凹陷部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铰接销脱离所述凹陷部。优选地,所述手柄座的外周面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的边缘形成所述顶压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把手的一部分能够地容纳于该凹槽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把手的所述一部分脱离所述凹槽并弹性压紧于所述顶压部上,并且连接于所述把手的所述一部分的所述铰接销脱离所述凹陷部。

优选地,所述顶压部为形成在所述手柄座的外周面上的凸起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把手的一部分压紧于所述手柄座的外周面,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把手的所述一部分弹性压紧于所述凸起部上,并且连接于所述把手的所述一部分的所述铰接销脱离所述凹陷部。

优选地,所述凹槽沿所述安装孔的轴向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把手包括操作部以及分别连接于该操作部两侧的两个直杆段,每个所述直杆段连接有所述铰接销,两个所述铰接销垂直于所述直杆段并朝向彼此延伸,所述直杆段能够容纳于所述凹槽中。

优选地,所述把手为一体件并由金属弹性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凹陷部为沿所述安装柱的周向延伸的环形凹槽。

优选地,所述安装柱下端端面与该安装柱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倒角。

优选地,所述手柄座穿透所述内盖板安装,并且所述把手位于所述内盖板下侧。

优选地,所述安装柱为防堵罩。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锅具,其中,该加热锅具安装有以上方案所述的锅盖总成。

优选地,所述加热锅具为压力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把手可以驱动铰接销与安装柱卡接或脱离卡接,从而实现手柄座与安装柱的锁定或解锁,操作简单方便,提升了用户操作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锅盖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内盖板的立体图,其中,把手位于第一位置;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内盖板的立体图,其中,把手位于第二位置;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内盖板和安装柱的爆炸图;

图5是手柄座、把手以及安装柱的爆炸图;

图6是图5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内盖板的示意图,其中,把手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图8是图7沿A-A线的剖视图;

图9是图8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锅盖总成的剖视图,其中,把手位于第一位置;

图11是图10中E部分的放大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内盖板的示意图,其中,把手位于第二位置;

图13是图12沿B-B线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3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锅盖总成的剖视图,其中,把手位于第二位置且铰接销与卡接部未对齐;

图16是图15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锅盖总成的剖视图,其中,把手位于第二位置且铰接销与卡接部对齐;

图18是图17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内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内盖板和安装柱的爆炸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手柄座、把手以及安装柱的立体图;

图22是图21的爆炸图;

图23是图22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安装柱 2 手柄座

3 把手 4 内盖板

5 锅盖

11 卡接部

21 凹槽

31 铰接销 32 操作部

33 直杆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锅盖总成在水平放置时的相对位置关系。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盖总成,如图1所示,锅盖总成包括锅盖5和内盖板4,其中,所述锅盖5上形成有朝向所述内盖板4延伸的安装柱1,所述安装柱1具有卡接部11,所述内盖板4包括手柄座2和把手3,所述手柄座2设置有允许所述安装柱1插入的安装孔,所述把手3通过铰接销31铰接于所述手柄座2,所述把手3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铰接销31的端部与所述卡接部11卡接,所述手柄座2上设置有顶压部,在所述把手3由所述第一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顶压部顶压所述铰接销31或所述把手3以使所述铰接销31的端部与所述卡接部11脱离。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顶压部通过顶压铰接销31或顶压把手3,使得铰接销31远离安装柱1移动,从而与卡接部11脱离。

如图2、图7-图11所示,把手3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如图3、图12-图18所示,把手3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在本结构中,通过转动把手3,实现铰接销31对安装柱1的锁定和解锁,使用者在拆卸安装于锅盖5的内盖板4时,仅单手转动把手3即可实现手柄座2与安装柱1的解锁,允许使用者的另一只手进行其他操作,拆卸操作简单方便。铰接销31可以同时起到铰接连接以及与卡接部11卡接的作用,特别地,铰接销31的移动方向可以与安装柱1的移动方向相交,在铰接销31锁定安装柱1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安装柱1的轴向移动推动铰接销31移动而意外解锁。其中,手柄座2上的安装孔朝向锅盖5和安装柱1。

