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真空指示功能的真空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2435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具有真空指示功能的真空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保鲜用具,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真空指示功能的真空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鲜榨果汁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追捧,但是鲜榨果汁的制作是通过旋转刀片搅打水果,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容易产生气泡,长时间放置容易使果汁氧化,大大降低其口感,特别是外出旅行时不能实现长时间的存放;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鲜榨果汁受空气氧化,推出了一种用于盛放果汁的真空杯,通过将杯内的空气抽出、密封从而防止果汁氧化,实现保鲜的效果;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真空杯不具备指示功能,因此用户不能得知真空杯的保鲜状态,及是否需要对真空杯内的空气进行再次抽真空。例如在公开号为:CN202115838U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所公开的一种机械自动真空储存杯中,其利用气压标尺的上下移动来控制真空气泵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了储存杯的自动抽真空,但是采用手动式真空气泵来进行抽真空的真空杯需要用户的人为操作,因此用户需要通过某种指示装置来得知真空杯内的真空状态,进而选择是否要对真空杯进行抽真空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真空指示功能的真空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真空指示功能的真空杯,包括杯体及杯盖组件,

所述杯盖组件包括真空指示标组件,

所述真空指示标组件包括透明的标管,所述标管内设有能在所述标管内上、下浮动的浮子,所述标管的上端与所述杯体内连通,所述标管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用于止挡所述浮子的上、下止挡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真空指示功能的真空杯,利用作用于浮子上的气压差及自身重力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浮子的控制,用户可通过浮子停留的位置,直观的了解到真空杯的保鲜状态,进而选择是否对真空杯进行再次抽真空。

作为优选,所述浮子与所述标管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标管的上端具有口径小于所述浮子的外径的收缩部,所述收缩部形成所述上止挡部,所述下止挡部封闭所述标管的下端。收缩部在对浮子起到止挡作用的同时,还能使浮子封堵该收缩部,从而提高其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浮子与所述标管的内壁密封式贴合,所述下止挡部上设有用于与外界连通的通气孔。浮子与标管的内壁密封式,同时结合通气孔的设置使得浮子下端的压力保持恒定的大气压力。

作为优选,所述浮子构造为吹塑空心球或发泡胶球。从而保证了浮子具有较轻重量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密封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标管的上端通过一段连接管与所述杯体连通,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标管共同形成U型。以适应杯盖组件的内部结构布局。

作为优选,所述杯盖组件对应标管处的壳体上设有用于观察浮子的观察窗。以便于用户进行观察。

作为优选,所述观察窗上设有用于显示杯体内真空状态的标示部。以便于用户直观了解到杯体内的真空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杯盖组件还包括用于对杯体抽真空的抽真空机构,所述抽真空机构构造为手动式真空气泵。从而便于用户适时对杯体进行抽真空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杯盖组件与所述杯体螺纹连接。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便捷性,同时使杯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真空指示功能的真空杯,结构简单可靠,利用空气压差及重力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浮子的控制,用户可通过浮子停留的位置,直观的了解到真空杯的保鲜状态,进而选择是否对真空杯进行再次抽真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真空指示功能的真空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真空指示功能的真空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杯体处于真空状态的真空指示标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杯体处于常态的真空指示标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杯体;2-杯盖;3-标管;31-上止挡部;32-下止挡部;4-浮子;5-连接管;6-观察窗;61-标示部;7-抽真空机构;71-扳手;72-泵体;73-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真空指示功能的真空杯,其包括杯体1及杯盖组件,杯盖组件包括真空指示标组件,具体的,请结合参阅图3及图4,真空指示标组件包括透明的标管3(即透明状的直管道),标管3内设有能在标管3内上、下浮动的浮子4,标管3的上端通过一段连接管5与杯体内连通,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杯体1竖直放置时,标管3也处于竖直状态,标管3与连接管5一起共同形成U型,以适应杯盖组件的内部结构布局,标管3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用于止挡浮子的上止挡部31、下止挡部32以限制浮子4的浮动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真空指示功能的真空杯,利用作用于浮子4上的气压差及自身重力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浮子4的控制,用户可通过设置在杯盖组件的壳体上的观察窗6来观测浮子4停留的位置,同时结合设置在观察窗6上的标示部61可直观的了解到杯体1的真空状态,进而了解杯体1内的食材的保鲜状态,进而选择是否对杯体1进行再次抽真空。

进一步的,如图1、图3及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浮子4与标管3的内壁之间存在较小的间隙,其中,该间隙的尺寸并非随意设置,而是能够满足当杯体1内气压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即杯体1内真空度不足时),在重力作用下浮子4能向下浮动,同时还要满足对杯体1进行抽真空时,不会使得浮子4下方的标管3内的气压急剧变化,浮子4能够随着杯体1内气压的逐渐下降而向上浮动;标管3的上端具有口径小于浮子4的外径的收缩部,收缩部形成上止挡部31,下止挡部32封闭标管3的下端。收缩部在对浮子4起到止挡作用的同时,还能使浮子4封堵该收缩部,从而提高其可靠性,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浮子4具有较轻重量的同时还对杯体1具备一定的密封性能,浮子4构造为吹塑空心球或发泡胶球。为了便于用户的使用便捷性,杯盖组件与杯体1螺纹连接,并且杯盖组件还包括手动式抽真空机构7,当用户观测到浮子4处于下端时(如图4所示),即表示杯体1处于常态(即非真空状态),此时用户可通过操作扳手71作用于泵体72,抽出杯体1内的空气,同时结合单向阀73使得杯体1具备良好的密闭性;当用户在对杯体1进行抽真空工作时,随着杯体1内气压的降低,在负压作用下浮子4上浮,并吸附在上止挡部31(收缩部)处完成抽真空工作(如图3所示);基于现有的密封技术,杯体1很难达到绝对的密封,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杯体1内的气压逐渐上升,当气压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在重力作用下浮子4脱离上止挡部31,并掉落到下止挡部32处,此时用户可通过观察窗6直观了解到杯体1内的真空状态,进而选择是否对其进行抽真空工作。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浮子4与标管3的内壁也可以为密封式贴合,并且下止挡部32上设有用于与外界连通的通气孔(图中未示出),从而使得浮子4下端的压力保持恒定的大气压力,同时可以通过合理调配浮子4与标管3内壁之间的滑动阻尼及浮子4的重量来实现较好的指示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