进一步地,如图3-图5所示,把手3的铰接轴线与所述安装孔的轴线垂直,所述卡接部11为形成在所述安装柱1外周面上的凹陷部,所述安装孔由所述手柄座2的圆周壁限定形成,所述铰接销31铰接于所述圆周壁,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铰接销31的端部能够插入到所述凹陷部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铰接销31脱离所述凹陷部。如图6所示,手柄座2可以为中空管状结构,铰接销31穿透手柄座2的圆周壁设置,并且铰接销31可以移动为插入所述凹陷部中,从而止挡安装柱1的轴向移动,铰接销31脱离所述凹陷部后,安装柱1能够从所述安装孔中脱离,当然,也可以允许安装柱1插入到所述安装孔中。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手柄座2的外周面形成有凹槽21,所述手柄座2的外表面形成有凹槽21,所述凹槽21的边缘形成所述顶压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把手3的一部分能够容纳于该凹槽21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把手3的所述一部分脱离所述凹槽21并弹性压紧于所述手柄座2的顶压部上,并且连接于所述把手3的所述一部分的所述铰接销31脱离所述凹陷部。在所述凹陷部沿铰接轴线方向的尺寸与所述顶压部的尺寸不同,把手3的所述一部分连接于铰接销31,从而把手3的容纳于凹槽21的所述一部分脱离凹槽21而压紧于所述顶压部后,可以使得两个铰接销31之间的距离增加,从而铰接销31可以从卡接部11中脱离。当所述一部分从所述顶压部转动到对齐于凹槽21时,所述一部分能够通过弹性变形返回到凹槽21中,两个铰接销31之间的距离减少,可以插入到所述凹陷部中。

或者可选择地,所述顶压部为形成在所述手柄座2的外周面上的凸起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把手3的一部分压紧于所述手柄座2的外周面(未形成所述凸起部的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把手3的所述一部分弹性压紧于所述凸起部上,并且连接于所述把手3的所述一部分的所述铰接销31脱离所述凹陷部。在把手3的所述一部分转动到所述凸起部上时,所述凸起部顶压所述一部分,从而带动铰接销31移动并远离安装柱1。

另外,铰接销31也可以螺接于手柄座2的圆周壁,随着铰接销31的转动,铰接销31沿铰接轴线方向移动。

凹槽21可以沿手柄座2的周向延伸,或者沿所述安装孔的轴向延伸,优选地,所述凹槽21沿所述安装孔的轴向方向延伸。沿轴向形成的凹槽21可以形成为直线形,其长度较大,更有利于容纳把手3,避免把手3意外地脱离凹槽21。

具体地,所述把手3包括操作部32以及分别连接于该操作部32两侧的两个直杆段33,每个所述直杆段33连接有所述铰接销31,两个所述铰接销31垂直于所述直杆段33并朝向彼此延伸,所述直杆段33能够容纳于所述凹槽21中。两个直杆段33之间的距离变化引起两个铰接销31之间的距离变化,实现铰接销31与安装柱1之间的锁定和解锁。

操作部32起到连接两个直杆段33的作用,如图4-图6所示,操作部32可以为半环状,直杆段33与操作部32平滑连接,在所述第一位置,操作部32位于手柄座2的下端;另外,如图19-图23所示,操作部32也可以为三段直杆组件的门形件,操作部32的直杆部分与直杆段33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位置,操作部32位于手柄座2的一侧,相应地,凹槽21沿手柄座2的周向延伸。其中,两个直杆段33的距离变化通过把手3本身的弹性变化实现。

具体地,所述把手3为一体件并由金属弹性材料制成。把手3可以由弹簧钢、铜等材料制成,通过自身的弹性变形力,使得直杆段33可以夹紧手柄座2,两个铰接销31之间的距离可以随着把手3的转动而及时地变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凹陷部为沿所述安装柱1的周向延伸的环形凹槽。在此结构中,安装柱1可以相对于手柄座2旋转,这并不会影响铰接销31与安装柱1的卡接。当然,所述凹陷部也可以形成在安装柱1外周面的某个或几个特定位置,从而安装柱1与手柄座2仅能以特定的相对位置锁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柱1下端端面与该安装柱1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倒角。在将安装柱1插入到手柄座2的安装孔中时,在所述倒角处形成的倾斜面可以对铰接销31产生沿所述铰接轴线方向的推力,因此不必转动把手3即可迫使铰接销31移动,安装柱1轴向移动到卡接部11与铰接销31对齐的位置,铰接销31移动为与卡接部11卡接。

具体地,所述手柄座2穿透所述内盖板4安装,并且所述把手3位于所述内盖板4下侧。内盖板4安装于锅盖5后,把手3处于可见且可接触的位置,便于使用者操作把手3。手柄座2可以通过铆接的方式连接于内盖板4。

优选地,所述安装柱1为防堵罩。防堵罩的上端可以螺接于锅盖5上的排气阀,下端插入手柄座2,此处,将防堵罩用作连接内盖板4的部件,可以简化整体结构,当然,也可以设置其他的部件作为连接内盖板4的安装柱。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锅具,其中,该加热锅具安装有以上方案所述的锅盖总成。所述加热锅具可以为明火加热锅具或电加热锅具,例如IH锅具,包括电饭煲、压力锅等,优选地,所述加热锅具为压力锅。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